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阴山岩刻

合集下载

九年级美术下册《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美术下册《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引导性问题,如:“石窟壁画是如何表现佛教故事的?”“石窟壁画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有哪些特点?”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2.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问题解决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信心。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九年级美术下册《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石窟壁画艺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精美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传承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作为九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旨在引领学生走进石窟壁画的世界,领略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本案例以敦煌莫高窟等著名石窟壁画为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感受石窟壁画之美的同时,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将人文素养与美术技能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教学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石窟壁画的美。这种情境创设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注重探究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析石窟壁画的艺术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石窟壁画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石窟壁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掌握石窟壁画的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美术术语,如造型、线条、色彩、构图等,分析石窟壁画的艺术特点,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阴山岩刻

阴山岩刻

阴山岩刻
学生阴山岩刻作品
草原丝绸之路
•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 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路线由中原地 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长城沿线, 西北穿越蒙古高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欧洲地区。 • 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形成、发 展和繁荣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一个辉煌时期。作为中西文 化交流的产物,一直被视为对外交流的经典,对研究中 西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与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路分布的领 域更为广阔,只要有水草的地方,就有路可走,故草原 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往往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 • 明清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业文明为草原丝路的发展 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草原丝绸之路绘画作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漠
黄河
草原
巴彦淖尔市“阴山岩刻杯” 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大赛
作品主题
• 以“阴山岩刻”“草原丝绸 之路”为主题,结合阴山、 大漠、黄河、草原等诸多艺 术表现形式,打造河套文化 创意作品。
作品要求
• 创作形式不限,可为绘画、剪 纸、手工等形式。
阴山岩刻
阴山岩刻简介
阴山岩画是雕凿在阴山山脉岩石上的图像,分布地 域广泛,主要集中在内蒙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 口县等旗县的境内,题材涉及动物、人物、神灵、器物、 天体等。阴山岩画的艺术水平精湛,其刻法有敲凿、磨 刻、线刻等,世界只有少数岩画遗迹可与之媲美。 阴山岩画题材极为丰富,包括有动物、人物、飞禽 图案及人类的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做 法、以及日月星辰、圆穴等大量的符号、标记等。专家 表示,岩画的创作历经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南北朝时期、隋唐时 期、西夏时期、蒙元时期、明清时期共10个阶段。

北方草原的原始艺术——浅谈阴山岩画

北方草原的原始艺术——浅谈阴山岩画
岩画作为一种石刻艺术,是岩画和岩刻 的合体,以动物的血浆加赤铁矿粉等颜料图 绘或磨刻、敲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由 于生产力的极端低下,石器是其重要的生产 工具,所以先人们通过石器及后来的金属工 具来刻录其生产生活方式。从旧石器时代晚 期直至后来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岩画都是先 民们最重要的造型艺术形态之一。
故岩画 作为原古 时代艺术的遗 存,是 历史文明进程的一笔宝贵财富,是我们研 究 古 时 代 地 质 地 貌 、生 态 文 明 、社 会 经 济 、 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等不可或缺的珍贵史 料,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每一幅岩画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可谓远 古佳作。想要研究阴山,就需要我们带着对 古人的崇敬之情,带着对艺术的虔诚敬畏 之心走进阴山岩画,真正做到潜心专研。岩 画伴着历史的进程一路走来;在文明脚步 的不断迈进中,今天的阴山生态环境遭到 了大规模的破坏,现代的狩猎正在向着一 个畸形的趋势发展,动物在猎人的枪口下 生 灵 涂 炭 ,濒 临 灭 绝 ,古 老 的 阴 山 在 哀 鸣 , 就连那质朴古拙的纹样中仿佛也砌满鲜 红,现代人类登高涉险,披荆斩棘的锲而不 舍让阴山伤痕累累,我们也只能在先民们 精心雕凿的阴山岩画中去感知那“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作者简介:任娜,女,蒙古族,内蒙古人,学生,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绘画美学。
很多类似于这样的场景,都是其群猎的真 实写照。然而每一次的狩猎只许成功不许 失 败,因为 一 旦失 败族 人就 会 危 机 丛 丛,同 时狩猎失败也会影响族人的基本物质的供 给。所以岩画的作者在描绘狩猎场景时极 为写实,场景中动物与人物肢体语言的生 动刻画无疑将我们带入那个紧张的氛围之 中。所以在每一次的狩猎之前猎人们要向 神 灵祈 福,保 佑其 狩猎 成功 ;然 而 其 又 对 这 些 生灵 怀有 敬 畏之 感 ,于 是 将 其 刻 入 岩石 , 似一种巫术式的“诅咒”来表达他们获取猎 物的强烈愿望。这是古时代先人最为常见 的意识形态,这都源于生产力的低下,生产 关系的落后导致的行为意识。

