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2

合集下载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鄂教版)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生命是宝贵的一、教材分析《生命是宝贵的》是单元《珍爱宝贵的生命》中的个主题课文以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学会保护自己为重点,并将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作为延展。

二、教学目标通过探寻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亲人的爱与期望,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三、教学重点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自己的生命承载着家人的爱与期待,更关系着家人的欢乐与幸福,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讲授法六、活动准备课前组织学生对家人进行调查采访;收集有关的视频资料及见证学生生命历程的物品;七、课时安排2 课时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传说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葫芦娃是从树上长出来的,那我们的生命又是怎样孕育开始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师:瞧,生命怀孕到出生经过差不多二百八十多天。

最初小生命在妈妈肚子里从只有这么小,来咱们比一比。

像绿豆那么大,到九个月的时候有30 多厘米;从只有一个细胞发育成拥有1万亿个细胞、300 多块骨骼、600多块肌肉、全身血管总长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圈的胎儿,这段过程怎么样?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索,感悟体验师:我们对生命由衷的赞叹与欣赏。

对于生命的孕育,我们的家人也有终生难忘的体会,课前我们开展了采访家人的活动,你了解到了什么?。

妈妈的行师:生活中,你还了解到妈妈是怎样小心翼翼地保护肚子里的宝宝的?生1 :我妈妈原来很喜欢热闹,可怀了我以后,她很少去人多的地方,即使去也是护着肚子,十分小心。

师:学学看,妈妈怎么护着肚子走路的?师:瞧,妈妈走路多谨慎小心啊!妈妈的肚子师:你了解得很细致,的确是这样。

家人的付出师:不仅妈妈不容易,其他家人也很不容易啊,通过调查,你们了解到妈妈怀孕时家人是怎么做吗?提升感悟:师:从刚才的交流和体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妈妈用生命孕育生命的280 天,是家人用心血精心呵护的280 天,在创造生命的喜悦中,家人期待能生出一个怎样的宝宝?师:对,健康最重要三、小结本节课所学。

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

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

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设计10、寻访伟大的古代文明教案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道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2、根据学习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了解古巴比伦文明。

3、探索文明古国产生与自然环境,尤其是与大河之间的关系。

4、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主动进行合作分享和倾听、理解他人观点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古埃及、古希腊文明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文明古国产生与自然环境,尤其是与大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相关图片2、收集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资料,了解这些文明成果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依照课本提示导入。

2、尼罗河孕古埃及文明了解尼罗河的位置,阅读赞美尼罗河的诗句,知道尼罗河为古埃及人带来生活用水,为农业创造条件,认识尼罗河对古埃及的文明生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埃及的农业与数学。

尼罗河泛滥带来哪些问题:冲毁地界,需要每年重划地界,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4、埃及的建筑艺术。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埃及人民创造劳动的结晶,体现了古代埃及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5、古埃及历法。

我们使用的历法是公历,它是以太阳运行周期作为制定历法依据。

古埃及历法是公历的起源。

我国人创造的农历是以月亮运行周期作为制定历法依据的,我们的生活中仍在使用。

6、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使用过的象形文字,是人类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让我们了解了古埃及的历史。

7、木乃伊。

木乃伊的制作反映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医学技术,也反映了他们企图长生不死的信仰。

8、小结:埃及在新时代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古老的文明仍在不断发展。

9、录访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引导学生以收集的资料展示。

10、让学生分析收集的资料,如农业、文字、历法、汉谟拉比法典、社会生活状况和建筑艺术。

11、列表比较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

12、出示四大文明古国早期文明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强调指出这些古老文明诞生的自然具体条件有相似点:都分布在大河流域,而这些大河往往被称为这些文明的母亲河。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与集体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教学内容:集体的定义和特点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集体的理解和感受。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集体活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1.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集体的概念,让学生分享对集体的理解和感受。

2. 新课导入:介绍集体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集体活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集体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集体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第二章:我与社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2 教学内容:社会的定义和特点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社会的理解和感受。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社会活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社会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2.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概念,让学生分享对社会的理解和感受。

