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管排表面多极子声散射场模态研究_姜根山
利用变径声粒子进行空间声场的仿真

利用变径声粒子进行空间声场的仿真
吴勃;赵毅;姜根山
【期刊名称】《电声技术》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为实现封闭空间声场的计算机模拟,在声线跟踪法基础上,提出了变径声粒子跟踪方法,该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在经典声线法中接收区域的选取影响仿真效果这一难题.在VisualBasic 6.0的基础上编制了仿真软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吴勃;赵毅;姜根山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5
【相关文献】
1.声线跟踪法的改进——变径声粒子跟踪法 [J], 刘波;赵毅
2.宽频带封闭空间声场声模态的仿真研究 [J], 王峰林;王芝秋
3.基于声粒子分布积分的无网格声场计算方法 [J], 曾向阳;王海涛;杜博凯
4.双层柱状结构对声表面波芯片的声场调控仿真 [J], 唐帅; 梁辰; 许丽萍; 温廷敦; 韩建宁
5.充液柱形腔中球形粒子在高斯声场中的声辐射力 [J], 史菁尧;张小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声波作用下的单圆柱绕流及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LSP
=
20
lg
pa 2 pref
=
20
lg
Ug 2U ref
(5)
换热表面条件:给定流动的无滑移和能量方程
的恒温条件,即:
, Ux =Uy =0 T =T1 =493 K
(6)
出口条件:定义计算域的出口为标准流出边界
条件:
, , ∂Ux
∂x
=
∂U y ∂y
=0
∂T ∂x
=0
P=0
(7)
上下边界条件设置为无滑移的绝热壁面条件。
中图分类号:O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630(2021)-03-0308-08
Numerical study of flow and its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cylinder under the action of acoustic waves
声波作用下的单圆柱绕流及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姜 羽 1,姜根山 1,于 淼 2,杨延锋 2,孙建浩 2 (1. 华北电力大学数理学院,河北保定 ; 071003 2.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
摘要:为了研究声波对单圆柱绕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流场、声场、对流传热多物理场耦合的二维数学
第3期
姜羽等:声波作用下的单圆柱绕流及传热特性数值研究
309
尔数以及雷诺数的变化规律。随着炉内声学技术的 不断发展,对声波强化传热的研究也备受关注。许 伟龙等[9]研究了强声波作用下单煤粉颗粒的传热特 性,结果表明,声波的作用会促使颗粒表面时均努 塞尔数增大。张东伟等[10]对超声强化传热进行研 究,提出“空化链式反应”,解释了超声强化传热 的机理,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产生强化传热的效果进 行验证。
换热器管板声发射在线检测及评价方法

换热器管板声发射在线检测及评价方法张颖;张盛瑀;戴光;候晓峰;朱旭光【摘要】换热器管板属于多孔结构,制造工艺复杂,容易产生缺陷,且管板与换热管连接处连接质量不易检查.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声发射检测技术,将传感器通过专用波导杆与换热管连接,根据衰减测量结果确定管板上传感器的布置阵列.通过壳程水压试验二次加载方式对其进行声发射检测.采取区域定位方法,通过对不同阶段保压信号的分析,综合考虑声发射信号的活性和强度,制定了换热器管板声发射检测及评价方法,实现了对换热器管板质量的分级评价.【期刊名称】《无损检测》【年(卷),期】2013(035)012【总页数】5页(P28-31,57)【关键词】换热器管板;声发射;专用波导杆;区域定位;质量评价【作者】张颖;张盛瑀;戴光;候晓峰;朱旭光【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东北石油大学,大庆163318;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大庆163000;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大庆1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5.28换热器是石油化工生产的关键设备,其完整性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由于换热器的管板属于多孔结构,制造工艺(锻造、钻孔等)复杂,容易产生缺陷,且管板与换热管连接通常采用焊接、胀接、胀焊并用等方式,连接质量不易保证。
同时由于其开口数量大,强度削弱,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诱发严重事故。
因此,如何在出厂前发现换热器管板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先天性缺陷,并做针对性的处理,对提高换热器管板质量及使用寿命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1-2]。