人教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课件

人教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课件
, 身 体 和 灵 魂 总 要
我们,还在路上……
彩画
彩画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 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 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 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 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 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 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 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 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 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 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 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 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秦汉的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飞跃的发展。丝织 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纱、绢、缟、纨等。
汉代丝织的花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吉祥文字、各种 几何纹。汉代丝织的制作工艺已非常精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素纱禅 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只重49克,不到一两重,可见极为精巧。 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辫绣,也称锁子绣,其特点是针路整齐,绣线牢固。马王堆汉 墓曾出土了大量刺绣实物,品种丰富,制作优美。
宋代和明清的瓷器
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现时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 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有宋代窑址的就有130个县,占总数的75%。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 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 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区使用原材 料的影响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又有受帝国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 而具有的共同性。

阴山岩刻

阴山岩刻
编辑本段评价和定位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作为河套文化最典型的代表,阴山岩刻历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用古老的语言和直观的图像演绎出原始人类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等信息,是河套文化远古史最好的佐证,是河套文化源远流长最有力的见证者。阴山岩刻不仅是我国已发现的题材最为广泛、内容最为丰富、艺术最为精湛的岩刻,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现最早的岩刻。它所具有的历史和的研究价值。 通过阴山岩刻,我们可以从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民俗学、美学、原始宗教史、美术史、艺术史、民族史等多学科多角度去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河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河套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理念,对于巴彦淖尔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也可以提供更好的文化支撑。
阴山岩画是河套文化重要的元素,是反映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千里画廊,是河套先民留给后人的一部无字天书。阴山岩刻因其年代久远、范围极广、数量最多、题材丰富、内容多样、技法特别、艺术精湛,不仅在我国已发现的岩画中居于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岩画中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比一般岩画遗迹更完整地展示了先民们的生活风俗,在世界岩画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阴山岩刻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提升阴山岩刻本身的文物价值会产生积极作用,而且有益于加大对阴山岩刻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挥河套文化在人文、艺术、创作、考古乃至加强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扩大内蒙古和巴彦淖尔知名度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文明印记2010年9月19日,巴彦淖尔市盛大召开的2010中国·河套文化研讨会(第六届)暨北方岩刻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讨会进入学术研讨、交流发言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陈兆复、中共巴彦淖尔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建平、宁夏政协原副主席陈育宁、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教授周梁楷等相关专家、领导出席会议并纷纷各抒己见,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取得了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 巴彦淖尔市是阴山岩画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地区。多年来,巴彦淖尔市开展了大规模的阴山岩画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2010年,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了阴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进一步加大阴山岩画的研究、保护、开发、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阴山岩画在历史传承、艺术创作、考古研究以及民族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光彩。 在河套文化的众多组成元素中,阴山岩画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是反映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文明历史的千里画廊,在世界岩画史和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阴山岩画2006年6月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巴彦淖尔市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启动了阴山岩画抢救性普查与保护工程,成立了内蒙古岩画研究院和岩画保护与研究学会,抽调专家学者、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了岩画普查队,对巴彦淖尔全市境内的阴山岩画进行全面普查,并出版了大型文献图册《阴山岩画》,大力普及宣传阴山岩画知识。 巴彦淖尔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王建平表示,岩画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造型艺术,已经成为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传授经验的主要方式,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来,以形象和符号成为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和媒介。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市、构建和谐巴彦淖尔的进程中,保护文化遗产,保持自己独具魅力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优势,必将大大增强巴彦淖尔的综合实力。 与会专家对此也持相同观点,并纷纷表示,阴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优势突出,不仅规模宏大,时间跨度长,而且题材广泛、艺术精湛,其研究和保护工作也卓有成效。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所长魏坚宣读了《北方岩刻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巴彦淖尔共识》,具体内容如下: 一、 北方岩刻群具有相同的刻画方法,反映的内容主题大致类似,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北方岩刻群是中华先祖智慧与创造的结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珍宝.我们郑重承诺:将以更加积极、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紧迫的行动保护北方岩刻群,确保这一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留存。 二、 为进一步保护北方岩刻,联手共创、共同申报,加快北方岩刻申遗步伐,已成为当前北方岩刻遗存地区的当务之急。同时,申遗的过程是一个宣传和保护的过程,对于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保持北方岩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北方岩刻省区相关机构根据各地实际制订并实施北方岩刻保护规划、保护措施和法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汇集各地资料,开展价值评估工作,以争取北方岩刻早日进入国家申遗的预备名单。 四、 北方岩刻省区相关机构要在联合申遗工作中共担责任,联合协作,统一行动,全力以赴,确保北方岩刻保护与申遗工作的顺利推进。要围绕北方岩刻的保护与申遗,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化和规范岩画保护、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遗产研究等工作,切实行使和履行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五、 北方岩刻省区相关机构要制定相应的保护与申遗工作计划,负责开展保护与申遗的各项研究工作。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交流,互通信息,共同探讨保护和申遗的相关技术问题,推动保护和申遗工作,扩大北方岩刻在国内、国际的影响。 最后,在2010中国·河套文化研讨会暨阴山岩画等北方岩刻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讨会的闭幕式上,王建平说:“本次研讨会又是一次河套文化盛会,对于推进北方岩刻申遗大联合,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在更大范围扩大巴彦淖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起到积极作用。保护阴山岩刻,全民参与申遗行动,让远古文化,留存于巴彦淖尔,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既是为后人留下福祉,更是我们神圣职责和使命,巴彦淖尔将联合各方力量,为争取申遗早日成功而努力奋斗!” 那么,阴山岩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疑对推动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阴山岩画一旦申遗成功,给内蒙古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带来的影响力和价值效应将是难以估量的。

