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都离不开化学的应用。
而化学选修1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化学选修1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化学世界中最基本的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存在于原子的核心,而电子则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进行分类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等重要信息。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离子键是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金属键则是由金属原子形成的。
分子结构描述了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其中分子的几何形状对其性质有重要影响。
3. 离子方程式与配位化学:离子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中离子之间的转化,它包含了离子的电荷和化学式。
配位化学研究了过渡金属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4. 酸碱理论与物质的酸碱性:酸碱理论包括了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布朗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等不同的观点,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酸碱反应。
物质的酸碱性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值来进行测试,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而中性的溶液的PH值等于7。
5.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发生电子的转移的反应,其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电化学研究了电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电化学过程包括电解和电池。
6. 动力学与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热力学和平衡常数是研究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工具。
7.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研究的是含碳的化合物,它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化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包括物质的成分、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古代,人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相当肤浅,只是简单地将化学这门学科视为炼金术或药物的制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19世纪以来,化学这门学科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以来,人们将化学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和生活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元素。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可以把物质分为两大类,即化合物和混合物。
1.2.1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纯净物质。
它的化学性质是不可分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分解。
例如,水(H2O)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具有独特的性质。
1.2.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通过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物质。
它的性质是可分的,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混合而成的物质。
1.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特点。
根据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可以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测定和描述。
1.3.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内部结构和成分的表现,是物质的本质特征。
1.4 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根据物质的结构,可以将物质分为三大类,即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1.4.1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
例如,氧气、氢气、金属铁都是元素。
1.4.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物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正确使用药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正确使用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877624fb08a1284ac85043db.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正确使用药物【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2、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药物;3、了解兴奋剂及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做到拒绝毒品。
【要点梳理】要点一、药物对人的生命的重要作用1、药物的定义药物是指具有防御、诊断、缓解、治疗疾病及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一类物质,它是人类抵御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
2、药物的作用我国居民的平均估计寿命由1949年时的35岁,提高到2000年时的70.8岁;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所占的比率由35%降到5%。
这两项指标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重要原因是普遍应用了各种新型药物。
要点二、药物的分类药物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如根据药物的来源进行划分,有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根据药物的性能进行划分,有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和抗酸药等。
要点三、人工合成药物【促进身心健康ID:407548#阿司匹林】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酸,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
阿司匹林的应用开辟了医药化工的全新领域。
它投入市场一百多年来,迄今仍然是销量最大的药物。
(1)化学名: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9H8O4结构式:(2)阿司匹林的功效及不良反应:①作用及用途:a、解热作用;b、镇痛作用;c、消炎抗风湿作用;d、抗血栓形成作用。
阿司匹林的应用范围还在扩大,人们不断发现它的新作用,如防止心脏病发作、减缓老年人视力衰退和提高免疫功能等。
②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a、胃肠道反应:如上腹不适、恶心、胃黏膜出血等;b、水杨酸反应:如头痛、眩晕、恶心、耳鸣等。
注意:出现水杨酸反应是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NaHCO3溶液。
反应方程式为:(3)物理性质: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熔点为135℃,难溶于水。
