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武松打虎》精编习题第2课时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苦糖》精编习题第二课时

《苦糖》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题1. 我能根据拼音写出漂亮的字。
shén qíyī xiǎo cuō niān qīng pà zhòng( ) ( ) ( )2.根据要求写词语。
“狂喜”可用四个字的词语来代替: ( )与“盯”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 ) ( )二、综合题“他”从那以后很少吃白糖的原因是( )A 那一缺罐白糖让他吃糖吃伤了。
B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白糖吃够了。
C他觉得少年时偷吃白糖很对不起家人。
三、提高题1.认真读第二自然段,对待这罐白糖,一家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试想:当他用小手蘸完最后一粒糖时,他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4.母亲为什么“只是抱着空罐子哭,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神奇一小撮拈轻怕重2.欣喜若狂看瞅望二、综合题C三、提高题1.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过端午再吃,母亲就把糖装进一个黑罐子,用一根粗麻绳拴着挂在屋梁上。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2、武松打虎 ▎长春版

《武松打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
3.能流利朗读课文,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英勇、机智。
教学难点:读中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
书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深受大家的喜爱,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
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猛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武松打虎》。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自学要求(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根据“喝酒→打虎→下冈”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打虎前后)(3)说说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2 、检查自学情况(1)读准生字和新词字音。
理解词语:晌午、怠慢、半歇等(2)划分段落:第一部分(第1-第10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第二部分(第11-第24自然段)武松上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第三部分(第25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填空:武松是一个()的人,因为()。
(通过武松一口气喝下十八碗酒可以看出他是个豪爽的人;通过与猛虎的搏斗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猛等等,只要言之有据即可。
)过渡:是啊,最能反映武松机智勇敢特点的莫过于他在景阳岗上打虎的部分,我们先来看看武松打虎的视频。
(多媒体)三)研读重点,进行复述。
1、默读第二段,用“~~”划出描写老虎的语句,用“——”划出描写武松的语句。
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2 、学习“防”的部分:(15-21节)媒体出示句子1)交流描写老虎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板书:扑掀剪凶猛指导学生在理解“掀”、“剪”的基础上做做动作,有感情地读出老虎凶猛的气势。
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对子歌二首》精编习题第二课时

《对子歌二首》习题一、基础过关1.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雪中送炭,贫困子弟登学府;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含有“岳阳”或“黄鹤”的诗句。
岳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联写的是河南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少室山下禅林静,五乳峰前钟馨悠()②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③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④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A.巩义杜甫故居B.汤阴岳飞庙C.南阳卧龙岗D.嵩山少林寺5.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生而为何乎?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A.春联 B.婚联 C.挽联 D.行业联二、综合训练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
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
为此,立志中学初三(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2)上联:品千古美文下联:_______(3)上联:_______ 下联:花静鸟淡天(4)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______________(5)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6)上联:海安花鼓,誉满神州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范仲淹先天下而忧2.锦上添花,富强中国跨骏马。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武松打虎》精选习题第一课时

《武松打虎》习题——第一课时一、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晌.午()景阳冈.()掀.()咆哮.()酒倌.()前爪.()摁.()冒血.()2.给多音字组词。
zhǎo()xiě()āi()爪血挨zhuǎ()xuâ()ái()3.本文节选自《》,作者,朝人。
二、提高题:1.《武松打虎》表现了武松的精神品质。
2.你还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个故事?仿照“武松打虎”的形式写二个。
三、综合题: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练习。
一天,一个长辫子姑娘刚挤上公共汽车,就觉得自己的长辫子被后边的人拽住了。
她使劲拉了拉,拉不动,感觉还被后边的人拽着,于是猛地转身,给了后边那人一个耳光——天!那居然是个穿军装的小战士!但小战士没吭声,只是红着脸笑笑。
于是姑娘更生气了,骂了句“流氓”,挥手又给小战士一个耳光。
小战士仍然没生气,只是红着脸指了指车门——原来,姑娘的长辫子是被车门夹住了。
姑娘的脸突然间红了,可一时语塞,偏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战士只是看了看她,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谅解。
而且,仿佛是为了不让姑娘难堪,车刚在下一站停下来,小战士就小心翼翼地挤下车,走了。
看着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不知道此后这位高傲的姑娘会发生什么变化,但可以肯定,即使走到天涯海角,她也不会忘记刚才那一幕!是的,有一种高贵是不声不响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格外惊心动魄!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面对小战士离去的身影,姑娘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此刻,姑娘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吧。
3.文中的四字词很多,我能积累三个:。
我还能根据短文内容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shǎng gāng xiān xiào guān zhǎoân xiě2.前爪冒血挨着爪子血汗挨打3.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二、提高题:1.豪爽机智勇敢本领高强2.如: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林冲误入白虎堂三、综合题:1.有一种高贵2.姑娘会想:原来我错怪他了,他真是一个好人,我真不应该给他两次耳光,我太冒失了!他走了,我到哪儿去找他道歉呢?3.小心翼翼、不由自主、惊心动魄长辫子姑娘给了小战士两次耳光,小战士为什么不解释呢?。
施耐庵《武松打虎》课后习题

