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中医)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讲座资料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讲座资料1. 冬季养生知识讲座资料冬季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季节,因为寒冷的气温和干燥的环境容易给人体带来诸多不适。
下面是一些冬季养生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
寒冷的气温易伤阳气在冬季,气温较低,容易使人体阳气受伤,因此应该适当保暖。
可以选择穿着多层次的衣物,以便随时增减,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脚部,避免寒气侵袭。
多饮温热茶水冬季气温偏低,人体对水分的需求并没有降低。
多喝温热的茶水有助于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还能起到暖身的作用。
可以选择一些中草药茶,如生姜茶和红枣茶等,它们有助于活血温阳。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们容易感到疲劳和嗜睡。
因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并且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注意饮食调理冬季饮食宜温补,可以选择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山楂、红枣、黑芝麻等,以增强体内的阳气。
同时,还要避免过食寒凉的食物,如冷饮、生冷水果等,以免伤害脾胃。
进行适量运动冬季作为寒冷的季节,很多人不愿意外出运动,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因此,我们应该进行适量的室内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以保持身体的活力和柔软度。
注意心理调节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容易感到抑郁和情绪低落。
要注意进行心理调节,尽量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亲友交流,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以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总结:冬季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健康的季节,中医养生提供了很多方法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
通过合理保暖、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作息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冬天。
冬至的黄帝内经养生知识

冬至的黄帝内经养生知识
- 早睡晚起以养阳:《黄帝内经》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说法,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这样可以有效保护阳气。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早睡可以存阳,晚起可以补阳。
- 衣着保暖以护阳:冬至时日,阳气始生,而“寒则涩而凝之”,人体气血运行会在此时变得更加缓慢。
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阳气为寒邪所伤,周身气血发生拥堵。
- 酌情进补以补阳:冬至过后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但也要因人而异。
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北方人民冬季进食肉类等肥甘厚味较多,容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内热积聚,更易引发疾病。
- 适度运动以藏精:运动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冬至时节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功夫。
从运动强度上来说,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消耗肾精。
从时间上来说,冬天运动时间最好在下午三四点钟最为适宜,以免阳气过度消耗。
总之,冬至时节我们应该注重养阳、护阳,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适当运动,让身体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冬季中医药养生知识宣传栏

冬季中医药养生知识宣传栏
冬季中医药养生知识分享:
1. 冬季养生需要注意暖胃:中医认为冬季是养生的最佳时机,但需要注重保护胃部。
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红枣、当归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
2. 调理肾脏是关键:冬季是肾脏的调养季节,因此应注重保护和滋补肾脏。
常食用黑豆、核桃、黑芝麻等食物,有助于滋养肾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多喝温热饮品:冬季气温低,很容易导致体内阴寒。
因此,适量喝一些温热的饮品,如姜茶、红糖水等,有助于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
4. 避免过食寒凉食物:冬季要避免过食寒凉的食物,如西瓜、凉茶等。
这些食物容易造成体内寒气增加,导致身体不适。
5. 适度运动:冬季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但要注意适度。
中医认为冬季运动应以柔和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受伤。
6. 合理作息: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往往容易感到疲劳和困倦。
因此,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提高抵抗力。
7. 穴位按摩:冬季适合进行穴位按摩,如合谷、足三里等,有
助于调理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8. 注意保暖:冬季寒冷,要注重保暖。
特别是头部、颈部、腰腹等部位,要保持得当的保暖措施,以避免感冒和其他感染。
以上是冬季中医药养生的一些小贴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四季养生——冬季养生

中医四季养生——冬季养生冬天的养生总则:“立冬天渐冷,要防寒伤肾”。
冬天:在五行为水,在五味为咸,在五色为黑,在五化为藏,在五气为寒,在五方为北,在五季为冬,在五脏为肾,在六腑为膀胱,在五官为耳,在形体为骨,在情志为恐。
《内经》说:“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闭藏”就是封闭,收藏和储藏的意思。
也就是冬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
在这一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现再起床;使情志就像军队埋伏、就像鱼鸟深藏、就像人有隐私、就像心有所获等等一样(自己美滋滋地享受);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XXX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
这乃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违背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肾气,到了春天还会导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
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闭藏机能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春天时焕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缘故。
冬天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原因有三:其一,因为冬天天气寒冷,易引发或加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
其二,若冬天养生不好,来年易生病,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其三,冬天“养藏”,藏精不好会影响来年的精力,所以冬天必需特别存眷养生。
冬天是提高人体正气(免疫力)的重要时期:人抵抗疾病全在于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就是人体的卫御之气。
正气与人体的肾、脾、肺有密切关系。
其中,肾为元气之根,脾为正气之源,肺为卫气之本。
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脾胃”和“肾脏”。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胃主受纳,就是吃进饮食到胃里头以后起到腐熟作用。
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
生命就像一棵树,脾就像土壤,好的土壤能帮助树来吸收营养。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培训总结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培训总结
冬季养生是中医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容易受到寒冷和湿邪的侵袭。
因此,冬季养生非常重要,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
在冬季养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暖:冬季气温较低,容易导致体温过低和气血循环不畅。
因此,穿暖和避免受凉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合适的衣物,穿上多层次的衣物,注意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2.饮食调理:冬季饮食应注重保暖和滋补。
可以选择一些温热
的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等,以增加身体的代谢和御寒能力。
还可以选择一些滋补的食物,如黑豆、黑木耳、核桃等,以补充身体的营养。
此外,饮食要有节制,避免过食寒凉和油腻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3.适当运动:冬季虽然天气寒冷,但适当的运动仍然是必要的。
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的新陈代谢。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可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情。
4.养生调节:冬季养生还需要注重调节心态和作息。
保持良好
的心态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寒冷和湿邪的侵袭。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冬季养生的重要方面。
总而言之,冬季养生是中医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需要注意保
暖、饮食调理、适当运动和养生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养生效果,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冬季中医养生知识问答