目前,常规检测方法无法保证检测元件与管板具有良好的接触耦合,无法保证检测效果。
声发射检测作为一种动态无损检测技术,以其动态特性、整体性、实时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在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验证、在役检验和在线监测中被广泛应用[3-4]。
针对换热器管板的检测问题,笔者确定使用声发射检测技术,使用专用波导杆,保证传感器与换热管的良好接触耦合。
一种基于形状分布的工程图形整体相似性检索方法

一种基于形状分布的工程图形整体相似性检索方法王鹏;姜寿山【摘要】目前工程图资料是企业进行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产品设计师经常需要参考以前的工程图.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形状分布的工程图形整体相似性检索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统计理论对工程图形进行离散化表示,对工程图形进行随机采样;然后对随机生成的样本进行统计并生成一个形状直方图,构造形状分布曲线,将工程图形之间的相似性计算转化为形状分布曲线之间的距离度量;最后采用EMD距离方法计算两个形状分布曲线之间的距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工程图形的整体相似性检索,并且检索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期刊名称】《制造业自动化》【年(卷),期】2011(033)021【总页数】5页(P60-63,70)【关键词】工程图检索;形状分布;EMD距离【作者】王鹏;姜寿山【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西安7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0 引言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CAD系统提供强大的工具创建和编辑工程图,如AutoCAD、UG、CATIA。
虽然在工程图应用领域重用过去的工程图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但是在当前CAD系统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自动检索机制。
据资料估计,在产品开发中约有80%的设计为变形设计和自适应设计,其中约有40%是重用过去的部件设计,40%对已有部件稍作修改,而全新的设计仅占20%[1]。
由此可知,已有的工程图资料是企业进行新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准确地检索出工程图信息对于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形形状的相似性比较是模式识别与图形检索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目前有多种图形形状的相似性比较算法。
常用的轮廓描述子是傅里叶描述子(Fourier descriptor, FD)[2],傅里叶描述子具有选择和比例不变性的特点,用于描述工程图形的外轮廓。
Legendre[3]描述子是正交描述子,具有比例不变性的优点,但是其不具有图形旋转不变性。
生物质热风炉换热器传热数值模拟及优化

生物质热风炉换热器传热数值模拟及优化摘要:在试验和测量的基础上,运用Catia对某生物质热风炉的换热器进行三维建模,运用Workbench中的Mesh模块对其进行网格划分,运用Fluent对热风炉换热器中空气流场和烟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空气和烟气的温度场、速度场等数据,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试验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生物质热风炉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加热取暖装置,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可以在冬天用作取暖设备,也可以为粮食作物等烘干提供热源,还可以为温室大棚保温等。
生物质热风炉主要包括鼓风机、燃烧装置、换热器等,其中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装置,生物质热风炉的经济性、可靠性及使用性很大程度上受到换热器结构的影响。
由于换热器结构的复杂性,影响换热效率的因素众多,若仅仅依靠试验来优化换热器的结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换热效率,那将是一个及其繁琐且冗长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知识的不断完善,CFD软件的计算速度、稳定性、精确性已经达到了可以信赖的程度。
因此,对某生物质热风炉进行CFD分析,得出内部气流的温度场、速度场,然后对其进行评价、优化以提高换热效率,最后通过试验验证结构的合理性。
1仿真模型1.1物理模型的建立该热风炉的换热器为间壁式换热器,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非隔热壁面分开的空间中流动,通过壁面传热和流体在导热壁表面对流,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换热。
