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含有CAD格式流程图和换热器图

合集下载

列管氏换热器课程设计图

列管氏换热器课程设计图

列管氏换热器课程设计图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类;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化工工艺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分类;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培养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关注化工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介绍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壳体、管束、管板、管盖等组成部分,以及各种类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

2.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讲解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热交换过程、流体流动状态、传热速率等。

3.列管式换热器的分类:介绍换热器的分类及各类换热器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4.列管式换热器的应用:分析换热器在化工、石油、电力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探讨换热器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讲授法:讲解换热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换热器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参观或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和操作原理。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直观地展示换热器的结构和操作原理。

4.实验设备:安排实验室参观或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换热器的运行过程。

换热器课程设计cad

换热器课程设计cad

换热器课程设计cad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换热器CAD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理解换热器CAD的设计流程和规范。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CAD软件进行换热器的绘制和编辑,能够进行换热器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换热器CAD在工程实际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换热器CAD的设计流程和规范、换热器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换热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介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理解换热器的设计要求和应用场景。

2.第二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学习CAD软件的界面和工具使用,掌握CAD软件的基本绘图和编辑功能。

3.第三章:换热器CAD的设计流程和规范,学习换热器CAD的设计流程和规范,掌握换热器CAD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4.第四章:换热器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学习换热器的性能分析方法和优化设计原则,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换热器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换热器CAD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换热器CAD进行设计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自体验换热器CAD的设计和分析过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换热器CAD的设计和分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换热器CAD设计与应用》,提供学生学习换热器CAD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参考。

cad换热器课程设计

cad换热器课程设计

cad换热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掌握CAD软件在设计换热器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3. 学会运用CAD软件绘制换热器的三视图、零件图和装配图;4. 了解换热器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及其对换热效果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运用CAD软件进行换热器的设计和绘图;2. 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绘图速度和准确性;3. 学会对换热器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换热效率;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完成换热器设计项目的分工与协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和CAD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换热器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程素养;4. 增进学生对我国换热器行业发展的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通过CAD软件的运用,使学生掌握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CAD基础和工程制图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换热器的设计与绘图,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换热器基础知识:- 换热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 换热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换热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CAD软件操作技巧:-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CAD绘图环境的设置与优化;- CAD绘图工具的使用,如绘图、修改、标注等。

3. 换热器设计与绘图:- 换热器三视图、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换热器设计中的尺寸标注和公差选择;- 换热器设计图的审查和修改。

4. 换热器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换热器设计案例,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 对换热器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换热效率;- 学会团队协作,分工完成换热器设计项目。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含有CAD格式流程图和换热器图)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含有CAD格式流程图和换热器图)

X X X X 大学《材料工程原理B》课程设计设计题目: 5.5×104t/y热水冷却换热器设计专业: -----------------------------班级: -------------学号: ----------- 姓名: ---- 日期: ---------------指导教师: ----------设计成绩:日期:换热器设计任务书目录1.设计方案简介2.工艺流程简介3.工艺计算和主体设备设计4.设计结果概要5.附图6.参考文献1.设计方案简介1.1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以下根据本次的设计要求,介绍几种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如图1-1所示。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余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式壳测清洗困难,所以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

当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介质的泄漏。

(2)U型管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为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其管程至少为两程。

管束可以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环热管由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

U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只有一块管板,密封面少,运行可靠;管束可以抽出,管间清洗方便。

其缺点是管内清洗困难;哟由于管子需要一定的弯曲半径,故管板的利用率较低;管束最内程管间距大,壳程易短路;内程管子坏了不能更换,因而报废率较高。

此外,其造价比管定管板式高10%左右。

(3)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如下图1-3所示。

其结构特点是两端管板之一不与外科固定连接,可在壳体内沿轴向自由伸缩,该端称为浮头。

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党环热管与壳体间有温差存在,壳体或环热管膨胀时,互不约束,不会产生温差应力;管束可以从壳体内抽搐,便与管内管间的清洗。

化工设备课件列管式换热器PPT课件

化工设备课件列管式换热器PPT课件

材料选择
高温材料
对于高温工况,选择耐高温、抗氧化、抗腐 蚀的材料,如不锈钢、镍基合金等。
腐蚀性介质
对于腐蚀性介质,选择耐腐蚀、防腐蚀的材 料,如钛合金、聚四氟乙烯等。
低温材料
对于低温工况,选择耐低温、抗脆化的材料, 如铝合金、铜合金等。
压力容器材料
根据压力需求,选择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 的材料,如碳钢、低合金钢等。
建立设备维修与保养记录,便于追踪设备运行状况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05
列管式换热器的故障诊断与处理
常见故障及原因
列管堵塞
由于列管内壁结垢、腐蚀或异物堵塞 等原因,导致传热效率下降。
列管破裂
由于列管材质缺陷、焊接质量差或使 用过程中受到过大的压力或温度波动, 导致列管破裂。
热效率低
由于传热面积不足、传热介质流量不 足或传热温差过小等原因,导致换热 器热效率低下。
特点
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适应性 强、操作定、可处理高热量和 腐蚀性介质等。
工作原理
01
热流体通过列管内部,被加热或 冷却的流体在列管外部流动,通 过列管壁进行热量交换。
02
热量通过列管壁从热流体传递到 被加热或冷却的流体,实现热量 交换。
类型与结构
固定管板式
管板与壳体焊接在一起,结构 简单,适用于壳程压力不高、
03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参数
传热面积
根据工艺要求,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确保 热量交换的效率和效果。
传热效率
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如导热、对流、辐射 等,以提高传热效率。
压力等级
根据工艺压力需求,选择合适的压力等级和 耐压材料,确保设备安全。
温度范围
根据工艺温度需求,选择耐温材料和结构, 确保设备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完整版)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完整版)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第一章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1.1概述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较早发展起来的型式,设计资料和数据比较完善,目前在许多国家中已有系列化标准。

