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网络课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2024年网络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024年网络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024年网络课程设计心得体会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作为一名从2024年起开始接触网络课程的学生,我对2024年的网络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和参与,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对今后的网络课程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感。

2024年的网络课程设计强调了学生参与的重要性,通过线上论坛、视频讨论、实时互动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在我参与的一门课程中,老师在每周一次的线上讨论中设立了一个“问答环节”,学生可以在课前根据老师布置的问题进行答疑和思考,并在课程中进行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

此外,老师还能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个性化学习。

2024年的网络课程设计提倡了个性化学习,通过在线测试和评估,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

在一门我参与的英语课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目标,为每个学生定制了一套学习计划,包括听力、阅读、口语和写作等方面的练习。

这种个性化学习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也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再次,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多元化教学资源。

2024年的网络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提供了众多的教学资源。

在我参与的一门编程课程中,老师结合了在线编程平台和在线编程社区,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编程实践和交流。

在课程中,老师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编程教材和资源,让学生能够有更多选择和学习的机会。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最后,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技术支持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的网络课程设计非常注重技术支持和管理,在课程开始之前,学校和教师们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并在课程中设立了专门负责技术支持的团队。

网络课程设计的感想

网络课程设计的感想

网络课程设计的感想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网络课程开发的实际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理解网络课程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流程,掌握课程内容、界面设计、交互设计等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独立完成课程的规划、设计和开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网络教育观念,认识到网络课程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介绍网络课程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流程。

2.课程内容:讲解如何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合理网络课程内容。

3.界面设计:教授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用户体验。

4.交互设计:介绍交互设计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网络课程的交互技巧。

5.课程开发实践:学生进行网络课程的实际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网络课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技巧。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实验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网络课程设计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网络课程设计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计算机设备、网络设施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课程开发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究[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门课程更是备受同学们的重视。

然而,这门学科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知识,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一门较难教授的课程。

本文从日常教学出发,分析了一些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教学问题改进方法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科目。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门课程更是备受同学们的重视。

然而,这门学科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知识,有大量的概念和技术彼此交织在一起,需要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然很多东西就难以领会。

另一方面,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使该领域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这些知识往往没有时间去细细梳理,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特别是初学者感觉杂乱,这都使得计算机网络成为一门较难教授的课程。

本文从日常教学出发,分析了一些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1.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点多而杂,理论知识抽象、理解和掌握的难度较大。

比如,OSI参考模型,其枯燥和不易理解是公认的,模型中主机的七层和通信子网中的低三层的是如何协调工作的,不同设备相同层之间的协调、同一设备不同层之间的协调,这些这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普遍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偏低。

2.课程相关实验课设置少或根本就没有设置,即使设置了实验课,实验内容又太简单,难以达到辅助理解大量理论内容的作用。

比如,对于TCP/IP协议族的学习中,实验内容仅是使用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去观察相应情况,仅通过这些实验是不足以理解知识的,更难以掌握相关技能。

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的内容和当前流行的网络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网络课程的内容跟不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比如,以太网在传统的网络课程中,是以早期的总线拓扑结构、广播的通讯方式为基础进行讲解的,而现在的以太网使用则的是点到点的交换方式进行通讯的,使用的设备也发展为具有三层功能的交换机。

网上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上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适应性评估
利用在线平台的优势,进行适应 性评估,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 度和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 略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利用AI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智能推荐资源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AI 可以为每个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学习 资源,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实时互动与反馈
AI技术可以协助教师实时回答学生的 问题,提供即时反馈,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度,同时 也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 际场景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CHAPTER 04
网上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实 践
个性化学习体验设计
自定义学习路径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为 他们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以 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匹 配。
• 内容呈现:如何将课程内容以在线的形式有效、 有趣地呈现出来,也是网上课程教学设计的一大 挑战。
网上课程教学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01 02 03 04
机遇:
1. 突破地域限制:网上课程教学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更多学生有机 会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教学创新:网上课程教学设计为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例如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进行沉浸式教学。
影响分析
缺乏互动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同时 也缺乏学习伙伴,影响学习效果。
改进方向
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区、实时聊天工具等方式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 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效果。
学生参与度低
问题描述
在网上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 和参与,学习效果不佳。

