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3)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第四章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1% 1cm x 1% 1cm s
EX、ES分别为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百分吸光系数 注意:仪器和操作条件的控制
3.标准曲线法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 (n>5),分别测定吸光度,绘制A-C曲 线或求出回归直线方程(r≥0.999)。 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吸 光度,求得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浓度或 含量。
氧化还原滴定法
适用于测定具有氧化还原性的物质 如:含酚类、糖类及矿物药Fe、As等成分 的中药制剂。
需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且方法的专属性不高(干扰 因素较多)。
滴定分析法的计算
1. 滴定度T 每1mL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物质的重量(mg/mL) aA + bB = cC + dD T= CA ∙ MB ∙ b/a 注意:滴定剂与被测药物的计量关系
适用:
1. 湿法不易破坏完全的有机物;
2. 某些不能用硫酸进行破坏的有机药物。
不适用:含易挥发性金属(如汞、砷等)
有机药物的破坏
注意事项:
(1)加热或灼烧时,应控制温度在 420℃以下,防止金属化合物的挥发
(2)一定要灰化完全
(3)经本法破坏后,所得灰分往往不易
溶解,但不要轻易弃去
第二节 常用定量分析方法
液一液萃取法
⒈ 直接萃取法 :利用被测成分与干扰成分在有机溶 剂(萃取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多次萃取达到 分离净化的目的。 萃取次数:实验考察(回收率符合) 溶剂的选择:根据被测组分疏水性的相对强弱 选择极性适当的溶剂 水相pH的控制:弱酸性成分 pH≤Ka-2 弱碱性成分 pH≥PKa+2 盐析作用:水相用NaCl饱和,提高提取率。
LSE常用填料 :
⒈ 硅胶、氧化铝等: 传统吸附剂 不极性吸附作用 氧化铝:用于生物碱、苷类等碱性、中性成分的 测定,吸附酸性成分 硅胶:适合于分离中性或酸性化合物,强烈保留 碱性化合物。 ⒉ 键合相硅胶: 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C18,ODS)、 C8 ——分离脂溶性杂质或成分 苯基、氰基键合相硅胶 ——分离水溶性杂质或成分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

中药制剂分析习题

B
、降低流动相流速
C、降低流动相中甲醇的比例
D 、增加流动相中甲醇比例
E、流动相中添加少量醋酸
120.《中国药典》 2000 年版约收载 50 种中成药采用 HPLC法测定含量,均采用
下列哪种定量方法
A、内标法
B
、外标一点法
C、外标二点法
D
、内加法
E、校正因子法
121.中药制剂分析中,大多数组分均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这类组分通常采
量测定
A、含水量
B
、重金属元素及微量元素
C、黄酮类
D
、生物碱类
E、挥发油
129.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某金属元素含量时,最常用的定
量方法是
A、标准加入法
B
、标准曲线法
C、内标法
D
、标准对照法
E、外标法
130.测定龙牡壮骨颗粒中钙的含量,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测定
C、水中溶解度较大的酸碱组分
D、某一有机酸、生物碱单体
E、总生物碱、总有机酸组分
100.薄层扫描法可用于中药制剂的
A、定性鉴别
B 、杂质检查 C 、含量测定
D、定性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E、定性鉴别和杂质检查
101.薄层吸收扫描法定量时斑点中物质的浓度与吸收度的关系遵循
A、朗伯 - 比耳定律
B 、Kubelka- Munk 理论及曲线
D. 回收率≥ 80%、 RSD≤5%( n≥5)
E. 回收率在 99%~ 101%、 RSD≤0.2 %( n≥ 3)
95. 回收率试验是在已知被测物含量( A)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 B)的被测物对
照品进行测定,得总量( C),则

