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计算工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示范教学方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 初步认识计算器,能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的混合计算。
3.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利用计算器解决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对计算器常用按键的使用。
使用计算器应该注意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揭示课题。
课前三分钟的主持人主持(学生上台展示)猜谜语: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方块块,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谁想到谜底是什么了吗?生:计算器。
师:真了不起,这么快就能猜出来了。
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跟这个谜底有关的知识,那就是……生:计算器。
师:对!计算器。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而在黑板上板书:“计算器”)师:看,(师点击课件,显示出一张图文并茂的“计算器”图片)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生:计算器。
2.介绍计算工具。
注:这两个图片是视频缩略图,介绍计算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用于预习或复习或课堂播放使用。
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视频“【情景演示】计算工具的认识”。
3.说一说在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计算器。
师:对了,那你能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计算器的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生1:在商店里,那些售货员使用的就是这种计算器。
生2:在家里,我妈妈每月计算当月的收入、支出都是用的计算器。
生3:我见过我爸爸用手机也可以当作计算器。
生4:在电脑里的打开“程序”/“附件”就有计算器。
生5:在我妈妈的单位里见过。
因为我妈妈是干会计的,今天我带的计算器就是她借给我的……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看来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计算器的时候还真不少!师:现在,计算器的使用已经是十分普遍,计算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计算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师:那你们会使用计算器吗?如果让同学们当小老师怎样介绍计算器?(抛出问题,小组交流合作)预设:生1: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操作简单,体积小等特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课件)

1000×5= 1305÷45=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 (2)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小结
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依据实 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 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 实处。
用1,2,3,4,5这5个数字,任意组合成一个两位数 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积。
关于计算器结构和 使用方法,你知道 哪些?谁愿意给大 家介绍介绍?
你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吗?下面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算25×4=?
输入25×4,先 输入25,然后输入
×,接着输入4,再 输入=,屏幕上出 现数就是计算结
果。
下而我们就来取积一下计算 器看看它到底有哪些动致。
同学们,试着按下AC键,你发觉了什么?
情境创设
用计算器计算。
48+97= 145 301+274= 575 102×63= 6426 27×39=1053
146—89= 1952—764= 1188 4608÷36= 128 1596÷38=
现在计算器使 用十分普遍。
今天我们也好好学一
学
去除
LEMo<GALO Aro
HL·815L
开关
存放
运算符号
数字
AC:在数字输入期间按下此键 将去除计算器中值并显示0
M+:把当前显示值放在存放器中
M-: 从存放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
男生女生大比拼
第一组:17+83=
62-12=
第二组:7865+3497= 835×23=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图中儿童是怎样做?
(3)同桌为一个小组,小组内自由组合算式。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认识:- 认识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键盘等。
- 学会开关计算器。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学会清除计算器上的数据。
3. 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掌握连续运算的方法。
-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 计算器的连续运算。
- 计算器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法: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步骤。
3. 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2. 认识计算器(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键盘等。
- 学生跟随教师,认识并学会开关计算器。
3. 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如加、减、乘、除运算。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的操作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计算器的使用技巧(15分钟)-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技巧,如连续运算、混合运算等。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6.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本章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功能,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基本操作以及计算器的使用规则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使用计算器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操作不熟练、对计算器功能认识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计算器基本操作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计算器的使用规则,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2.难点:计算器的使用规则以及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2.运用示范法,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若干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手操作。
2.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知道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计算尺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计算尺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3)了解算盘的构造和原理,能够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4)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计算工具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尺的使用方法。
(2)算盘的构造和原理。
(3)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教学难点:(1)计算尺的乘除运算。
(2)算盘的加减运算。
(3)计算器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这些是计算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神奇的计算工具。
”2.探究计算尺(1)教师讲解计算尺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计算尺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乘除运算的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计算尺进行乘除运算。
3.探究算盘(1)教师讲解算盘的构造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算盘的加减运算,并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
4.探究计算器(1)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计算器的四则运算,并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5.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主要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认识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展较大数目的四那么混合运算。
下面就是编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欢送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的: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老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老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老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究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去除键。
按一下此键,翻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__、/“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 2 。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计算25__4 操作过程:输入25—__—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应计算结果。
4. 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②999__9 9999__9 99999__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老师巡视课堂。
(3)反应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展比拟)?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神奇的计算工具》课件

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广泛使用算 盘,使计算的速度快多了。
尽管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看一看古老的中国算盘,我们不能不钦佩祖 先的极大智慧。一般的算盘多为木制(或塑料制品),矩形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 目的算珠称为档,中有一道横梁把珠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每算珠代表5,下 半部每算珠代表1。每串珠从右至左代表了十进位的个、十、百、千、万位数。
1822年,第一台能按一定程序自动控 制的计算机诞生了。
ENIA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 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被美国国防部用来进 行弹道计算。
“神威·太湖之光”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全部采用中国国产处 理器构建,是世界上首台峰值计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其峰值计算速度 达每秒12.54亿亿次
课前计算: 50×8= 400 40×30= 1200 60×13= 780 224÷4= 56
648÷6= 108 328÷4=82 2×600=1200 25×300=7500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乘法
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
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 其中1-5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6-9 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 ,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 此类推,遇零则置空。
4.数学游戏。 用1,2,3,4,5这五个数字,任意组成一个两位 数和一个三位数,用计算器求出它们的积,积 大者获胜。
计算器固然好用,终究不可代替我们人的思考
钉钉上传作业: 数学书37页 注意书写
计算器固然好用,终究不可代替我们人的思考
《神奇的计算工具》课件

方案1:3000 ﹣ 128 ×15 = 3000 ﹣1920 =1080 (元) 方案2:3000 ﹣ 158 ×15 = 3000 ﹣2370 =630 (元) 方案3:3000 ﹣ 198 ×15 = 3000 ﹣2970 =30 (元) 方案4:218 ×15 = 3270 (元) 3000< 3270元,此方案不可行。
(2)使用 C·CE 清除计算结果84,再输入: 3 0 2 4÷ 8 4 =
清除键的使用:
例如:9-3 输入: 9 - 4 CE
3=
清除键只清除错误输入的4,前边输入的 数据仍然保留。
看谁做的快?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57+26=93
82-49= 33
12×27= 324 351÷13= 27
36+47=83
姓名
语文
数学
外语
李明
95
96.5
98
王东
94.5
95.5
97.5
周阳
96
98.5
99.5
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他们每个人的平均成绩 是多少?
姓名
李明 王东 周阳
语文
95 94 96
数学
96.5 95.5 98.5
外语
98 97 99.5
平均成 绩
公式:(语文+数学+外语) ÷3=平均成绩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 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 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 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 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 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 算机。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