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法师
专题 :清凉圣境,东方佛都

清凉圣境,东方佛都“一部佛国史,百座艺术宫。
”提起五台山,有谁不知呢?关于它的故事,可谓不胜枚举。
这里,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佛教历史文化,璀璨夺目的佛教艺术遗产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人前来虔诚拜谒;这里,是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圣地,被人们誉为“东方佛都”。
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五台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8个世界遗产。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经常举行佛教活动的寺庙有六十多座,为我国最早、最大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也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升迁陆地之一。
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26亿年前的太古代。
五台山夏无酷暑,盛夏时节,平均气温在20℃左右,凉爽如秋,又因此山“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广清凉传》卷上),亦称为“清凉山”,并被人们誉为“清凉圣境”。
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世界上有“五大佛教圣地”,中国的五台山为其一,印度占了三座,分别是鹿野苑、菩提伽耶和拘尸那迦,另一座则是尼泊尔的蓝毗尼花园。
而在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首当其冲,紧随其后的则是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和四川峨眉山。
朝着山西省东北部走,在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就能遇见五台山了。
这座佛教名山,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为3058米,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所以,人们就叫它“五台山”了。
因为这五座山峰气势雄伟,所以又落得“华北屋脊”之称。
五台山五峰环抱,方圆达250千米。
在东台,东望明霞,如波似海,所以人称东台为“望海峰”;南台细草杂花,灿若铺锦,故称“锦绣峰”;再看西台,当月坠峰巅,宛若悬系,于是,人称“挂月峰”;北台云浮山腰,巅摩斗杓,被称为“叶斗峰”,这是五台山的最高峰;东、南、西、北台之中心的那座高峰,便是中台,石翠岩碧,碧霭浮空,人称“翠岩峰”。
羊城晚报专访本焕长老

羊城晚报专访本焕长老羊城晚报首席记者樊克宁法名心虔,102岁。
清朝光绪33年(1907)出生于湖北新州县。
1930年出家,出自中国现代两位佛教宗师来果禅师与虚云法师的宗门下,先后在扬州高旻寺、五台山碧山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等众多佛教名寺修行、弘扬佛法。
南禅临济宗第44代传人。
被尊为佛门泰斗。
“国家领导人尊他为佛门泰斗”羊城晚报:我第一次同102岁的人坐得这么近。
本焕长老:我102岁,减去100岁,我两岁。
羊城晚报:我的年龄减去50岁,也两岁呢。
本焕长老:那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呢?羊城晚报:您的名字原来是释本幻,后来为什么改成了释本焕?本焕长老:我原来叫本幻,这个“幻”字是幻化的“幻”,佛教认为一切皆是幻象。
为什么改成现在这个光“焕”的“焕”呢?1948年,我接法于虚云老和尚宗下,在他的宗门里,我也是排本字辈的,所以虚云老和尚就给我改动一个字,改为光焕的“焕”。
你觉得焕发的“焕”好呢,还是幻化的“幻”好呢?羊城晚报:在您面前不打诳语,以我个人的喜欢,我喜欢原来那个“幻”。
