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上《中国的地势和地形》word学案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上1.4《地形图》word教案(2)

中图版七上1.4《地形图》word教案(2)

中图版七上1展现挂图:提问:陆地的差不多地势有哪些?(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差不多类型。

)学生活动:观看挂图或课本第27页D图,分组讨论、回答陆地地势的五种差不多类型的地表特点。

师生共同归纳:五种差不多地势的形状特点:山地——海拔较高,一样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专门长,形成山脉平原——海拔较低,一样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势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宽敞地区。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围绕的地势。

学生活动:观看挂图或课本第27页D图,分组讨论、回答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共同归纳:[①平原和高原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样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共同点是:地面都坎坷不平②山地和丘陵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样不超过200米。

课堂小结: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布置作业:课内作业:做课本第29页读图活动课外作业:分组归纳平原和盆地、山地和高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设计:一、陆地的差不多地势: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二、五种差不多地势的形状特点:山地——海拔较高,一样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专门长,形成山脉。

平原——海拔较低,一样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

丘陵——地面有起伏,但海拔较低,坡度又比较和缓的地势高原——地面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宽敞地区。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四周有山岭围绕的地势。

三、比较陆地的差不多地势①平原和高原共同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样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势吗?地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地势地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

讲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实例的影响。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学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学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熟悉我国地势的特征。

难点:说明我国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地表各种各样的叫做地形。

2.地表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3.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北纬36°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的地势是。

4.我国地势总特征是高低,大致呈级阶梯。

5.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河南省省会郑州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和为主。

6.我国第二级阶梯上主要的地形为和。

7.下列山脉中,即位于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又是省级行政区大致界线的是( )A.昆仑山B.天山C.太行山D.南岭8.有关我国地势特征,下列图解中相对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B.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C.大河多自东向西流D.大河流向阻隔了东西交通10.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和平原B.高原和盆地C.山地和高原【第二课时】【学习过程】1.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 )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脉2.我国的地形类型有、、、、。

3.被称为第三极的世界最高峰是,它是山的最高峰,位于我国和(国家)的边境上。

4.我国的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所占的比重是。

5.我国各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6.连线题:A.青藏高原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内蒙古高原②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C.黄土高原③冰川广布,雪山连绵D.云贵高原④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2.突破策略:利用地图、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而深化对地势、地形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地形的特点,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地势、地形特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地理素养。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赏析彩图“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上的山间小平原”、“山东半岛丘陵”等使学生在了解高原、平原、丘陵特征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壮丽,或雄浑、或清秀,各具不同特色的美。

知识与技能:1、教学生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使学生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使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教学。

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上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复习学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上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复习学案

中国的地形地势【课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主要地形区名称与分布。

、基础知识1、我国的地形特征:2、我国的地势特征:3、(1)请在图1中填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山脉名称。

(2)把下列地理事物代号分别【考纲解读】:(1)了解并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 )掌握三级阶梯界线山脉及各级阶梯的归类在相应的阶梯内。

a、天山山脉b、准噶尔盆地c、秦岭d、四川盆地e、黄土高原f、内蒙古高原g、柴达木盆地h、云贵高原i、东南丘陵卜东北平原k、华北平原I、长江中下游平原m、青藏高原n、南岭o、塔里木盆地第一阶梯内有: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梯内有: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梯内有:_________________二、链接中考图2为“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800毫米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甲,该山脉是()A、昆仑山B天山C、武夷山D秦岭2、图中①所在的地形区是()A、云贵高原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图3是我国两大著名高原的典型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高原的名称是()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4、乙高原的地表特征是()A、支离破碎,沟壑纵横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崎岖不平,千姿百态D、地表坦荡,广阔无垠三、拓展延伸1、图4中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位于()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2、读图5 “中国地形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 (1 )图中山脉①②③④ 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填数字代号),①山脉南侧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 ,被称为“”②山脉北侧的地形区是(2)③山脉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3)④山脉呈走向,其东侧为平原,塑造该平原的主力是(即哪条河流冲积而成)___________(4)图中甲地形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3、读图6 “台湾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优教学案(第2课时)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优教学案(第2课时)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优教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认识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二、中国的地形特征1.山区面积广大(1)山区:通常把_____、_____,连同比较崎岖的_____统称为山区。

(2)山地和山区所占面积比例: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_。

(3)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与劣势:①优势: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②劣势:地面崎岖,_____不便,不利于发展_______,_____资源不足。

2.类型复杂多样读“中国地形的分布”图,按走向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填写下面表格。

山脉的走向山脉的分布东西走向⑦—阴山,⑥,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①—太行山一③一雪峰山,长白山—⒆,④西北一东南走向阿尔泰山,⒃南北走向⒇,六盘山,⒄弧形山脉⑧【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要山脉,将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连接起来,看一看中国山脉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达标检测】1.下列山脉的走向与祁连山一致的是()A.阿尔泰山B.横断山脉C.阴山D.长白山2.下列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的是()①阴山②太行山③天山④横断山脉⑤南岭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⑤3.我国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A.祁连山一横断山脉B.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C.天山一阴山一燕山D.贺兰山一六盘山一横断山脉4.右图体现的我国地形特征是()A.地势西高东低B.地势呈阶梯状分布C.地形复杂多样D.平原面积广大【拓展阅读】我国主要山脉的形成山脉主要是由内力作用而形成的。

当地表岩层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力作用时,会发生褶皱或断层,使有的地方隆起而成山。

中图版地理七上中国的地势和地形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上中国的地势和地形word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类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总趋势)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咱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教学新课:读图:再次展示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咱们能够发觉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域,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域)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咱们还能够发觉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能够发觉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活动: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转变的示用意。

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示用意,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散布?(学生:阶梯状)读图:读地图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用意》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一、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二、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域)1、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为界)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观察判断:让学生仔细阅读图D,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限?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限?(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限;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限)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用意上能够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学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并说出地势的特点(2)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并说出地势的特点。

学法指导
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高低,呈状分布:这样的地势有利于海洋上。

2.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号称。

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

4.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山地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高原面积约占全国的,这两种地形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地区。

5. 我国的山脉众多,按照山脉的走向可分为: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等;
巨大弧形山脉指的是。

6.连线题:
A.青藏高原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内蒙古高原②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C.黄土高原③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D.云贵高原④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二、展示提升
在图中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
(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三、交流平台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