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2004年江苏省生物高考试题浅析
2004年高考理综试卷分析生物部分

2004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及2005届复习备考建议株洲市教科院陈捍东(2004年9月24日)今年是我省实行“3+X”考试模式的第四年。
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完全独立,没有综合试题。
1、生物试题所占分值比例加大。
由往年的60分增加到72分。
2、首次考查选修内容(见上表中带*号的内容),所占分值约为24分。
其中选择题6分,非选择题约为18分。
三、答卷抽样的结果与分析1、抽样方法及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机械抽样方式,选取双号柜台试卷,每柜25本计约750份试卷,抽取第5、10、15、20、25共5本,取每本中前01-04号位试卷进行统计,共抽取2393份试卷,抽样率达到1.3%,利用计算机录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
3、结果分析(1)第Ⅱ卷(含理、化、生三科)满分为174分,平均得分为82.89分,难度为0.4764。
与2003年相比,平均分增高,难度有所降低。
(2003年理综第Ⅱ卷总分为168分,平均分为61.08,难度系数为0.363)(2)生物试题明显比物理、化学容易。
生物科平均分为28.96分,难度系数为0.69;而物理科平均分为28.2分,难度系数为0.39;化学科平均分为25.72分,难度系数为0.43。
(3)生物科第Ⅱ卷试题难度比去年明显降低。
四、评分细则第30题(22分)①Aa (1分) aa (1分)②AA (1分)③B : C :说明:(1)不写亲本或亲本基因型错误,第③问记零分。
(2)棋盘法正确的给分,没写亲本的不给分。
(3)用遗传系谱图等其他形式表述的,酌情给分。
(4)如果答成伴性遗传的,参考如下标准,分步给分: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 X A X a 、X A Y ,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X a X a 、X a Y 。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X A X A 。
③写出上述B 、C 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B :C :A a ×A a 黄色 黄色 1A A :2A a :1a a 不存活 黄色 黑色 A a ×a a 黄色 黑色 1A a :1a a 黄色 黑色 X A X a ×X A Y 黄色♀ 黄色♂ 1X A X A :1X A X a :1X A Y :1X a Y 不存活 黑色 黄色♀ 黄色♂ X A X a ×X a Y 黄色♀ 黑色♂ 1X A X a :1X A Y :1X a X a :1X a Y 黑色♀ 黄色♂ 黄色♀ 黑色♂黄色♂ X A Y ×X a X a 2X A X a :2X a Y黑色♀ 黄色♀ 黑色♂(5)按隐性纯合致死,毛色不完全显性作答: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 Aa ,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AA 。
2004年高考江苏卷题目详解

高二作文江苏卷高考作文“水的灵动,山的沉稳”直接指向“人生在世”,虽有提示,却不限制,人性化色彩体现得尤为明显,且不会存在考生无话可说的情况,在全国各省市试卷中当属优秀的。
江苏作文材料颇具诗意又富含哲理,给考生以明确的思考对象与方向,也给考生留下了自由的发挥空间。
考生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想储备,可状物,可抒情,可描写。
水平的高低更在于思考的深度和创意。
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山”与“水”的内涵的理解。
山与水当然不仅仅是实指。
俗语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水”似乎成了智者的代名词,与灵动、飘逸、纯净、聪慧甚至圆滑同义;而“山”则成了仁者的代名词,与沉稳、坚毅、敦厚、包容甚至古旧无别。
其实,“山水”的引申义远不止于此。
“水”之有恒、“山”毓灵秀又有何不可?还可以赋予“山”“水”以恰当的比喻义。
二是明确“沉稳”与“灵动”的价值取向。
二者于人学或文学均有可取之处,给予后世的多为积极的影响,关键的是要想到“区别”,正如材料所言,“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却”字告诉我们,也可以反向取义。
总之,要注意“沉稳”与“灵动”的辩证性。
三是明确主旨,思考文体。
所谓明确主旨是指从“山”“水”的诸多意蕴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依照一条思想线索组织材料。
所谓思考文体是指对于涉世未深、没有多少生活积累的中学生来说,写记叙文似乎不易。
对于这样一个思辩性的话题,议论化或散文化也许更好,特别是联系做人。
当然,没有很好的辨证思维能力,没有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思考,也不可能写出深意。
(苏立君) 欢迎你 ^_^。
2004高考生物真题

2004高考生物真题2004年高考生物真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下面将为大家呈现其中的部分问题和解析。
一、选择题1. 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调节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路径有两条,分别是茎尖生殖器的初生愈伤组织和叶基几个细胞间的转运B. 植物生长素总是迁移与消耗,不存积和蓄积现象C. 生长素对促进组织细胞的纵长生长起调节作用D. 植物的光、温、湿、土壤微生物状态等因素均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迁移和利用答案:B解析: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应选择错误的说法。
生长素不是总是迁移与消耗,而是会在植物体内发挥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存积和蓄积现象。
2. 有关液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液泡是胞质内一种液态的含物泡B. 液泡具有半渗透膜,可透过水分子而不透过物质颗粒C. 液泡内的液体可储藏多种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D. 液泡是细胞质毒素的主要解毒机构答案:B解析:液泡是细胞内液态的含物泡,具有半透膜结构,可以透过水分子而不透过物质颗粒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3. 下列有关生殖器官的抗衰老生理活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雄性生殖器官补充维生素B12,可抑制绞杀酶的合成,延长器官的寿命B. 雄性生殖器官细胞核内的核酶活性较高,合成能力强,对组蛋白和凝集素的补充作用强C. 雄性生殖器官细胞内氧化酶活性较高,合成并富含从事合成的核糖体和线粒体较多D. 中年人健康长寿,男性抑制雄性激素的分泌,使性功能减退,延缓生殖器官功能老化答案:D解析:中年人若健康长寿,男性抑制雄性激素的分泌,降低性功能,不但会丧失生殖器官功能而使生育能力丧失。