冬季中医养生知识问答1. 问:冬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冬季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藏之精神,藏之神气,藏之神德”。
这意味着冬季要注重养心养神,调养气血,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修养。
2. 问:冬季如何调养饮食?答:冬季饮食应该以温热为主,包括温性食物和热性食物,如姜、辣椒、羊肉等。
同时要避免生冷食物和寒凉汤品,以免伤害脾胃。
3. 问:冬季气候干燥,如何保护皮肤?答:冬季可以选择滋润型的护肤品,如润肤乳、润肤霜等,以保持皮肤的湿润。
此外,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室内空气湿度也有助于皮肤的保湿。
4. 问:冬季常见的养生方法有哪些?答:冬季常见的养生方法包括按摩、精油疗法、温泉浴、艾灸等。
这些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寒冷带来的不适。
5. 问:冬季应该如何调整作息时间?答:冬季应该倾向于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由于冬季天黑得早,可以适当减少晚间的活动时间,以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6. 问:冬季容易感冒,怎样预防感冒?答:冬季预防感冒的关键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建议多锻炼身体,保持适度的运动,增加室内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冻。
7. 问:冬季常见的中医养生食谱有哪些?答:冬季中医养生食谱包括姜汤、红枣糯米饭、莲子百合炖雪梨等。
这些食谱有温暖身体、养护脾胃、补充营养的功效。
8. 问:冬季如何调养心情?答:冬季可以选择适度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加阳气,并采取一些娱乐活动来调节心情。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冬季的季节抑郁症倾向。
9. 问:冬季中医养生的穴位按摩有哪些?答:冬季可以按摩一些关键穴位,如风池穴、合谷穴、太冲穴等。
这些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寒冷带来的不适。
10. 问:冬季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冬季中医养生需要避免大汗、饮酒过度、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冻,避免过度疲劳等。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总结大全

中医冬季养生知识总结大全
冬季养生是中医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一些中医冬季养生的知识总结:
1. 饮食调养:
- 冬季饮食要“补充”,适宜食用温补食材,如糯米、红枣、莲子等。
- 合理摄取蛋白质、脂肪和糖分,保持体力消耗的需要。
-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饮食宜温,尽量避免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 起居调理:
- 冬季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 注意保暖,穿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寒。
- 室内外温差较大时,适量添加衣物或避免频繁进出,以免受凉。
3. 运动锻炼:
- 冬季可选择适宜的室内运动,如太极拳、瑜伽、气功等。
- 防止气血运行不畅,可以适度进行身体活动。
- 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运动,以免伤及阳气。
4. 心理调适:
-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影响情绪,需注意心理调节。
- 可以多参与社交活动,增强自身的交流与互动。
- 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避免情绪低落。
5. 中草药应用:
- 冬季可适当应用一些中草药调理身体,如黄芪、党参等,但需遵循中医医师的指导。
6. 预防感冒:
- 冬季是感冒多发季节,注意保暖和避免受寒,增强身体免疫力。
- 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密闭的环境。
- 避免接触患有感冒等传染病的人。
以上是一些中医冬季养生的知识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百度百科--冬季养生