网络课程设计现状分析论文(精选5篇)

网络课程设计现状分析论文(精选5篇)

网络课程设计现状分析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网络课程设计现状分析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课程的抽样调查,掌握了目前远程网络课程设计的一些情况,分析了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可行性建议,为促进和提升现代远程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网络课程设计;学习;现代远程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教学的目标、方法、形式、载体也随之不断更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网络课程、数字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快速获取有效知识不可或缺的新型学习手段。

一、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网络课程设计即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者、学习目标内容、环境条件等对课程呈现形式、结构模块、界面、导航进行具体计划的活动,该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线学习,满足其多元学习需求。

目前国内高校的很多网络学院开发的网络课程不计其数,但真正体现人本主义学习理念,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的优质学习资源却并不见多。

笔者通过对国内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网络课程进行采样、分析后发现目前网络课程设计在内容、结构、功能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

如网络课程设计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重技术、轻教育”的现象较为凸出。

其次,未能提供有效的自主学习资源,信息更新率低。

缺乏网络课程交互设计。

学习评价方式单一等等。

这些问题如不科学地看待和解决,势必影响到现代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优质网络课程设计的建议针对目前网络课程设计现状与问题,本文对如何设计优质网络课程展开了深入地思考,提出以下建议:1.重视培养复合型的网络课程开发团队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团队应由任课教师、教育心理学家、教育技术人员、网络技术员以及学习者组成。

任课教师提供学习内容,知识重难点,以及相关学习资源;教育心理学家拟定所要达到的各类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方案;网络技术员搭建课程的网络技术平台,教育技术人员制作各种媒体元素以及课程的界面。

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探讨

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探讨

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探讨网络课程建设已成为教育机构和企业培训部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网络课程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它也已经成为许多学习者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网络课程建设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网络课程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

第一,课程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

能够提供富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至关重要,这一点既要考虑到知识性,还要考虑到交互性。

学习者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与导师或其他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以便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体验。

因此,教师或培训者在设计课程时,必须考虑到如何通过在线教学平台的工具来促进交互。

第二,视觉效果也是网络课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希望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视觉效果,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因此,在进行网上课程设计时,也要考虑课程设计的视觉效果,以通过颜色、结构和动画等元素来吸引学习者的视觉注意力。

第三,网络课程建设必须具备新颖性和变化性。

学习者希望自己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实现这一点,网络课程建设必须创新,提供多种交互和纯技术的方式,并适应非常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在设计网络课程时,教师或培训者需要关注最新的教育趋势和技术,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第四,学习者对于网络课程建设平台的易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要求。

这包括快速加载、稳定的网络连接、易于导航控制以及自适应设备性能的特征。

在设计课程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特征,使学习者能够更舒适和方便地学习。

总之,网络课程建设的研究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

教师或培训者在设计课程时必须考虑到人类学习的需要,并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适应网络课程建设的变化。

此外,在设计各类在线教育平台时,还需要考虑到这些工具的用户需求,以及这些平台所能支持的技术和设备。

如果能够在网上课程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这些要素,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体验。

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最新年精选文档

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最新年精选文档

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最新年精选文档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引言网络教学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建设高水平高校的必要条件。

北京城市学院于2010年引进了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主要是作为全日制本科生的补充教学手段,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师生之间交流与互动搭建的教学平台。

平台中包含了我校全部本科生和教师的用户数据,并定期更新每个学期的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于2010年、2012年、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别启动网络课程建设立项项目,目前系统中的课程数量已超过6 000多门,部分课程已经在积极利用平台、开展教学互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网络课程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W络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对网络课程的定位不明确网络课程是以网络为表现形式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网络课程不是简单的“书本搬家”“课堂搬家”,并非是课堂教学的机械移植,而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所以,解决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网络课程定位中必须加以明确的。

