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坐标放样程序

合集下载

施工放样的方法

施工放样的方法

正负零”指的是主体工程进展程度,在主体工程中的地下工程部分完成,该进行主体地上工程部分的时候,也就是主体工程达到“正负零”。

【推荐】常见的放样方法1 直线的放样根据精度要求不同:可以分为目估法和放线法(经纬仪)两种放线法:内插和外插。

2 水平角的放样测设水平角是根据一个已知方向和角顶位置,按设计给定的水平角值,把该角的另一个方向在实地标定出来。

3 距离的放样就是在实地上从某已知点开始,按给定的广向,量出设计所要的水平距离定出终点.1)钢尺放样2)测距仪放样4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法放样极坐标放样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的连线作为极轴,以其中一点作为极坐标建立极坐标系,根据放样点与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点到极点的距离(极距)及该放样点与极点连线方向和极轴间的夹角(极角),它们就是我们所要的放样数据。

直角坐标法:在设有互相垂直的主轴线或方格网时,这种方法比较准确、简便.它是极坐标法的一个特例。

5 交会法放样1)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前方交会法放样点位是根据放样点和控制点的坐标计算出放样元素(即交会角度与方向)然后在现场按其放样元素将放样点标定在地面上和一种点位放样方法.适用于放样点能同时通视2~3个已知控制点,但该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如桥墩中心点)。

6 高程放样BM为水准点,其高程为Hbm,待放样点P的设计高程为Hp,其步骤如下:1)将水准仪置于BM至P点的中间位置附近,后视BM点得读数a,视线高Hi=Hbm+a;2)根据仪器高及P点设计高程,计算前视读数b=Hi—Hp;3)将水准尺置于P点木桩一侧,上下移动至读取应有的前视读数b,没尺底画一横线,即为设计标高的位置.第10章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①施工测量的目的、特点、精度及组织原则;②施工控制测量,即建筑基线、方格网等的放样方法;③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④点的平面和高程位置的放样方法;⑤圆曲线及其放样方法.§10.1 施工测量概述地形图的测量工作是以地面控制点为基础,测量出控制点至周围各地形特征点(简称测点)的距离、角度、高差以及测点与测点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等数据,并按一定的比例将这些测点缩绘到图纸上,绘制成图。

工程测量全站仪放样方案

工程测量全站仪放样方案

工程测量全站仪放样方案一、前言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形测绘、建筑施工等领域。

全站仪放样是指利用全站仪进行地面控制点的测量和标记,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坐标。

全站仪放样方案是保证工程测量准确性和施工效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放样前的准备工作、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准备工作1. 确定放样范围: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实际场地情况确定放样范围,包括放样点的位置、数量和布设方式等。

2. 编制放样方案:根据放样范围和要求,编制详细的放样方案,包括放样点的坐标计算、布设方式、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3. 确定控制点:在放样范围内确定大地控制点和临时控制点,作为全站仪放样的基准点。

4. 设备准备:对全站仪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充分充电并准备好备用电池。

5. 人员培训:对参与放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全站仪的操作方法、放样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三、测量方法1. 坐标计算:根据设计图纸和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放样点的坐标计算,并制定放样点的布设方案。

2. 布设放样点:根据放样方案和坐标计算结果,在地面上标记出放样点的位置,采用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方式确定放样点的坐标。

3. 数据采集:对放样点进行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并存储到全站仪或外部存储设备中。

4. 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坐标计算、误差分析和数据校正等,确保放样点的坐标准确无误。

四、质量控制1. 实时监测:在放样过程中,对放样点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2. 数据比对:对放样点的测量数据进行比对,发现数据之间的差异,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

3. 精度评定:对放样点进行精度评定,确保放样点的位置和坐标满足施工要求。

4. 数据存档:将放样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存档,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数据,同时为日后的工程监测和验收提供依据。