本焕长老:不错,本来就是幻化呵。
呵呵,你还有这种幻化的幻想呵。
羊城晚报:那您呢?您自己喜欢哪一个名字?本焕长老:不是我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当然我喜欢以前那个“幻”。
本来幻化有幻化的作用,光焕有光焕的作用。
虚云老和尚的意思是要我光焕佛法。
1948年我在南华寺接了他的法,第二年做了南华寺的方丈。
那时虚云老和尚111岁了,他从百里之外的云门寺步行来为我送方丈座。
羊城晚报: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道场,之后形成了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五大流派,因此南华寺有“祖庭”之称。
您在南华寺接虚云老和尚的法,成为禅宗临济宗的传人,您是第几代?本焕长老:第44代。
羊城晚报:本老,在您的经历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来果禅师。
他对您的影响又是怎样的?本焕法师:来果老和尚与虚云老和尚齐名,是当代禅宗两大宗师,都是已经明心见性了的。
延参法师经典语录9篇

延参法师经典语录9篇延参法师经典语录11.百年过去,不过散去云烟,所剩下的高低不过一堆骨头,两个人争吵,不外乎是骷髅纠缠骷髅,争什么争,吵么子吵,闹撒子闹,省点力气,多吃几个青菜素包子。
2.不要把生活看得那么复杂,那么伤人,就把日子看做是微博,不就是更新吗,沉沉浮浮,沉住气,慢慢的更新,给所有的误会都给足够的谅解。
3.每个人走过岁月,都会留下一些零落的记忆,努力的活着,才叫无悔,快乐地活着,才叫无怨,对于那些星星点点的缺憾,还是多担待吧。
4.平和的看待生活,我们相约一个承诺,平等,真诚。
5.请记住岁月里的所有感动,快乐的成本远远低于烦恼的成本,我们不是这个世界永久的顾客,如果命运是一个茄子,请不要讨厌自己是紫色的。
6.去年,一位要回西藏的活佛,托付给我两只狗崽,特别招人喜欢,大家就给起了名字,男狗叫做帅帅,女狗叫做美美。
结果想不到的是,越长越大,饭量实在太大了,一顿饭需要吃一盆。
寺院里实在养活不起啊,我说给他俩找个好人家吧,最好是有钱人家,小徒弟哭了,边哭边说,美美的命苦啊。
照片是真实的美美。
7.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如梦如幻,岁月飘零。
人活得就是一种心情,不管成也好,败也好,爱也罢,恨也罢,不过都是些过眼的烟云。
与其烦恼重重,困扰今生,不如让自己真真正正的笑一回,珍惜现在所有的所有、珍爱自己曾经的曾经,开心地一笑,投入地一笑,投入的`笑一回。
今回笑了吧。
8.人生,只是一场场经历,最后都化为一场场云烟,包括我们自己,最后也化为一缕轻烟。
不要把恨埋在内心的深深处,不要把冷漠飘散在冷冷的寒风里,所有的烦恼可以放手,所有的悲喜可以忘记,所有的爱恨可以释然,生命里有限的每一个日出日落不可以随意辜负。
9.人生是一场缘,珍惜那些擦肩而过,过了也就无迹可寻,也许会希望在命运的那个拐弯处,会再相逢,那也只是希望的遥望。
今天好,你才好。
看天地辽阔,无限渺渺。
10.人生在世,行路匆匆,擦肩而过,总会相逢。
相逢是缘,相识是缘,相知亦是缘。
一位奇特的老人,隐居深山的修行者

一位奇特的老人,隐居深山的修行者江西青原山,有一位隐居的老人,一生修头陀行,不张扬,不攀缘,也不爱谈自己的事,穿一件破旧的粪扫衣、头带济公帽,深居简出,异行颇多,外界对他的认识不多。
唯有禅宗的真修行人知道,老人是当代的禅门大德。
这位老人,即是体光禅师。
师出生于河南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幼时随母去看乡戏,戏名叫《韩湘子》,讲的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韩湘子的故事。
师看完戏在回家的路上就对妈妈说:我也要像韩湘子那样去当神仙!第二天,趁妈妈下地干活时,他将炕中间的一快砖头撬出来,他知道里面有妈妈藏着的铜钱,抓了一把往怀里一揣,就这样出家了。
师本来是想做神仙的,该去道观里出家、留长发当道士才是,但却稀里糊涂地进了一座佛寺。
一位老和尚问他:你来干啥?师答:我要做神仙。
老和尚说:俺们这儿不做神仙,只做佛。
师问:佛是啥?老和尚说:佛比神仙还高级呢!师说:那就仿佛也中!于是就让老和尚给剃了头。
师因好习武,後入少林寺修得一身好武功。
师常说现在的武功都是花架子,真正的少林功夫就如参禅一样,只用那么几个看家本领就行了。