二、非选择题1. “世界说”是基因迁跃机制的表达带说“因子作素提密码”说。
这一解释(2.5分)2. 通过解释上述两种说法,分别说明它们反映的观点(5分)解析:该题考查对基因迁跃机制的理解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分析。
基因迁跃机制包括“世界说(world hypothesis)”和“因子作素提密码(factor-sunos-code theory)”两种说法。
2004年高考生物试卷江苏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第一卷(选择题 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3.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A.H2O B.[H] C.P D.Pi4.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不属于其致病原因的是A.脂肪摄入量过高 B.脂蛋白摄入量不足C.脂蛋白合成受阻 D.磷脂合成受阻5.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6.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 B.细胞内色素减少C.细胞内水分减少 D.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7.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C.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8.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
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实验。
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
实验结果如下表:A.K B.N C.P D.S9.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A.唾液腺、垂体、肠腺 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 D.卵巢、胃腺、肝脏10.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11.下列人体细胞中分化程度最低的是A.胚胎干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胰腺细胞 D.肌肉细胞12.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13.下图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第一卷(选择题 7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论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B.人、动物与植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D.不同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答案:C解析:A项碳元素为最基本元素;B项种类基本相同;D项含量差别较大。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A.有些酶是核酸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C.酶的活性与pH有关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答案:B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反应前后酶的结构不变,易受温度、pH等的影响。
3.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下:式中X代表()A.H2O B.[H] C.P D.Pi答案:D解析:ATP与ADP转化方程式为:ATP=ADP+Pi+能量4.脂肪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不属于其致病原因的是()A.脂肪摄入量过高B.脂蛋白摄入量不足C.脂蛋白合成受阻D.磷脂合成受阻答案:B解析:脂肪肝是指肝细胞中脂肪堆积过多引起肝细胞正常生理功能,但脂肪与磷脂化合为脂蛋白后,可运输出肝细胞,B项用词不准确。
5.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答案:C解析:转运RNA有61种,一种转运RNA只能转运一种特定的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转运RNA,整个转运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6.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B.细胞内色素减少C.细胞内水分减少D.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答案:B解析:细胞内色素减少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
从04年生物一模分析谈高考复习

从04年生物一模分析谈高考复习2004年苏锡常镇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业已结束。
这次考试中暴露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们要寻求下阶段的复习对策,提高高考复习的实效性。
一、吴江一模考试生物成绩情况:我们吴江这次考试生物成绩是93.8,其中选择题48.5,其中单选题得分率0.73,多选题得分率0.24,非选择题45.3,得分率0.62,整张试卷得分率0.62。
苏州大市平均分是95.5。
总体上我市排名尚可,是大市第四,但平均分仍低于大市平均,尤其是与最高的张家港的相差12分。
从趋势上看,我市进步较大。
从去年九月我市平均80.8,大市平均88.8,相差8分,大市排名最后一名,到去年期末考试我市平均91.7,大市平均96.0,相差4.3分,大市排名最后五名。
仔细分析我市各学校。
四所省重点中学的平均分全部高于市平均,其它学校全部低于市平均。
最高分依然是震泽中学,平均113.6,最低的学校只有79.4。
与上学期末相比各学校排名略有调整,有市重点中学退步很大,平均分与第三层次学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低分(<75分)人数超过40%。
其间仔细分析,有的学校有少数学生成绩较特别,Ⅰ卷得分50多分,Ⅱ卷只得个位数,最低分仅1分。
因此要实现不拖大后腿的目标,补差工作是重中之重。