中药制剂分析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2.速率理论 H=A+Cu
(二)HPLC实验条件的选择 1.色谱柱选择 2.流动相选择 3.洗脱方式 4.检测器 5.HPLC前处理
(三)HPLC法分类及方法 1.反相键合相色谱
1.键合相色谱法 2.正相键合相色谱 3.离子对色谱法 4.离子抑制色谱法
2.胶束色谱法
六、荧光分析法 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定量方法 外标一点法
(1)外标法 外标两点法
(2)内标法 (3)回归曲线定量法
四、气相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
气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由 于各组分在两相间的作用不同,在色谱柱 中移动有快有慢,经一定柱长后得到分离, 以此被载气带入检测器,将各组分浓度或 质量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变化记录为色谱图, 利用色谱峰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利用峰 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验证内容有:
准确度 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专属性、 检测限、定量限、 线性、范围 耐用性。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 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 (%)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 试。用于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均需做准确 度验证。
1、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一)基本原理 一般是指波层色谱斑点的色谱扫描 固定波长,斑点移动,测定A-l或F-l曲线 根据波层扫描的测定方式可分为薄层吸收
扫描法和薄层荧光扫描法
1.薄层吸收扫描法
适用于在可见、紫外区有吸收的物质, 及通过色谱前或色谱后衍生成上述化合物 的样品组分,可分别以氘灯和钨灯为光源, 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选择合适波长进行 测定。
精密度包含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 性。
三、专属性
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条件 下,采用的方法能够正确测定出被测成份 的特征。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26
LSE分离净化法内容提炼(小结):
硅胶: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强烈保留
碱性化合物。

洗脱顺序:极性小→大。
保和丸(陈皮等)中橙皮苷测定
加甲醇,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为止。
11
(四)超声提取法
原理:超声波的助溶作用。 优点:操作简便,提取速度快。
※ 需对超声频率、提取时间、提取溶媒等 进行考察。
※ 超声波可能引起供试品成分的改变。
保济丸(厚朴等)中厚朴酚测定 加石油醚(30-60℃),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33 kHz)2次,每次30min。
样品
称重
具塞容器
10-100倍溶剂,摇匀
再称重 补足重量
称重、浸泡1-24h
浸泡液
部分测定法:精密量取一定体积的浸泡液,测定。
全部测定法:
将浸泡液滤过,残渣用溶剂洗涤至提取完全,合并
滤液及洗液,浓缩或蒸干(常压或减压蒸干、自然挥散或 氮气流吹干),残留物用另一溶剂溶解并定容至所需体积, 测定。
通水蒸气蒸馏法
水上蒸馏法
利用盐析作用,提高蒸馏效果。
16
(三)液-液萃取法(LLE)
1. 直接萃取法
利用试样中被测成分与干扰成分在有机溶剂(萃取剂) 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多次萃取来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萃取溶剂的选择;
亲脂性有机溶剂,如: 氯仿、苯或乙醚; 弱亲脂性的溶剂,如: 乙酸乙酯、正丁醇等。
★ 本章重点: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TLCS、GC、HPLC 和含量 测定方法验证的效能指标。
4
药典中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所占比例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1985 1977 2005 2000 1995 1990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前言随着中药制剂的广泛应用,如何准确的检测中药制剂的含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这不仅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也与人们生命安全相关。

因此,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一直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本篇文档将介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原理、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原理中药制剂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物理方法主要有干燥法、称量法等;化学方法主要有滴定法、比色法、显色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含量测定方法之一,因其快速、准确、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优点而广受欢迎。

方法1.比色法•器材:天平、分析天平、分别装有定量凹板的试剂瓶、比色皿;•试剂:药物溶液、重铬酸钾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磷酸二氢钠溶液、苯甲酸溶液、氯仿、无水乙醇、苯酚溶液。