五十年代初,海灯法师应虚云老和尚之讲,在云居山主持华严研修班,与师在山门外比武,因师不拘套路,惟讲实用,海灯法师只好甘拜下风。
八十年代末,师巳年近七十,有六个少林寺的武侩在云居山真如寺不守净戒,被师迁单。
他们一起对师动武,结果不需两分钟,六人都是被抬出山门的。
此类事还很多,在禅门内被传为佳话。
师不但武功了得,也有许多行迹不可思议。
文革期间,师被迫离开寺院,在永修县云山公社看守西瓜田,有二十几个地痞去抢西瓜,师大喝一声:站住!一帮人呆若木鷄,动弹不得,过了几分钟才做鸟兽散去。
至此,再也无人敢打西瓜的主意了。
师经常十数日不吃饭,有时则一次吃十几人的饭。
笔者曾听侍者说,有一次师说口干,竟用酱油解渴,并将一瓶酱油一口气全吞进肚里。
一日,师在洗衣房澡浴,几位女居士误入,师即为她们讲开示,直到知客师路过时才把她们赶了出来。
广钦老和尚

广钦老和尚释广钦(1892—1986),法名照敬,派名广钦,俗家姓黄,福建省惠安县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2月26日,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中。
4岁那年,他父母为给长子娶亲无钱,就把他卖给晋江县南门外的李姓人家作养子。
他的养父李树,在山坡地种水果为生,日子勉强过得去。
养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无子,才买一个养子。
广钦自幼体弱多病,到李家后,养母待他如同己生,为求平安,依当时习俗,养母带他到观音亭许愿,把他送给观音菩萨做契子。
广钦7岁起随着养母茹素,终生不改。
不幸9岁那年养母弃世,又过了两年,养父李树也病故,广钦至此孤苦零丁。
后来经远房亲戚的安排,由乡人带他到南洋谋生。
11岁的广钦,在南洋的福建同乡商店里做学徒,事实上是煮饭扫地打杂,过了数年,年龄渐长,体力增加,与人结队上山,垦林伐木,工作虽然辛苦,但赚钱较多,生活也较自由。
一日散工,工人准备搭乘轻便推车下山,广钦忽有预感,觉得台车不安全,警告同事不要搭这班台车,别人不信,这班车果然途中翻覆。
过后同事中有人说:“你自幼吃素,又能料事如神,何不出家修行去?”别人是顺口而说,但在广钦听来,“一言提醒梦中人”,想起自幼孤苦,养父母早逝,人生无常,说死就死,人生终要走这条路,自己何必再绕圈子呢?于是他决计返回家乡,出家修行。
就在1911年,他20岁,到泉州承天寺,向住持转尘老和尚请求出家。
转尘命修苦行的瑞芳师为他剃度,承天寺是以“佛喜转瑞,广传道法”八字传承法脉,所以为他命名广钦。
初出家,作外坡职事,每日种菜除草,简直和伐木工差不多。
并且由于丛林人多,供众不易,饮食粗粝,汤汤水水的没有营养。
一日出坡工作,近午收工回寺,闻得午斋云板响时,众人纷纷赶往斋堂,广钦也随众走向斋堂,转尘老和尚却叫住他,要他把出坡的工具各归原位。
广钦这时饿得头昏眼花的,收拾着工具,一念嗔心忽起,心想做这么重的活,吃这么差的饭,何苦来哉?一怒之下,丢下工具,走出寺门,心想和尚不干了。
翰墨表意 丹青写心

翰墨表意丹青写心作者:陈云云来源:《闽南风》2011年第10期置身于红尘里,总有孤独无依,一分不安,一分心忧;一秒不定,一秒痛楚。
如实说来,当我们寄情于山水,纵情高歌,抑或伏案提笔,描摹大川秀景,完全是为迷茫的灵魂做一次引渡,使其从寒风凄雨走向丽日春花。
在水墨画家陈伯南的作品展上,我年轻浮躁的心灵再一次洗净铅华,犹如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了灵魂的憩息地,躲进丹青搭起的帐篷里,暂停跋涉的脚步。
我以为这样能使人心灵放空的作品会出自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之手。
殊不知,这样一位俊秀沉稳的年轻画家竟有如此的诗心画魂,果然年轻可以书写传奇。
师承名家求艺若渴陈伯南1979年出生于有着“亚洲夏威夷”之称的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市。
他天资聪慧,4岁便开始接受绘画启蒙,岛上著名的画家郭自重老师开启了他追寻艺术的心灵之门,从此画缘深种。
10岁迁居台北之后,跟随陈文辉老师学习西洋艺术,尽管学理繁复,但他依然孜孜以求,触类旁通。
因缘际会,更与书画大师李可梅老师学习四君子——松、石、梅、荷。
此外,他还系统学习了山水画和人物画,分别师从台湾山水书画名家黄君璧传人胡念祖和大风堂门人孙家勤教授,从此研究大风堂艺术和敦煌壁画。
