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制度转型与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分工演进视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立项名单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医疗保障机制研究 王峥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转移人口的土地问题研究 韩纪江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一般项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财政金融支农服务创新研 高远东 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与农业现代化研究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制制度设计研究 程遥 谭峻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 徐美银 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优化及效率提升研究 农田水利产权的契约与治理研究
4
叶翔凤 刘辉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基于“影子银行”渠道的房地产泡沫与系统性金融 张宝林 风险关系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效率的多维度评测与优化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与机制重构研究 薛薇 罗美娟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农村信用社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 王文莉 究 政府行为选择与农村金融效率优化研究 我国过度劳动的形成机理及其效应研究 邓岩 张智勇
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与多功能农业契合发展对策研究 姜国忠 我国农业经营组织的结构变迁与创新路径研究 新型种粮大户的成长机理及种粮激励研究 万俊毅 邵腾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年总目录2020年第1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外汇管理政策的演变与发展马宇,张婷婷(3)……………………集体产权、资源禀赋与农村政治生态优化研究张毅,董江爱(14)………………………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基于省域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陈堂,陈光(21)………………………………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金融”耦合的异质性研究范文祥,李将军(32)………………………中国金融结构演进、信用中介链条与金融稳定朱凯(41)…………………………………内部控制、外部审计和金融化相关股价崩盘风险王贞洁,徐静(54)………………………政治关联、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罗天正,关皓(67)……………………………………要素市场扭曲与家庭创业———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数据的实证分析于明超,吴淑媛(78)…………………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耿晔强,常德鸿(89)……………………………云南地级市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基于“密度、距离、分割、依赖”的角度陆亚琴,李静(102)……………………2020年第2期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本红利———基于新经济生产方式的考量董翔宇,赵守国,王忠民(3)…………………………中央银行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风险防范研究王雨薇,国世平(12)………………………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陈智颖,钱崇秀,陈苗臻(19)………环境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央地关系的调节作用罗斌,凌鸿程(32)……………………………………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周少甫,陈哲(49)……………………………………公司丑闻的强制披露是否影响内外部投资人“用脚投票”和“用手投票”?金缦(60)…………市场竞争、并购商誉与投资效率张安军(74)…………………………………………………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基于中国70个城市的实证杨刚强,程恒祥,吴斯(89)…………………………外资占比、产业集聚和企业创新———基于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邢震,梁君(101)……………………………………2020年第3期论贸易优势理论的当代发展吴杨伟,李晓丹(3)………………………………………………科技创新供给侧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十大关系”曾繁华,吴阳芬(11)……………………要素市场扭曲的增长方式效应研究解晋(20)………………………………………………大数据能促进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吗吕明元,苗效东(31)………………………………保障性住房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双向涟漪效应”研究———基于空间计量交互模型分析郑芳,王建生,位梦蕊(43)…………………………遗产继承是否显著促进了家庭财富的积累———来自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证据韦宏耀,杨政怡,钟涨宝(54)…………………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基于拔靴滚动因果方法尹晓娜,李静萍,苏志伟(67)………………………………多中心空间演化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吗陈秀英,刘胜(79)……………政府补贴、寻租与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张志昌,任淮秀(92)……………………………管理者特征对组织惯例更新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宋哲,于克信(104)………………………………………2020年第4期发展中国家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基于跨越低收入均衡和中等收入均衡视角周文(3)…………………………………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基于碳排放对高质量发展作用的经验证据刘梦,胡汉辉(19)………………………FDI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一个基于区域外部性的扩展模型刘清杰,任德孝,刘倩(36)……………………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绿色经济效率损失张政,李雪松,王冲(51)…………………………财政教育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十分位点的分层省级数据分析宫锡强(64)……………………………………政治和经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周志方,李瑾瑾,曾辉祥(72)………………………金融去杠杆与企业风险承担———来自民营企业的证据覃飞,石小霞(89)…………………………………………靠“关系”还是靠“学历”?