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定数量的药物样品称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胶凝宁影响测定过程,加碳酸钠则可中和胶凝宁的影响;2.将药物样品进行干燥、灰化等处理;3.将试剂瓶中的定量凹板定量取药物样品(准确取药物,避免空气中水蒸汽和杂质的污染),加稀硫酸、重铬酸钾溶液等进行溶解,使其中的有机物被氧化成二价铬(Cr2+)离子;4.加入苯甲酸溶液,将其中的铬酸根离子(CrO42-)转化为铬酸(Cr2O72-);5.加入磷酸二氢钠溶液,其中的铬酸与磷酸二氢钠反应生成深绿色络合物;6.用无水乙醇稀释药物成份,将溶液量稀释至定量容器规定的刻度,过滤残留物;7.取药液50ml放入比色皿中,加入苯酚溶液,在显色剂不变的情况下取得适当的颜色;8.用橄榄油从药典比色皿的背面直接观察,直至标准色完全与样品色匹配为止;9.记录比色皿中药典含量所对应的颜色,由比色皿上的刻度计算出其所含药物的含量。

2.滴定法•器材:托盘电子天平、分析天平、容量瓶、滴定管、pH计、阴离子交换树脂柱等;•试剂:硝酸银、氮氢化钠溶液、磷酸钠、草酸。

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定数量的药物样品称重,加适量纯水制成1:10药水;2.用pH计测定药水的pH值,若超出一定值域,则需加入少量磷酸钠缓冲调整药水pH,使其在7~10之间;3.将药水放入分析样品瓶中,使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柱滤过,以去除异物离子等杂质物质;4.取药水20ml,加入搪瓷瓶中,加入足量氮氢化钠溶液实现药物中的钠碱滴定,并用硝酸银滴定药物中的氯离子。

中药制剂的含量分析

中药制剂的含量分析
§2 样品的处理
2 样品的处理
3 中药制剂各剂型样品的预处理
剂型繁多,干扰大→具体“剂型”具体分析 应根据制备工艺与剂型的不同、赋形剂的特点、被测成分的理化性质和存在状态以及各类成分之间干扰的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 固体中药制剂包括丸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栓剂、滴丸剂等 半固体中药制剂包括流浸膏剂、浸膏剂、糖浆剂和煎膏剂 液体中药制剂包括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注射剂等
§3 中药制剂各剂型样品的预处理
3 中药制剂各剂型样品的预处理
3 中药制剂各剂型样品的预处理
固体中药制剂的预处理 颗粒剂预处理 糖、糊精等辅料的影响
板蓝根冲剂中靛玉红的TLC测定
取研匀的冲剂样品35g,精密称定,置烧瓶内,加氯仿置水浴中 回流提取3次(50,25,25ml),合并滤液于蒸发皿中,蒸干, 残留物用氯仿定容至2ml,备用。
§2 样品的处理
样品的分离纯化 色谱法(层析法) 硅胶:酸性吸附剂,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层析,强烈保 留碱性化合物 洗脱顺序:极性小→大 氧化铝:带有碱性,分离一些碱性中草药成分,不宜用于醛、酮、醋、内酯等类型的化合物分离 中性氧化铝、酸性氧化铝:适用于酸性成分的分离 键合相硅胶(C18或ODS):分开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 操作程序:①柱的活化;②上样;③清洗;④洗脱。 洗脱顺序:极性大→小
保济丸(厚扑等)中厚扑酚测定 +石油醚(30-60℃),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33kHz) 2次,每次30min
样品的提取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Supercritical-fluid extraction,SFE) 超临界流体——特殊的物质状态 密度 d ~ 液体 → 溶解能力强 粘度 ~ 气体 → 传质快,有利于待测组分的扩散 表面张力几乎为 0 → 浸润性能好 密度受压力、温度的影响大→ 改变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加入甲醇、氯仿、苯等改变极性→ 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 优点:速度快、萃取效率高、方法准确度高、选择性较高、 节省溶剂、易于自动化,而且可避免使用易燃,有毒 的有机溶剂,能与色谱和光谱等分析仪器直接联用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分析含量测定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分析工作,它用于确定中药制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以及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和实验步骤。