(4)化学性质:从阿司匹林的结构式来看,它含有羧基,因此它具有羧酸的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比如,阿司匹林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发应生成钠盐,易溶于水,称为可溶性阿司匹林,疗效更好。
化学选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人体的六大营养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糖类1、葡萄糖(单糖)(1)______(填“能”或“不能”)水解,是植物_____作用的产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2)组成元素:__________三种,化学式:___________(3)检验葡萄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和纤维素(1)淀粉______甜味,在人体内先转化为________,最终水解为__________。
(2)淀粉遇_____________变蓝(3)纤维素______甜味,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但是可以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
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水解生成__________。
(4)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油脂油脂属于______类化合物,包括油和脂肪,在人体内________发生水解反应(填“能”或“不能”),产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填“是”或“不是”)。
三、蛋白质1、蛋白质____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填“是”或“不是”),组成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2、蛋白质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3、氨基酸既有______性,又有_______性,属于两性化合物4、四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多肽叫_____肽,其中有______个肽键5、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里加入饱和(NH4)2SO4或Na2SO4溶液,会析出沉淀,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_的(填“可逆”或“不可逆”)6.在重金属盐、强酸、强碱、射线、加热、甲醛、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__的(填“可逆”或“不可逆”),蛋白质会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化学选修1必考知识点

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必考知识点【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一、生命的基础物质-糖类1.葡萄糖(C 6H 12O 6):单糖,不水解。
结构简式为CH 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 2OH(CHOH)4CHO,其重要性质是还原性:(含有-CHO 醛基)①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2Ag(NH 3)2OH + CH 2OH(CHOH)4CHO 2Ag ↓ + CH 2OH(CHOH)4COONH 4 +3NH 3+H 2O ②在加热时,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应用这个反应可以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这两个反应均要在碱性溶液中才能进行。
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能转化为葡萄糖而被吸收,其中一部分被氧化分解直接提供能量:C 6H 12O 6(s) + 6O 2(g)→6CO 2(g ) + 6H 2O (l) (放热反应)2.蔗糖和麦芽糖(C 12H 22O 11):是同分异构体。
属于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
3.淀粉的水解实验:淀粉加稀硫酸,加热得水解液,加入NaOH 溶液中和至弱碱性后,加银氨溶液微热生成银镜或加新制Cu(OH)2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已水解,另取水解液加入碘水,若无明显变化说明淀粉已水解完全,若变蓝色说明淀粉水解不完全。
淀粉在酶或酸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最终转化为葡萄糖: (C 6H 10O 5)n+nH 2O n C 6H 12O 6 淀粉遇碘单质变成蓝色,可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存在。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4.纤维素:多糖,纤维素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6H 10O 5)n+nH 2O nC 6H 12O 6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因n 值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二、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R 相同时称为单甘油酯,R 不同时称为混甘油酯.油: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低,液态,植物油;(含碳碳双键,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脂:饱和的软脂酸或硬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高,固态,动物油脂肪酸的功能:供给热量;能量储存;合成人体化合物的原料;有多种生理功能。
化学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化学选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关注营养平衡。
1. 生命的基础能源 - 糖类。
- 糖类的组成与分类。
- 组成:大多符合通式C_n(H_2O)_m,但有些糖不符合,如鼠李糖C_6H_12O_5。
- 分类:单糖(葡萄糖、果糖,化学式均为C_6H_12O_6,葡萄糖是多羟基醛,果糖是多羟基酮)、双糖(蔗糖C_12H_22O_11,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麦芽糖C_12H_22O_11,由两分子葡萄糖组成)、多糖(淀粉和纤维素,化学式均为(C_6H_10O_5)_n,n值不同)。
- 葡萄糖的性质。
- 还原性:能与新制Cu(OH)_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也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 生理氧化:C_6H_12O_6+6O_2to6CO_2+6H_2O,为人体提供能量,1g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能量。
- 淀粉的性质与用途。
- 性质:无还原性,属于非还原性糖;在稀酸或淀粉酶作用下可逐步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水解方程式:(C_6H_10O_5)_n+nH_2O→(催化剂, )nC_6H_12O_6。
- 用途:是食物的重要成分,是人体的重要能源,工业上可用于酿酒、制醋等。
- 纤维素的性质与用途。
- 性质:无还原性,比淀粉难水解,但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能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 用途: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硝酸纤维)、纤维素乙酸酯(醋酸纤维)等。
2. 重要的体内能源 - 油脂。
- 油脂的组成与结构。
- 组成: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丙三醇)生成的酯,其结构可表示为begin{array}{l}R_1-COO - CH_2 R_2-COO - CH R_3-COO - CH_2end{array},其中R_1、R_2、R_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油脂的性质。
- 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 化学性质:- 油脂的水解:在酸性条件下,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油脂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例如硬脂酸甘油酯的皂化反应:(C_17H_35COO)_3C_3H_5+3NaOHto3C_17H_35COONa + C_3H_5(OH)_3。
