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青花
青花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本刊推荐】Recommendation青花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景德镇青花瓷在原料、工艺、设计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景德镇青花瓷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特色江西中独有的文化。
景德镇青花瓷介绍景德镇青花瓷是中华传统名瓷之一,青花瓷作为特色江西的产物在景德镇被称为人间瑰宝。
景德镇青花瓷成熟于元代,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
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陶瓷胚体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
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
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唐青花唐代的青花瓷器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目前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20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景德镇四大名瓷欣赏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花瓶 青花瓷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花 瓶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花 瓶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碗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碗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青花瓷 茶杯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色 釉
景 德 镇 四 大瓷 之 —— 玲 珑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玲 珑
青 花 玲 珑 瓷 将 军 罐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粉 彩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粉 彩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青花瓷 茶杯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碗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茶杯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茶壶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 青花 瓷 茶壶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茶具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盘子 青花瓷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盘 子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盘 子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青花瓷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花 瓶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花瓶 青花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之 ——青花瓷 青花瓷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青 花 瓷 花 瓶
景 德 镇 四 大 名 瓷 之 —— 粉 彩
景德镇四大名瓷: 景德镇四大名瓷: 青花 玲珑 粉彩 色釉
点击这里进入课文学习 结束
景德镇青花瓷

景德镇青花瓷青花瓷简介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
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青花瓷历史青花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在原料,工艺,设计等等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从元代青花瓷一直流传到2021年,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唐青花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2021年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2021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
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产区,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主要包括青花瓷、彩瓷和粉彩瓷等。
1. 青花瓷:青花瓷是景德镇工艺瓷器的代表作,其特点是白地上用蓝色釉料绘制纹饰。
青花瓷器制作精美,纹饰图案多样,常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
青花瓷器色调清新,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2. 彩瓷:景德镇的彩瓷以釉里红为主色调,其特点是在釉面上绘画并烧成。
彩瓷器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彩绘技法,如釉里红、釉下彩、釉上彩等,色彩鲜艳明快,绘制精细,寓意吉祥。
3. 粉彩瓷:粉彩瓷是景德镇的传统工艺瓷器之一,其特点是色调柔和、细腻,以缤纷的粉彩绘制器物表面。
景德镇的粉彩瓷器主要采用高温釉料,绘制内容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造型优美,色彩和谐。
景德镇的工艺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设计和优美的艺术风格而备受推崇。
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实用品,景德镇的工艺瓷器都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景德镇青花瓷制作流程

景德镇青花瓷制作流程
景德镇青花瓷的制作,有其独特的工艺程序。
它是在一种叫做“白胎”的基础上,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先用“分水”法制成钴蓝,再在高温烧成时以“支钉烧”法使其与坯体结合在一起,最后施釉烧制而成。
因为钴料含钴,所以在烧制过程中会有蓝色在坯体上产生。
这种瓷器就是青花瓷。
制作青花瓷有两种方法:一是“分水”法,二是“支钉烧”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分水”法就是先把坯体上的坯料分成若干等份,再把这若干等份的坯料分别装到不同的窑里去烧制。
这种方法虽然很费工费时,但烧成的青花瓷质量较好;而“支钉烧”则是用特制的一种铁钉来固定坯体,然后放进窑内低温烧成,这种方法制作的青花瓷质量较差。
“支钉烧”法在瓷器烧制中是一种新的方法,它能使青花瓷在高温烧成后具有色质稳定、不易脱落、不易变色的特点。
这种方法是先把坯料放进窑里高温烧成,然后把装在窑里的青花瓷坯取出,用专用工具将这些坯料一层一层地排列在一起,用“支钉烧”法将它们与坯体结合在一起。
—— 1 —1 —。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制作工艺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制作工艺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料:选择适合制作青花瓷的高岭土和其他原材料,经过研磨筛选,制成细腻的粉末。
2. 制坯:将选好的粉末与水混合制成泥浆状,然后倒入模具中,经过振实、脱模等工序,制成坯体。
3. 刻线:待坯体干燥后,使用尖刀在器身上刻线,以后的上釉和绘花工序都以此线为参照。
4. 上釉:将釉料涂抹在坯体表面,使其形成一层光亮的釉面。
明代青花瓷的釉料多为柳叶青釉,有澄蓝色的特点。
5. 绘花:使用颜料在釉面上绘制纹饰,明代青花瓷的纹饰多以花草、山水为主题,用蓝色绘制。
6. 烧制:将装有绘花的瓷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明代景德镇青花瓷通常采用高温烧制,以保证瓷体的坚硬度和釉面的亮泽度。
7. 成品:烧制完成后,将瓷器取出,经过整理、修磨等工序,最终形成一件完整的景德镇青花瓷。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制作工艺精细严谨,注重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产生了许多著名的瓷器作品。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
青花瓷始于唐宋,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
因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故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纹饰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永不退色,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
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
相传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可见它的珍贵。
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
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粉彩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
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亦称“软彩”。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高温烘烤而成。
其彩绘方法: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后用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
玻璃白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而形成一系列不同色调,给人以粉润柔和之感。
景德镇部分青花釉料与PANTONE色卡对应

些新的尝试。
缕的关系,甚至同一种青花釉料的薄厚不同,其呈现效
参考文献
(上接第 45 页)
[
1] Gl
a
s
sD E,Me
r
r
i
SenaJT ,
e
ta
l.