二、一模试卷分析:几周前我们拿到了《2004年生物科考试大纲》,当时感觉最大的变化是考试时间、题量、分值的变化,大概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一模的试卷就是如此。
但整张试卷结构、分值我觉得很合理,是一张较好的模拟试卷,试题基本做到了:主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考查,并且兼顾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及提供实验情景进行命题;基本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命题。
试题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尽管题目有些在原有基础上作了一定的改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大,有些题目存在着可商榷的地方。
实验题稍显陈旧、简单,缺乏一定的实验背景及定性或定量的测定,思维容量显得不够,与现在的实验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33题虽然内容上看上去较新,选取SARS为背景,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太过简单,且批改时较难掌握尺寸,也缺乏区分度。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江苏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江苏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本卷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元素,可以用来合成下列哪种物质()A.葡萄糖B.淀粉C.脂肪D.蛋白质2.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根的呼吸作用有关,下列哪种条件更有利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A.疏松的土壤B.板结的土壤C.水淹的土壤D.缺氧的土壤3.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照引起了()A.呼吸作用加强B.蒸腾速度加快C.生长素不均匀分布D.光合作用增强4.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且两者的比例大约为3∶1,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性状分离B.诱发突变C.染色体变异D.自然突变5.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A.初级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次级消费者6.属于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是()A.C B.H C.O D.Mn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4分)26.(10分)糖类是生物体重要的能源物质,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糖类提供的.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最终成为血糖。
(2)图中X所表示的物质是储藏在肝脏内的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对维持人体内血糖含量稳定起一定的作用.(3)图中②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一种细胞器内,这种细胞器是(4)人体进食后不久,会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可通过分泌胰岛素,加速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过程,使血糖保持正常水平.有些人因胰岛素分泌不足,经常出现图中⑥表示的现象,这些人患有____________病,27.(6分)我国科学家采用“昆虫抗性基因”克隆技术成功地从昆虫细胞内复制出解毒酶基因,并通过生物技术合成了酯酶,只要将其加入三氯杀虫酯(一种毒性较强的常用有机农药) 中1小时,便能使毒性降低58%,几小时以后便能将毒性完全解除.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分析,已知酯酶的化学成分不是核酸,则酯酶属于________________(2)应用昆虫解毒酶基因合成酯酶,要经过转录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过程.(3)你认为这项科研成果在生产、生活中有何实际应用?(只需答出一项)28.(4分)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氧化塘法就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水深约2m)的池塘,下图表示其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试分析回答问题:(1)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部分来自大气,另一部分来自藻类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迅速繁殖;细菌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36.(9分)2003年是国际淡水年.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动植物生存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65%左右,节约用水,开发和保护水资源非常重要.(1)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即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____________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物质都溶解在这部分水中.(2)水在化学中用途广泛,除了作为溶剂外,还可作为反应物.请写出一例有水参加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3)开发空中水资源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工降雨是其中的一种方法,通常使用碘化银或_______________进行人工降雨.