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A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A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A 卷)(上完第一组课文用)命题人:谢小宁班级: 姓名: 成绩:一、听力部分(10分)1、认真听老师读词语,把它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

(4分)2、仔细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6分) (1)这个故事主要讲 和 之间发生的事。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告诉老师。

二、基础知识部分(30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y īn ɡ j ùn ji ān n án k ǎo y àn zhu ān x īn zh ì zh ì ( ) ( ) ( ) ( ) m ào xi ǎn hu ān ɡ lu àn j ī y â j īn ɡ x īn d òn ɡ p ò ( ) ( ) ( ) ( )A 、第三小组 六(5)班 逸夫小学 六年级B 、弟弟 爸爸 爷爷 姐姐C 、头部 眼珠 四肢 眼睛D 、树叶 树根 树干 树枝 4、照样子写词。

(6分)急匆匆: 匆匆忙忙: 商量商量:5、按要求答题(8分)(1)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

改把字句:(2)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改陈述句:(3)春天,田野里到处开满了鲜花。

改拟人句:(4)修改病句:孙杰特别喜爱踢足球和篮球。

三、阅读部分(25分)(一)回顾《学弈》一课,按要求答题。

(10分)弈秋,通国之 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

1、按原文填空。

(4分)2、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 )(2分)A 、使\弈秋\诲二人\弈。

B 、使\弈秋\诲\二人弈。

C 、使弈秋\诲\二人\弈。

3、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什么道理,请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

2006—2007年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书面测试题9

2006—2007年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书面测试题9

2006—2007下期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综合样题(二)(9)姓名得分一、积累与运用(49分)1、看拼音,写汉字。

(8分)bào yuàn kuíwǔpái huái shìjìbǎo dǐnɡ()()()()yìrán shuǐzhài wǔrǔzìxiānɡmáo dùn()()()()2、写出下列大写字母的小写字母,并按音序排列。

(4分)H Y Q B N G34、判断下列词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

(3分)兴国安帮()拔地而起()受益匪浅()居高临下()请勿自悟()无可萘合()5、在括写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把不恰当的划掉)。

(2分)(1)、这次活动(增添、增长、增进)了两班同学之间的友谊。

(2)、我们只有(端正、纠正、改正)学习态度,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3)、这项研究成果备受人们的(推荐、推导、推崇)。

(4)、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厉、严肃、严格)。

6、形近字组词。

(4分)矿()康()媒()锦()旷()慷()某()绵()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有几种解释,在你认为恰当的解释后面打“√”。

(4分)(1)、平易.近人A、好办、不难()B、改变()C、交换()D、和气()(2)、表.里如一A、露在外面的()B、表格()C、榜样()D、测量用的仪器()(3)、酸甜可.口A、允许()B、适当()C、能够()D、但,却()(4)、盛气凌.人A、冰()B、接近()C、侵犯,欺压()D、杂乱()8、修改下面的病句,(用修改符号)。

(6分)(1)、经过努力,小明做题马虎的现象比以前进步了。

(2)、空气和其他别的东西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3)、每一个有志气的同学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9、默写古诗,(请你任选一首本期学过的古诗)。