Fab
r
i
c
a
gan M A,
t
i
onandt
完整。烧蚀过程 中 Al
S
i耗 散 剂 从 基 体 微 孔 中 溢 出 并
液化、气化,对于基体 具 有 优 异 的 保 护 作 用,可 以 实 现
结构件 1800℃ 以上的烧蚀维形。
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0(
9):
87-89.
[
冰模法制备 S
4] 王高远 .
i
BCN(
Zr)梯度多孔陶瓷及其双
连续复合材 料 的 制 备 与 性 能 研 究 [
悉景德镇 当 地 情 况 以 及 不 了 解 景 德 镇 青 花 工 艺 的 人
据笔者所知,景德 镇 当 地 大 大 小 小 的 青 花 釉 料 售
群,面对种类繁多 的 青 花 釉 料 难 免 挑 花 了 眼。 随 着 景
卖商不胜枚举,其中 以 景 德 镇 当 地 人 最 为 熟 知 的 两 大
德镇知名度的上升与 其 工 艺 的 完 备,景 德 镇 一 直 以 来
是景德镇另一家最为 知 名 的 釉 料 店 之 一,但 华 彩 釉 料
订成一本长条形可翻开成扇形的小册子。
有一系列相关的颜色,彩通颜色编号及其混色配方,装
笔者选择了 2024 年的最新版本的 PANTONE 色
店更多的是偏向于从事高中温陶瓷釉料的研究开发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青花景德镇青花瓷的烧造始于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
到了元、明(公元13~17世纪)两代,青花瓷器的逐渐流行和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使得景德镇青花瓷在生产技术和规模上都得以进一步提高。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是青花瓷的鼎盛时期,景德镇青花瓷以其烧造精致而独占鳌头,成为中国近代青花瓷的代表。
青花瓷是一种彩绘装饰瓷。
它以含氧钴为着色剂,先在瓷坯上描绘花纹,再施一层透明白釉,入窑经1300℃左右高温烧制而成。
青花瓷虽然着色单一,但它较五彩瓷器更显清丽、娟秀,因而广为众人所爱。
景德镇青花瓷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精美,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无铅无毒,耐酸耐磨,面色经久不退,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青花瓷的发明是景德镇陶瓷前辈们智慧的结晶。
青花瓷由唐代褐彩衍变发展而来,它是先民们在唐代褐彩和唐三彩的基础上。
青花瓷的产生标志着中国陶瓷已有素瓷向彩绘瓷过渡的里程碑。
在此之前,中国陶瓷装饰大部分是以刻、划、印等装饰为主流。
青花瓷的发明使陶瓷艺术家不再单一地追求“如冰似玉”的效果,而是向彩绘瓷的领域进军与发展,青花瓷的烧造成功震惊了整个世界,使过去的素瓷暗然失色。
青花瓷具有计庄重、典雅、幽雅、明块的东方文化艺术风格和强烈客民族色彩与装饰风貌。
青花瓷从功能上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种,一、青花日用瓷,二、青花仿古瓷,三、青花艺术瓷。
但是青花在装饰形式上还经常与釉里红、颜色釉、粉彩、古彩、新彩、玲珑等形式结合起来交织在一起进行装饰,相互衬托而形成青花斗彩。
(青花斗彩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不受日用瓷,仿古瓷的束缚,由艺术家注意发挥)青花日用瓷:指在人们日常使用的餐具、饮具(包括茶具、咖啡具、酒具、凉水具等等),厨具、文具、卫生洁具等器皿上运用青花所装饰的产品都有为青花日用瓷。
青花日用品瓷以独特的装饰手法、完整的配套和画面、鲜丽、沉着的颜色、清亮、莹润白中泛青的釉质结合美观、大方的图形以及庄重朴素的纹样,制造出大型配套的中、西餐具、饮具、文具、厨具等日用品。
以花面不是易磨损具有永不脱落,不会有铅毒的特点。
一举夺得了五枚国际博览会金奖。
由此,景德镇长期承担着国家用瓷和外贸出口瓷的任务,并为全国各大宾馆、饭店配套大量的青花日用瓷,产品还早畅销世界各地,为景德镇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青花日用瓷以多样性和广泛性的装饰题材丰富和多变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运用独特的青花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创造出了青花日用瓷的艺术境界。