(4)设在某次人工降雨中,有一质量恒为m的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与下落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kv,其中是为比例系数,则雨滴在刚开始下落的一小段时间内做加速度____________、速度____________的直线运动(以上两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雨滴最终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表达式为vm=____________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江苏卷)参考答案第Ⅰ卷包括25题,每题3分,共75分)1.D2.A3.C4.A5.B6.D第Ⅱ卷包括11题,共75分26.(共10分,每空2分)(1)葡萄糖(2)肝糖元(糖元)(3)线粒体(4)②④(只答④得2分,答其它答案不得分) 糖尿27.(共6分,每空2分)(1)蛋白质(2)翻译(3)可制成瓜果、蔬菜洗涤剂,降解食物表面可能带有的农药(或制成解毒药物,用于抢救农药中毒病人等其他答案;只要无科学性错误,有一定可行性,即可给分)28.(共4分,每空2分)(1)光合 (2)分解(或呼吸)36.(共9分)(1)自由水(2分)(2)(2分,凡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均给分)(3)干冰(1分)(4)减小、增大(各1分)kmg (2分)。
04生物高考分析

(五)对六套文理大综合卷(生物试题)的简评
⑴全国大综合卷的特点:基本上考的都是双基知 识,难度不大
⑵辽宁省用的卷的最大特点:综合性强,能力立 意明显。
⑷江苏的大综合卷与全国大综合新课程卷结构相 似,试题难度也不大,但知识的涵盖面比全国 大综合卷广,能力要求也比全国大综合卷高
2004年江苏省高考生物卷分析表⑵
能力要求 双基 图表分析 推理 知识应用 实验 合计 题量 20道 9.3道 6.5道 2.3道 3.9道 42道 分值 43分 48分 23分 6分 30分 150分 所占比例 28.7% 32% 15.3% 4% 20% 100%
2. 2004年江苏生物卷特点分析
2004年高考(生物部分)16种试卷 初析与备考建议
杭州二中生物教研组长 浙江省教育学会生物学理事 蒋龙文
一. 16种有生物试题的试卷的组成 1.生物单科卷4套: 江苏、上海、广东、广西各1套 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共6套: 全国甲、乙、丙、丁4套, 北京、天津各1套 3.文理大综合卷6套: 全国新、老教材各1套, 上海偏文、偏理各1套, 辽宁、江苏各1套
⑴对照的原则:
⑵单一变量的原则: 组别 药剂名称 药剂浓度 初始放入 蝌蚪数 实验 高锰酸钾 ①高浓度 A组 ②中浓度 ③低浓度 实验 硫酸铜 ①高浓度 B组 ②中浓度 ③低浓度 对照组 0.65%生理盐水 ⑶等量的原则:
24h内死亡 蝌蚪数
⑷同时同条件的原则 ⑸重复的原则 ⑹制定测定标准 3、学会进行实验结果预测 4、学会对实验结果(现象)进行分析,并用科学 术语或图表进行表述
(四)对四套生物单科卷的简评 1. 2004年江苏生物卷结构分析
2004年江苏省高考生物卷分析表⑴
知识分布 细胞类 代谢类 调节类 遗传类 生态类 题量 7道 14道 6道 9道 6道 分值 21分 42分 19分 37分 31分 所占比例 14% 28% 12.6% 24.7% 20.7% 合计 42道 150分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4年江苏省生物高考试题浅析
阜宁县教育局教研室周斌
(一)命题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2004年江苏省高考继续试行“3+1+1”科目设置方案。
根据“3+1+1”科目设置方案的要求,于2004年江苏省首次实施自主命题。
为贯彻教育部高考改革精神,为保证命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兼顾江苏的特点,江苏省高考生物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确定为:有助于高考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试题要在考查考生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命题要考虑平稳过渡(亦戏说为“四不”:不出错、不出彩、不出新、不出纲)。
(二)试卷的特点
按照命题指导思想和《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以下简称为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有如下特点:
1、总体评价
①围绕考纲,立足教材。
②题意明确,文字简洁。
③检测基础,考查能力。
④突出实验,体现探究。
⑤导向显著,启示教学。
⑥结构合理,梯度适宜。
2、难度值
试卷总体难度值:0.6542,省均分:98.13;
一卷难度值:0.7129,省均分:49.9;
(三)成绩分析
1、存在问题
①基本概念不清;
②缺乏实践;
③审题能力差,抓不住要点,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④对图、表所表达的含义理解不够;
⑤思维和综合能力不够。
2、复习建议
①突出基础:即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
在复习中,仍应静下心来把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自己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另外,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
②融会贯通,回顾反思
正确理解个体和全体的统一性,局部与整体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切忌死记硬背。
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弄清自己在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进一步理解知识;如果是审题不严造成的,应提醒自己加强审题。
在此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③联系实际:即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科学发展的热点。
重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从2004年考试大纲新加的内容和今年各地考试试题,如上海卷的22题、30题,福建卷的第1题可知,注重实际应用的考查已成为命题趋势。
这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如白血病、骨髓移植、环境污染治理、基因改造、传染病等热点信息的内容,在以后的考题中还会出现。
与农业生产、发酵工程、污水处理等方面结合的生物学知识会加大考查的力度,特别与中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的有关生物学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转基因生物、皮肤移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人类的食物与健康、减肥、内环境与稳态、艾滋病及其防治等。
④重视实验:培养科学的实验思路、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
⑤提高效率
首先,复习方向要明确。
