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国语.越语》原文

合集下载

勾践灭吴《国语.越语》原文

勾践灭吴《国语.越语》原文

勾践灭吴《国语.越语》原文原文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勾践灭吴》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

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

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 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

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国语·越语下》原文及翻译译文

《国语·越语下》原文及翻译译文

《国语·越语下》原文及翻译译文1、《国语·越语下》原文及翻译译文《国语·越语下》原文及翻译国语原文: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

范蠡进谏日:“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

①王曰:“为三者,秦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王不同,蠡不敢言。

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

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

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

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

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

”王弗听。

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

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

先行此者,不利。

”王曰:“无!是貳言②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

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

”王曰:“诺。

”乃命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器。

”吴人不许。

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籥③”,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

”吴人许诺。

王曰:“蠡为我守于国。

”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

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

”王曰:“诺。

”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

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日:“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毫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

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

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

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般。

无旷其众,以为乱梯。

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文选 勾践灭吴 范雎说秦王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文选 勾践灭吴 范雎说秦王

蔆水 (阳声韵)ling2
溧水 li4 (阴声韵)
阴阳对转:阳声失去鼻音尾韵变为阴声,阴声 加上鼻音尾韵变为阳声。
乃——仍 疑——凝 能通耐(汉马不能冬)
坐行蒲伏
蒲伏,又可以写作匍匐、匍伏、伏服、扶服等 汪洋,又可以写作望洋 连绵词: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
。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语素。
《史记·越世家》: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於姑 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吴大夫)肉袒膝行而 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 尝得罪於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 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 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 ,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 ,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吴越春秋》:越王明日谓太宰嚭曰:“囚臣 欲一见问疾。” 适遇吴王之便,太宰嚭奉溲 恶以出,逢户中。越王因拜:“请尝大王之 溲,以决吉凶。”即以手取其便与恶而尝之 。因入曰:“下囚臣勾践贺于大王,王之疾 至己巳日有瘳chou1,至三月壬申病愈。” 吴王曰:“何以知之?”越王曰:“下臣尝 事师,闻粪者顺谷味,逆时气者死,顺时气 者生。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其恶味苦且楚 酸。是味也,应春夏之气。臣以是知之。” 吴王大悦,乃赦越王得离其石室。
钱锺书《管锥编》:
《左传·僖公26》展喜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 ,将辱於敝邑。”《公羊传·宣公12》,楚庄王 曰:“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楚策》子 良曰:“王身出玉声。”似“玉”非徒为藻饰词 头,而是当时礼节套语(protocol language)之施於人 君者。然《赵策》辛垣衍谓鲁仲连曰:“今吾观 先生之玉貌”,则又非人君所得专也。《艺文类 聚》载潘岳《登虎牢山赋》:“步玉趾以升降, 淩汜水而登虎牢”,竟自尊汗脚为“玉趾”。后 世尺牍用之尤烂熟,《聊斋志异·公孙九娘》: “如蒙金诺,还屈玉趾”,即竿牍家滥调也。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勾践灭吴的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越王勾践灭吴(国语)原文及翻译

越王勾践灭吴(国语)原文及翻译

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

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有的哺为“饣”偏旁)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 爪牙 丈夫 夫人 脂 劝 于是
文言句式 何后之有? 宾语前置) ①何后之有? (宾语前置) ②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状语 结构后置) 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 ③国之孺子之游者 (定语后置)
课堂讨论,交流认识,可以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梳理文章情节,讨论作者介绍事件的详略,为什 么这样安排详略? (2)开篇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为何用一“栖” 字,而不用“退”“守”“军”等字? ⑶ 文中勾践之所以能从“栖于会稽之上”的危难局面, 走到“遂灭吴”的最终胜利,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其中那项措施给你的印象最深? ⑷越国终能灭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归纳。 ⑸ 从“卧薪尝胆”的故事中你了解到勾践是一个怎样 的人,阅读了文章后,你对勾践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6)结合《国语》的写作特点,分析《勾践灭吴》的写 作特点。(学生自主讨论)
• 劝
1
果行, 果行,国人皆劝
2 劝君更尽一杯酒 • 遂
劝勉 劝说。 劝说。

1 自杀未遂 成功 2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就 登轼而望之, 可矣。 于是, 于是 3 遂使之行成于吴 终于 1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当室者死, 掌管 2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复唧唧, 对着,向着 对着,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雨知时节, 介词,在、值、正当 介词,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阻挡,把守 一夫当关, 阻挡, 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当 率三军, 必定 勉励 6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有志者事竟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勾践灭吴——《国语》 《国语》 勾践灭吴
春秋时代,吴越毗邻,常常发生战争。 春秋时代,吴越毗邻,常常发生战争。公 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 元前 年 越国被吴国打败, 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 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 睡觉前都要尝一尝悬挂在房梁上的苦胆, 睡觉前都要尝一尝悬挂在房梁上的苦胆, 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十年准备, 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十年准备,终于 打败了吴国。 打败了吴国。 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 立志报仇雪耻。 励,立志报仇雪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践灭吴《国语.越语》原文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

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
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

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
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

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

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寰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的时候就准备皮货,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
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

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 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 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