———私营企业员工薪酬中的亲属关联效应和文凭效应研究赵秋成,马洪旭(101)………2020年第5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效能的空间差异及演化趋势的实证研究罗海平,艾主河,何志文(3)………………中国科技进步对居民福利影响的实证研究徐淑红(15)………………………………………中国财政支出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分析赵哲,谭建立(24)…………………………内部人减持对高送转的影响———基于媒体关注视角康明惠,陈佳敏,苗苗(37)……………………………………普惠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基于云南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杨虹,张柯(52)……………………………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水平———一个基于我国农业领域中“关系”的实证研究刘胜春,阮萍(66)…………………服务主导逻辑下价值共创影响研究———平台能力的中介作用杨路明,张惠恒,许文东(76)…………………………………职场孤独感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情感理论的研究视角何雨珊,陈鹏宇,陶向南,彭达枫(92)…………………精准视角下扶贫绩效模糊综合评价———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柳志,王善平(104)………………………………2020年第6期土地租税与土地财政演进———基于公共物品融资的经济逻辑张垒磊,闫晨(3)…………………………………地方政府“土地生税”研究:基于工业用地视角李学增,郭贯成,崔久富(17)………………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陈海龙,陈小昆(29)……………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经验数据朱风慧,刘立峰(42)………………………………行政分权、财政分权与金融资源配置厉华威(54)……………………………………………党组织嵌入、审计监督与预算松弛———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代彬,谈星辰,刘怡(64)………………………企业价值观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杨玥,张强,江新会(80)……………………………研发投入的创新绩效综合评估研究———基于仪器设备视角冷松(92)……中国企业对东南亚投资的政治风险及其调节因素———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谭立力,刘小莞(104)……………………………………2020年第7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王伟,孔繁利(3)………………城市群发展战略下中心城市金融溢出效应研究罗小伟(17)…………………………………交通信息高度联通下的西南地区旅游增长新特征及其验证黄书雷,方行明,全诗凡(28)……技术创新、金融约束与产业结构研究庄雷,王飞(40)…………………………………股权集中或股权制衡能否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的束缚———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张力派,于文领,陈玲玲,郭晓华(5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健康———基于生活方式和社会支持双重视角的研究黄倩,李宽,熊德平(66)……………资本市场开放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杨晓亮,李冬,王维红(81)………………知识积累、开放式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新产品绩效研究杨立生,陈倩(98)………………………2020年第8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影响与间接效应———来自OECD 成员国的经验证据张文爱(3)…………………………………………全球治理参与能力对国家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兼议突破全球价值链治理困境的政策逻辑陈秀英(18)………………………………中国居民住房资产与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严艳,陈磊(26)………………………城市化和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研究———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王健,赵凯(38)…………………………………………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研究黄晶(55)………………………………………云南省农村金融资源可得性的脱贫效应分析马骥,杨振宇,马金书(68)…………………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需求结构转变视角陈欢,庄尚文,周密(80)………………………………如何识别R&D 税收激励效应?———从创新数量与质量视角说起姜安,黄惠丹,吴松彬(92)…………………………新时代矿产资源国有化模式的探讨王中庆,王继军(104)……………………………………2020年第9期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28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寇冬雪(3)………………………………………不动产供给数量结构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加速效应研究赵华平,侯碧瑶,张所地(18)………P2P 平台合规化转型对平台运营风险的异质性影响研究于博,董怡然(31)…………………基于国际视角的人口结构变迁与寿险消费:理论梳理与实证检验袁成,崔慧(49)…………业务结构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影响的理论分析程道金,张东辉,成力为(6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效应廖婧琳,胡妍,项后军(73)………………………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政治周期吗?梅正午,孙玉栋(88)……………………………………收入不平等与公共服务质量———基于CGSS 数据的经验分析李振,吴柏钧,王丹阳(99)…………………………2020年第10期繁荣的诅咒:对金融部门扩张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的一个分析框架杨宇焰,张柏杨(3)…………………………制度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贸易效应———对“制度接近性”假说的再检验聂爱云,何小钢,朱国悦,李建体(20)…………产业扶贫降低了贫困脆弱性吗?———基于CLDS 的准实验研究王志涛,徐兵霞(32)……………………………………过度负债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吗廉永辉,褚冬晓(45)…………………………………卖空机制真的可以抑制公司违规吗———基于中国式融资融券的实证分析武晨,王可第(62)……………………………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周国富,柴宏蕊,方云龙(76)…………………………高管学术背景、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创新投入何旭,马如飞(88)…………………………企业轻资产运营与全要素生产率盛明泉,冯天宇,谢睿(101)……………………………2020年第11期试析中国现阶段是否具备有效开征房产税的前提和条件周文豪(3)…………………………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贸易比较优势的视角龚梦琪,尤喆,刘海云,成金华(15)…………………教育水平、相对剥夺与流动人口健康成前,李月(26)…………………………………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与居民幸福感———基于CGSS2015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缪小林,李闵(36)………………………贫困县脱贫摘帽的影响因素及实践路径———基于中国西南地区6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冯朝睿,李昊泽(46)……………中国操纵汇率了吗———基于汇率宏观基本面模型的实证分析王盼盼,石建勋(57)………………………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研究孙芹,宋夏云(70)…………………………守住底线还是拓展空间:来自企业风险管理的经验证据胡明霞(80)…………………………文化距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尹忠明,秦蕾(90)………………………………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刘永松,王婉楠,于东平(100)……………2020年第12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研究刘佩,孙立娟(3)………………………………………基于劳动力就业视角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理论与实践郭兆晖,孙金山,郭路(19)…………基于QCA 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为例何涌,陈梦颖(27)…………………………………………………中国金融周期的再测度———基于动态因子法的分析刘璐,王晋斌(39)………………………………………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异质性研究姚婷,宋良荣(53)………………………市场化债转股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研究李志军,陈龙(64)……………………………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促进了企业价值提升吗———基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视角袁蓓,夏昊(75)…………………………………股权激励水平内部差距与企业创新陈鹏程(89)………………………………………………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风险治理研究———基于“两微”舆论风险的视角李贞,李栋(105)………………………………。
