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Word版

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Word版
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Word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社

会实践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以

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

——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摘要:本次调研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在科学发展观的视角下,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活动;现状;科学发展;价值观。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志愿服务队伍迅速壮大。社区志愿

者和青年志愿者成为我国最大的两支志愿者队伍,而大学生志愿者又成为这两支队伍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近年来形成了品牌,对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毋庸讳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率、服务面、服务质量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如,对日常、琐碎的志愿服务关注不够;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少,将志愿服务当作生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更少;对志愿服务缺乏理性的、有深度的认识等。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时代期待着中国能尽快迈入国际志愿者时代,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如何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要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调研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总结志愿服务管理机构的发展问题,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方法

(一)调研地点:中央民族大学

(二)调研时间:2014年10月

(三)调研对象: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

(四)调研对象的选择:随机抽样

(五)样本数量:200

(六)具体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校园内随机抽样了200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通过请他们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他们对于大学生志愿活动各个方面的看法。调查问卷请见附录1。

2.深度访谈法:对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志愿工作社团的代表人物进行采访,了解中央民族大学的志愿者组织管理形式及本校的志愿服务大体情况。采访记录请见附录2。

3.文献查阅法:通过文献查阅来了解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具体请见参考文献部分。

三、结果与讨论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我们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进行研究。我们向中央民族大学2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并筛选有效问卷150份。其中男生75人(占样本总量 50%),女生 75 人(占样本总量 50%)团员占90%,预备党员6%,党员2%,群众2%。

(二)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及分析

1.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情况

(1)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

由上图可知,绝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学校团委和青协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其次是通过社团,班级组织,这些都是校内的组织。还有15%同学通过校外组织参与志愿服务。这说明,我校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校内组织参与志愿活动,而不是校外组织。这是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选择渠道时,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对志愿组织进行一一了解评估,进行选择,应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安全可靠,值得信任的校内组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校外,仍然有许多优秀的民间志愿组织如壹基金,自然之友等,他们有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充足的资金,同样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广阔优良的志愿服务平台,如何拓宽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让大学生能够加入到校外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当代大学

生的特长优势,值得我们思考。

(2)参加过的志愿服务类型

由上表可见,参加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同学最多。弱势群体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比如残疾人,老人,儿童。同学们积极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与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国家未来的主人,应该胸怀天下,怀有恻隐之心,悲悯之情,在现阶段关爱弱势群体,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其次,同学们参加校园建设,环境保护与美化,这可能与当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有关。男女生参加志愿活动差别最大的类型是义务支教——女生远远多于男生。这是因为,传统观念中,女性相对心思细腻,具有亲和力,、善言谈、喜欢与人交往,愿意教导别人,更适合从事社会服务类的工作如幼师,中小学教师,护士等。所以义务支教中女生比重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大学生参加大志愿活动和现阶段所学专业相关度不大,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阶段志愿活动形式缺乏专业对口性,导致大学生不能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然而,在国外,专业性志愿服务蓬勃发展,与大学生的成才就业紧密联系,为大学生积累专业实操经验,毕业后顺利踏入社会奠定基础。对调查表中“其他”选项做出说明的几乎没有。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很少参加自行设计的志愿活动项目,而是直接参加组织者设计好的活动项目,另一方面也表明,组织者通常设计的主要是一些传统项目,缺乏丰富性,创新性。

(3)每年平均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

由表可见,从来没有参加志愿活动次数的大学生在2%左右,平均每年参与志愿活动三四次的大学生占76%以上,平均每年参与志愿活动五次以上的大学生占12%左右。说明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次数还是很有限的,持续性不足。

2.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与期望

在对志愿服务组织了解程度的调查中,仅有10%的同学非常了解,40%的同学基本了解,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通畅。

由上图可知62%的同学希望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认证及志愿活动证明,这也是每年进行志愿时长认证的一个依据。25%的同学希望获得纪念品,13%的同学希望获得津贴。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得到志愿服务的认证,而对物质要求得较少。由此可见,要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志愿奖励环节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如果他们不能在志愿者活动中感受到资本的升值,即对其自身价值的认同,他们就会转而寻找其他可能实现资本转换的途径。因此作为管理者的高校如能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对大学生的志愿行为给予价值肯定,将是对他们参与动机的最强的推动力。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积极目的,消极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参加志愿服务的态度是积极的——无论是出于利己,利他或两者兼有,他们参加志愿服务,主要为了增加社会阅历,强化社会责任感。获得荣誉,增加就业竞争力,有利于申请出国留学(总共占到了18%)这些目的却显得过于功利。有34%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是消极的,他们往往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消磨时间或者是因为从众心理。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功利和消极目的的,这与志愿服务精神是相违背的目的,占到了52%。

3.参与志愿活动主客观方面的阻碍因素

由上表可知,时间因素成为同学们参加志愿活动最大的阻碍因素,大部分同学在问卷中反映,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与自己的学习时间相冲突,让他们难以抉择。其次是缺乏获取信息的途径,参加问卷调查的同学反映,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最后,资金不足和安全因素也成为阻碍因素之一,这是因为大多数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经济收入。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之前,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

从上表可以看出27%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这也对应了缺乏获得信息渠道的有效途径这一问题。

其次,志愿服务时长认证制度不完善,也成为大多数同学关注的问题,同学们在问卷中反映,我校志愿服务组织,没有定期整理在校学生志愿认证和活动证明,以至于每一年度的志愿时长认证存在不少纠纷,导致时长认证工作缺乏权威性,说服力,效率低下。(我校志愿认证流程见附录六)。其次,17%的同学认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性不高,这

正好对应了一半的同学参加志愿活动是因为功利心和消极目的,他们并没有纯洁的志愿服务精神,怎么可能在服务时积极主动,奉献自我呢?