网络课程既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补充,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平台,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课堂教学,但是也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摆设,更不是为了应对教育部门检查与评估的一个手段。

(二)教学资源的使用过于单一当下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呈现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是PPT课件、教案和讲稿的电子化和课程视频,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缺乏教学活动设计,缺少图、文、声、像的综合运用和其他多方面交流形式。

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讨论

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讨论

二、将教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 融合到网络课程设计中——网络 课程设计的三维空间
三、设计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系统
设计导航(提供不同用户路径和默认学习路径) 设计学习伙伴(提供即时帮助:反馈、指导、 演示) 设计全局帮助 设计学习工具(学习跟踪与分析等)
二、将教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到网络课 程设计中——网络课程设计的三维空间
三、设计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系统
一、将学习理论融入到网络课程的设 计中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它们分别给我 们什么指导?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课程设 计的指导
1.接近原则,即反应必须在刺激之后立即出现。 2.重复原则,重复练习能加强学习和促进记忆。 3.反馈与强化原则。与反应正确性有关的信息可以促进 学习。 4.提示及其衰减原则,在减少提示的条件下,朝着期望 的反应引导学生,从而完成学习。
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讨论
武法提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
2004年11月30日 北京
关于“中美网络语言教学项目” 和“乘风汉语”网络课程
官方网站:www.eຫໍສະໝຸດ 学习网站:
三个实践中的问题
一、将学习理论融入到网络课程的设计中
(二)认知学习理论对网络课程设计的指 导
认知学习过程与网络课程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课程设计的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网络课程设计的 指导
构造仿真世界的环境,运用与学习相关的情景; 着重于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应该协商而不是强加; 评估应该成为自我分析的工具; 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提供多种表示和观点; 提供工具和环境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观点; 学习活动应该由学生自我控制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0631 ;
252059)
要 : 网络课程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支柱之一。 目前, 有关网络课程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
模糊认识制约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本文对网络课程的定位、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及其与 网上教学平台的关系 4 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关键词 :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设计要素; 网上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0385( 2010) 01- 0042- 05
[ 1]
门可进入 ), 就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方 法包括文献调研法、内容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二 、网 络 教育 网 络 课 程 与 传统 高 校 网 络 课程 目前, 有关网络课 程的设计 研究很多 , 但 不少研究将网络教育网络课程 与传统高校网络 课程混淆, 依然遵循传统高 校网络课程的设计 内容。因此 , 有必要对 此深入 分析, 明确 网络 教育网络课程的定位。 网络教育网络课程和传统高校网 络课程的 评审指标均由相应专家组制定 , 其指标内容反 应了 两类网络 课程的定 位及其具 体建设内 容。 因此, 通过两类网络课程评 审指标的对比分析 将能够深入理解两者的差异。