换热器一般有管壳式和套管式两类,这里模拟的是管壳式换热器。
物理模型是进行后续模拟的实体基础,合理的物理模型能够为后续网格划分及分析计算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三维软件Catia中建立的换热器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换热器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换热器的下方即为燃烧室,秸秆等生物质燃料在其下方燃烧,产生烟气伴随着大量热量流进换热管(管程流体),换热器上方(即烟气出口)装有引风机使生物质燃料烧得更旺,产生更多的热量。
不同蠕变作用声发射特征及对煤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不同蠕变作用声发射特征及对煤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孙佳鑫;杨华清;姜封国
【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
【年(卷),期】2022(44)3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蠕变作用声发射特征及对煤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煤样进行短时蠕变作用处理并配备声发射,将煤样做单轴压缩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在低应力水平蠕变作用下,声发射振铃计数和声发射能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在中等应力水平蠕变作用下,声发射振铃计数和声发射能量随着时间的增加相对稳定;在高应力水平蠕变作用下,声发射振铃计数和声发射能量与时间整体上呈U 型分布。
【总页数】6页(P59-64)
【作者】孙佳鑫;杨华清;姜封国
【作者单位】黑龙江工商学院铁道学院;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52
【相关文献】
1.煤岩渗流——蠕变耦合作用下声发射试验研究
2.煤岩蠕变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
3.煤岩蠕变模型与破坏特征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工程热物理年会报告秩序册

9 月 26 日 分场报告 分会场二 主题:热力学与能源利用 下午 13:30~17:30 (含茶歇 15 分钟)
131069 131174 131307 131301 131142
H2S 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分子动力学 研究 R32 添加剂对提高 CO2 水-水热泵系统 效率的实验研究 刚性容器放气法绝热指数测量装置研 制 圆柱定程干涉法纯轴向模式间不一致 性分析 两种溴化锂/甲酸盐混合溶质水溶液的 比热测量
茶歇 高洪涛,刘冰冰
杨科,张远,李雪梅,徐建中 冯志诚,王亚辉,王召阳,吴露露,王 晶晶,田瑞
大连海事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6:00~16:15 16:15~16:30 16:30~16:45 16:45~17:00 17:00~17:15 17:15~17:30
13:30~13:45 13:45~14:00 14:00~14:15 14:15~14:30 14:30~14:45 14:45~15:00 15:00~15:15 15:15~15:30
131040 131257 131306
131147 131315 131109
一种可自动调控亮度的光伏-热通风窗 冯朝卿,郑宏飞,苏跃红,俞旭 装置的实验研究
131221 131112 131302 131227
高温高压水比定压热容的实验测量 刘向阳,苏超,贺凯,何茂刚
常 压 下 ZnCl2/CaCl2 混 合 除 湿 溶 液 308.15K~348.15K 定压比热容测定 PR 方程结合 HV 混合规则计算碳氢/ 碳氢和碳氢/醇二元混合物气液相平衡
蒋云云,高能,何一坚,陈光明 朱君悦,段远源,杨震
茶歇
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评选大会优秀论文和青年优秀论文

健
浙江工业 大学机电学院 燕 山大学
孔祥东
刘宏 伟 浙 江大学 流体传 动及控 制国家重点实验 室 威洛斯 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 自动化科学 与电气工程学 院
某型飞机纵向飞控 一液压系统协 同仿真技术研究 基于流 固耦 合的气动触觉动态再现研究 超高压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分合 闸特性研究
李 昆 第一 飞机设计研究 院 孙 中圣 南京理工 大学 刘 伟 浙 江大学 中国机械 工程 学会 流体传动与控 制分会秘 书处
3 小 结 采用 Hlet un i r H a g变换 对 高 压 齿 轮泵 C .P 3 b - BK 6 壳体 的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 ,并通过能量分布 的棒 图对 比说 明该方法 的有效性 ,为有效地进行齿轮泵的 故障模式识别奠定 了基础 。
参 考文 献
【 】吉林工业大学,等.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传动 [ . 1 M]
机械工业 出版社 ,18 . . 98 I
【 】NEH ag t1 h p c oe e m o tn n 2 un ,ea .T e m i Mm d c psi d e f i d o io a