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选修一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点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原理(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温度: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 10℃,反应速率增大 2 4 倍。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减小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增大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包括:逆、等、动、定、变。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压强等。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温度、浓度等。
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四)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
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c(H+)·c(OH),在一定温度下是一个常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选修1·化学与生活》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H20)m),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6H12O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3、葡萄糖的还原性:和银氨溶液反应:;和新制Cu(OH)2反应:。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
它能水解。
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为,也可在酸的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
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
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1、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类物质,结构可用(重点,可参看教材·略)来表示, R相同的甘油酯叫单甘油酯,R不同的甘油酯叫混甘油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 (H 20)m ),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 6H 12O 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 、乙酸CH 3COOH 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 6H 12O 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3、葡萄糖的还原性:和银氨溶液反应:3224324422()()23()Ag NH OH CH OH CHOH CHO Ag NH CH OH CHOH COONH H O+−−−−→+++水浴加热↓↑;和新制Cu(OH)2反应:22422422()()()2Cu OH CH OH CHOH CHO Cu O CH OH CHOH COOH H O+−−→++△↓。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6126222666;0C H O O CO H O H +−−→+酶△<;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 、直接氧化供能;b 、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 、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122211261266126C H O H O C H O C H O +−−→+酶(蔗糖)(葡萄糖)(果糖)122211261262C H O H O C H O +−−→酶(麦芽糖)(葡萄糖)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 6H 10O 5)n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
它能水解。
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为6105n 6105m 1222116126C H O C H O C H O C H O −−→−−→−−→酶酶酶()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也可在酸的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6105n 26126nH O C H O nC H O −−−→稀硫酸()淀粉+葡萄糖。
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
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 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6105n 26126nH O C H O nC H O −−−−→酶或浓硫酸()纤维素+葡萄糖。
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1、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类物质,结构可用(重点,可参看教材·略)来表示,R 相同的甘油酯叫单甘油酯,R 不同的甘油酯叫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为混甘油酯,属于混合物。
2、油脂的成分:常温下呈液态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它们统称为油脂。
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的不饱和键越多,熔点越低。
油脂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3、根据结构特点,油脂兼有酯类和不饱和烃类物质的性质。
油脂在酸性环境和碱性环境都能水解,在酸性环境中的水解是可逆的,在碱性环境中的水解由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可以继续和碱反应,故不可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4、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四大主要功能:供给人体热量、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物质的原料、必需脂肪酸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
5、常见高级脂肪酸:173515311733C H COOH C H COOH C H COOH 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1、氨基酸的分子中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其通式为(略,但是重点)2、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中的羧基之间缩去水分子后生成的产物叫二肽,含有的官能团叫做肽键。
3、常见的氨基酸: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NH 2-CH 2-COOH ,丙氨酸的结构简式为:CH 3CH(NH 2)COOH 。
人体必需氨基酸指的是:参考记忆口诀:意(异亮氨酸)甲(甲硫氨酸即蛋氨酸)输(苏氨酸),本(苯丙氨酸)赖(赖氨酸)鞋(缬氨酸)色(色氨酸)亮(亮氨酸)共有8种4、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构成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化合物,具有两性。
蛋白质的基石是氨基酸。
5、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空间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氨基酸、二肽、多肽和蛋白氨基酸二肽多肽蛋白质_。
