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生物教案)

一、森林砍伐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1. 教学目标:a. 了解森林砍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b. 分析人类活动与森林砍伐之间的关系。

c. 探讨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b. 森林砍伐的实例及影响c. 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森林砍伐的实例及影响。

b. 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c.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森林砍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森林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分析森林砍伐的实例及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森林砍伐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总结:强调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a. 调查周边森林资源利用状况,提出保护建议。

二、水资源过度开发与生态系统失衡1. 教学目标:a. 了解水资源过度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b. 分析人类活动与水资源过度开发之间的关系。

c. 探讨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b. 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实例及影响c. 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措施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实例及影响。

b. 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c.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水资源过度开发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水资源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析水资源过度开发的实例及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措施。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水资源过度开发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如何应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

如何应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

如何应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近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行动来应对这个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措施,旨在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加强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为了解决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加强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

教育机构应将环境教育纳入课程,提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和理念。

同时,媒体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可持续发展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鼓励和规范各行各业的发展,使其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

例如,对于高污染企业,应采取限制排放、强制减排等措施。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三、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环境污染行为。

同时,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制度。

只有通过严格监管和有效法律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惩治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四、推广环保科技和可持续生产方式环保科技和可持续生产方式是应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鼓励和推广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我们还应推广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例如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

只有通过科技和创新,以及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国际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环境问题。

各国应共享环境保护经验和技术,携手应对挑战。

此外,国际组织和平台也应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各国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保护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保护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与保护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自然系统,其中生态环境是维持其稳定运行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增加。

为了有效评估和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进行脆弱性评价和寻找对策。

首先,我想探讨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临压力和干扰时易受到损害的程度。

一般而言,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需要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等,而人为因素则包括土地利用、污染排放和资源开发等。

为了评价生态环境脆弱性,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生态系统容量来评估其承载能力,即评估生态系统可以支持的人类活动和资源利用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综合指标来衡量生态环境脆弱性,如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水资源使用效率等。

通过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为制定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

其次,我想谈一下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原因和危害。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资源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过程中断。

此外,污染排放和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这些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了负面影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方法和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的提高,让公众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此外,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限制污染排放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动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推行循环经济,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后,保护生态环境脆弱性不仅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摒弃短视的经济利益,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人类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复杂,既包括积极的影响,也包括消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方面:
1. 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垃圾处理等都对环境产生了压力。

2.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人类对中国的水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包括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建设、河流拦截等,这些行为对自然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影响。

3. 生态破坏与保护:部分地区因为乱砍滥伐、过度开发、城市扩张等行为导致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这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影响。

同时,中国也在进行积极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推动森林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

4. 气候变化:人类的活动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除了上述环境问题外,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如加强环境保护政策、推动节能减排、
发展清洁能源等方面。

在未来,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和创新,可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更加健康、清洁的生态环境。

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03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污染
大气污染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 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 体,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
境问题。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 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严重污染,影 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用水安全 。
土壤污染
工业固体废弃物和重金属等有毒有 害物质对土壤造成污染,破坏土壤 生态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挑战。
个人和社会在环境保护中的行动建议
提高环保意识
个人和社会应提高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到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生活理
念。
减少资源消耗
个人应减少资源消耗,节约用水、用电和 用纸等;社会应推广资源节约技术和产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系统
个人应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如植树造 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社会应加强生态
生态破坏
污染物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受到 威胁。
健康影响
污染事件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等 健康问题。
案例二:某城市的环境治理政策
1 2
空气质量改善
通过实施严格的空气质量管理政策,减少大气污 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治理城市河流和湖泊, 提高水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 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促进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
02
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全球环境问题概述
01
02
03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改变

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改变

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改变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复杂而深远的。

自古以来,人类就依赖于自然资源生存,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愈加显著。

本文将探讨人类行为如何影响自然环境,以及这些改变所带来的后果,具体包括生态系统的破坏、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同时也将分析我们应如何采取适当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人类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与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人类活动对其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1.1 森林砍伐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对调节全球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农业扩张、城市化以及木材需求等原因,全球范围内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据统计,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每年都有数百万公顷的森林被砍伐。

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大量释放,还破坏了数以万计的物种栖息地,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1.2 土地利用变化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自然土地被转变为农田和城市用地,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

例如,湿地被填埋改建为建筑用地后,水源涵养、洪水调节等湿地生态功能大幅下降,增加了极端天气情况下的环境风险。

此外,土地过度开发还导致了土壤退化,使得农业生产力受到威胁。

1.3 水资源过度开发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许多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