t e Hi e ts e t m o o ln a n o — tt n r i h l r p cr b u f rn n i e ra d n n s i ay t a o me
篇 、青年优秀论文 4 ,并颁 发了证 书和奖金 。 篇
大会优秀论文 : 电液激振控制 的新方法
比例阀控蓄能器吸收压力冲击 的仿真研究 最佳青年优秀论文 : 海/ 潮流能发 电装置液压型能量传动 系统研究 青年优秀论 文 : 基于 O e G p n L的飞行视景仿真 系统
阮
第 1 期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9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26 No.9 May 20062006年5月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6 Chin.Soc.for Elec.Eng. 文章编号:0258-8013(2006)09-0031-05 中图分类号:O4 文献标识码:A 学科分类号:470⋅20换热器管排表面多极子声散射场模态研究姜根山1,安连锁1,田静2,沈国清1(1.华北电力大学应用物理系暨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保定市071003;2.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 100080)Modal Study of Multiple Scattering Field on Tubes Surface in a Heat-Exchangers RowJIANG Gen-shan1,AN Lian-suo1, TIAN Jing2, Shen Guo-qing1(1. Key Laboratory of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for Power Plant Equipmen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Baoding071003,Hebei Province, China; 2. Institute of Acous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China)ABSTRACT:By using of the Helmholtz integral equation, the behavior of multiple scattering on the surface of heat-exchanger tube shells in boilers is studied.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multiple scattering fields on tubes surface in a heat-exchangers row is presented. We calculated the multiple scattering modal fields of sound waves on the surface of tubes shells for different sound frequencies and tube-spaces. The peak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distribution on the tube surfaces are obtained. The interference patterns of scattering waves are analyzed for some modes. The sound intensity peak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tube walls is revealed to be the result of interference of multiple scattering wa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frequencies and tube spaces at peak intensitie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ing the acoustic non-destructive techniques (ANDT) and choosing the frequencies of the sonic energy saving (SEST) for the heat exchangers.KEY WORDS: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sound wave;atube row;multiple scattering;interference摘要:利用Helmholtz积分方程,研究了锅炉换热器管壁表面对声波的多极子散射行为,给出了计算换热器管壁表面声场分布的数学模型,数值计算了入射声波频率和炉内管道间距对管壁表面散射声场的模态影响特征,得出了管道壁面散射声场的频率响应存在尖锐的峰值特征,分析了声场峰值特征是由于管道的多极子声散射波发生相互干涉的物理机理,讨论了壁面声场出现干涉加强时的声波频率和管排几何结构的关系,为锅炉换热器管道声学无损检测技术(ANDT)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7404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6051);教育部高等学术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050079004);中国科学院“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项目(2005006)。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574043).和声波节能技术(SSCT)提供参考。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声波;管排;多极子散射;干涉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声学技术因其优越的机理优势,在炉内各种物理量场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促进炉内高效、洁净燃烧等技术领域中日渐应用[1-3]。