2. 新课导入:介绍社会的定义和特点,讲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第三章:我与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的概念,认识到文化对个体和集体的影响。

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文化的情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2 教学内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文化对个体和集体的影响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学生的文化参与意识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一、单元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生命来之不易,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并热爱生命;树立自护自救和防毒防害的安全意识,初步树立珍爱生命就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意识。

2、行为与习惯:生活中注意安全;遇事能预测危险,防范危险;遇险能采取自我救护措施;自觉抵制毒品、邪教等社会因素对生命的伤害。

3、知识与技能:了解生命孕育、诞生、、成长的艰辛,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有关的安全常识,知道毒品与邪教的危害,有初步的危险预测能力和关于毒品、邪教危害的判断能力,有初步的自护自救能力。

二、设计思路本单元教学活动是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我在成长”的如下要点设计:1、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对自己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2、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3、了解有关安全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三、教材简析1、《生命是宝贵的》一课重在帮助学生感悟生命孕育、诞生、哺育的艰辛,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是责任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到生命的宝贵。

2、《呵护我们的生命》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针对生活中一些危险性伤害,探究如何防险与自救。

3、《生命的宣言》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发现、辨别、抵制有危害性的社会现象对生命的侵害,帮助学生提高是非判断能力和自制力、建立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比以前较为全面、较为深刻的生命教育。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7课时第1课3课时第2课2课时第3课2课时1、生命是宝贵的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感悟生命孕育、诞生、哺育的艰辛。

2、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是责任等等。

3、使学生感到生命的宝贵。

活动重点:帮助学生感悟到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来之不易。

活动难点:体验社会对生命的关爱,初步知道生命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珍爱生命是一种责任。

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婴幼儿时期照片;询问父母哺育、牵挂孩子的故事以及对孩子生命的希望。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生命是宝贵的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生命是宝贵的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生命是宝贵的主要内容本教案主要围绕“生命是宝贵的”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了解如何保护生命,以及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含义和价值,理解生命的意义。

2.培养学生保护生命的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对待生命,发扬人道精神,认识和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平等和尊严。

4.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资源的有限性,增强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珍惜生命和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如何保护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

2.加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发扬爱生命、敬生命的观念。

3.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命的危害。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形成自己的保护生命观念。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平等和尊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物法:使用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珍视生命的必要性。

3.视听法:通过相关视频和音频素材,加深学生对于保护生命的印象和认识。

4.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如何保护生命,加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活动(5分钟)老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方式进行导入,例如播放生命安全卡通片,或者展示一些生命珍贵的实物。

第二步:知识点探究(30分钟)问答法: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有什么价值?为什么需要保护生命?实物法:老师展示一些生命可贵的实物,例如稀有濒危动物的标本或者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文物等,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和历史文化遗产。

第三步:学生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如何保护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危险,如何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

第四步:反思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对于生命有什么新的认识?如何珍惜生命?教学评价1.在学习过程中,多次询问学生对于生命价值、保护生命的认识和态度,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生命是宝贵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生命是宝贵的》。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孩子升入六年级后,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起点,生命日趋充满活力,此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之前品德课程以及其他教育中,学生已经受到自护、自救教育,但很少从生命意义与责任的高度探究珍爱生命的意义与方法,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来临,生命的爱并不陌生。

针对学生的认识基础和年龄特点,应在加深对相关知识地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平凡地生命中感悟生命地宝贵与和谐,尊重、珍惜、善待生命。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是: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承载着自己的幸福快乐、父母的心血牵挂以及社会的关爱希望,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设计思路本课以探索生命的历程为线索,通过“生命来自父母”,“生命与爱相随”、“生命只有一次”三个话题活动,选择切入点深入学生心灵,在学生的探究、交流、思考中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唤醒其内心感悟,让学生在探讨生命起源、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