在题材上有山水、人物、花鸟、走兽、草虫、图案等,在表现手法上以不追求具体的自然主义写实的描写,通过的大自然的体会和感受并从精神上提炼、升华,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下,广泛吸取民族文化以及其它姐妹艺术的营养,而赋予的一种精神的创造,在纹样的组织上,青花日用瓷采用不着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纹样形式的边花;自由式、适合式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形式的满花,还有散点式、卷草式、缠枝式、团花式、几何式等到传统的结构形式来装饰器皿的装饰面。
(装饰面有内、外和主体与配件吻合配套的装面饰)。
在青花日用瓷的色彩运用上,可见设计者费心良苦。
艺术家们匠心独具的处理手法,计青当墨,而墨又分五色,青花料以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的浓淡层次来丰富青花的色感。
在图案的处理上也十分巧妙,图案穿插自然、疏蜜得当,特别是图案的水路处理则更可见艺术家们的苦心经营。
它运用了青白相生的剪纸形式,阶梯式色彩渐变形式和浓、淡并举的形式。
它一方面以白衬托图案,另一方面它自身也是一利图案与青花的纹样相呼应,这就充分体现了青花瓷的装饰美、材质美,丰富了图案的层次与立体感。
(水路:专业俗语,指图案装饰中空白的部分,它不是空白而是一种有形有色的纹样)。
正如人民所赞誉青花的那样“近看有花,远看有色。
”青花日用瓷以独到的艺术特色曾吸引了不少为之梦求。
那青亮、幽靓可爱的艺术感受又让设计者激动了好几回。
愿优美、雅致的青花日用瓷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青花仿古瓷,则是根据历史上某一年代,某一产品的具体款式,卷画而进行的仿造。
它产生于元未明初,盛行于明未清初,当今更为风靡。
它是景德镇继青花日用瓷以来又一回创汇较大的产品。
由于历史上的制瓷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有曲指可数,但是它们的艺术效果又是十分良好,并且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民族特色。
寻世界艺坛影响很大。
因此许多豪门富商,文人雅士都有以收藏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为荣耀,由此以来在元未明初便出现了仿造前代瓷器的作坊,并一直沿袭至今。
而今天仿古瓷生产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青花仿古瓷,它只要求尊重原作,尽量做到惟妙惟肖而无上丝毫的破碇,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这就要求仿造者要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和全面的工艺技术。
从泥、釉、色料、造型、画面、款式、做旧等艺术效果都要根据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品种区别运用,(做旧:专业俗语运用特殊的手法对成品进行处理,以达到给人一种斑驳陈旧之感)。
而达到所领先的某一朝代,某种产品的特定效果。
由于历代青花瓷的生产技术、手法、料色及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等各不相同,由此而出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元代青花瓷则是胎厚、体重、形大、装饰题材大部分有人物、动物、山石、云水、装饰形式繁密,层次较多,黑斑在料色之中、釉层之下的特点。
而青花瓷发展到明代就出现了几个风格。
如宣德的青花瓷浓厚、深艳,成化的青花瓷清雅,万历的青花瓷秀美。
但是在明代成、万历年间还出现了斗彩、五彩及釉里红和颜色釉,青花瓷生产在各方面都有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后代的仿造、学习树立了榜样。
青花瓷发展到了康熙便形成了青花装饰的又一高峰,其造型丰富多样,题材、形式、风格较历代更具有时代特色,而青花瓷的仿造技术几乎达到了造极的地位。
在青花绘制的技巧方面,线条刚劲、流畅、青花分水层分明、清澈、莹润。
然而在康熙青花瓷中又以民窑的民间青花更具有特色,由于当时官窑生产严格、精细的风格,加上朝庭的民窑诸多的禁造规定,再加上制瓷工人生活十分贫困,因而为生计的所迫,在明代民间青花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清代民间青花瓷艺术的新境界,它以熟练、沉着的笔法、层次分明的料色,简洁明快的点线、面和夸装、变型的纹样组合,配合丰富多样的题材,明亮、莹润的釉色和争艳斗丽的釉里红、五彩、斗彩,使清代的青花艺术又别开生面且独树一旗,这些是仿古瓷制作者应十分注意的。
青花艺术瓷,则是有别于青花日用瓷和青花仿古瓷而独立成在的一门以青花装饰为主的,具有典型的东方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的艺术陶瓷。