施耐庵《武松打虎》课本习题一、如果从真实、科学的角度来说,武松打虎的确是不可信的。
老虎并没有经过特殊训练,未必有固定的招数;作者又不曾三番五次地躲在暗处,观察老虎每次怎么吃人,他怎么知道老虎只有那三招?这显然是作者的臆想之笔。
关于“猫科动物”的说法,也是科学的。
而且即便是其他类型的凶猛动物,再神勇的人,也难以只身用拳头活活把它砸死。
但是,人们还是宁可相信小说中描绘的打虎场面。
这首先是因为武松是一个正直而有血性的江湖好汉、英雄豪杰,是人们所崇拜的理想人物,所以人们愿意和作者一样,通过想象、夸张,把他神化。
其次,武松的“神”又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神勇无边、十全十美,小说通过一系列行为与心理的描写,表现了英雄的“神”性之外丰富的凡人之性,使英雄的形象显得十分真实可信。
再次,武松打虎之前,已经超乎常人几倍地豪饮了十五碗酒,酩酊大醉了。
换言之,他的打虎,是在醉酒的非常态之下进行的。
这本身就具有传奇性、趣味性和悬念感,也为非常态的遇虎、打虎设置了合理性。
整个打虎的前后经过符合逻辑,环环相扣,顺理成章。
最后,其描写绘声绘色,起伏跌宕,激情洋溢,扣人心弦,人们在欣赏时,完全被吸引而陶醉其中,情感得以尽情宣泄,获得高度的审美快感,而忽略或无意探究其中不真实、不科学之处。
二、1.“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逞强好胜的性格。
“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倔强,好胜。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这些都表现了他逞强好胜的性格,他的性格,注定是要和老虎相遇的。
2.具体言行见1。
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他逞强好胜的性格决定的。
3.武松虽然神勇,以血肉之拳打死老虎,有“神人”的一面,但他也是一名凡人,得知真有老虎时,他也害怕,只不过是性格使然,没有退缩,这里也有侥幸的心理。
见到真虎,他也惊慌,也会出冷汗,这都是“近人”的一面。
三、1.“梢棒”。
作者设计这个道具是颇具匠心的。
武松作为江湖好汉,不能没有随身携带的武器。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武松打虎》精选习题第二课时

《武松打虎》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题:1.形近字组词。
冈()榜()勿()晌()岗()傍()匆()响()2.写出武松打虎的动作词:二、提高题:1.课文中“武松喝酒”部分表现了武松什么精神品质?2.在本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你一定知道你们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主题吧,请写出来:“”。
你一定也读了不少的课外书,把你最喜欢的两本课外书介绍给我们吧,这两本课外书是 _和_。
三、综合题: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蜗牛的荣(誊誉)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
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用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冠军。
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
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
这以后,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行了。
晚上,蜗牛怕别人偷去奖杯,它就睡在奖杯里。
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沉重的奖杯,艰难地爬行着,便劝它把奖杯放下来。
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劝它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一起了。
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申)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竟竞)成了蜗牛的负担。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汉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害怕( ) 困难( ) 重要( )3.依照词语的格式(ABCC),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词语。
得意扬扬:4.我认为蜗牛错在下面的三个方面: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选正确的答案画“√”。
a 得奖后不能总是惦记着奖杯。
( )b 得奖后应该把奖杯放在别的地方,而不应该时刻背在身上。
( )c 取得了成绩也不能骄傲,要不断努力,以争取更好的成绩。
(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山冈榜样勿动晌午岗位傍晚匆忙响声2.闪跳摁(任意符合要求的三个或三个以上都可)二、提高题:1.豪爽、倔强、不拘小节2.书香满校园《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其它作品也可)三、综合题:1.应划去的字:誉用申竞2.生怕艰难重大3.神采奕奕怒气冲冲人才济济喜气洋洋等4.a.骄傲自满,四处炫耀 b.担心奖杯被偷,贪慕虚荣 c.不听劝告,把朋友的好心当作恶意。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武松打虎》教学课件