2010 年第 1 期 ( 总第 38 期 )
广州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
V o l 10 N o 1
对传统高校网络课程提出 的, 由于传 统高校网 络课程只是作为面授的辅 助, 因此课 程设计完 成后还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 以更好地 利用网络 课程辅助面授教学, 因 此教学设计在 课程设计 之外。后者的划分中, 媒体设计属于 学习资源 的设计 , 与学习资源设计、活动设计 等不属同 一层次 , 将其单独列出不妥。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 , 网络课程是 作为在线 教学的主体内容, 网络 课程设计完成 的同时也 就完成了教学设计, 教 学设计贯穿在 网络课程 设计的各部分内容 中, 两者互为包容。而网络 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两部 分: 结构设 计和要素 设计。结构设计主要对 网络课程要素 之间的关 系进行组织 , 对课 程网站 整体 结构进 行设 计; 要素设计是对网络课程各 个要素具体内容进行 设计, 包括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 习支持服 务等具体内容及其网站呈现方式的设计。
[ 5] [ 3]
。教学 设计是对
整个课 程的 设计 , 包括 教学目 标、教 学内 容、 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教学评 价等的设 计; 结 构设计是指课程网站的设计 , 包括课程整体框 架和功能、导航 设计和具体页面的设计 ; 媒体 设计主要关注于流媒体、动画等的设计。 可以看出, 前者的 设计内容划分 主要是针 43
导学
技术支持 助学
( 1) 导学支持服务包 括静态的学习指导服 务和动态的师生交流引导 服务, 前者 融入课程 内容, 后者通过交流工具实现。 ( 2) 助学支持服务包括管理支持、情感支 持、技术支持、资源支持和课程学习工 具 5 个 子类。管理支持是有关教学计划、考 核要求以 44
及通知、公告 等方面 的管 理文 件与信 息服 务; 情感支持旨在减少网络学习的孤独 感, 加强人 际交流 ; 技术支持旨在为学 生在课程学习中遇 到的技术问题提供帮助 ; 资 源支持旨在方便学 生使用资源; 学习工具则是 学生个人在课程学 习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小工具。
[ 8]
。对 2008 年网络教育
精品课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具体 内容进行内容分 析、统计和简单归纳, 结果见表 2 。
表 2 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内容及其对应课程数量 类 子类 具体内容 课程层次内 容或方法导学 章 /节 /知识点层次内容 / 学习指导 方法导学 实践指导 复习辅导 课程论坛 实时的文本 /语音答疑 交流引导 在线留言 问题 解答 /FAQ 邮箱系统 短信平台 练习 学习评价 促学 学习记录 跟踪记录 21 学习工具 作业 综合测试 课程数量 47 33 24 6 47 26 25 18 13 6 45 38 29 情感支持 类 子类 管理支持 具体内容 课程公告 管理文件 课程同学 学习小组 教师博客 使用帮助 技术咨询 工具下载 界面设置 内容搜索 资源支持 词汇库 资源中心 数字图书馆 笔记本 日历 书签 计算器 绘图工具 课程数量 27 20 15 8 16 24 10 8 4 28 14 12 3 26 17 14 8 3
作者简介 : 詹涵舒 ( 1984- ) , 女 , 汉族 , 广东潮州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
42
2010 年第 1 期 ( 总第 38 期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 ol 10 N o 1
首先, 从表 1 可以 看出, 网络教 育网络课 程对于设计理念、学习资源、学习过 程和学习 支持服务更为重视; 而 传统高校网络 课程更加 重视教学条件。导致两 类课程评审指 标存在差 异的关键原因是两者的应 用模式不同 : 普通高 校网络课程只是作为面授 的辅助, 而 网络教育 网络课程是远程教 育学生学习的主 体内容。因 此 , 网络教育网络课程 定位于对完整 在线学习 的支持 , 相应须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设计 完善的在线学习过程和提 供在线学习所需的学 习支持服务 , 而不仅仅 是数字化的系 统和完整 的学科知识内容。 其次, 2008 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专家评审 意见的数据同样说明 : 学习资源和学 习活动是 网络课程的核心要素。网络课程的设 计存在两 大类型 : 以学习资源为 中心和以学习 活动为中 心 , 即围绕资源整合学 习活动和围绕 活动整合 学习资源, 两者分别适 用于理论性较 强和实践 性较强的课程
[ 7] [ 6]