五、总结全站仪放样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

道路中线坐标放样

道路中线坐标放样

道路中线坐标放样陈艳琼(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007)摘要介绍道路中线坐标的计算,放样及计算机计算程序。

关键词道路中线坐标计算放样1 前言道路中线可采用经纬仪定向、钢尺量距、沿中线放样或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

目前高等级公路常用全站仪进行坐标中线放样,全站仪是现代高等级公路测量的主要仪器之一,是一种将红外测距仪和电子经纬仪合为一体的仪器,具有测距和测角的双重功能,用它替代经纬仪进行测设放样可省时省工,且不受地形、地物障碍影响,而且测量精度高。

用全站仪测设公路中线一般采用纸上定线,据此计算各中桩的坐标,然后进行实地放线。

本文着重介绍道路中心线的计算方法,放样原理、放样方法及计算机配合全站仪在道路中线测设计算程序。

2 中线坐标计算方法全站仪进行中线坐标前需根据纸上定线或设计文件中所确定的平面线形设计成果(交点坐标、缓和曲线参数及曲线半径)计算相关的曲线要素。

有关曲线要素及主点桩里程桩号的计算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主要论述中桩各点的坐标计算。

2.1 直线段上待定点M的坐标计算 (1)式中,(Xb,Yb)-待定点M所在直线的后视点B的坐标L-待定点M与已知点B的距离;A0-该直线BM的方位角。

2.2 缓和曲线上待定点M的坐标计算2.2.1第一缓和曲线(ZH~HY)待定点M坐标 (2)式中,(XZH,YZH)-直缓点(ZH)坐标;1-待定点M与ZH点的曲线长;LS-缓和曲线长度ξ-转角符号,右偏为"+",左偏为"-"。

2.2.2 圆曲线上M点的坐标计算(3)式中;XHY,YHY)-缓圆点(HY)坐标;l-M到缓圆点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终点(HY)处的曲率半径;ξ-转角符号,右偏为"+",左偏为"-"。

其它线形坐标计算,基本处理方法与上面相似,这里不再讨论。

3 坐标放样3.1坐标法放样原理坐标放样原理就以控制导线为依据,以角度和距离定点。

测量放线(基础承台、桩位放样)(图文并茂版)

测量放线(基础承台、桩位放样)(图文并茂版)

测量放线(基础承台、桩位放样)(图文并茂版)与建筑第一线的放线朋友交流心得,不仔细的地方包涵了,谢谢The early bird will catch the worm 卢真就是那个bird1、建筑坐标与大地坐标2、场地上4个大地坐标点由测绘站提供,在工程开始时,由甲方提供资料,测绘站引测到场地上(一般情况工地开始施工时,要复核,他们提供的都是点号太大,精确度不高,使用不方便等缺点)马路上控制点位置:一般位于马路十字路口,拐角,桥头等能通视的地方,距离在300~500m 不等看下图,简易的只有一个钉子正规点的图形3、场地控制点设置控制点一般设置在不变形、不位移、不容易被破坏的地方,比如说场地两侧马路、冠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安放在旁边建筑物的屋顶(门卫上头不错)关于场地控制点的标志五花八门,永久牢固的当然钢钉,还有十字墨线,红油漆配合,工地简易做法:弹十字墨线,方便易找,最好配合钢钉,这个东西,人踩多了会没掉的1、把电子版地梁、承台图(桩位图)转化到大地坐标系中去;(建筑中有大地坐标和建筑坐标,测绘站给的在马路上的都是大地坐标,而图纸拿来时,标准的都是横平竖直建筑坐标系,这里需要图纸坐标转换,把建筑坐标转化成大地坐标,原理同全站仪测绘,一个基点,一个方向即可确定整个坐标系,如上图1,找到建筑上有大地坐标的点,移动整份图纸,以该点为基点,移动到相应大地坐标点位置,旋转整份图纸一个方位角,图纸就在大地坐标模式)2、用pline将你要读的控制点连接起来;(pline连接时一定得注意顺序,连接后须看看是否位于你需要的点上,可通过控制捕捉点来查看)3、list (使用list时,进入的窗口最大化,可以列表更多的点坐标,list常常是列出20个左右的坐标点,下面如果显示为继续,则敲空格继续)4、把它复制到excel里,点数据—列表,一般选择固定列宽,如果发现X=或Y=与数据没分开用,在上面点下,分开,预览可查看效果5、编辑excel表格,转化坐标的格式、小数点保留情况、坐标编号等,特别是建筑中仪器与CAD图纸的坐标刚好相反,得调换前后顺序6、在sheet2 表格上建立sheet1 的链接,把整理后的数据如下显示7、最后在每个点旁边写上控制点编号,这个有点繁琐。