厌厌:微弱的样子。
端的:果然,真的。
存想:反复思考。
兀自:还在。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课文概述
武松告别宋江回乡里,路途经过景阳岗。在酒店里饮十八碗酒,醉 酒经过岗时,得知有老虎。这时,老虎跃出,武松还手并将老虎打死。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整体感知
畅饮 酒量大,饭量大,豪爽
上冈
武 松 打 打虎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博古通今, 才气横溢,词章诗歌、天文等无不精通。35岁 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
一起研究《三国演义》的创作,搜集、整理关
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和罗 贯中一起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水浒传》简介
争强好胜,性格倔强
机智勇敢,武艺高超
虎
下冈
倍受欢迎,英雄好汉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细读感悟
怎样理解武松 “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 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
性,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细读感悟
武松打虎时有哪些动作性的词语?使用这些词语的好处是什么? 如“抡”“劈”“揪”“按”“踢”“提”“打”等。 好处: 这些词语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 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图片欣赏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 | 上册
第六组 · 《西游记》与《水浒传》
武松打虎
309教育网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猴王出世》精编习题第1课时

《猴王出世》习题一、基础过关1.请你根据偏旁给它们找朋友吧!獐猕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帮助这些小猴儿回到自己的家。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草木,()涧泉,()山花,()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石崖之下,朝()峰洞之中。
二、综合训练1.将错别字圈出,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树支()桥粱()抓耳挠鳃()避署()疲蜷()伸头缩项()2.照样子,写词语日精月华:日()月()日()月()日()月()天造地设:天()地()天()地()天()地()三、拓展应用____________“我进去,我进去!”忽地树丛中跳出一只石猴,应.声叫道。
好猴子!你看他闭上眼睛,蹲下身子,纵.身一跃,倏地一下就跳进瀑布中,惊得其他猴子大叫。
石猴睁眼一看,里面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是一座桥梁。
他定神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
桥下的水从石孔中冲贯而出,倒挂着流下去,遮蔽了桥门。
石猴走上桥头,只见一座石房子赫然显现在眼前。
房子周围种着修竹梅花,里面石锅石碗、石凳石床应有尽有,像有人家住着似.的,却杳无人迹。
他回头又见桥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十个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喜得眉开眼笑,急忙抽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叫道:“大造化,大造化!”猴子们见他出来,团团把他围住,七嘴八舌地抢着问。
石猴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喜得猴子们抓耳挠腮,大呼小叫,急着要进去。
1.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杳无人迹”的意思,再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写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意思写词语。
喜得眉开眼笑。
____________抓耳朵搔腮帮子,形容高兴或焦急。
____________应该有的全都有,形容一切齐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松打虎》习题
一、基础过关
区别字:
冈()滋()榜()勿()
岗()慈()傍()匆()
耻()梁()晌()蹿()
扯()梁()响()窜()
二、综合训练
(一)阅读原文,理解下面的问题
1.纵观全文,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使武松的这一高大形象突出出来的?
2.课文中,作者在描写武松打虎的过程之前为什么写他在“三碗不过冈”酒家的豪饮?
(二)理解句子的表达效果
1.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2.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
3.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
4.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到大虫背后。
(三)交流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写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三、拓展应用
1.阅读《水浒传》有关章节,比较一下:武松打虎与李逵打虎有什么不同?
2.读了“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他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区别字:
冈(山冈)滋(滋味)榜(榜样)勿(勿动)
岗(岗位)慈(慈祥)傍(傍晚)匆(匆忙)
耻(羞耻)梁(脊梁)晌(晌午)蹿(蹿高)
扯(拉扯)梁(高粱)响(响声)窜(逃窜
二、综合训练
(一)阅读原文,理解下面的问题
1.(1)用景物描写来衬托武松。
(2)用梢棒来衬托武松,一根梢棒从头至尾充分发挥了作用,衬托武松的心理活动和形象,文章18次提到了梢棒,显示了武松的英雄本色。
(3)用老虎衬托武松,写了人虎搏斗主要是写武松的英雄形象。
2.目的在于表现武松的非凡,突出景阳冈打虎这一非凡的壮举,其二,酒壮英雄胆,酒添英雄力,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真实动人。
(二)理解句子的表达效果
1.撺、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
本段抓住了老虎和武松的动作,具体地写出了打虎的过程。
2.这是动作刻画,突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3.进一步写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出于自尊,他不愿下冈,“不是好汉,难以转去”,更突出了武松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上行”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描写了武松是怎样躲过老虎的一扑的,写出了武松的动作敏捷、迅速,“扑”写出老虎的迅猛,衬托出武松的勇敢、机智、灵敏、无谓是英雄形象。
(三)交流讨论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撺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三、拓展应用
1.根据个人的理解回答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