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一般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两大类。

化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测定中药制剂中各种成分的含量。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滴定法、比色法、显色反应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测定中药制剂样品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它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适用于多种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

比色法是通过比较溶液的颜色来测定其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一般是将样品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用颜色的深浅或者吸光度的大小来确定其含量。

比色法适用于颜色明显的中药成分的含量测定,如黄酮类、黄醌类、鞣质类等。

显色反应法是利用染色剂与中药中的特定成分发生显色反应,从而测定其含量。

常见的显色反应有碘酸反应、邻氨基苯磺酸反应、重铬酸盐反应等。

显色反应法适用于含氮物质、鞣质类、游离胺类等成分的含量测定。

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物质的吸收、散射和发射光谱来分析和测定其中的有效成分。

色谱法是将中药制剂中的成分分离并定量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等。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它具有快速、高效、准确的特点。

物理分析方法是通过物理性质的测定来确定中药制剂中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比重法、测定固体颗粒尺寸的微粒分析法、测定其中一种物理性质的方法等。

比重法是利用密度的性质来测定中药制剂中其中一种成分的含量。

它通过测定制剂的比重来估计该成分的含量,适用于比重稳定的中药成分含量的估算。

微粒分析法是通过测定中药制剂中的固体颗粒尺寸来间接判断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颗粒尺寸与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的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三 黄酮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三 黄酮