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效率,紧凑性和金属消耗量等方面不及其他新型换热器,但是它具有结构牢固,适应性大,材料范围广泛等独特优点,因而在各种换热器的竞争发展中得以继续应用下去。

目前仍是化工、石油和石油化工中换热器的主要类型,在高温高压和大型换热器中,仍占绝对优势。

例如在炼油厂中作为加热或冷却用的换热器、蒸馏操作中蒸馏釜(或再沸器)和冷凝器、化工厂中蒸发设备的加热室等,大都采用列管式换热器[3]。

1.2列管换热器型式的选择列管式换热器种类很多,目前广泛使用的按其温度差补偿结构来分,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的结构比较简单、紧凑,造价便宜,但管外不能机械清洗。

此种换热器管束连接在管板上,管板分别焊在外壳两端,并在其上连接有顶盖,顶盖和壳体装有流体进出口接管。

通常在管外装置一系列垂直于管束的挡板。

同时管子和管板与外壳的连接都是刚性的,而管内管外是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

因此,当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较大时,由于两者的热膨胀不同,产生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以致管子扭弯或使管子从管板上松脱,甚至毁坏整个换热器。

为了克服温差应力必须有温度补偿装置,一般在管壁与壳壁温度相差50℃以上时,为安全起见,换热器应有温差补偿装置。

(2)浮头换热器:换热器的一块管板用法兰与外壳相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以便管子受热或冷却时可以自由伸缩,但在这块管板上来连接有一个顶盖,称之为“浮头”,所以这种换热器叫做浮头式换热器。

这种型式的优点为: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而当两种换热介质的温差大时,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的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其缺点为结构复杂,造价高。

(3)填料函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与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比浮头式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壳程终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爆、易燃和有毒的介质。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1.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设计一煤油冷却器二、设计条件:1、处理能力 160000吨/年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允许压力降:0.02MPa 热损失:按传热量的10%计算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三、设计容4、前言5、确定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冷却剂选择、换热器材质及载体流入空间的选择)6、确定物性参数7、工艺设计8、换热器计算(1)核算总传热系数(传热面积)(2)换热器流体的流动阻力校核(计算压降)9、机械结构的选用(1)管板选用、管子在管板上的固定、管板与壳体连接结构(2)封头类型选用(3)温差补偿装置的选用(4)管法兰选用(5)管、壳程接管10、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表11、结束语(包括对设计的自我评书及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12、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4#图纸)13、参考资料目录2.流程图3.工艺流程图水(30℃)煤油(140℃)浮头式换热器水(50℃)可循环利用产品:煤油(80℃)4.设计计算4.1设计任务与条件某生产过程中,用自来水将煤油从140℃冷却至80℃。

已知换热器的处理能力为160000吨/年,冷却介质自来水的入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50℃,允许压力降为0.02MPa ,热损失按传热量的10%计算,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4.2设计计算4.2.1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 热流体进口温度1T 140℃,出口温度2T 80℃, 冷流体进口温度1t 30℃,出口温度2t 50℃。

进口温度差1T -1t =110℃>100℃,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 管程安排 由于自来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热流量下降,而且管程较壳程易于清洗,再加上热流体走壳程可以使热流体更易于散热,减小能耗,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自来水走管程,混合气体走壳程。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并解释其设计参数对换热效率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和数学原理分析换热器内的热量传递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基本的性能分析。

2.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软件或手动计算,完成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方法,评价不同设计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转换和利用中换热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热能工程领域的热情。

2.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换热器的设计,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工业节能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负责任的工程伦理观。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结合学科特点,课程性质偏重于应用实践。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及工程制图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换热器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列管式换热器基础理论- 换热器概述:定义、分类及在工业中的应用。

- 工作原理: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关系。

2. 列管式换热器结构及设计参数- 结构特点:管壳式换热器的构造,管程与壳程的设计。

- 设计参数:影响换热性能的主要参数,包括换热面积、流体流速、温差等。

3. 换热器内的热量传递计算- 热量传递方程: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方程。

- 换热系数:不同流体和工况下的换热系数计算。

4.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设计步骤:换热器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换热面积、管径、管长等计算。

- 性能分析: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方法,评价设计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5. 案例分析与实操练习- 案例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换热器设计案例,分析其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含有CAD格式流程图和换热器图
1
2020年4月19日
X X X X 大学
《材料工程原理B》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5.5×104t/y热水冷却换热器设计
专业: -----------------------------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日期: ---------------
指导教师: ----------
设计成绩:日期:
2
2020年4月19日
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3 2020年4月19日
目录
1.设计方案简介
2.工艺流程简介
3.工艺计算和主体设备设计
4.设计结果概要
5.附图
6.参考文献
4
2020年4月19日
1.设计方案简介
1.1列管式换热器的类型
根据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以下根据本次的设计要求,介绍几种常见的列管式换热器。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如图1-1所示。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和壳体连为一体,管子则固定于管板上,它的结余构简单;在相同的壳体直径内,排管最多,比较紧凑;由于这种结构式壳测清洗困难,因此壳程宜用于不易结垢和清洁的流体。

当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不同的热膨胀时,用使用管子于管板的接口脱开,从而发生介质的泄漏。

(2)U型管换热器
U型管换热器结构特点是只有一块管板,换热管为U型,管子的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其管程至少为两程。

管束能够自由伸缩,当壳体与U型环热管由温差时,不会产生温差应力。

U型管式换热器的优点
5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