它承载这自己的幸福快乐、父母的心血牵挂以及社会的关爱希望。

珍爱自己的生命不仅是我们的本能,更是我们的责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寻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明确自己的生命承载着亲人的爱与期望,知道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能力目标:体验社会对生命的关爱,初步知道生命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珍爱生命是一种责任。

知识目标: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教学重点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教学难点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承载着自己的幸福快乐、父母的心血牵挂以及社会的关爱希望,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构成和特点,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社会的基本构成: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等。

2.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社会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正面案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5. 总结提升:强调热爱社会、关心社会的价值观。

【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写一篇关于“我与社会”的作文。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规则的种类:家庭规则、学校规则、社会规则等。

2. 规则的作用:维护秩序、保障安全、促进和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情境表演,引导学生关注规则。

2. 新课导入:介绍规则的种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正面案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5. 总结提升:强调遵守规则、维护秩序的价值观。

【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规则,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 写一篇关于“遵守规则”的作文。

第三章:我们的价值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价值观的含义,认识到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1. 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标准。

2. 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分享,引导学生关注价值观。

2. 新课导入:介绍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正面案例。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南林小学焦联群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晶徳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同时,这个时期的少年的发展也极其复杂、充满矛盾。

尽管这样,他们身上也出现了不少具有积极意义的质的变化,这个年龄的少年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成人感”的发展。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2、引导学生以现实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少年们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 让他们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引导学生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

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将世界存在的原本道理逐步融会于儿童的心灵Z中。

4、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步向成人靠拢,指导他们辨别正确的成熟的行为,不盲目地模仿。

5、引领学生探索人类文明的足迹,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措施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四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 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牛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四、课时安排:共计34课时内容课时内容课时1、生命是宝贵的37、话说地球32、呵护我们的生命28、地球上的人们43、生命的宣言29、异域采风34、我们是集体的主人310、寻访伟大的古代文明25、以公民的名义311、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36、法律伴我行312、回眸、展望科技发展历程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1 生命是宝贵的一、教材分析《生命是宝贵的》是第一单元《珍爱宝贵的生命》中的第一个主题。

课文以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学会保护自己为重点,并将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作为延展。

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寻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亲人的爱与期望,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2、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

三、教学重点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自己的生命承载着家人的爱与期待,更关系着家人的欢乐与幸福,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讲授法六、活动准备1、课前组织学生对家人进行调查采访;2、收集有关的视频资料及见证学生生命历程的物品;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师:传说中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葫芦娃是从树上长出来的,那我们的生命又是怎样孕育开始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板书:孕育)(播放课件)2、师:瞧,生命怀孕到出生经过差不多二百八十多天。

最初小生命在妈妈肚子里从只有这么小,来咱们比一比(师生用手比划)。

像绿豆那么大,到九个月的时候有30多厘米(师生用手比划30多厘米的大小);从只有一个细胞发育成拥有1万亿个细胞、300多块骨骼、600多块肌肉、全身血管总长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圈的胎儿,这段过程怎么样?3、指名交流,相机板书课题。

二、深入探索,感悟体验师:我们对生命由衷的赞叹与欣赏。

对于生命的孕育,我们的家人也有终生难忘的体会,课前我们开展了采访家人的活动,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2、妈妈的行为师:生活中,你还了解到妈妈是怎样小心翼翼地保护肚子里的宝宝的?生1:我妈妈原来很喜欢热闹,可怀了我以后,她很少去人多的地方,即使去也是护着肚子,十分小心。

师:学学看,妈妈怎么护着肚子走路的?(生一只手抱着肚子,另一只手撑着腰,缓步行走)师:瞧,妈妈走路多谨慎小心啊!3、妈妈的肚子师:你了解得很细致,的确是这样。

4、家人的付出师:不仅妈妈不容易,其他家人也很不容易啊,通过调查,你们了解到妈妈怀孕时家人是怎么做吗?……5、提升感悟:师:从刚才的交流和体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妈妈用生命孕育生命的280天,是家人用心血精心呵护的280天,在创造生命的喜悦中,家人期待能生出一个怎样的宝宝?师:对,健康最重要三、小结本节课所学。