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缩合缩合缩合水解水解水解6、盐析和变性的区别7、蛋白质的性质:两性、变性、盐析、颜色反应(和浓硝酸)、燃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其中颜色反应和燃烧气味可用作蛋白质的检验8、酶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其催化作用的特点:催化条件的温和性、催化效率的高效性、催化功能的专一性。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维生素是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习惯上按照不同的溶解性,把它们分为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B族)2、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溶液显酸性,其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补充。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的功能。
维生素C的化学特性是容易失去电子,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中或受热时很溶液被氧化,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
因此,生吃新鲜蔬菜比熟吃时维生素C损失小3、人体中微量元素含量极少,质量不到体重的万分之一,如Fe、I、Se等共16种,而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如C、H、O等共11种4、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
碘在人体内的含量仅约为30mg,其中一半集中在甲状腺内,其余则分布在其他组织。
可多吃海带、海鱼、紫菜来补充;也可吃加碘食盐(含有KIO3),但在食用时要注意:存放时密封、防潮、防晒,菜出锅时再放以防分解5、铁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4-5g,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最多的一种。
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铁和储存性铁,它们一起参与O2的运输,缺铁可通过铁强化酱油来补充,之所以选用酱油作为铁强化食物的载体,这主要是因为酱油可以促进铁吸收,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食用基础,另外,人们对酱油的日摄入量稳定在相对合理的数值范围内6、中国有句名言:药补不如食补。
人体有自我调节能力,只要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全面摄取各种营养,保持膳食平衡,食物中所提供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就足够了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1、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其主要作用是良好溶剂、反应介质和反应物、调节体温。
2、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不相同,他是指食物的成酸性或成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的性质来分类的。
例如,由C、N、S、P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后氧化成对应的的酸:C变成碳酸,N变成尿酸,S变成硫酸,P变成磷酸,这些最终产物是酸,使体液呈弱酸性。
又如某些蔬菜、水果多含K、Na、Ca、Mg等盐类,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碱,使体液呈弱碱性。
而人体血液的pH总保持碱性环境(7.35-7.45)。
3、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为着色剂、防腐剂、调味剂、营养添加剂。
着色剂主要包括:胡萝卜素、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
早期采用的防腐剂主要是食盐、食醋、糖等,现在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二氧化硫。
调味剂主要有:食盐、食醋、味精。
营养强化剂加碘食盐、铁强化酱油……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1、人工合成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和抗酸药等2、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其化学名是乙酰水杨酸,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结构式为(略,重点)。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酸,白色晶体,难于水以水杨酸为原料,使之与乙酸酐直接反应制备阿司匹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参照教材,重点);可溶性阿司匹林的疗效更好,写出制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参照教材,重点)。
但长期大量服用阿司匹林会有不良反应如水杨酸反应、胃肠道反应,出现水杨酸反应这种情况是中毒的表现,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滴注NaHCO3溶液3、青霉素是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在使用之前要进行皮肤敏感性试验(简称“皮试”),以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4、抗酸药作用是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其主要成分时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镁、碳酸钙等。
5、天然药物麻黄碱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但服用麻黄碱有时会出现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晚间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运动员不能服用麻黄碱。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第一节合金1、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与各成分的金属相比,其特点为硬度比各组成成分大,熔点比各组成成分低。
2、我们经常使用的合金有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和新型合金。
3、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的两种铁碳合金。
4、钢一般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根据含碳量不同,前者可以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
含碳量高,硬度大,韧性差、延展性差,含碳量低,硬度小,韧性好、延展性好。
后者最常见的一种是不锈钢,其合金元素主要是Cr和Ni,它在大气中比较稳定,不容易生锈,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但不锈钢的不锈是相对的,在海水中会被腐蚀。
5、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纯铝的硬度和强度较小,不适于制造机器零件6、常见的铜合金有黄铜(Cu-Zn合金,含Zn20%~36%)和青铜(Cu-Sn合金,含Sn10%~30%)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1、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者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其本质是M-ne-=M n+。
一般可以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前者指的是金属跟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的过程,后者指的是不纯的金属或合金跟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的间接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着两种腐蚀同时存在,只是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要普遍得多。
2、以不纯的钢铁为例分析钢铁的腐蚀情况:①吸氧腐蚀的实质是铁在电解质的存在下被O 2氧化,这一腐蚀过程因吸收了氧气而被称为吸氧腐蚀。
发生吸氧腐蚀的条件是中性或弱酸性环境,正极反应是--22O +2H 0+4e =4OH ,负极反应是-2+Fe-2e =Fe ②析氢腐蚀条件是强酸性环境,正极反应是+-2H +2e =H ↑,负极反应是-2+Fe-2e =Fe3、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包括金属本性和外部介质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