(4分)10、研读课文片断,完成下列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词语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词语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词语集1.领悟、蕴含、对弈、教诲、鸿鹄、弗许、辩论、痰盂、汝等、专心致志、沧沧凉凉、孰胜孰负122.复返、确乎、空虚、涔涔、潸潸、尽jǐn管、挪移、旋转zhuǎn、凝然、觉察、遮挽、徘徊、薄bó雾、蒸融、痕迹、游丝、茫茫然、赤裸裸、走一遭、潸然泪下、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蹉跎233.膝盖、插秧、规律、枯萎、起先、懒人、收成、汲水、汲取、依赖、幸而、考验、锻炼、养分fân、转化、忍不住、一番话、莫名其妙、从从容容、无缘无故、百年基业、语重心长、狂风暴雨、独立自主、优雅自在、勃勃生机264.启示、哲理、杂技、喝彩、英俊、乐曲、优雅、舒展、肢体、惊羡、忽而、平衡、幅度、刹chà那间、霎shà时间、失误、惊呆、慌乱、歉疚、鞠躬、沉着zhuó、陶醉、艰难、屏bǐng 气、捣蛋、喧哗、附和hâ、抚摩mó、抚摸mō、肩胛、镇静、索性、拼搏、剧烈、难以忘怀、萦绕于心、座无虚席、轻松幽雅、摇摇晃晃、意想不到、不慌不忙、紧张不安、最后关头、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465.拇指、搔痒、窈yǎo窕tiǎo、强硬、曲qū线、试探、冒险、污秽huì、消受、机敏、螺丝、纽扣、堂皇、屏障、名义、薄bó弱、戒指、渺小、鼻涕、附庸、爱憎zēng、拳头、各有所长、养尊处chǔ优、团结一致、含辛茹苦、天地精华27、邯郸学步、跋山涉水、琢磨、手足无措、一味模仿6.泱泱华夏、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地域特色、绚丽多彩、民俗风情、腊月、初旬、上旬、熬粥、展览、蒜瓣、吃醋、饺子、翡翠、搅拌、榛子、栗子、蜜饯、掺和huo、爆竹、风筝、预备、鞭炮、通宵、寺院、娴熟、元宵、彩绘、逛庙会、麦芽糖、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36、煎熬、佝偻、麻利、祷告、寒风凛冽、热气腾腾、夜幕降临、悠悠扬扬、噼里啪啦、东方之既白7.剧种、面具、激流、咆哮、吞噬、宏愿、发誓、雄浑、旷野、布施、俊俏、婀娜、威严、柔顺、吉祥、压抑、恐怖、朴实、敦厚、夸张、描述、演绎、招徕、脱缰野马、为民造福、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行善积德、雪域高原、赞叹不已、身无分文、开山鼻祖、两面三刀、青面獠牙、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别无所求、不一而足、随心所欲、优哉游哉40 8.不可抗拒、艺术魅力、多姿多彩、点缀、奇葩、繁盛、偏僻、边远、盗匪、骚扰、排挤、营垒、筋骨、夯筑、布局、崇尚、八卦、正楷、贫富、贵贱、傣族、酷热、横梁、雕刻、竹篾、覆盖、宽敞、严肃、隆重、据说、崇山峻岭、数以千计、风雨侵蚀、安然无恙、整齐划一、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深厚久远、遮天盖地、傍水而居、别致美观、清风徐来、花果飘香、传统习俗、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家道兴旺489.豪气、撕扯、惊恐、沙哑、嗓子、寂静、单调、平添、恶劣、扼杀、深邃、妩媚、绽放、限制、聚餐、豁达、纵使、抽象、韵味、黄灿灿、香喷喷、铺天盖地、引吭高歌、渺渺回荡、热烈激昂、肃然起敬、随风摇曳、美不胜收、热情俊朗、浪漫风趣、能歌善舞、载歌载舞30、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新颖、醒目、脍炙人口10.激越的旋律、视死如归、冲锋陷阵、缅怀、继承、书籍、慈祥、含糊、军阀、避免、局势、尖锐、纷乱、抽屉、暂时、僻静、剧烈、恐怖、粗暴、吼声、皮靴、宪兵、侦探、魔鬼、肥胖、苦刑、哼、惯有、严峻、残暴、匪徒、提审、法庭、慈祥、机智、勇敢、会意、舅舅、绞刑、勉强、瞅了瞅、拘留所、窝窝头、啃玉米、乱蓬蓬、惊堂木、幼稚可笑、一拥而入、怒气冲冲4911.照耀、漫步、战地、赞叹、激烈、围歼、围墙、歼灭、一愣、电钮、纽扣、漆黑、陷入、憧憬、猛烈、阻击、点燃、暴露、性命、焦急、璀璨、黑魆xū魆、宏伟建筑、聚精会神、震天动地、千钧一发2612.彻底、利益、鸿毛、剥削、压迫、兴旺、解救、受难nàn、解救、牺牲、送葬、炊事员、追悼会、法西斯、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dã其所、寄托哀思、鼎鼎大名、鼎盛、三国鼎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B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B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B卷)(上完第一组课文用)命题人:谢小宁班级:姓名:成绩:一、听力部分(8分)认真听老师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1、文中的一个反问句是:2、写出短文中表示动作的词(3个以上):、、3、对待铅笔头,我先前的态度是:,姐姐的态度是。