要明确复习方向,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考试大纲》,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必须研究近几年广东、上海、江西等地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近几年广东、江西的高考卷,把握住高考的重点、难点。
其次,复习的方法要得当。
对于复习专题中的重点、难点,除了进行详讲,进行重点攻关外,最好运用比较法,对专题中相近的、易混淆的、相反的知识
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提高对知识外延和内涵的理解,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第三,加强对知识的内化。
面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能照抄照搬,要根据自己对《考试大纲》的理解,为我所用。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加强学生对复习知识的内化。
⑥强化解题归类指导与实践。
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
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需要在大量题目信息中,捕捉相关的学科信息,归纳成学科中的问题,再通过对知识点的串联、并联、迁移、转换、分析、综合等方法加以解决。
(1)学会辨别试题指向
高考试题的制订都规定了一定的测试目标,每一道题考查的内容和能力都是命题事先考虑到的。
因此,学会辨别试题指向——教材相关章节和考试说明中的有关要求,就可以围绕试题提出的问题思考、答题。
(2)学会找题设中的关键词句
(3)学会分析有效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
高考为了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往往题目中设置一些干扰信息,这时就需要排除干扰信息,提取有效信息。
(4)学会找出隐含条件,用全已知条件
(5)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曲线
一般而言,曲线的上升幅度、曲线的拐点、曲线趋于平缓等都有特殊的生理意义,要加以注意。
(6)学会选择最佳答题方案
生物试题的答案表达往往与图表、数据相结合,先要定性描述,再进行定量描述。
由于生命的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生命现象进行概括时,常要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主要”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全,把问题绝对化、教条化。
(7)学会将新信息与课本知识联系
(8)学会检验答案
生物题的检验,主要是进行逻辑推理判断。
在答题完毕后,学生应根据结果逆推,看答案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事实,是否前后文关连、顺达。
(9)学会正确表达
名词术语的考查内容一是书写,二是含义的理解,三是新情境下的应用。
术语书写不规范,表达不到位失分非常可惜,所以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和题目,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法解答,图文并举亦可。
(四)2005年命题趋势
近些年生物科高考试题考虑到其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在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核心内容的同时,也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高校选拔人才的双重功能。
每一年高考是上一年高考的继续,又是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在研究近年生物科高考的基础上,我们初步认为今后的高考试题。
1、基础题仍会占相当比例,试卷难度值相对稳定。
在2005年生物高考中预计基础题仍然会占30%左右,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点分布会比较广。
2、实验和以实验为背景的试题可能增多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试验,培养生物学科学素养离不开生物学实验。
实验能力的考核还是一个重点,有增多可能,特别是带有探究性实验试题。
(1)对课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的考核,有的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和再现(回归课本),有的是放到了新的实验情境中去分析。
如简答题39题(上海卷),用一个洋葱串起了三个实验。
(2)研究性的实验试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思维和方法。
如选择题23题(上海04卷)“在研究光照强度对某种鸟鸣叫次数的影响中,”选择有关不符合研究要求的设计;简答题42题(上海04卷),关于大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后引起有关变化的课题研究,考核了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的能力。
3、信息题将以生物学发展热点问题为中心,关注健康生活,注重推理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能力的考查。
4、重点内容重点考,以代谢、遗传、调节、生态为重点。
新陈代谢在教材中占的比重约10%,与其他章节联系紧密,实验多,联系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多,因此在考卷中通常占比例很大。
遗传和变异在教材中占比例约16%,与细胞质遗传、基因工程等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特别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遗传基本定律、基因突变应该是考查的重点。
调节虽然在教材中占比例不大,但由于能够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增大考查比例的趋势,特别注意反馈调节。
但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预计生态系统知识在今后高考中所占比例会有增加。
包括病毒、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5、图、表、曲线仍然成为考试的重要形式,重视信息获取与分析。
生物学考卷中离不开图表、表格、曲线等考查形式,很可能出现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绘图、画曲线、列表格、写遗传图解等,注意加强此方面的规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