农村金融制度的发展创新及其现实意义的研究

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 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 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坚持农业银行 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 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 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 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 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 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 力军作用。
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 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 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 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 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 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 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 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 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 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 散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社难贷款”问题是困 扰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两头难”归根到底是担 保难。
(一)农民贷款难
“无钱经营、无物抵押、无人担保”
按照现行金融政策,农民到金融机构贷款需要提供 担保或资产抵押,农民的物质财产主要包括三部分: 土地、房屋、牲畜。但是,由于土地属集体所有, 土地、房屋均无法进行贷款抵押,牲畜等活体动物 也不能作为质押物。
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的 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策略的研究及实践评估及对策推进实证

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策略的研究及实践评估及对策推进实证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农民生活的来源,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乡村振兴的内涵、政府政策的支持、实践评估的需要、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农业结构调整是指农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相对比例发生变化,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在于提高农业产能和效益,在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二、乡村振兴的内涵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乡村振兴的内涵包括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需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条件。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实践评估的需要为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进行实践评估,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实践评估,可以发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为制定针对性的对策提供依据。
五、问题的存在与对策推进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相应的对策来推进。
例如,农业产业结构还存在单一化和低效率问题,需要加大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力度。
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也亟待加强,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治理的完善。
六、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证评估为了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对农田面积、农业产量、农业收入等指标的比较,可以评估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农村金融学》.ppt

第一章 农村金融概论
农村金融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农村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农村金融活动的特点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一 农村金融的的研究对象
阅读教材Page1-2 概念: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货币资金的融通。它是以资金
为实体、信用为手段、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农村资金运动、 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三者的统一。
农村金融作用的实体是资金。 农村金融采用的手段是信用。 农村金融表现的形势是货币
二、农村金融的类型和特点
共3类——Page3-4 根据职能、法律地位、生成机制分类
– 农村行政性金融与农村业务性金融
农村业务性金融又分为盈利性金融与非盈利性金融 盈利性金融也称为商业性金融,产业性金融,包括正规的商业性金融、保
农村、农民问题,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 13. 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理论与来自扶贫合作社的经营数
据,孙若梅,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 14. 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金融
出版社,2001
检索中文数据库相关资料 (阅读量直接相关文 献25篇以上)
张杰、蔡则祥、江春、史清华、王国生、王维强、 温铁军、雅荣、易先容、殷德生、张学春、周殿 昆,冉光和等
8. 农村金融学 ,王曙光,乔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参考书目(续)
9. 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1 月版
10. 王曙光,金融发展理论,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6月 11. 白钦先,各国政策性金融体制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9月 12. D.盖尔.约翰逊著,林毅夫等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
紧密结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农村生产关 系的变革进行农村金融学的研究
紧密结合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国家制定的 农村经济政策与法规来进行农村金融学的研究
农村金融三大流派理论述评

补贴政策逐渐损害了金融市场的生存能力,导致信贷机构活力 融市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这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受到了人们
的衰退,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政府补贴的低息政策资 的广泛接受。但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比较适合市
金所造成的财政压力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是不可持续性的。
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其实即便是当时的美国、法国和
!!!!!!!!!!!!!!!!!!!!!!!!!!!!!!!!!!!!!!!!!!!!