三 、网络课程的设计要素 要进行网络课程的设 计, 首先要 明确网络 课程的设计要素。有关 网络课程要素 的代表性 看法有二: 一是武法提 将网络课程构 成要素划 分为教学内容、学习 资源、教 学策略、学习支 持、学习评价 和教与学活动 6 个要素 ; 二是 陈庚等人结合 2008 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部 分数据的分 析, 将 网络课 程划 分为教 师队 伍、 教学理念和课程总 体设计、学习支持服 务、学 [ 4] 习活动和学习资源 5 个要素 。前者主要基于 理论分析, 后者更贴近现代远程教育实践。 由于网络课程要素的划分也即是 网络课程 组成模块的划分, 可以 借鉴机械工程 学等领域 中有关模块的划分原则 : ( 1) 模块以功能为划 分基础 ; ( 2) 模块内部在功能和结构上要有一 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 ( 3) 模块之间相关度低, 而模块内部各部分相关度高, 即内部紧密耦合, 外部松散耦合 。 结合以上原则来看 , 前者的网络 课程要素 划分存在独立性和完整性不够的问题: ( 1) 教 学内容通常由学科教师提 供, 在网络 课程中外 在表现为学习资源, 即 学习资源是教 学内容数 字化和多媒体化的 结果, 二者是一个整 体, 因
(二 ) 具体内容 在明确设计要素和内容 的基础上 , 进一步 对其课 程设 计 各要 素 的 内容 进 行 分析。根 据 2008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学习资源 和学习活动对应有具体的二 级指标, 列 出了两 个要素的具体内容。而学 习支持服务对 应的二 级指标比较抽象。因此 , 下文主要通过 2008 年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内容分析 , 归纳其学 习支持 服务内容。 有关学习支持服务的界定和分类看法不一, 本文分析的学习支持服务仅限 于网络课程中围 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 支持服务。因此 , 参考 国内相关研究, 将支持服 务围绕学习过 程分为 导学、助学和促学三类
2010 年第 1 期 ( 总第 38 期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V ol 10 N o 1
( 3) 促学支持服务包 括学习评价和学习记 录两个子类。学习评价旨在以评促学 ; 学习记 录旨在通过跟踪记录让学 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历
史和当前进度, 从而明确未来的学习方向。 根据上文分析 , 我们 将网络课程设 计的具 体内容归纳为表 3 :
[ 2]
此将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分 割开来同时作为要 素不妥 ; ( 2) 教学策略是抽象的内容, 通常融 入在了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中 , 作为独立要素 不妥; ( 3) 学习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 评价, 具体包括练习、作业和 测试, 属于 学习 活动内容, 单独列出不妥。 后者要素划分的依据是网络教育 精品课程 评审指标体系及其专家评审意见 , 由于网络教 育精品课程评审主要从三方面考察课程的质量: 课程是谁设计的 , 设计理念如何, 课 程本身建 设情况如何。相 应地, 在后者所划分 出的要素 中 , 教师队伍属 于课程设计人员范畴 ; 课程的 教学 理念与总 体设计属 于课程设 计理念范 畴; 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 支持服务才是课程 本身的内容。 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 而言, 必然 是关注于 网络课程本身, 因此应当剔除其中的评审要素, 即教师队伍和课程教学理念与总体设计。因此, 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和学习 支持服务三者才是 网络课程的设计要素。三者 内容结合了现代远 程教育网络课程的实际情况 ; 三者之间存在较 高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 且只 要完成三者的一体 化设计 , 必然能开发出完整的网络课程。 四 、网络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 ) 理论分析 在明确网络课程设计 要素的基础上 , 要进 行网络课程的设计 , 还需要 明确网络课程设计 的内容。目前 , 有关网络课程设计内 容的代表 性看法有二 : 1 网络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 两方面 。课程设计关注于教什么的问 题, 涉 及到课程的内容、资 源、结构 和活动 ; 教 学设 计关注 于如 何 教的 问 题, 涉 及教 学 的 过程 和 手段。 2 网络课程设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教学 设计、结构 设计和媒体设计
2010 年第 1 期 ( 总第 38 期 ) 2010 年 2 月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 OU RNAL O F GUA NG ZHOU RAD I O & TV UN I V ER S I TY
V o l 10 N o 1 Feb 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