对于农业而言,过度抽取地下水不仅消耗大,还导致了地面下沉和盐碱化现象。

此外,工业及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使得水质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

二、气候变化及其成因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类行为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2.1 温室气体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及电力需求上升,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引发全球变暖。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可能将上升3°C至5°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恢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恢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恢复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智慧和创造力的物种之一,然而,我们的活动却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恢复生态平衡的措施。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1. 气候变化: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

2. 水资源短缺:人类过度使用和污染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

许多地区面临着缺水危机,这使得人类和其他生物无法正常生活。

3. 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度的砍伐森林和开垦土地,以及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等活动,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破坏生物多样性不仅对自然界造成巨大损失,也对人类经济和食物链产生负面影响。

4. 土地退化:不合理的农业管理、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地退化的问题。

这不仅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限制排放量,建立碳交易市场,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为生态环境恢复提供更多的时间。

2. 节约用水:鼓励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推广高效节水设备和技术,强化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同时,加大水资源治理的力度,改善水质,确保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清洁水资源供应。

3. 保护生物多样性: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种植,打击非法贸易,宣传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需要保护濒危物种,重视生态链的平衡,促进不同物种的和谐共存。

4. 推动可持续农业:鼓励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

此外,推广农田管护和耕地保护,防止土地退化和沙化。

三、个人和社会责任除了政府和各级组织的努力,每个个体都应该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减少用纸、节约用电、分类回收垃圾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自然灾害风险与社会脆弱性分析

自然灾害风险与社会脆弱性分析

自然灾害风险与社会脆弱性分析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现象,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和脆弱性的来源,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是必要的。

首先,自然灾害风险的评估是基于多个因素的。

其中,地理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之一。

例如,地处地震带的地区面临着更高的地震风险;位于低洼地带的城市则更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

气候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暴雨、暴雪、干旱等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严重的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贡献。

过度开发土地和滥伐森林会加剧洪水和泥石流的发生频率;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增加了热带风暴和暴雨的风险。

其次,社会脆弱性是影响社区和个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的关键要素。

社会脆弱性可以被分为物质脆弱性和非物质脆弱性。

物质脆弱性主要指的是社区和个人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储备,包括房屋质量、道路和桥梁的健全性、供水和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等。

如果这些基础设施和资源无法承受自然灾害的压力,就会导致更大的损失和影响。

非物质脆弱性则主要与社区和个人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网络有关。

社区和个人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抵御自然灾害而恢复生计的能力。

缺乏经济资源的人们更难以应对自然灾害的后果。

此外,社会网络也可以在灾难发生时发挥重要作用。

有着强大社交网络和社区凝聚力的人们,在灾后更容易得到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快地恢复正常。

在进行自然灾害风险与社会脆弱性分析时,还需要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土地开发和工业化等人类活动不仅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还改变了社会脆弱性的结构。