水准仪基本步骤

水准仪基本步骤

水准仪基本步骤安置仪器在测站安置三脚架,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

调整水准仪三个脚螺旋大致等高,用连接螺旋将其安装在架头上。

粗平调节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视准轴粗略水平。

调整步骤如图2.3-1所示,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的移运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运动方向一致。

瞄准首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清晰(因人而异);然后进行物镜对光,使水准尺清晰,并消除视差。

精平调整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两个半边影像符合,以使视准轴精密水平。

左侧影像移动方向与右手大拇指转动的方向相同。

读数在视准轴精密水平时,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

水准测量中往返测量是什么意思?水准测量中的往返测的意思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水准测量是往测,再从终点测回到起点叫返测.往返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而进行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全站仪坐标放步骤】1)选取两个已知点,一个作为测站点,另外一个为后视点,并明确标注。

2)取出全站仪,已知点将仪器架于测站点,进行对中整平后量取仪器高;、3 )将棱镜置于后视点,转动全站仪,使全站仪十字丝中心对准棱镜中心;4)开启全站仪,选择“程序”进入程序界面,选择“坐标放样”,进入坐标放样界面,选择“设置方向角”,进入后设置测站点点名,输入测站点坐标及高程,确定后进入设置后视点界面,设置后视点点名,确认全站仪对准棱镜中心后输入后视点坐标及高程,点确定后弹出设置方向值界面并选择“是”,设置完毕。

5)然后进入设置放样点界面,首先输入仪器高,点确定,接着输入放样点点名,确定后输入放样点坐标及高程,完成确定后输入棱镜高,此时放样点参数设置结束,开始进行放样。

6)在放样界面选择“角度”进行角度调整,转动全站仪将dHR项参数调至零,并固定全站仪水平制动螺旋,然后指挥持棱镜者将棱镜立于全站仪正对的地方,调节全站仪垂直制动螺旋及垂直微动螺旋使全站仪十字丝居于棱镜中心,此时棱镜位于全站仪与放样点的连线上,接着进入距离调整模式,若dHD 值为负,则棱镜需向远离全站仪的方向走,反之向靠近全站仪的方向走,直至dHD的值为零时棱镜所处的位置即为放样点,将该点标记,第一个放样点放样结束,然后进入下一个放样点的设置并进行放样,直至所有放样点放样结束。

放样点位的基本方法

放样点位的基本方法
解: DAB nl q 4 30m 9.98m 129.98m
DBA nl q 4 30m 1Leabharlann .02m 130.02m1
1
Dav 2 (DAB DBA ) 2 (129.98m 130.02m) 130.00m
K DAB DBA 129.98m 130.02m 0.04m 1
(3)量取OC’的水平距离。
∆β
C
(4)计算改正距离。 CC OC tan OC
C’
(5)自C’点沿OC’的垂直方向量出距离CC’,定出C
点,则∠AOC就是要测设的角度。
量取改正距离时,如∆β为正,则沿OC’的垂直方向向
外量取;如∆β为负,则沿OB1的垂直方向向内量取。
三、测设已知高程
已知高程的测设,是利用水准测量的方 法,根据已知水准点,将设计高程测设到现 场作业面上。
lh
h2 2D
(0.450 m) 2 280 m
0.0001m
L D ld lt lh
80.000 m 0.009 m 0.008m (0.0001m) 79.984 m
2)在地面上从A点沿AC方向用钢尺实量79.984m定 出B点,则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正好是已知值80.000m。
目估定线方法:
仪器和工具
29 28 27 26
14.00 教学楼
18.00
已建 未建
轴线控制桩
12
3
N
45
6
P
E
l 2500 3700 2600 6200
宿舍楼
教学楼
7
D
6
C
5
B
M
12
34
A
14240 3700 4100