青花艺术瓷在装饰题材上,技法上大致与青花日用和青花仿古瓷相同。
而青花艺术瓷与他们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营造一种诗化般的意境。
在题材的表现上,陶瓷艺术家则是十分自由,任意发挥,它不象青花日用瓷和青花仿古瓷那样只为表现而已,只具有青花纹样自身的装饰性、工艺性,而青花艺术瓷则更注重艺术性和旷远的意境表现。
一方面它是通过具体的装饰题材,表现出青花纹样自身的装饰美,工艺美;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具体的装饰题材,通过奇巧的构图,对装饰题材的形象加以夸装、变型等艺术的处理,以文人画的笔情墨韵,充分表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人产生联想和艺术的享受。
如青花艺术大师王步先生所作的《蔬菜萝卜》虽然题材、纹样都有非常一般,但经过大师的丹青妙笔和以其独到的青花技法处理,再配上“田园风景茵浓,铺叠窑前一望中,如此青春如此日,好将生意比东风”的诗句,那画面中的蔬菜萝卜便随着诗境的深化而不复存在,给人留下的只是被艺术家妙造的境界。
青花艺术瓷表现形式与手法上与青花日用瓷釉青花古瓷也大致相同,最主要的是青花艺术瓷讲究意境的创造。
青花艺术瓷在装饰形式只有工笔、写意、和综合装饰。
工笔画法包括二方面:一是以线条为主,略赋以料色、画面酷似中国工笔画,不过青花艺术瓷大都是单色和少数彩。
另一方面是以图案结构为主的装饰性画面。
青花艺术家更重要的还是它有写意性也包括二方面;一方面青花艺术瓷受中国画写意画的影响,讲究严谨的构图,吸引中国画的笔情墨趣,以洒脱、自由、出神的形象结合诗、书、画的完整统一,从而创造出诗化般的意境,这就是历来陶瓷艺术家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青花艺术瓷诗、书、画有机的统一是陶瓷装饰艺术上的一个突破,但是陶瓷装饰艺术不只是单纯追求诗、书、画的形式,它只是借助诗、书这种文人人式的画风,为陶瓷装饰艺术寻找到新的艺术境界。
从而使青花艺术瓷由表现性、工艺性,走向艺术的境界。
这就是青花艺术瓷的一大特征——诗化般的境界。
如许多以花鸟画为题材的青花艺术瓷作品,它们虽然都是艺术家们从现实生活中摄取,提炼出来的一个形象,并由此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作者的追求,让众人在联想中产生共鸣,这才是青花艺术瓷的真谛。
另一方面是以自由、奔放、率意、洒脱的笔调、以简洁、精炼、夸装、变型的纹样反映当时人们喜闻乐见的景趣的民间青花瓷。
但民间青花艺术所反映的都有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借助自己的表现形式来加以体现,它的特征就是表现的非主题性和描述性,体现和注重表现形式的形式美感。
青花艺术瓷经过历年几百年来陶瓷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已具有远大的影响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起稿——过稿——勾线——分水——施釉——烧成。
青花瓷的制作基本上要经过以上六个基本步骤。
(除了个别单件的创作和青花贴花纸外)。
起稿是青花瓷生产的第一步,是设计者为了适应和突出造型特点的前提下,将已构图好的纹样组织,用淡黄蔑灰画到坯体上去,经反复修改后再用深黄蔑灰重勾描一遍。
(苏蔑灰,用竹子去青皮燃烧,烧后的炭灰用擂捶细备用,苏蔑灰画在坯体上易擦掉,便于修改,它不影响施釉和烧成)。
过稿,则是用棉纸或生宣纸复在已起好稿的坯体上用手指在纸背面磨擦纹样便清楚地印在纸上,再用浓黄蔑灰把纸上的纹样复勾一遍,待干后将图帖在坯体上用手指轻轻磨擦,纹样便清楚地印到了坯体上。
(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腊纸用针笔按图案轮廓刺出小孔,形成点状花纹,再贴在坯体上,用纱布包黄蔑灰或红粉在腊纸上轻轻抹一遍,粉灰就从小孔中落到坯体上,形成了许多小点所连接的纹样,腊纸除破外,可以连续使用)。
勾线,是制作者根据设计者的意图用浓、淡合适的青花料对纹样进行勾勒成擦,勾线用笔要自然、流畅、刚劲有力。
分水,则是根据画面的需要按头浓、正浓、二浓、正轻、影轻的浓淡变化的不同,在勾好线条的坯面,以泼墨式的笔法,进行青花料的染色达到完美、统一的艺术修养,分水的技法高低的不同,有的是先分水后勾线,如此不受纹样轮廓的束缚,使画面活泼、自然、通常它多适用于写意法青花艺术瓷的运用。
施釉,是对已画好的青花瓷进行罩釉,它是吹釉、蘸釉、浇釉、射釉等区别。
适应各种不同的产品,如果施釉不当便当生产的最后一环,由于时代的发展,燃料的进步,陶瓷烧成逐步由柴窑——煤窑——重油——煤气、液化气使烧成率飞速提高,并使一些以前名贵的产品变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