例如,城市化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土地利用变化,使得城市面临更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同时,人类活动也改变了社会脆弱性的分布,使一些地区的社群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和提高社会的抵御能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划和建设标准,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能够承受自然灾害的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tivities on fragility eco-environment in Fujian
目标层
要素层 权重 内容
权重
指标层 内容
总权重
0.54 B1 0.22 C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0.1188
A 人类 活动 对脆
正 0.20 C2 农民人均纯收入
0.1080
面 0.15 C3 环保投入占 GDP 的比重 0.0810
系如表 1。
1.3 人为影响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评价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度
是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计算出各指标
的权重系数的基础上,利用公式(1)计算人类活
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指数及总影响度
(E):
n
∑Ti ⋅ Wi
E=
i =1 n
n
∑ ∑ max Ti ⋅ Wi + min Ti ⋅ Wi
对于非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可选择等级相关系数
(Spearman 相关系数)或 Kendall 相关系数等非参数
方法[17-18]。本文基于以上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以
各县市为计算样本单位,利用笔者先前对福建省生
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成果[15],选取积矩相关系数
(Pearson 相关系数)对人类活动的总影响指数与生
人口素质、人均耕地面积,其反映人类活动对福建
脆弱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促进生态环境向好的方
向发展;而 C8~C13 为负面影响指标,具体包括人口 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工业污染指
数、土壤侵蚀率、农业污染指数。这些指标是评
表 1 人类活动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度指标体系
Table 1 The index system of influence degrees of the human
态环境脆弱性指数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其数学计算
公式如式(2):
收稿日期:2010-08-17;修改日期:2010-09-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273;4037109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J01221);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JK2009032;JA08202) 作者简介:陈 菁(1971-),女,福建莆田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地学信息图谱等的研究(E-mail: chenjing1106@).
的敏感性及恢复力进行分析。拟订反映人类活动对
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 13 个指标,如表 1 所
示。这些指标中,基本上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当地资
源利用、人口控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
主要信息。其中 C1~C7 为正面影响指标,具体包括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环保投入占
GDP 的比重、“三废”综合利用率、第三产业比重、
第 31 卷第 6 期 Vol.31 No.6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年 11 月 Nov. 2010
井冈山Jo大ur学na学l 报of(自Jin然gg科a学ng版s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120
文章编号:1674-8085(2010)06-0120-05
CHEN Jing
(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life sciences,Putian University,Putian,Fujian 3511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mpact factor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Fujian Provinc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reflecting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method and theory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positive or negative influence degree and total influence degree of the human activities impacting on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ere obtained, then using natural partitioning method, 67 counties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divided into 5 types of influence degree. At last,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total influence of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ecological fragility index (EFI) was made, which showed that they were remarkably correlative. Key words: human activities; eco-environment; fragility; impact; Fujian province
境呈现出越来越脆弱的趋势[6]。人与生态环境间关 系的稳定与协调发展需要生态环境历经漫长的发 展演变过程[7],但当生态系统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 时或者人类进行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开发建设时,这 种历经漫长岁月沉淀下的平衡就会开始受到破坏 并向对人类不利的方向发展,同时生态环境也逐渐 地向生态脆弱和恶化的方向发展[8]。由于人类对人 为活动影响的环境效应的认识较晚,直到 20 世纪
影 0.11 “三废”综合利用率
0.0594
响 0.13 C5 第三产业比重
0.0702
弱生
0.10 C6 人均耕地面积
0.0540
态环
0.09 C7 人口素质
0.0486
境影 响度 指标 体系
0.46
B2 负 面 影 响
0.25 C8 人口密度 0.13 C9 人口自然增长率 0.10 C10 恩格尔系数 0.20 C11 工业污染指数 0.18 C12 农业污染指数
i =1
i =1
(1)
式中:E 为人类影响度指数;Ti 为各指标标准
化之值;Wi 为各指标权重。另外,分析人类活动对
脆弱生态环境的总影响指数与生态环境脆弱性指
数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可采用简单相关分析
(Bivariate)。在简单相关分析中,对于双变量正态分
布资料,可选择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相关系数);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海之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 季风气候,其背山面海,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 季常青[15]。其中山地丘陵占 80 %以上,有“八山一 水一分田”之称[16]。森林覆盖率达 60.58 %,是我国 南方的重点林区之一。全省内河水系密布,共有 29 条内河水系,河流总长 13 万千米,河床比降大, 水量丰富。福建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且东部 海岸曲折,多海湾、岛屿。造成福建省生态环境产 生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有:植被资源不断减少;生态 失调、旱涝灾害频繁;“三废”污染严重;人口剧增、 人均资源匮乏以及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 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本研究 在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上[8,15], 从福建省各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现实状况, 根据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现状,选择 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敏感性较强的因子, 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和理论计算、 统计出人类活动对福建省 67 个县市的脆弱生态环 境正、负面影响度及总影响度,并将其分别与生态 环境脆弱性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为福建省的生态 建设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度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半定量和定量的。为了
更加明确地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度
与发展的方向,便需要利用定量的方法对人类活动
强度进行评价。人类影响度评估的关键是构建合理
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根据人类
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现状,选择人类活
动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敏感性较强的因子,对生态
准确率达 90%以上。本研究所使用社会经济的数据
主要来自 2009 年的福建省统计年鉴。
1.2 指标选取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人为干扰的生态环境影响度研究的目的是
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量化,并依此确定人类对生态环
境影响的临界值,实现对人类活动类型、方式和强
度调控,把人类活动对环境演化的影响引向良性循
环的方向发展。目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强
人类活动对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陈菁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福建,莆田 351100)
摘 要:通过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建
立反映人类活动对福建省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方法和理论,计算出
人类活动对脆弱生态环境正、负面影响度及总影响度,再通过自然划分法,把福建省 67 个县市分成 5 种影响度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同时又极 大地影响和改变着自然环境[1]。人类对脆弱性生态 环境的影响有正、负两方面[2]。一方面是进行生态 恢复和生态建设[3],另一方面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4-5]。近年来,人 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生存所面临的严 峻问题,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 生态系统自身的协调能力不断下降,人类生存的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