其次,志愿活动资金不足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国外,志愿活动的有着充足的资金保障,比如,在“加拿大志愿者协会,90%的资金来自政府拨款,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会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志愿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参考文献)国外充足的资金保障,健全的资金监督制度,为志愿活动蓬勃发张奠定了基础。我们向校青协和团委的有关负责人了解到,同学们参加志愿活动的产生的费用,是需要自己承担的,如车费,食宿费,这对于没有独立经济收入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阻碍因素。

再次,志愿活动缺乏长期性。根据调查结果,我校几乎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至少一次从事志愿活动的经历,但这种参与大多是猎奇性的,以寻求道德优越感为目标,更类似于一种体验生活。而一些长期性的志愿活动,往往无法吸引足够的志愿者。这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有组织、长期性的志愿活动的缺乏,大学生志愿更多的形式是短期支教、赛事或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以及一些短期应急性的事务性志愿服务,这些志愿服务往往很难激起志愿者们长期服务的热情,无法带来与志愿服务量相当的服务价值,甚至出现免费劳动力或是被志愿这样的结果。

4.参加志愿活动后的感受

由图可见,60%的同学觉得参加志愿活动有所收获,30%的同学觉得效果一般,9%的同学觉得没有太大意义,另外还有1%的同学觉得在浪费时间。大学阶段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经验的过程。说明志愿活动的组织有待完善,争取能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所收获。

四、结论与建议

为了让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更好地发展,我们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现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对国家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专门管理;设立专门款项,给予志愿组织充足资金支持,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向出台政策,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吸收社会捐款;从志愿者,被志愿服务单位和个人以及志愿活动组织者三方的责,权,利等方面,健全相关的

法律法规制度,保护志愿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合法权益,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优。

2.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大学生提供一系列保障服务。如,案例分享,帮助大学生相互吸取志愿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网络构建,为大学生志愿者建立高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便于感情交流,形成团队精神;加强质量评估科学化,将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状态与区在志愿活动中获得的评价直接联系起来。在志愿活动结束后,学校的志愿服务管理机构必须接纳被志愿服务的群众的反馈意见,并把结果即使反馈给志愿者,减少志愿服服随意性,形式化的特点,让参与志愿活动的同学都有所收获;加强与社会上优秀志愿组织团体的交流合作,拓宽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途径。

3.志愿活动组织: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如接力现代新型媒介——微信,微博,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志愿者活动,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丰富志愿活动的多样性,增加长期性志愿服务项目,减少实际效果不佳的短期性志愿活动,避免志愿活动流于形式;完善后期评估与考核制度,建立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志愿者信息的专门档案,及时将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在案,并作为期末志愿者考核的重要依据,减少志愿时长认证的随意性及由其引发的纠纷,让志愿时长认证更具有权威性。

4.志愿者: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观念,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发挥当代大学生特长优势,奉献自我。

五、参考文献

[1]刘晨·《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道德价值冲突与调适》[N]·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第30卷

[2]朱凯·《大学生眼中的志愿服务》[N]·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增刊

[3]侯东喜·《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N]·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四期

[4]王泓、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R]·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5]徐明芳、吴志钢·《如何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J]·科园月刊2010年第15期

[6]缪仲妮·《论我国志愿服务法律制度的完善》[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七期

[7]李斌·《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研究》[R]·中国社会工作2010年12月上

六、附录

(一)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调查问卷

——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现状及发展问题,我们特邀您参加此项调查,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将成为我们对于当代大学生志愿活动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调查不记名的方式,我们对您的回答将予以保密,期待能收到您填写完整的问卷,谢谢!

1、请问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政治面貌是?()

A.群众

B.团员

C.预备党员

D.党员

E.其他______(请注明)

3、您对志愿服务组织的了解程度?()

A.基本不了解

B.听说过一两个组织及活动,但不太了解

C.了解一些项目及其组织单位

4、您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是?(可多选)()

A.增加社会阅历

B.从众心理或被人拉去的

C.消磨时间

D.可以获得荣誉

E.增加就业竞争力

F.为了完成学校志愿任务

G.强化社会责任感 H.有利于申请出国留学

I.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5、您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途径是?(可多选)()

A.团委或校(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B.校内社团

C.班级组织

D.校外志愿组织

E.其他___(请注明)

6、您参加过的志愿服务类型?(可多选)()

A.义务支教

B.政策宣讲

C.帮扶社会弱势群体

D.校园建设

E.环境保护与美化

F.与专业相关的服务

G.救灾援助H.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7、您每学年平均参与志愿活动的次数?()

A.五次以上

B.偶尔三四次

C.从来没有

8.您认为参加志愿活动的阻碍因素有?(可多选)()

A.与生活或工作学习时间相冲突

B.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

C.家人、朋友不支持

D.安全因素

E.缺乏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F.其他________(请注明)

9、您认为志愿服务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可多选)()

A.宣传力度不够

B.资金不足

C.同学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D.志愿时长认证制度不完善

E.不能长期坚持

F.参加服务前志愿者没有经过培训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10.您参加志愿活动后的感受?

A.有所收获

B.效果一般

C.没有太大意义

D.浪费时间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11.您希望志愿者活动采取什么奖励措施?()

A. 津贴

B.有关活动纪念品

C.志愿者活动证明

D.志愿服务时长认证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12、您对我校志愿服务组织情况及其发展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部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二)采访记录

1.采访“三农”社团支农部部长—黎艳的采访稿

马原实践团:首先我们想了解一下“三农”社团寒暑假下乡的一些具体流程?

部长:寒假和暑假下乡的流程是一样的,从开始面向全校招募下乡志愿者,通过报名和三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