第二课时一、感受生命,震撼心灵师:带着这么多美好的期待,你们诞生了!(播放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指名交流,师点拨。

师:家人在担心什么?祈祷什么?师:(板书,诞生)是啊,生命的诞生对于母亲和孩子来说是一个生与死的关口,有时甚至危及大人和孩子的生命,咱们中间有这样的情况吗?师:是啊,家人的心一直提到了嗓子眼,直到听见婴儿第一声啼哭!妈妈是痛,也更快乐着啊!师:为了纪念这生命诞生的幸福时刻,我们的家人还保留了哪些见证我们诞生的物品,谁带来了,能与我们分享吗?指名集体交流……二、生命成长,提升感悟师:瞧,同学们,已经过去了九、十年,这些纪念我们诞生的物品家人保存得如此完好,可见,家人珍藏着这些幸福的回忆,是因为我们生命的诞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幸福;……师:在这种快乐、喜悦、幸福当中,小宝宝一天天长大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宝宝的照片,让我们来:猜猜他是谁?(在欢笑中展示学生婴儿时期的照片,学生猜出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大声叫出名字。

)师:一天天我们长大了,从坐也坐不稳到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有许多成长的第一次,你和家人一定印象深刻吧!(板书:成长)师:同学们,成长中还有许多的快乐与成功都离不开谁?生齐答:家人、爱我们的人;师:不论是喜悦还是苦恼,你们最愿意和谁分享?生齐答:家人!师:儿行千里母担忧。

家人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记忆犹新的故事。

(听故事《一位妈妈的讲述》,音乐响起)听到妈妈的话,你想说点什么?……师:同学们,从故事中的妈妈,你们想到了谁?师:孩子,这就是生命,有起点也有终点,但你的爱让爷爷永远活在了你的心里,记住爷爷的叮嘱,你是爷爷生命的延续!……三、情感升华,总结全文: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板书: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我们的生命还属于──生齐答: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人!师:爸爸妈妈对我们有什么期望呢?师小结:未来,爱我们的家人一天天衰老,我们生命的步伐还要继续前行,希望每位同学都能珍爱自己的生命──(出示课件,全班齐读)因为,那是用生命创造的生命;因为,那是用生命呵护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用生命回报生命!板书设计:生命是宝贵的孕育诞生成长↘珍爱生命第2课呵护我们的生命教学目标:1.通过辩论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遇险时应有的态度;2.通过阅读消防叔叔的提醒和演练,明确遇险时的正确做法教学重点:通过情景辩论,树立遇险时应有的态度。

教学难点:情景演练,增强学生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准备:情景课件、课本自救自护事例课件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诱导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一组生命受到挑战的课件)(老师边播放,边进行有感情地导入)同学们,天有不测风云,也许危险有一天突然降临到我们身上。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的生命面临考验。

这时,我们该怎样化险为夷,保护自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二.火灾时自救自护案例探讨:1.创设情景:播放课件(教科书12页图片内容),另由一学生讲解火灾现场的危险情况。

2.同学们讨论:(四人一组)紧急给张佳出主意,告诉张佳该怎么办?3、读消防叔叔的提醒,看消防叔叔怎么说的。

(放幻灯片:消防叔叔的提醒语)4、展开辩论:把学生按书上的关键词分成三组,就危险发生时,“镇定”、“方法”、“机智”谁最关键展开辩论。

每个小组只选一个关键词,作深入辩解。

每个小组除了论述自己的关键词重要外,“镇定小组”还要讲怎么镇定,“方法小组”要讲有什么好方法,“机智小组”要讲自己的好计谋。

5、教师小结:其实,当危险发生时,“镇定”、“方法”、“机智”都很重要,都很关键。

(过渡语: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危险会随时发生。

当危险发生时,应尽量保持镇定,思考对策,立即行动起来,自护自救。

三.经验交流1.看课件(教科书13页两个自护自救事例),帮助学生了解自护自救的科学方法。

2.同学们交流自护自救的更好方法。

四、小结师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下去后交流自护自救的好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模拟演习:演习一:城市脱险。