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分析

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分析

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分析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分析一、简介在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全站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仪器,用于测量地面或建筑物的坐标、角度和高度等参数。

在工程测量中,坐标放样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测量任务,旨在确定建筑物或工程项目的具体位置和几何形状。

本文将对全站仪坐标放样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以探讨该实验的意义、目标和相关参数等。

二、实验目的1. 确定测量点的坐标:通过全站仪精确测量各个测点的水平坐标和高程,用于后续设计和施工工作。

2. 验证基准点的准确性:通过对已知基准点的测量,检验全站仪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3. 实践操作全站仪的使用:全站仪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1. 实验步骤:a) 设置全站仪:在实验前,需要设置全站仪的初始参数,如大地坐标系、高程单位等。

b) 放置全站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位置放置全站仪,确保能够覆盖测量区域。

c) 观测测点: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获取测点的水平坐标和高程数据。

d) 计算坐标:根据观测数据和测点的基准点,计算各个测点的坐标。

e)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结果分析:a) 测点坐标的准确性:通过与已知基准点进行比对,评估测点坐标的准确性。

如果测点坐标与基准点存在较大偏差,则可能存在观测误差或仪器偏差,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修正。

b)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全站仪作为高精度测量仪器,其观测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对于实验结果不可靠的情况,需要重新观测或检查仪器的校准情况。

c) 数据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和算法,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存在异常数据或明显偏差的情况,应进行异常值检测和处理。

四、实验总结坐标放样实验是土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常用的测量任务,通过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和观测,可以准确确定测点的水平坐标和高程。

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全站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保持仪器的校准状态和定期维护。