看蒙古族岩画观后感

看蒙古族岩画观后感

看蒙古族岩画观后感岩画,顾名思义是指古代先人镌刻或绘画于岩石上的画面,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具体到中国岩画,环绕着我国版图一圈,几乎都有其分布。

早在公元5世纪,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就有岩画的翔实记载。

“到了近代,由于国力衰弱,在许多国家掀起岩画研究热时,中国岩画研究却明显落后。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之庸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直至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阴山岩画的发现,才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

对阴山岩画的系统研究,让世界开始真正了解中国岩画,中国在岩画研究方式、信息采集等方面也都走到了世界前列。

阴山岩画以古朴、粗犷、凝练的画风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表现了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群体活动、宗教萌芽、心理状态、审美取向、自然观念等,成为人类学、传播学、民俗学、美学、原始宗教史、艺术史、民族史等多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是造型生动简朴、意境深远的形象史诗。

1、再现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图景阴山岩画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等地,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70公里,数量5万余幅,时代逾千年,上限不晚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下限一直到近代。

题材也颇为丰富,包括动物、人物、飞禽图案及狩猎、乘骑、放牧、舞蹈、征战、巫师,还有日月星辰、符号、标记等。

阴山岩画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年代之久,令人叹为观止。

据介绍,阴山岩画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岩画之一,真实地记录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生产与生活的现实情景,以及信仰崇拜与审美观。

创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刻画出自己心里想表达的创意。

深浅不一、疏密相间的线条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研究人员表示,阴山岩画的艺术特色较为淳朴,具有生动浓厚的生活气息。

岩画在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题材多来源于自然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创作者在身处的生活环境中的构思和表现,并不是对原有情景的照搬,在表现上具有原始的艺术再创造的特征。

人美版美术四上《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教案设计

人美版美术四上《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教案设计

课题: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课型:设计*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分辨阴、阳刻。

2、在欣赏,评述基础上能够用阴刻或阳刻形式完成简单剪纸创作。

3、了解民间艺术文化。

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知识,认识阴刻、阳刻。

2、认识阴刻、阳刻,并掌握其特征,进行简单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它们有什么用途?(窗花、喜字、福字、团花等)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以前你们剪过类似这样的剪纸作品吗?谁能把剪的过程简单的说一说?(折纸—画上图案—沿画的线剪—粘贴)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想看老师是怎么剪的吗?请你认真观察,看看老师剪的方法。