冬季养生百科名片冬季养生,中医名词。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前言养生特点养生方法饮食调养原则[养肾为先][温食忌硬][增苦少咸]起居调摄[睡眠调节][冬保三暖][冬防烫伤]怕冷部位(soso)环境调摄引入[温度湿度要适宜][汗蒸,瑜伽,桑拿]运动锻炼引入[耐寒锻炼][冬泳][跳绳][运动禁忌]药物养生引入[进补应辨证而为][进补需分男女老少][冬季进补莫过激]疾病预防引入[冻疮的防治][雪盲症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精神调养冬季养生要领重在防寒健肾炖补养生药膳养生冬季抗寒防病方法前言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 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 个节气。
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
养生特点◆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
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
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
◆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
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养生方法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
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
怕冷部位(soso)第一是头。
头部容易受风寒,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
第二是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第三是双肩。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尤其是中老年人,秋季降温后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要注意双肩的保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 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 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 温,无泄皮肤,使气亟(qi)夺,此冬气之应, 养藏之道也”。
+ 《黄帝内经》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通于冬气。”
+ 冬季养生贵在养藏、固精、益肾。
+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 本,肾精是生命的物质 基础,人体的生命活动 过程皆取决于肾中精气 的盛衰,养生的关键在 于对人体肾脏及肾精气 的保养,而肾脏“通于 冬气”,因此,在冬季 进行养生保健很重要。
+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 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 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黄帝内经》
+ 冬季,是一年四季 之一,包括立冬、 小雪、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共6 个节气。
+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 冷的季节,特别是 在北方地区,气温 多在零摄氏度以下。
+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 凋零,昆虫蛰伏,一派 萧条零落的景象,是自 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 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 是防寒保暖。
+
+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 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 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 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 更年期综合症。
+ 《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 。 + 养生之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使志若
伏若匿、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 (1)晨炼要点——“必待日光” + (2)心态要求——“若有所得” + (3)饮食安排——“去寒就温” + (4)适量运动——“无泄皮肤” + (5)应时调摄——“补益肾元”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 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 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 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陰陽,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 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 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 饮食原则:
+ 减咸增苦、饮食宜温、多黑色。
+ 冬季饮食要遵循“养阴潜阳”的法则,宜多食些
温性食物,如糯米、狗肉、羊肉、海参、乌鸡、
黑豆、核桃、栗子、黑木耳、黑芝麻、红薯、萝 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既滋补又抗寒;对生冷、 油炸类及寒性食物应少食,以免伤阳气或更伤阴 液;同时要减咸增苦,以养肾、护心。
郸城县第二人民医院 老年大学 中医讲堂
冬季养生
主讲:王威力
2017-12-18
养生的目的 是什么?
当你开着豪车,手臂突然麻木,觉得不敢 打弯,你怕不怕?
当你提着名牌包,包里面确装着降压药苦 不苦?
当你住着大房子,睡着舒适的大床,却整 夜睡不着觉,你烦不烦?
当你蹲着几千元的马桶,却排不出来,你 气不气? 当你奋斗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才有钱 到最后却全部上交给医院,你冤不冤?
+ 运动养生是通过运 动锻炼,活动筋骨, 调节气息,静心宁神, 从而疏通经络、调和 脏腑气血,达到增强 体质、益寿延年的养 生方法。
+ 冬季运动原则:
+ 运动和缓,以藏为本 + 微微出汗 适可而止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 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为此, 《黄帝内经》 “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 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 须控制情志活动。则“无扰乎阳”, 养精蓄锐, 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这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精神内守,病 安从来”;“躁则消之,静则神藏”,由此可 见,冬季要做到精神安静,神要藏于内。
要使“神藏于内”,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 少私寡欲。儒家创始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 寿”,“大德必得其寿”,这是很有道理的。
“神藏于内”的第二点是:要能调摄不良情绪。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使你不 高兴的事,甚至是悲欢、愤怒、兴高采烈。那么, 应该怎样办呢?这就要学会调摄情绪,宠辱不惊。 如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调摄情绪中 的运用。此外,亦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 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 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
+ 肾藏精主生殖系统,如果生殖系统出现问 题,比如说出现前列腺肥大,就说明肾的 精气不足了,要赶快补充精气。
+ 老百姓常说“耳大有福”, 背后的原理就是肾开窍于 耳,肾气充足则耳大饱满、 精力充沛,做事业自然拼 劲十足、无往不利。曾国 潘说“功名看气宇,事业 看精神”即是此意。经常 耳鸣或者听力下降的人, 就是表明是肾气不够用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
健康
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与根本所在。
钟南山院士曾表明,虽然多项研究表明 人的自然寿命能达到100岁以上,但因为种种 原因,大多数人都活不到这个岁数。
他认为,人体健康有五大决定因素:父母遗 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 ,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几乎 起了决定作用。
+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圻,无 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 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在寒冷的冬 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 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起居原则: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
+ 什么是肾主骨呢?中医认为,人的骨骼强 健与否,由肾精气盈亏所决定。骨质疏松 的人要补养肾的精气,肾的精气足了,骨 骼就强健有力了。
+ 人散步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 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的肾气、 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 液归属于肾水。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 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