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大题精做:12 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附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分类汇编2018 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①,例为令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2018·全国卷Ⅰ·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9分)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其为人所重如是。
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
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解析】选C。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专题检测7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七)传记类文章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
早有器识。
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
正德十二年成进士。
改庶吉士。
与王府有连,出为广德知州。
嘉靖初,祖忧去。
补滁州。
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为陕西提学佥事。
坐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贬滨州知州。
再迁固原兵备副使。
泾、邠巨盗李孟春,流劫河东、西,剿平之。
以祖母忧去。
服除,复提学陕西,转参政。
母忧解职。
起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寇乘冰入犯,设败之。
改南京大理卿。
未上,召为兵部右侍郎。
改吏部,进左。
俺答犯都城,命邦瑞总督九门。
邦瑞屯禁军郭外,以巡捕军营东、西长安街,大启郭门,纳四郊避寇者。
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命邦瑞撮其事,兼督团营。
寇退,请治诸将功罪,且浚九门濠堑,皆报可。
邦瑞见营制久弛,极陈其弊。
遂罢十二团营,悉归三大营,以咸宁侯仇鸾统之。
邦瑞亦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
复条上兴革六事。
中言宦官..典兵,古今大患,请尽撤提督监枪者。
帝报从之。
仇鸾构邦瑞于帝,帝眷渐移。
会鸾奏革蓟州总兵官李凤鸣、大同总兵官徐珏任,而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密云副将徐仁代珏。
旨从中下。
邦瑞言:“朝廷易置将帅,必采之公卿,断自宸衷,所以慎防杜渐,示臣下不敢专也。
且京营大将与列镇将不相统摄,何缘京营,乃黜陟各镇。
今曲徇鸾请,臣恐九边将帅悉奔走托附,非国之福也。
”帝不悦,下旨谯让。
鸾又欲节制边将,罢筑蓟镇边垣。
邦瑞皆烈为不可。
鸾大憾,益肆谗构。
会邦瑞复陈安攘大计,递严旨落职,以冠带办事。
居数日,大计自陈。
竟除名,以赵锦代。
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既至,疏便宜数事,悉允行。
逾年卒。
赠太子少保,谥.襄毅,遣行人护丧归葬。
邦瑞严毅有识量。
历官四十年,以廉节著。
子正国,南京刑部侍郎。
(《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邦瑞摄.其事摄:代理B.邦瑞见营制久弛.弛:废弃C.今曲徇.鸾请徇:示众D.鸾人憾,益肆谗构.构:诬陷、陷害答案 C解析徇:顺从、听从。
2017_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题精做12杂记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杂记类文言文阅读【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
B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
C .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
D .读书三十乘. 乘:车。
【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茂先坐与.论说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 .若.二十年外书 若.望仆不相师C .多所.未闻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 .望石再拜而.去 毕礼而.归之【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精练三含解析

考点精练三归纳概括内容要点一、比对法专练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存在什么问题。
1。
(2016·山东)(原文)晏子对曰:“……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晏子春秋》)(选项)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曲解文意。
原文是说不效仿他们服饰宫室的形制,不是不“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2。
(2016·江苏)(原文)乙未,(张汝霖)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
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
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张岱《家传》) (选项)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答案选项中“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与原文不符,黄贞父只是想“为难”一下张汝霖。
3。
(2015·湖北)(原文)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荆川先生文集》) (选项)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选项中的“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与原文中的“必始于不见可欲"相矛盾。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文言文把我国五千年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文化完好地保存下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仅供大家参考!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1记丐侠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
乡试后,捷举。
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
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
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
”于是奔走于亲故之学科网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
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
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
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
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
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
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
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
”群学科网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
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
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先生亦平淡视之。
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方踌躇间,有黠者学科网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
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
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
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记类文言文阅读【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
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愈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署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再..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季。