请一个学生扮演在陌生城市走失的少年,五个同学为他设置难题(如没钱住宿、没钱吃饭、忘了爸爸妈妈的号码、遇到城市混混等),让走失少年破解难题。

老师和其余同学一起评点。

演习二:对付性侵犯者。

分男女生讨论,教师指点。

演习三:自我假设危险,自我解决。

学生可依次上台演习,师生评点。

二.放幻灯片,读“友情提示”,探讨求助方法。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全班集体交流。

3.教师小结:当我们遇到危险时,要有自救意识、勇气和科学正确的行动,以保证生命的安全。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珍爱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

三.拓展创新: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安全常识,编成歌谣,牢记在心。

2、进行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护自救的方法。

3.学生总结收获:学生举手发言,师生评点。

四.教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随时都会有危险发生,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镇定,缺乏机智,缺乏正确的逃生方法。

今天,我们知道了一些自护自救的办法,还不够,今后要多看一些自护自救的媒体报道,多参与一些有组织的机智与意志锻炼的活动,学会正确呵护我们自己的生命。

好吗?五.作业进行一次“对抗演习”游戏或有组织的户外危险活动,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

板书设计:2 呵护我们的生命当危险发生时方法——正确逃生机智——科学3 《生命的宣言》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

2、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都是违法的行为。

3、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毒品,认识毒品的危害。

教学难点:知道怎样预防毒品,提高学生抵制毒品的能力。

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一些吸食毒品带来危害的事例。

2、相关禁毒的资料。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在辨析中认知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规律,你可以让他充满活光彩,也可以让他暗淡无味,甚至充满黑暗,从而导致一生的悔恨。

,是因为毒品的危害,使生命就此终结,由于毒品的存在,使原本幸褔的家庭土崩瓦解,使自已美好的前程毁于一旦。

二、出示课题: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三、学习新课:1、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少女的悔恨”,讨论分析:(1)文中的少女悔恨什么?(2)结合实际谈一谈:谈一谈你们知道的吸食毒品后产生危害的事例。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小资料”,思考并讨论:(1)什么是毒品?(2)你知道的常见的毒品有哪些?3、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来自实验室的报告”,思考并讨论:“兔子死亡”说明了什么?(说明毒品就是毒药)4、阅读“社区李奶奶的事例”,思考并讨论: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毒品不仅毒害了吸毒者,也毒害了母亲,伤害了亲人)5、阅读“禁毒民警”的提醒,以及林林、小昆编写的资料,思考并讨论: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拒毒和防毒)6、大家一起讨论:毒品对我们有哪些危害?指名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1)使学生荒废学业,失去美好的前途。

(2)摧残人的身体、摧毁幸褔的家庭。

(3)令吸食毒品的人丧失工作能力,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给家人来无尽的折磨。

(4)导致吸毒者堕落、犯罪,使社会不能和谐稳定,进而危害社会,成为全世界的公害。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师提问:吸毒有哪些危害?2、指名交流,师点拨:吸毒是一种可耻的违法行为,也是一种自杀行为,吸毒者大多面黄肌瘦,神色漠然。

而当毒瘾发作时的狼狈相,更是让人目不忍睹。

吸毒者的堕落和自毁是说不尽的,它不仅害已,而且害自已的家庭,害自已的国家。

3、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分析讨论:如何预防毒品?当有人向你提供毒品的时候,你怎么办?学生发言,教师小结:(1)坚定直接的拒绝引诱。

(2)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3)立刻提出反对意见。

(4)秘密报案。

(5)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

2、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后,集体交流:(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3)我们在选择活动场所时应该注意什么?(4)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9、学生互相交流,确定宣传报的内容:说说你想在宣传中准备去宣传什么?教师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