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资料】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4分)1. (2分) (2017高一上·济南期中)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畸形(jī)抹煞(shà)坐右铭(zuò)混混沌沌(hùn)B . 蜚然(fěi)竦身(sǒng)爱憎(zèng)皓首穷经(hào)C . 芜杂(wú)狙击(jū)木椽(chuán)脉脉含情(mò)D . 敛裾(jū)踱步(duó)媛女(yuán)蓊蓊郁郁(wěng)2. (4分) (2019高二上·慈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人所理解的价值本源是一种人格化的“天帝”,作为至上神主宰着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但是“天帝”并没有保证殷人治运长久。

(甲)周人在殷亡教训的强烈震撼下,萌动忧患意识,见成而思败,在观念中升腾出较为抽象的天命观,取代了对天帝的信仰。

周公把遵从天命具体化为“敬德保民”,要求治人者“以德配位”。

后来又经过“天命无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太誓》)一类观念的过度,使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由注重外求逐步向贵于内求转化,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象》),初步形成了重德的文化特色。

(乙)孔子赞扬“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重德正是他接受周文化的基点。

(丙)孔子思想中虽保留了天命的主宰地位,但其具体内容,总是同“德”之存失,“斯文”之兴衰,“道”之行废等精神联系在一起。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萌动B . 把C . 过度D . 逐步(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现在我们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让群众满意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本次考试考查范围为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韶.光sháo杜撰.zhuàn朱拓.tuò百无聊赖.lài嫡.亲díB.监.生jiā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押解.jiè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桅.杆wéiD.陈抟.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 黏.液nián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形容:体态、容貌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流:风韵C.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老婆:妻子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便也便宜..便宜:方便3.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喜欢的杂志《读者》,它质朴厚重,纸张之间关注世界,心怀天下,它的文章有的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有的如阳光,让悲观失望的你奋进……....,让人温暖,有的如警钟震耳欲聋纵观所有文章,它从不哗众取宠....,如一件纯棉内衣柔软透气、宽松舒适,贴近我们心口,给予我们温暖。

在期刊杂志发行竞争激烈的今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A.娓娓道来 B.震耳欲聋 C.哗众取宠 D.难能可贵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B.林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在与薛宝钗的竞争中,她所缺乏的,一是没有健康体格,二是不够温柔大气。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图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 1.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还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说明分封制在当时 (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C.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2.在《乾隆皇帝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

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

故事在本质上反映了 ( ) A .皇位世袭 B .大小宗之分 C .皇权至上 D .破坏礼乐制 3.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

下列关于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贵族专制与郡国并行 B .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C .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 .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4.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这一现象说明唐朝 ( ) A .科举制完全取代了察举制 B .士族阶层仍占据主导地位 C .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转变 D .无力冲破魏晋九品中正制 5.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反映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运作情况的两组镜头: 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坐着在议事,各自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

乙:徐州府爆发洪灾,内阁的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乙组镜头与甲组镜头所处时期相比,其中央机构的最大变化是 ( ) A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B .开创三省六部制 C .解决藩镇割据问题 D .废除了丞相制度 6.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规定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1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安徽省舒城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盐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

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

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

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______,一气呵成。

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

首先是强烈的个性。

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

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

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

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行云流水信马由缰相得益彰悠然自得B . 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浑然天成悠然自得C . 天衣无缝信手拈来相得益彰泰然自若D . 天衣无缝信马由缰浑然天成泰然自若(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B . 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 . 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D . 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B . 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C . 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D . 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5高一上·临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数试卷Word版无答案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数试卷Word版无答案