来说,技术分析还不能称其为一种科学的预测方法。 技术分析的有效性还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信息传播渠
道的不健全,市场表现为随着消息的扩散,股票价格以及成交 量呈现出一定的趋势运动,继而体现在图形或者指标的变动。
(二)技术分析的应用 1.分析方法 道氏理论的集大成者罗伯特·雷亚在将道氏理论归纳为十 五项定理中的定理三讲到“道氏理论绝不是百战百胜的股市制 胜系统,道氏理论只是投资决策的辅助性手段,正确的投资决 策需要同时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科学的理论指导,客观地占有 资料,以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在有所侧重的前提下,将基本分析方法 与技术分析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即使运用技术分析方法也不应 只运用其中某一种方法,而是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这样 成功的概率更大。 2.应用原则 第一,交易成功并不取决于技术分析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 是正确的,只要严格控制损失,并使获利的交易得以进行到底; 第二,不盲目地跟随所有的技术信号,而要求有进场所需的确 认条件,这样技术分析会有效得多;第三,图表分析不仅仅只是 识别和解释单个形态,成功的图表交易者要有一种对整个图形 的各种组成进行综合的能力;第四,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相结 合,从而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第五,要特别注意那些失败 信 号(比 如 空 头 陷 阱 和 多 头 陷 阱 、假 趋 势 线 的 突 破 、缺 口 的 回 补、顶部和底部形态的突破以及圆顶形曲率的破坏等),在这些 方面取得认识并有所行动会大大提高技术分析的有效性。 3.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1.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为农民和农业经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加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2.1 传统理论传统理论主要强调相关部门主导、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乡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提供必要支持。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相关部门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国家计划来调控和指导资源配置。
2.2 市场化理论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入推进,市场化理论逐渐兴起。
这一阶段强调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农村金融发展,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3 农村金融服务理论农村金融服务理论强调以农民为中心,提供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这一阶段强调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民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满足农民对于贷款、储蓄、支付等方面的需求。
3.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实践的探索与创新3.1 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的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以互助为基础、以信用为纽带、以利益共享为目标的合作经济组织。
这一机构在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小额贷款、储蓄等服务,帮助乡村居民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3.2 农商银行中国在2004年设立了首家试点性质的城商行——江苏江阴市江阴市商业银行。
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向乡镇银行的转型,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3.3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科技逐渐渗透到农村金融领域。
通过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农村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金融活动。
这一创新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4.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1 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因素,中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一些偏远地区甚至没有银行网点,导致乡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引言201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农民要富,必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农村金融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农民的增收致富等问题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
我国已经连续十一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心重视,而所有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正面意义,要求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步伐,农村金融发展要适应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健全的农村金融体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提升农民福利待遇,推动国民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金融抑制导致农民信贷资金的缺乏会在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其直接或间接的波及到农户的技术选择、生产效率以及反映福利水平的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的方方面面。