通过姐姐的教育我懂得了的道理。

二、基础知识部分(25分)1、看拼音写词语。

(4分)pīn bó duàn liàn yōu yǎ yǎnɡ zūn chǔ yōu( ) ( ) ( ) ( ) zhé lǐ jī mǐn tánɡ huánɡ kuánɡ fēnɡ bào yǔ( ) ( ) ( ) ( )2、多音字组词(4分)chánɡ( ) kōnɡ( ) báo( ) qū( )长空薄曲zhǎnɡ( ) kònɡ( ) bó( ) qǔ(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3分)用音序查字法查“花”字,应先查音序( )(大写),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字典中,“花”字的解释有几种:①植物器官;②形状像花的东西;③颜色或种类错杂的;④用来迷惑人的;⑤作战时受的外伤;⑥耗费。

“雪花”中的“花”应取第()种解释。

请根据第⑥种解释用“花”组一个词()。

4、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表示手的动作的词语。

(4分)()手()手()手()手5、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

(4分)(1)“勇敢沉着机智武断果断”这组词中不是一类的词是()。

(2)“中秋节除夕春节重阳节端午节”这些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排列,最后一个应该是()。

(3)“钢铁对坚硬”正如“棉花对()”。

(4)“不知所措”的“措”的意思是( )。

6、运用下面的词语写两句拟人句。

(6分)青松白杨树太湖云彩太阳江水月亮群山1、2、三、阅读部分(32分)(一)回顾《匆匆》一课,按要求答题。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十二册教案(第一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东莞市谢岗中心小学备课成员:叶小玲罗碧云吴小玲郭建新朱秀丽叶何杨赖祖祥谢焕雅主备:赖祖祥1、文言文两则学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结合画面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故事里讲的那个孩子是谁?(孟子)3、你们对孟子了解多少?(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人,生于约公元前372,死于前289。

)(孟子,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过渡:大家对孟子了解还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儒学大师孟子写的一篇文章《学弈》,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初步了解他的儒学思想。

4、板书课题,提醒“弈”第四笔写法。

齐读课题。

5、检查预习,说出“弈”和“学弈”的含义。

二、授课(一)检查预习(二)指导朗读1、出示课文节奏,根据节奏自由练读。

2、配乐范读,感染学生。

3、生试读。

4、同桌互读,互评。

5、指名读。

6、齐读。

(三)理解课文大意过渡: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一个字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白话文的一个词,甚至一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利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师生配合集中学习前两句:⑴弈秋②通国③之④善⑤弈者也弈秋(是)全国的(最)善于下棋(的人)⑵使⑥弈秋诲⑦二人弈。

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

2、总结学法,先把单字词的意思结合注释弄懂,再把一句话根据具体的语境连贯起来。

3、根据学法分小组合作试着把剩余的句子翻译出来。

4、各小组汇报,并辩论怎样说更恰当。

5、适时点拨,并在重点处多提问题。

6、同组复述故事。

7、指名讲述这个故事。

(四)理解文章寓意。

1、同样师从弈秋这位棋界圣手,为什么一人会学得成功,一人却失败了呢?板书:一人→()→成功一人→()→失败2、讨论并得出结论:其中一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专心致志,一人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专心。

2006—2007年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书面测试题6

2006—2007年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书面测试题6

2006—2007下期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五单元样题(6)姓名 得分一、 积累与运用(43分)1.读拼音,写汉字。

(6分)hu ǒ y àn ti án m ǎn ch ú chu āng l ín ɡ h ún ( ) ( ) ( ) ( ) b ào yu àn zh àn ɡ zi d ǎo m éi áo y è ( ) ( ) ( ) ( )2.多音字组词。

(4分)p ēn ( ) f èn ɡ( ) p èn ( ) f én ɡ( ) qi án ɡ( ) ch ā( ) qi ǎn ɡ( ) ch à( )3.比一比,再组词。

(8分)怨( ) 揍( ) 搁( ) 勺( ) 苑( ) 奏( ) 阁( ) 勾( ) 哄( ) 焰( ) 橱( ) 魂( ) 拱( ) 掐( ) 厨( ) 魄( )4.划去括号里的错别字。

(4分)1.同学们正在(辨 辩 辪)论一个问题。

2.(鱼、渔)夫的妻子桑娜(坐 座)在火(泸、炉、芦)旁补一(张、章)破帆。

3.我们要(尊、遵、专)守学校的制度,(尊、遵、专)敬老师,上课(尊、遵、专)心听讲,认真思考。

5.给带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6分)勉强:① 能力不够还尽力做; ② 不是心甘情愿的; ③ 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 ④ 牵强,理由不充足; ⑤ 将就、凑合。