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文数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陶习满 审题:束观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53)2sin(=+x π,则=x cos( )A .53-B .54-C .53D .54 2.当α在第四象限,则=+ααααcos cos sin sin( )A .2-B .0C .1D .23.在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C B A ,,的对边,且abB A =cos cos ,则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者直角三角形4.数列,,1614,813,412,211 ++++,的前n 项和为( )A.n n n 212)1(-++B.n n n --++212)1(C.n n n --+-212)1(D.n n n 212)1(-+- 5.在ABC ∆中,045=A ,4=a ,3=b 满足条件的ABC ∆( )A .不能确定B .无解C .有一解D . 有两解6.一个等差数列的前4项是 、 、 、,则a b a 2x x b =( )A .14B .12C .13D .23 7.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010=S ,1520=S ,则=30S( )A .10B .30-C .15- D .25 8.数列{}n a 满足6(3)3,7,7n n a n n a a n ---≤⎧=⎨>⎩,且{}n a 为单调递增数列,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2,3)B .(1,3)C .9[,3)4D .9(,3)49.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常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B.常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C .等比数列一定不是摆动数列D.等差数列可能是摆动数列10.设R c b a ∈,,,且b a >,则( )A . 33b a >B .22b a >C .ba 11< D . bc ac >11.定义bc ad dc b a -=.若θ是锐角ABC ∆中最小内角,函数11cos sin )(-=θθθf ,则)(θf 的最大值是( ) A .22B .2C .426+ D .1 12.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73,a a 是方程2320x x -+=的两根,则5a 的值是( )AB...2±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目的横线上.舒中高一期中文数 第1页 (共4页)13.在ABC ∆中,7:5:3::=c b a ,则此三角形中最大角为 14.两个等差数列{}n a 和{}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S 和n T ,若321n n S n T n +=+,则=88b a 15.数列{}n a 中,已知对任意*∈N n ,12321-=++++nn a a a a ,则=++++2222321n a a a a16.已知n S 是等差数列*{}()n a n N ∈的前n 项和,且675S S S >>,有下列五个命题:①0d <;②110S >;③120S <;④数列{}n S 中的最大项为11S ;⑤67||||a a >。

安徽省六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舒城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审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意境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无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65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真实的生活不能直接成为艺术呢?这是因为,生活的真实,虽然是艺术形象结构的要素之一,但是生活的结构并不等于艺术的结构。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在根本上有统一的方面,但这种统一是矛盾的统一。

市场上一筐筐真虾,并不是艺术,而齐白石的笔下,一枚枚用水墨画出来的虾,明明是假的,却是艺术。

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打仗,不是艺术,没有人会买票去欣赏,但在京戏舞台上那种绝对没有死亡的可能,保证不会流血的把舞蹈和杂技结合起来的武打,却是艺术。

把反映生活、创造形象误解为按生活描红,是许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不能进入艺术境界的最基本的原因。

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说“绝对的写实主义便是艺术的破产。

”简单地照搬生活的逼真场景,并不能达到艺术的真实的高度,有时反倒给人一种既不真实又不艺术的感觉。

艺术不管怎样模仿都不可能像生活本身那样生动而丰富。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不管多美的大理石雕像也不及彼得堡大街上的少女那么动人。

艺术如果纯粹以自己逼肖于生活作为存在的理由,它就可能在写生活的竞赛中被淘汰。

艺术的创造性使它必须突破模仿的局限。

要创造就不能满足于逼真,就不能不通过幻想和想象,就不能没有假定,就必须以想象的假定的形态来创造艺术的真实形象,达到既具认识又具娱乐功能的目的。

不假定就不自由,不在想象中自由地创造就不能引起销魂荡魄的惊异,没有艺术的魅力。

某一酒店主人为吸引顾客,暗叫一个人藏在丛林里模仿夜莺的鸣啭,十分逼真,深得顾客赞美。

但当人们发现这鸣声是人的模仿,而毫无模仿者的创造时,就感到这声音讨厌了。

没有假定,艺术也就没有娱乐作用了。

一个艺术家画一个苹果,就不单是对一个苹果的认识,而是包含了他对许多苹果的理解。

同时,还表现了他对苹果的特殊感情,他自己对生活的特殊态度,对艺术形式的特殊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社科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清空”吴调公①古代文艺理论家曾经给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划分了许多风格范畴,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揭示了诗人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艺术特色。