卡西欧5800公路施工放样程序

卡西欧5800公路施工放样程序

公路曲线大地坐标施工放样程序(CASIO fx-58000)一、主程序28:""?:""?:""?:""?:.5^(3)/(240):""?:"":(/(24R )-G ^(4)/(2688R ^(3)))ta n (0.5)T "":/180+G L""?:"":[3]"1,2"?:""?:""?:""?:10:"Z B J SD im Z X C Z Y C C L S G R R G G R Q A A T Q R G L R A Z H O H Z O Z Y Z H J D N P J DE MF F L b K π→====-→==++→=→==+→=====▲▲▲"?:","?:""?:0:0:0:P r "":P r "":0:K V N W V B B K O S IfS T h e n S XY U o g C o g D G o to IfE n d ==-+=-→↵≤→→→↵[][]IfS L :T h e n T +C O S (A )(T +S -L )X :S i n (A )(T +S -L )Y :A U :P ro g "C ":P ro g "D ":G o to 0:IfE n d IfS L -G :T h e n L -S S :P ro g "B ":X Z1:YZ2:T -Z [2]S in (A )+C o s (A )(T -Z [1])X :Z [2]C o s (A )+S in (A )(T -Z [1])Y :L -S S :A -U U :P ro g "C ":P ro g "D ":G o ≥→→→↵≥→→→→→→→2222to 0:IfE n d IfS G :T h e n 90(2S -G )/(R )U :Q +R S in (U )X :G/(24R )-G ^(4)/(2688R ^(3))+R (1-C o s (U ))Y :P ro g "C ":P ro g "D ":G o to :If E n d If S G :T h e n K -0S :S -S ^(5)/(40RG)X :S ^(3)/(6R G )-S ^(7)/(336R ^(3)G ^(3))Y :90S /(R G )ππ↵≥→→→↵≤→→→U :P ro g "C ":P ro g "D ":G o to 0:I f E n d →↵二、子程序 BSC"X=Dta注:”/”表示÷三、程序变量说明以程序运行时计算器显示为准:XC?EC?提示输入架仪点的坐标LS?提示输入测设曲线缓和曲线长R?提示输入测设曲线半径A?提示输入测设曲线转角(以度分秒输入)T= L=显示计算的曲线元素(检验LS、R、A是否输入正确)ZH? 提示输入测设曲线直缓(圆)桩桩号(对比设计资料可检查直缓(直圆)桩桩号输入是否正确Y1,Z2?判断曲线转向,右转输入1,左转输入2JDN?JDE?提示输入交点的N和E坐标F?提示输入曲线计算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以度分秒格式输入)K?提示输入欲放样点的桩号V?提示输入欲放样点相对中点的法线方向的距离,位于曲线内侧输入负值,外侧为正值,测设中桩时输0B?提示输入欲放样点相对中点的切线方向的距离,位于曲线前进方向输入正值,后退方向输入负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地坐标放样程序( fx-4800P )
1–1:C O
Prog“ZCX”:{OPQB}:O“ZHX”:P“ZHY”:Q“ZH-JDF°”:B “Z-1,Y+1”:{CDET}:E “ZX”:T “ZY”:C“HSX”:D“HSY”:J=零:PоI(E-C,T-D):Z[21]=J:LbI零:{K}:K≤Z[13]=>GoTo 1⊿K≤Z[14]=>GoTo 2⊿K ≤Z[15]=>GoTo 3⊿K≤Z[16]=>GoTo 4⊿X=O+Z[6]cos Q+(Z[7]+(K-Z[16]))cos(Q+BA):Y=P+Z[6]sin Q+(Z[7]+(K-Z[16]))sin(Q+BA):GoTo 6:LbI 1:L=Z[13]-K:X=O+Lcos(Q+180):Y=P+Lsin(Q+180):GoTo 1:LbI 2:L=K-Z[13]:M=√根号((L3/(6RS)-L7/(336R3S3)+L11/(42240R5S5))2+(L-L5/(40R2S2)+L9/(3456R4S4))2):U =Q+3零L2B/πRS:Goto 5:LbI 3:L=K-Z[14]:Z[17]=R sin (90(S+2L)/πR)+Z[3]:Z[18]=R(1-cos(90(S+2L)/πR))+Z[1]:M=√(Z[17]2+Z[18]2):U=Q+B tan-1 (Z[18]/Z[17]):Goto 5:LbI 4:L=Z[16]-K:Z[19]=Z[7]sin A-(L-L5/(4零R2W2)+L9/(3456 R4W4))sin A+(L3/(6RW)-L7/(336R3W3)+ L11/(4224零 R5W5))cos A:Z[20]=Z[6]+Z[7] cos A-(L-L5/(4零R2W2)+ L9/(3456 R4W4))cos A-( L3/(6RW)- L7/(336 R3W3)+ L11/(4224零 R5W5))cos A:Z[20]=Z[6]+Z[7]cos A-(L-L5/(4零R2W2)+ L9/(3456 R4W4))cos A-( L3/(6RW)- L7/(336 R3W3)+ L11/(4224零R5W5))sin A:M=√(Z[19]2+Z[20]2:U=Q+B tan-1 (Z[19]/Z[20]):Goto 5:LbI 5:X=O+M cos U:Y=P+M sin U:Goto 6:LbI 6:Z[5]=X:Z[10]=Y: Goto 7:LbI 7:X▲
Y▲
I=零:Pol(X-E,Y-T):Z[22]=I: Z[23]=J:Z[24]=Z[23]-Z[21]+180:Z[24]<零=>Z[24]= Z[24]+360△Z[24]>360=>Z[24]= Z[24]-360△Z[24]“Deg”▲
Z[23]<0=>Z[23]=Z[23]+360△
Z[23]>360=>Z[23]=Z[23]-360△
Z[23]“AZIMUTH”▲
Z[22]“LX”▲(不用)
Z[22]“LXg”=Z[22]/F“GRID”▲
{G}:G“BZ”:{H}:G=零=>Goto 零△G<零=>G=Abs G:Z=-1:≠=>Z=1△K ≤Z[13]=>V=Q+9零Z:Goto 8△K≤Z[14]=>V=Q+9零L2B/πRS+9零Z:Goto 8△K≤Z[15]=>V=Q+9零B(S+2L)/ πR+9零Z:Goto 8△K≤Z[16]=>V=Q+BA-9零BL2/πRW+9零Z:Goto 8△V=Q+BA+9零Z:Goto 8△LbI 8:X=Z[5]+G cos V+H sin V:Y=Z[10]+G sin V-H cos V:Goto 7:
Z C X : C O
S“LS 1”:W“LS 2”:A:R:N“ZH”:Z[1]“P1”=S2/24/R-S4/2688/ R3▲
Z[2]“P2”=W2/24/R-W4/2688/ R3▲
Z[3]“Q1”=S/2- S3/24零/ R2+ S5/3456零/ R4▲
Z[4]“Q2”=W/2-W3/24零/ R2+ W5/3456零/ R4▲
Z[5]=tan-1
Z[6]“T1”=(R+Z[1])tan Z[5]+Z[3] ▲
Z[7]“T2”=(R+Z[2])tan (A-Z[5])+Z[4] ▲
Z[8]“B零1”=18零S/2/R/π▲
Z[9]“B零2”=180W/2/R/π▲
Z[10]=A-Z[8]-Z[9]:Z[11]“LY”=πRZ[10]/180▲
Z[12]“Lh”=S+W+Z[11] ▲
Z[13]“ZH”=N ▲
Z[14]“HY”=Z[13]+S ▲
Z[15]“YH”=Z[14]+Z[11] ▲
Z[16]“HZ”=Z[13]+Z[12] ▲
注: (计算流程如下,“/”为除号。