海外多名邦,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示。
【注】①张茂先: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入肃: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乘:车。
【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茂先坐与.论说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B.若.二十年外书若.望仆不相师C.多所.未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D.望石再拜而.去毕礼而.归之【答案】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
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
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项错误在于,文章之所以议及秦始皇焚书之事,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存得完整,没有只字遗漏,并没有批评秦王的意思。
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文必考的题目,该类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也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设置答题陷阱。
答题时应在读懂全文大意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各选项在文本中的区间,然后将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确定正误。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答案】(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
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第(1)句中的“爽然”有“茫然、怅惘”之意,“饷之”即“给他吃”的意思。
第(2)句中的“见小”即“见识浅陋”,“春秋问蛄蟪”典出庄子《逍遥游》,可联系作答。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答案】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参考译文】晋朝太康年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
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书躺在石板上,张华便同他谈轮。
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文,不能辨识,张华感到很诧异。
老人问张华说:“您读了多少书?”张华说:“我没有读过的书都是近二十年内的新书;如果是二十年以前的书,我早就全部读完了。
”老人微笑着,拉着张华的手臂走到石壁下,忽然出现一道门可以走进石壁,路径比较宽,到了一个精雅的屋舍,里边装了一万卷书。
张华问老人说:“这是些什么书?”老人说:“这是世上的历史书。
”又到了一个房间,里面收藏的书籍更加丰富。
张华又问:“这里藏的什么书?”老人回答:“这是万国的历史书。
”后又到了一个密封的房间,门用坚固的锁锁着,有两只狗守在门前,门上印有大印,写着“琅嬛福地”四个字。
张华问老人道:“这是什么地方?”老人说:“这里藏有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书、秘籍。
”老人指着两只狗说:“这就是痴龙,在这里守了两千年了。
”老人开门躬身揖请张华进屋,张华看见这里收藏的书,记录的全都是秦汉以前以及海外诸国的事,很多都闻所未闻。
比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梼杌》《春秋》等书籍,也全都在这里。
张华感到茫然失落。
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张华因此在这里停留了两三天才出来,对老人说:“以后我带着粮食再来拜访,观看全部书籍。
”老人笑而不答,送张华出来。
(张华)刚走出来,石门忽然自己关闭了。
张华回头一看,只见杂草藤萝,缠绕着生长在石头上,石板上苔藓也是一整块,一点缝隙都没有。
张华呆呆地注视着,朝着石板拜了两拜才离开。
秦始皇烧掉了诸子百家的书籍,咸阳城中烈火正熊熊燃烧。
这里却有保存完整的书籍,连一个字都没遗漏。
上溯到书契之前,连结绳记事之时也有记载。
(唐太宗)怀揣一只鹞子,连看伏羲都变成了叔季。
海外有很多有名的城郭,它们多如牛毛就像九州里的一颗黑痣。
读书即使读了三十车,也只能是千万分之一二。
(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石彭和凫毛,它们所见的就如同小孩一样。
想进去问问老人,可是却迷了路不能到达。
回头看悬崖绝壁之间,只有疯长的滕蔓和薜荔。
我懊悔遗憾,刚一出门就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了。
我坐着躺在这里十多年,也许这中间会开门。
一、【2017届浙江省建人高复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高县学记苏辙古者以学为政,择其乡闾之俊而纳之胶庠,示之以诗书礼乐,揉而熟之,既成使归,更相告语,以及其父子兄弟。
故三代之间,养老,飨宾,听讼,受成,献馘,无不由学。
习其耳目,而和其志气,是以其政不烦,其刑不渎,而民之化也速。
然考其行事,非独于学然也,郊社、祖庙、山川、五祀,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而教民不犯者也。
故其称曰:“政者,君之所以藏身。
”盖古之君子,正颜色,动容貌,出词气,从容礼乐之间,未尝以力加其民。
民观而化之,以不逆其上。
其所以藏身之固如此。
至于后世不然,废礼而任法,以鞭朴、刀锯力胜其下,有一不顺,常以身较之。
民于是始悍然不服,而上之人亲受其病,而古之所以藏身之术亡矣。
子游为武城宰,以弦歌为政,曰:“吾闻之夫子,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夫使武城之人,其君子爱人而不害,其小人易使而不违,则子游之政岂不绰然有余裕哉?上高,筠之小邑,介于山林之间,民不知学,而县亦无学以诏民。
县令李君怀道始至,思所以导民,乃谋建学宫。
县人知其令之将教之也,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不逾年而学以具。
奠享有堂,讲劝有位,退习有斋,膳浴有舍,邑人执经而至者教十百人,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
李君喜学之成而乐民之不犯,知其为学之力也,求记其事,告后以不废。
予亦嘉李君之为邑有古之道,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
故为书其实,且以志上高有学之始。
元丰五年三月二十日,眉山苏辙记。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其耳目习:练习B.是以其政不烦.烦:急躁C.其刑不渎.渎:轻慢D.而县亦无学以诏.民诏:命令【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揉而.熟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而民之.化也速吾从而师之.C.乃.谋建学宫君乃.亡赵走燕D.亦相帅出力以.缮其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学为政”就是挑选才智出众的人到学校学习,学成后让他们传授知识给周围的人,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
B.作者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从而强调了“以学为政”的重要意义。
C.文中列举子游“以弦歌为政”的事例,肯定了子游的做法和成绩,证明了“凡礼乐之事皆所以为政”的观点。
D.上高县县令李怀道建造学校,体现了“以学为政”的思想,作者为这件事作记,很赞赏他的这种做法。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能力。
B项错误,文中将“古之君子”的治理之风与“后世”的治理之风进行比较,是为了强调“藏身之术”的重要意义。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李君之政不苛而民肃,赋役狱讼不诿其府。
(2)其所以得于民者,非复世俗之吏也。
【答案】(1)因为这李怀道的为政不严厉而百姓很恭敬,赋税、徭役、案件、诉讼都不推托给府里。
(2)他(李怀道)能得到民心的原因,是他不再是当今世俗的官吏。
【参考译文】古人用劝学作为治理政事的手段,选择乡里才智出众的人把他们放到学校里,用诗书礼乐来教导他们,磨炼他们使他们成熟,学成后让他们回去,互相传授知识,普及到他们的父子兄弟。
所以三代时,养老、飨宾、听诉、受成、献馘,没有一个不是要经过学习的。
练习他们的耳朵和眼睛,调和他们的志向和气节,这样则可以使他们遇政务不急躁,遇刑罚不轻慢,百姓的教化工作也会开展得很快。
然而考察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单单是学习的问题,凡是郊社、祖庙、山川、五祀这些与礼乐有关的事情都可以采用治理政事,教导百姓不要违反法令。
所以说:“政治,是君主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
”古代的贤君,端正态度为他人的喜悲而动容,出口用词有气度,操办礼乐从容且坚定,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力量施加给百姓。
百姓看着这一切而得到教化,所以不违逆他们君主的意思。
这就是君主隐藏自身于政治之中如此稳固的原因。
到了后世就不是这样的了,废除礼乐而使用法律来治国,用武力来强行使百姓顺从,只要有一个不顾从的,常常是亲自去改变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