其中有许多风格,如雄浑、冲淡、豪放、沉着、飘逸等等,在人们头脑中大抵有个共同的清晰的认识。

另外也还有一些在目前应用得很少,人们不太了解,而且含义较为复杂。

“清空”就是其中之一。

②清空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括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净精纯,在意境铸造上突出诗人的冲淡襟怀,从而表现为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

它说明作家立足之高和构思之深,表现为画面有余味、脉络婉转谐和,但最主要的还是含蓄与自然的交织、峭拔与流转的交织。

③清人戈载评论姜夔的几句话,可以说明“清空”特色。

“白石之词,清气盘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其高远峭拔之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清气”,说明作品审美情趣高雅;“盘空”,说明作品的想象、情思和韵味不仅横溢太空,而且纡回萦绕,竭尽曲折婉转之美;“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说明作品意趣超逸不凡,表达空灵自然;“高远峭拔”,则说明取境之深、笔力之遒,饶有余味,富于顿挫。

④怎样才算清空,怎样便是背离清空呢?⑤首先,从审美感受说,风格应该是幽深而不烦琐。

作为清空风格的幽深,就是指举重若轻地讲出“人人心中所有”但却是“笔下所无”的话。

而且幽深要与自然相结合,幽深的内容,要通过自然造化的形式来表现。

⑥其次,从诗词节奏来说,清空的风格往往是以灵动取胜,而与板重相背离。

所谓灵动,不外指作品节奏给予人们以和谐流动的美感;感情富于曲折,而以质朴明快的语言出之;结构饶有层次,但却统一在浑然一气的境界之中。

流转而不失之浮滑,律动和谐中包含着凝炼的风度,甚至峭拔的格调。

⑦再次,从语感说,清空风格的诗词,更多表现为质朴玲珑和流洒纵横的风格,锤炼精工、雕镂深刻、语气蟠屈的作品,往往表现为邃密、峭拔、典雅、古奥的风格,它们的境界未始不绵密奇幻,但有的却不免迷茫艰涩;语言未始不精警遒炼,但有的却失之诘屈聱牙,难以上口。

而清空的作品则语言质朴,摒弃雕饰之繁,“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⑧总的来说,清空的思想基础,首先应该是具有高超、洒脱的情趣,像清风徐来,山泉汩汩。

清空的作品,其境界必有高度,不是“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那种高旷骏迈,也不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那样的昂扬激荡。

其特色是:秀劲中见挺拔,飘洒中寓沉着,优美中含有崇高因素。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1. 下列诗句,不符合“清空”三个特点的一项是()A.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B.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2. 根据文章②③两段的内容,下列对“清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空说明作家立足高、构思深,表现为画面有余味、脉络婉转谐和,但最主要的是含蓄、自然、峭拔、流转几种风格相互交织。

B.清空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从而在题材概括上表现为澄净精纯、意境塑造上具有朴素自然特点的艺术特色。

C.清空具有审美情趣高雅,想象、情思和韵味横溢太空,纡回萦绕,竭尽曲折婉转之美的特点。

D.作品意趣超逸不凡,表达空灵自然,取境深邃,笔力遒劲,余味隽永,富于顿挫,都是古人认为的清空特点。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雄浑、冲淡、豪放、飘逸、清空等都是古代文艺理论家给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划分的许多风格范畴,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程度大抵相同。

B.灵动不单指作品节奏给人以和谐流动的美感,也指感情富于曲折而用质朴明快的语言表现出来、结构富有层次却统一在浑然一气的境界中。

C.锤炼精工、雕镂深刻、语气蟠屈的作品,往往表现为邃密、峭拔、典雅、古奥的风格,但这样的作品有的不免境界迷茫艰涩,或语言诘屈聱牙。

D.本文围绕“清空”展开论述,先阐明“清空”是什么,再论述怎样才算“清空”,层次清晰;引用古人评价或诗词,增强了说服力和表现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书左仲甫事(清)张惠言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父老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①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

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

”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

”众曰:“善。

”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

”不可。

舒中高一期中语文第1页(共8页) 舒中高一期中语文第2页(共8页)亳州之民,有诉于府者曰:“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

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余同年..友仁和汤吉士金钊告余曰:“往岁北来,道凤、颍间,往往询其民人繇俗。