)
LS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50 LS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100 A(转角)=45 R (半径)=200 ZH(直缓桩号)=56.835 P1=0.5205 P2=2.0787 Q1=24.987 Q2=49.896 T1(计算第一曲线长度)=110.2489 T2(计算第二曲线长度)=131.3962 B01=7.162 B02=14.3239 LY(计算圆曲线长度)=82.0796 Lh(计算曲线总长度)
=232.0796 ZH(计算直缓桩桩号)=56.835 HY(计算缓圆桩桩号)=106.835 YH(计
算圆缓桩桩号)=188.9146 HZ(计算缓直桩桩号)=288.9146 ZHX(计算直缓桩X坐标)=2567 ZHY(计算直缓桩Y坐标)=8782 ZH-JDF(放样点所在曲线方位角)=250 Z-1,Y+1(左转曲线输-1;右转+1)=1 XZ(测站点X坐标)=2500 YZ(测站点Y坐标)=8700 HSX(后视点X坐标)=2555 HSY(后视点Y坐标)=8755 K(放样点桩号)=240 X(直缓桩X坐标)=2565.042 Y(直缓桩Y坐标)=8604.0425 Deg(计算放样边与后
视边夹角)=259.1302 LX(计算测站点到放样点距离)=115.9237 BZ(横断距离:左
负右正)=0.75 H(纵断距离:左前为负,右前为正)=0.75 X(计算放样点X坐标)
=2566.0152 Y(计算放样点Y坐标)=8603.6208 Deg(计算放样边与后视边夹角)
=259.4093 LX(计算测站点到放样点距离)=116.8202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