“当今社会人才辈出,有才华的年轻人处处可见。
但自身才华横溢却又肯虚心求艺的年轻人,那可就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了。
而伯南正是属于后者,他勤学勤艺,非常虚心,没有一般初生牛犊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特质。
”一位老师曾经这样评价陈伯南。
陈伯南自幼家境并不是很富裕,当李可梅老师得知他无力缴交昂贵的学画费用,虽一心想在书画方面有所成就却无法继续研习时,于是当面鼓舞他。
于是有了如下让陈伯南终身难忘的一席对话——“你的理想是什么?”“相当一名大画家,如果可能的话。
”“好!有志气,以后你就来画室画画,不用交钱,将来你成不了大画家,我…李‟字就不要了!”这对于一个文艺少年来说是多大的震撼啊!老师的一席话就犹如催化剂,使陈伯南在书画艺术道路上增添了百倍信心。
倓虚老法师举的三个往生例子

倓虚老法师举的三个往生例子倓虚老法师举的三个往生例子净空法师我早年在香港讲经很多年,多半都是住在倓虚老法师所创的“中华佛教图书馆”。
倓虚老法师,我没有机会亲近他。
我在他的道场讲过《楞严经》,受到老法师的加持。
我读过老法师的《念佛论》,他在《念佛论》上告诉我们,他说他一生当中亲眼见到念佛人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着往生、坐着往生的有二十多个。
听说的那就太多太多,他也记不得多少数字,证明念佛往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念佛论》裏面,后面他老人家给我们举了三个人往生的例子。
第一个人是修无师,修行的修,有无的无,这是个出家人。
他的老师谛閑老和尚告诉他,他的法缘在北方,他应当到北方去弘法利生。
北方的佛教没有南方兴盛,早年他老人家在哈尔滨建个寺庙,建好之后,他就发心传一次戒,请谛閑老和尚作得戒和尚。
当时倓老是极乐寺住持,定西法师是当家师。
在传戒的筹备期间,修无师到极乐寺来,见到老和尚,也见到当家师。
他就向老和尚报告,听说寺庙传戒,他愿意在戒期当中服务。
老和尚听了也很欢喜,就问他,你能做什么事情?他说我愿意照顾戒期当中生病的病人。
于是乎就派他这份工作。
过了几天之后,他又去找老和尚告假,他说他要走了。
老和尚很有涵养、很慈悲,没有计较:“好!你愿意走你就走。
”定西法师脾气就很大,当时面孔就很不好看,他说:“你既然发心到戒期来帮忙,戒期也不过是两个月(从前传戒五十三天,不过是两个月),你怎么这点耐心都没有,来了几天就要走了?”修无师就告诉老法师,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两个老法师一听,这不是个普通事情,就赶紧问他:“你哪一天去?”他就告诉老和尚,他说不出十天,他就要去了,请老和尚给他预备两百斤劈柴,準备往生之后火化。
是为了这个原因,当然定西法师也不会阻拦他了。
到了第二天,他又去找老和尚,说:“老和尚,我跟你告假,今天就要走了。
”大家措手不及,赶紧在庙后面放柴火的柴房挪个房间给他,临时搭个铺,给他在那裏往生。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钦⽼和尚开⽰录⼴钦⽼和尚开⽰录⽇期:⼀九七九年⼋⽉⼗六⽈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传某师与传某师在客堂谈及弘⼀⼤师,两⼈颇赞⼤师再来之功德,⽽⾃惭凡夫,习⽓⽆明炽盛,⽼和尚坐在旁边,听了即说:‘晓得⾃⼰是凡夫才好修⾏,我们要在⼀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这是别⼈⽆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然智慧明朗,⽆明散去,这就是参⾃⼰。
在⼀个常住中修苦⾏,修久了,⾃然也了解别的丛林修苦⾏的意思,修苦⾏是除妄念最好的⽅法,⽽且当我们修到将苦化为乐时,⾃然⼀切事情就会明明朗朗,⽆不通晓,⽽智慧⼤开。
’‘我们修⾏主要是专⼼于佛号,⼼⼼念念不离佛号,四体作务都是随喜作的,扫地也阿弥陀佛,煮莱也阿弥陀佛,念念阿弥陀佛,事事随喜不挂碍,⼼则渐⼊西⽅境。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众或他⼈的意见,不可强就⾃⼰的看法,只有⾃⼰的事情,可以听⾃⼰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法。