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

曰:‘霍丘左耶能为河南省治狱。

’吾不识左君何如人也。

”余曰:“吾友左君二十余年,其为人守规矩,质重不可徙,非有超绝不可及之才,特以其忠诚悱愉之心,推所学于古者而施之,治效遂如此。

今之为治者,辄曰儒者迂阔,患才不任事。

以吾观左君,迂阔人也,如其才,如其才!”左君名辅,字仲甫,以进士分发安徽为知县。

初为南陵,调霍丘。

嘉庆三年,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落职。

入见,仍用知县。

未补,又坐征霍丘钱粮不如期,落职。

巡抚为请,天子知其名,特许补合肥县。

(选自《茗柯文三编》,有删改)注:①耶:通“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率.用供吏率:全、都B.我资米若.薪于百姓若:你的C.余同年..友仁和汤吉士金钊告余曰同年: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D.坐.征南陵钱粮不如期坐:因……而犯罪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B.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C.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D.有刑狱不当/赋役无节者/民曰非霍丘左耶来/谁与辨之/有风俗乖/水旱冤抑者又曰/非霍丘左耶来吾属不安乐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中,百姓称呼左仲甫为“耶”,“耶”是主人的意思,这称呼表达来人民对他的爱戴之情;作者称其为“君”,流露了作者对左君的尊重。

B.左仲甫治理霍丘,受到百姓的欢迎。

在获得丰收以后,大家带着食物来感谢左仲甫,他欣然接受了大家馈赠的食物。

C.左仲甫善政的影响不仅仅局限霍丘、亳州一带,就连凤阳、颍川一带的百姓也对他的政绩念念不忘,希望他能再次来临。

D.作者通过文章塑造了一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清官形象,在对左仲甫赞不绝口的同时,流露了“以儒者治天下”的政治心声。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亳旧寡盗,今而多,其来自霍丘。

霍丘左耶不容盗,以祸亳,愿左耶兼治之。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8~9题。

四时田园杂兴二首[宋]范成大其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其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8.同是描写农村内容,两首诗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9.为了表达主题,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共同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5分)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祝勇①东晋永和九年的暮春,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的王羲之,同朋友在山阴兰亭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文人雅集,行“修褉”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

酒酣耳热之际,王羲之提起一支鼠须笔,在蚕茧纸上一气呵成,写下一篇《兰亭集序》。

舒中高一期中语文第3页(共8页) 舒中高一期中语文第4页(共8页)②1600多年后,我们依然能够呼吸到那年春天的明媚。

东晋时代的郊游,畅饮,酣歌,书写,都变得轻快起来,少了“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的曲折和吞咽,连呼吸吐纳都通畅许多。

王羲之到了兰亭,才算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或者说,就在王羲之仕途困顿之际,那份从容、淡定、逍遥,正在会稽山阴之兰亭,等待着他。

③曲水流觞式的风雅,让后世许多帝王将相艳羡不已,纷纷效仿,而王羲之最向往的,却是拯救社稷苍生的功业。

他曾官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但官场的浑浊,容不下一个清风白袖的文人书生。

他,入世,却不按官场的既定方针办,他不倒霉,谁倒霉呢?果然,王羲之被官场风暴,径直吹到会稽。

④离开政治漩涡建康,让他既失落,又欣慰。

他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却离自然越来越近。

和朋友们相约雅集的那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所有的刀光剑影都被隐去了,岁月被这缕阳光抹上一层淡金的光泽。

唯有此时,人才能沉下来,呼应着自然的启发,想些更玄远的事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从这文字里,我们看到王羲之焦灼的表情终于松驰下来。

我们看见了他的侧脸,被蝉翼般细腻和透明的阳光包围着,那样的柔和。

他忽然间沉默了,面对天地自然,面对更加深邃的时空,他对生命有了超越功利的思考,那份快乐自不必说,而他的忧伤,则是缘于这份“乐”,来得快,去得也快,因为人的生命,就如这暮春里的落花,无论怎样灿烂,转眼之间,也会消逝得无影无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