如:炉内声学测温、炉内声学测流和烟气颗粒相密度测量、锅炉“爆管”早期声检测等技术,以及声波除灰、声波助燃与洁净燃烧和声波强化传热等技术。
然而,这些技术所依赖的“炉内声传播与声作用特性”等应用基础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D. Firth和X.Y. Huang等人[4-5]针对核电机组研究了水中换热器管阵列的声散射问题,得出了水中管阵列的声波传输特性以及管壁的声共振频率分布。
文献[6-8]针对火电机组研究了空气中换热器管阵列的声散射问题,给出了管壁声共振频率的模态分布,并与水中管阵列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找出火电机组换热器管阵列的声共振频率特征。
本文利用Helmholtz积分方程,进一步研究了火电机组换热器管排阵列中管壁表面的声场分布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数值计算了不同声波频率和不同管道间距对管壁表面声场模态的影响,得出了管道壁面散射声场的频率响应存在尖锐的峰值特征,揭示了该特征的物理机理是由于多管散射而产生的相互干32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26卷涉,讨论了声波频率和管排结构对干涉加强条件的影响,为锅炉换热器管道声学无损检测技术(ANDT )和声波节能技术提供参考[9-11]。
1 换热器管壁表面声场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有N 个半径为a 的相同圆管,沿y 轴等间距(管距为d )平行排放,管内充水,管外为空气,管壁材料为钢。
假设入射声波(平面波)的速度势为i cos()i 0e e kr t i i ϕεωψψ−−= (1)式中:ε为入射角;k 为波数;(r ,ϕ)是以α0为参考管的场点位置极坐标。
为讨论方便在文中其余各处将省略e i t ω−⋅项。
根据声场叠加原理,空间声场的总速度势i s ψψψ=+,其中,i ψ、s ψ 分别为入射声波与散射声波的速度势。
根据文献[2]讨论,散射声场的速度势可表示为 ()s ψ=r()1'|'(')(')(|')d ''NG G r r αααλψψλ=∂⎧⎫∂−⎨⎬∂∂⎩⎭∑∫r r r r r r r A v 在上(2)式中:l α为第α管的边界曲线(在图1所示平面内);(')ψr 为空间声场的总速度势;(|')G r r 为二维Green 函数。
因而,空间声场的总速度势为i cos()0()e kr i ϕεψψ−=+r1'(')(')d ''NG G ααλαλψψλ=∂∂⎧⎫−⎨⎬∂∂⎩⎭∑∫r r r r r v 在上(3) 用Fourier 级数表示管α表面处的声场总速度势,则i 0()e n n i nn n A αθααψψψ+∞+∞=−∞=−∞==∑∑r 管表面 (4)式中:n A α为待定系数;αθ表示α管表面处的场点位置相对α管的极坐标角度。
根据文献[1],充水弹性管在空气中的声散射行为近似于刚性圆柱,所以边界条件可表示为()0r αψ∂=∂r 管表面(1,2,,)N α=" (5)根据式(3)、(4)及边界条件式(5)得12Nm m n mn n A X Y A ββαβαα+∞==−∞π=+∑∑ (6)其中: 2i i 0[e ]ed m m X βθβββθπ−⋅=∫k r r 在管表面 (7)22'00(|')[()'n m G Y a ππαβα∂=⋅∂∫∫r r r r 在管面e d ]e d im in βαθθαββθθ−r 在管面 (8)n m Y αβ表示α管上n 级散射波与β管上的m 级散射波之间的耦合,βα=时,象独立管一样,表示自身的耦合。
通过求解式(6)中的n A α,由式(4)可确定管道壁面处的总速度势,而壁面声压0()i p ααωρψ=−=r 管表面管表面i 00i e n i nn A αθαωρψ+∞=−∞−∑ (9)相对入射波的声强幅值比 200()()i I I p p αα==r r 管表面管表面22i 0en i n n A αθαααψψ+∞=−∞=∑管表面管表面(10)α=1图1 有限个管道构成的管排几何结构示意图Fig. 1 Geometry of a row with a finite number of cylinders2 管道壁面声场的数值计算根据上述理论模型,本文数值计算了声波的相对频率ka = 1、3、5和管排中管数N = 3、5、7、9时,不同模态下中心管壁面相对声强幅值随管距(d /a )的变化关系。
计算中取管道外半径 a = 0.018m ,声波入射角ε=0。
为了能明确地给出散射波的变化规律,并便于研究其作用机理,对式(10)只求解了零级、一级和二级模态的散射波情况(分别如图2~4所示),而高阶模态所占的能量比例相对较小,在此暂不做讨论,这样既可使运算大大简化,又不失一般性。
3 结果分析及讨论根据上述理论模型,对不同模态 (n =0,1,2) 下,炉管壁面处声场与声波频率(ka )、炉管间距(d /a )和管数(N )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