’⽇期:⼀九七九年⼋⽉⼗⼋⽈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中午,某某师随师⽗往⼯地,师⽗指著刚去掉板模的墙壁说:‘这个壁可维持⼏百年没问题。
’某某师说:‘真好,就这样⼏百年传下去,承天寺将来会成古刹,出⾼僧……’师⽗说:‘你们要好好苦志修⾏,来世转男众⾝,沙弥出家,来做圣僧。
佛也是⼈去做的,不会修照样堕下去做畜⽣,要誓愿作佛。
’⽇期:⼀九七九年⼋⽉⼗九⽇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请师⽗教他坐禅。
师⽗说:‘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现前,没有杂念,⼼安定下来,⾃然就会坐得好。
坐得久,这是最快的⽅法,否则,⼀坐下去都是妄想纷飞。
’⽇期:⼀九七九年⼋⽉廿⼀⽇地点:承天禅寺年龄:⼋⼗⼋岁师⽗在客堂对某某师说:‘修苦⾏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且渐渐觉得快乐轻松,并没有感到是在⼯作,这就是业障渐渐在消,若是越做越觉痛苦烦躁,那就是业障在翻绞。
不要以为佛菩萨是多苦,佛菩萨已从苦中磨得业障消除,没有苦感,做什么事都已轻松⾃在,⽽不觉得在做什么,也不觉得⾃⼰在度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夢參老法師
佛告無盡意菩薩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
這個數字太大了!整個娑婆世界都在受苦,無盡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苦。
「聞是觀世音菩薩」名字,你一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在苦難當中你想到了,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但可要一心,念名字都能念,但看你唸得是不是一心?
凡是受苦都是惡業,受苦還有善的嗎?
無論你受什麼苦,生、老、病、死苦,什麼災難都是苦的,是惡的。
但是我們一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是善,這是觀世音菩薩隨順眾生的機感。
觀世音菩薩隨順眾生的機感,觀世音菩薩沒苦也沒樂,隨你眾生的苦,菩薩來利益你、教化你、度脫你。
你一念觀世音菩薩,在你念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來救脫你了,一念觀世音菩薩就得解脫,但是你要一心。
大家對這一品的經文很熟悉,為什麼呢?我們經常念觀世音,至於是不是唸得相應?那就不知道了。
什麼叫相應呢?
一念就離苦得樂,這叫相應。
當你一念「南無觀自在菩薩」,或者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念觀世音菩薩,你能念的時候,菩薩就應了。
口業應,口念觀世音菩薩。
但是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心裡要觀想,不只是口念;心裡想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應了。
心裡想,觀世音菩薩就想到你,你的心裡想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意業就應你。
有的時候,一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現身了。
要是沒現身,這是身沒有應。
當你睡覺的時候,夢見觀世音菩薩來了,但不是化現很明顯的菩薩身;或者現一位老太太,或者現一位女人,反正是來救你出離苦難的,那就是菩薩現身。
身、口、意三業俱時相應。
假使一聽到觀世音菩薩,心裡也跟著念,一念,苦難消失了,一念,心裡生歡喜心。
當你念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隨著你念的聲音,你一作意,觀世音菩薩就知道了。
因為觀世音菩薩不用耳根聽,觀世音菩薩是用心,你這一作意,觀世音菩薩就知道了,就得到解脫。
當
你正念的時候,已經得到解脫,那就叫菩薩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