现在请你观察老师剪得两幅作品,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幅突出鱼的线条,全部线条相连(阳刻)另一幅刻去了线条部分,突出了整块的形状(阴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二、新授1、欣赏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每一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是以阳刻为主,还是以阴刻为主?(出示课件)师:你发现剪纸都可以表现哪些内容?(人物、动物、花草等)以阳刻为主的作品有哪些?以阴刻为主的作品有哪些?2、交流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剪纸作品,你有没有从剪纸作品中发现一些漂亮的纹样?(月牙、毛毛、金钱纹等)3、探究制作方法(小组合作)1)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如果让你用阴刻或阳刻的方法表现一副剪纸作品,应该怎样表现?也就是说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第三步干什么?(起稿(先外形再添加花纹)—剪、刻—粘贴)2)学生汇报三、实践创新师:刚才同学们得出了剪纸的制作方法,你现在想不想用阴刻或阳刻的方法表现一副剪纸作品?哪听清老师的要求:1、作业要求用阴刻或阳刻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张剪纸作品。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阴山岩刻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影响

阴山岩刻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影响

阴山岩刻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影响作者:王春霞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10期王春霞坐落于内蒙古的阴山山脉,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它南北草原广阔,是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自古便是北方游牧民族理想的栖居地。

这里有游牧民族的居址,也有记录游牧民族生活的活化石——阴山岩画。

阴山岩画自从被发现开始,便影响着当代艺术。

对于阴山地区的远古先民来说,创作岩画与他们平时狩猎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阴山岩画所表现的题材主要是猎物和人自身,有时也有一些特殊的符号,一般被认为是太阳和星辰的符号。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题材,主要是阴山岩画一般和巫术有关,表现猎物的岩画大多是祈祷狩猎的顺利,表现人自身的岩画也往往涉及巫术,如生殖崇拜。

阴山地区的远古先民,他们谋生的方式几乎就是狩猎,当他们把猎物投射在岩石上,将其仔细描绘出来,用巫术观之,岩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岩画与平时猎物的灵魂紧密相连,可以让他们感知到猎物的存在。

把握岩画代表着控制猎物,也预示着狩猎的成功。

怀着这样的观念,阴山远古先人用简陋的工具在岩石上作画。

一、阴山岩画的价值阴山岩画的接受者其实就是创作者,处于石器时代的人,岩画的创作者凿刻鹿,会强调鹿角,如果凿刻人,会夸张人所用弓箭。

优美的鹿角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狩猎工具则很明确地将创作意图表现了出来。

岩画创作其实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出于巫术的目的,为了实现狩猎成功,将意图直接展现。

因此,岩画创作可以说在主观上是完美的。

虽然岩画创作没有固定的形式规则,但它却自然而然地满足了人的视觉感受,没有失去形式上的和谐。

这一点在一些尺寸比较大的岩画上尤其明显,创作者在很多岩画中都有意无意地完善着构图。

构图的和谐感,直接来源于人们的感官知觉,这正好符合现代美学中的异质同构原则。

阴山岩画这种形式上的和谐,让很多艺术家痴迷其中。

此外,从岩画中不难看出,岩画创作者对动物和自身的观察,都非常单纯和敏锐。

尤其是动物岩画,虽然一般没有表现出动物的详细情感,但仅凭借几条幼拙的线条,就直接传达了动物的体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阴山岩画的分布
阴山岩刻在中旗南部地里哈日山的黑山 上分布最多,东西延伸有5公里多,数量在 千幅以上。其次是在磴口县的北托林沟山 地黑石上,总数在500幅以上。其中,两个 最密集的岩刻群,一个在默勒赫图沟一处 迎北的崖壁上,另一个在格和尚德沟中段 一块迎西的石壁上。岩刻面积最大的,是 后旗大坝沟口西畔石头上的正方形岩画, 面积约400平方米。
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 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它的南北草原广阔, 气候条件宜人,是一个“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地方。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诸如: 北狄、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纥)、 敕勒、党项、契丹、鬼方、山戎、蒙古等 都有相继在这里生活过,并创造了灿烂的 古代文化。近年来,在阴山山脉西段狼山 地区。发现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灿烂古文 化中的一朵奇葩——岩画。
阴山岩画的内容
阴山岩刻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刻绘的 是当时征战与和平的社会现实,从不同角 度反映出了当时国家间的残酷战争和友好 交流。还有些岩刻形象地记录了远古以来 生活在阴山地区的各个历史时期,先民的 狩猎、耕作、放牧、祭祀等活动,反映了 这一地区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社会实践、宗 教信仰、心理活动,以及他们生存繁衍的 环境变化。阴山岩刻还为研究河套文化和 我国北方民族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