测定其含量。
本实验利用黄酮类化合物在硝酸钠的碱性溶液中与铝离 子产生高灵敏度的橙红色配合物,从而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 (比色法)测定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药
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索氏提 取器、95%乙醇、5%亚硝酸钠溶液、 10%硝酸铝溶液、1%氢氧化钠溶液、 5%乙醇液
四、操作步骤
单选(20)多选(8)不定向选择(8)简答(15)论述 (20)计算( 14 )综合(15质量分析设计方案)
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20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入95%
乙醇50ml使溶解,然后加50%乙醇稀释至刻度,即得 0.2mg/ml的对照品溶液。
2.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ml分别置 10ml容量瓶中,各加50%乙醇使成5ml,精密加入5%亚硝 酸钠0.3ml,摇匀,放置6min,加入10%硝酸铝0.3ml,摇 匀,放置6min,加入1%氢氧化钠液4ml,分别用5%乙醇稀
中药制剂分析实验
实验三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大山楂丸中总黄酮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制剂中总黄酮含量 2.掌握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大山楂丸由山楂、神曲、麦芽组成,主要功能为开胃消食, 山楂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机酸类、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其中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结构,可与Al3+、铅盐、Mg2+等金属盐类 试剂反应,生成有色配合物(510nm),用可见分光光度法
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以第一瓶作空白,用可见分
光光度计测其吸收度,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 A=0.287×C+0.004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拖尾因子(T)
考察色谱峰的对称性。除另有规定外,T应在 0.95~1.05之间。
2. 测定
(1)求出供试液中被测成分的浓度C供
C供=C对 A供 A对
(2)求出药品中被测成分的含量
含量(W/W)= C供 X 稀释倍含量测定
本品由牛黄、大黄、黄芩、冰片、石膏等八味中药制成。 中国药典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HPLC测定其中黄芩的含 量。
一、含量测定方法(外标法 )
内标法
外标法 药物分析大多采用此法
1.系统适应性试验
包括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分离度、重 复性和拖尾因子等四个指标。其中分离度 和重复性更具实用意义。
系统适应性试验即用各品种项下规定的 对照品和条件对色谱系统进行试验,应符 合要求。否则可对色谱分离条件作适当的 调整。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考察柱效
第四节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GC)
内标法
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 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 的对照溶液。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 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
应用实例
十滴水软胶囊中樟脑含量的测定 本品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
(3)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牛黄解毒片20片,剥去糖衣,精密称定 (6.254g),研细,精密称取1.045 g,加70%乙醇 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量 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滤 于同一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4)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l进样,
▲求算药品中黄芩苷的含量
C供×稀释倍数×平均片重
黄芩苷(mg/片)=
取样量
34.3(µg/ml)×10-3×50ml×312.7mg/片
= 1045mg
=0.51
2.藿香正气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的测定
本品由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等十味中药制成 的液体制剂,每支装10ml(标示装量)。其中厚朴为要药之一, 故《中国药典》采用HPLC,以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总量为指标, 控制厚朴的含量。
2.校正因子测定
精密称取樟脑对照品(r)50mg,置10ml量瓶中,精密 加入薄荷脑内标物质(s)50mg,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 精 密 量 取 1 ~ 2μl , 注 入 气 相 色 谱 仪 , Ar=211948 、 As=215835,计算校正因子(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
3.测定法
取 装 量 差 异 项 下 的 内 容 物 , 混 匀 , 取 0.8g , 精 密 称 定 (0.7956g),置具塞试管中,用无水乙醇提取5次,每次 4ml,分取乙醇提取液,合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精密 加入薄荷脑125mg,使溶解,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 匀,作为供试品溶液(i+s)。精密量取1~2μl,注入气相 色谱仪测定, Ai=108685、 As=123544,计算即得(保 留两位有效数字)。
的含量。本品每支含厚朴以厚朴酚( C18H18O2 )及 和厚朴酚(C18H18O2)的总量计,不得少于5.8mg。
混合对照品.
和厚朴酚 厚朴酚
样品
【解答】 ①采用的是外标法还是内标法?②为什么要酸化样品溶 液,再用氯仿萃取?③计算厚朴的含量 (保留两位有效字)。
【含量计算】 ① 分别求算供试液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浓度(mg/ml)
测得对照品及供试品中黄芩苷的峰面积分别为A供= 4340441,A对=3945856。
【解答】 ①采用的是外标法还是内标法? ②流动相中为什么要加入少量磷酸? ③计算黄芩苷的含量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求算供试液中黄芩苷的浓度
=31.2(µg/ml) × 4340441 =34.3(µg/ml) 3945856
(2)分离度(R) 考察分离效果
在规定的条件下,注入对照液或供试液,记录 色谱图,按下式计算待测峰(定量峰)与相邻峰 的分离度。除另有规定,分离度应大于1.5。
(3)重复性 考察测量的精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取一定量的对照液,连续进 样3~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 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2.0%。
C对为厚朴酚或和厚朴酚对照溶液的浓度; A供为供试品中厚朴酚或和厚朴酚的峰面积; A对为对照品厚朴酚或和厚朴酚的峰面积。
②分别求算药品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含量(mg/支)
C供mg/ml ×10ml ×10ml×标示装量ml/支
含量(mg/支)=
5ml ×5ml ( 取样量)
③求算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总量 (参考P239三黄片中大黄的含量测定)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装量项下的本品5ml,加盐酸2滴,用氯仿 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 用甲醇溶解并精密稀释至10ml,精密量取5ml,置 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4)测定法
精密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 谱仪测定,根据对照品的峰面积(AR厚 AR和)以及 供试品中被测成分的峰面积(AS厚 AS和)计算厚朴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乙腈-水 (50:2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4nm。理论板数按厚朴酚 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厚朴酚、和厚朴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甲醇 制成每1ml含厚朴酚0.2mg、和厚朴酚0.1mg的溶液,摇匀,即 得。
桉油等七味中药制成,樟脑是其主成分之一,具升华性, 故采用气相色谱法,以樟脑为对照品,薄荷脑为内标物, 对其进行含量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 柱温150℃。理论塔板数按樟脑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樟 脑峰与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固定相: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5∶55∶0.2),流速1ml/min;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15nm;理论塔板数按 黄芩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小时的黄芩苷对照品适量, 以甲醇溶解配成每1ml中含31.2µg的对照品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