因此,梳理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历程,比较分析各种理论诞生的历史背景,对于农村金融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化历程任何理论都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的产物,理论的发展总是跟随历史发展的轨迹。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主流经济思潮在农村领域的反映,这些理论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一阶段:管制理论农村金融管制理论,又称信贷补贴理论,诞生于凯恩斯主义盛行的20世纪六十年代,该阶段的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和主流的凯恩斯主义具有同样的政策主张,强调政府干预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金融管制论支持信贷供给先行的农村金融战略。
该理论基于对农村经济的一个基本判断: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偏低致使农村储蓄能力低下,资金供给不足,同时农业生产的脆弱性、高风险性和低收益性,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愿涉足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应该利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加以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e t —e e a a f m 9 8 t 0 9 i h n .T e t e r t a n lss s o s ta h n o e o s t n fr t n o h i s r s d t o 1 7 O 2 0 n c i a me i r h h o ei l a ay i h w h tt e e d g n u r s ma i f c a o o
LU0 Fu— n mi
( o r m adE o o cM ngmet eat n , ehnN r a U i ri , ehn Scu n64 0 C ia T u s n cnmi a ae n D p r i met L sa om l nv sy L sa , i a 104, hn ) e t h
e o e o sr r n n i l y tm st e Gr n e a s ft e r s cu e o r le o o x g n u a f a ca se i h a g r c u e o h e t tr fr a c n my,a d te fr r h s p oo n u l i s u r u n h o me a r fu d p s ie ef cs n h lte et e i s o o ln t r . Co s q e t , w s o l s e d p h e d g n u oiv f t t e o te atr i r n h r r o g e h t m n e u nl y e h ud p e u te n o e o s ta so a in o x g n u r r l i a ca s se I r moe u r l e i e t c n u t n p r d n a d n r a e r n f r t f e o e o s u a f n i m o n l y t m p o t r a r sd n s’ o s mp i u ga i g n ic e s o i v sme t o r r r a o n n r rlr sd ns n e t n a ae s f m o . a e ie t t u l r u K yw rs Ru a n n ils s m ;r rle o o c sr c u e; a o iiin’ v l e n e od . r f a c a y t l i e u a c n mi t t r l b rd v so S e ov me t u
e o e o sm r n n i y tm y i r v h u a r n a t n e f i n y p o t h v le n f r r l lb r x g n u a f a ca s s l i l e ma mp o e t e r r l t s ci f ce c , r mo e t e e o v me t o a a o a o i 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分 工 演进 视 角 的理 论 与 实证 分 析
罗 富民
( 山师范 学院 旅 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 乐 四川 乐 山 摘
64 0 ) 104
要: 从分工 演进视 角 , 探讨外 生性 农村金融制度 内生化转型 对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影响机理 ; 并利 用我 国 17 - 20 98 09 年 问的时间序列数据 , 对这 一影响进行 了实证检验 。理 论分 析表明 , 生性农村金融 制度 的内生化转型有利 于提 外
d v s n a d t e r sr cu e o r le o o ; h mp rc l a ay i a s h ws t a h n o e o s t n fr t n o iii n h e t t r f r a c n my T e e i a n l ss lo s o h tt e e d g n u r so mai f o u u i a o
升农村交 易效率 , 促进农村分 工演进 , 而推 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 ; 进 而实证分析也表 明, 外生性农村 金融制度 的内
生化转型是 农村 经济结构转变 的 G agr 因, 无论在短期 或长 期均对其 存在 明显促进作 用。基于此 , 加快 rne 原 且 应
外生性农村金融 制度的内生化转型 , 促进农村居 民消费升级 , 并增强非农 户对农村地 区的投 资力度。
—
A e r t a n Th o e i l d Emp rc lAn l ssf o t e Pe s e t e o b rDi ̄i n’ ov m e t c a ii a a y i r m h r p ci fLa o v o S Ev l e n v
Ab ta tTh a e ic s e r cp e fh w t e e d g n u r n fr t n o x g n u u a n n ils se if e c s te s r c : e p p rd s u s s p n i ls o o h n o e o s t s mai fe o e o s r rlf a ca y tm n u n e h i a o o i l r sr c u e o r c n my f m h e s e t eo b rdv so Se o v me t n e t t i if e c mp r al i e t t r fr a e o o o t e p r p ci f a o iii n’ v l e n ,a d tss h s n u n ee i c l w t u u l r v l l i y h
《 州 经学 学 ) 1年 期 总 5期 贵 财 院 报 2 2 第2 o 第1 7
9 ■ 3
文章编 号:0 3 6 3 (0 2 0 0 9 0 ; 10 — 66 2 1 )2— 0 3— 6 中图分 类号:3 1 文献标识码 : F2 ; A
农 村 金 融 制 度 转 型 与 农 村 经 济 结 构 转 变
关键词 : 农村金 融制度 ; 农村经 济结构 ; 分工 演进
Tr n f r a i n o r lF n n i l y t m n sr c u e o r o o y a so m to fRu a i a ca s e a d Re t u t r fRu a Ec n m S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