1.这项工作我还能勉强..坚持下来。

( ) 2.他不去算了,不要勉强..他。

( ) 3.渔夫和他的妻子从早到晚干活,五个孩子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 ) 4.我请他帮忙,他碍于情面勉强..答应了。

( ) 5.这种说法很勉强..,怕站不住脚。

( ) 喷缝强差6.选词填空。

(3分)改善改正改变1.新学期以来,他的学习态度()了很多。

2.如果我们犯了错误,就要及时()。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6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测试题6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测试题年级班姓名一.看拼音写词语。

6%jūlǒng jīng’âxiāhǔqín jiàn tán huāzhìkǎo( ) ( ) ( ) ( ) ( ) ( )二.划去带点字的错误读音。

4%忽.然(hūtū)纶.巾(lún guān)掺.假(chān cān)单薄.(bóbáo)夹.袄(jiājiá)惩罚.(huáfá)澎湃.(bài pài )恐吓.(hâxià)三.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5%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4%()兵()将丢()()甲心()神()风()日()()首()步语()心()()尽()力()高()烈五.按要求写句子。

8%1.例: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写: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爸爸对我说:“这么好的天气,我正好练车,顺便带你们兜兜风。

”改写:2.扩写句子。

诺贝尔作出贡献。

扩写:3.改成反问句。

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

4.改成双重否定句: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六.造句。

6%1.推测:2.语重心长:3.一面……一面……:七.在课外阅读中,你积累了哪些格言、谚语、警句、名言?各写出一句。

4%1.2.3.4.八.修改病句。

4%(运用修改符号)1.李老师光荣地被评为“师德标兵”的称号。

2.夏天的石牛山是避暑的好季节。

九.默写描写夏季的古诗一首。

5%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按要求作答。

12%(8+4)1.《黄河象》和《琥珀》这两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是不一样的,《黄河象》一文,作者先写,接着写,再写,最后写。

《琥珀》一文,作者先写,再写,然后写,最后写。

2.才下过几阵()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展开带黄色的()。

(),(),(),都像(),形成了()的春天。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卜算子·咏梅》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卜算子·咏梅》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卜算子·咏梅》教案第一单元导读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回忆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诗,有词,还有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讲。

要充分利用课文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要尽可能让学生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在同学间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

建议本组教学14课时,课文8课时,积累·运用5课时(读读背背、阅读1课时、习作3课时,实践活动1课时),机动1课时。

卜算子咏梅1961.1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注释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

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二、教材说明这首词题为《咏梅》,作于1961年12月,曾先后在中传阅,用意在于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毛泽东此词的创作,是对南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的“反其意而用之”。

陆游是个酷爱梅花的人,在他的诗稿文集中,梅花诗、词不下百首。

陆游的那首梅花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也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

毛泽东的这首梅花词,表现的也是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充满昂扬的斗志,谦逊的态度,创造出时代先驱者的崇高意境。

气魄宏大,文词俏丽,并且处处蕴含着强烈的对比,是这首词表达上的主要的特点。

抓住词中的对比(如,“悬崖百丈冰”与“花枝俏”的对比,“不争春”与“报春”的对比,“山花烂漫”与“丛中笑”的对比等),和在朗读中想象体会词中梅花的特点和品格,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首词,一是用梅花的高尚品格感染学生,二是让学生对毛泽东的词作有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三、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卜算子、烂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
(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2)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字真棒,但这并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他们长久的练习换来的。只要大家坚持天天练习,相信有一天你们的字会写的更好!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
第三幅:
⑴投影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
教学预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班级:
科目:语文
本单元撰写人:周亚维
执教人:
2O10年3月日
课题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
重难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
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
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板书
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拥抱着大地
从空间上描写歌颂
宏伟气势哺育儿女的胸怀
悠远久长苦难的过去从时间上描写表现光辉的现实
功在千秋灿烂的未来
赞美之情崇敬的情感
抒写表达
依恋之情热爱的情感
课题
2、三亚落日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
(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
教学
准备
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过程
个性化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板书: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4、左上图
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1、长江之歌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从小就要到学校里学习知识,长大后才能胜任祖国交给我们的工作。因此,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学生齐答:运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