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论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还要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赏析篇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1)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2)鱼,我所欲也:鱼是我喜欢的东西。
欲,想要,喜欢。
(3)熊掌:熊的脚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食品。
(4)二者不可得兼: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
可得,同义词复用,能。
兼,同时得到。
(5)者也:语气词复用,与“也”相同。
(6)生,亦我所欲也:生命是我需要的。
亦,这里同“固”,本来。
(7)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8)舍生而取义者也:(我宁愿)舍弃生命而去求得义。
而,连词,并列关系。
(9)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者,“所欲”是主语,“有”是谓语,“甚于生者”是宾语。
于,介词,比。
(10)故不为苟得也:所以我不干苟且偷生(的事)。
苟得,苟且偷生的意思。
(11)死亦我所恶:死本来是我厌恶的。
恶,讨厌,不喜欢。
(12)故患有所不避也:所以,祸害中有我不该躲避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只有放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牺牲生命而选择正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手段不可用的呢?·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ãi)也?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不可用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ãi)也。
通过某种方法就能保全生命却不采用;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却不采用。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那是因为他们想要的,有胜过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事,·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生存下去,得不到就会死亡。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fú)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â)也。
全国卷高考语文默写篇目

全国卷高考语文默写篇目
1. 《论语十则》
2. 《鱼我所欲也》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曹刿论战》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6. 《出师表》
7. 《桃花源记》
8. 《三峡》
9. 《马说》
10. 《陋室铭》
11. 《小石潭记》
12. 《岳阳楼记》
13. 《醉翁亭记》
14. 《爱莲说》
15. 《记承天寺夜游》
16. 《送东阳马生序》
这些篇目涵盖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包括诗歌、散文、文言文等。
背诵这些篇目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默写篇目可能会因地区、学校或考试年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参考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提供的相关信息,以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默写篇目要求。
2019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74篇)1.《论语》2.《鱼我所欲也》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前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睢》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李商隐39.《相见欢》李煜40.《渔家傲》范仲淹41.《浣溪沙》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4.《水调歌头》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50.《己亥杂诗》龚自珍51.《劝学》荀子52.《逍遥游》庄子53.《师说》韩愈54.《阿房宫赋》55.《赤壁赋》苏轼56.《氓》诗经57.《离骚》屈原58.《蜀道难》李白59.《登高》杜甫60.《琵琶行》白居61.《锦瑟》李商隐62.《虞美人》李煜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初中新增必背篇目十篇)1、卖炭翁白居易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3、伯牙善鼓琴《列子》4、答谢中书书陶弘景5、木兰诗6、湖心亭看雪张岱7、河中石兽8、登幽州台歌陈子昂9、满江红秋瑾10、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一)初中部分60篇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师表 醉翁亭记 捕蛇者说 完整版解析

九(下)第15课《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为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手段不做呢?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做。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
然而。
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践踏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丰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这丰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肯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肯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感谢。
)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中考《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复习(一)

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3)故(一词多义)天将降大任于是(古今异义)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4)所以(古今异义)动(使动用法)心忍(使动用法)性,曾 (通假字)益其所不能。
返回
(三)重点句子默写
富贵不能淫
1.在《富贵不能淫》中对“大丈夫”是如何要求 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自己 的原则,所以大丈夫应该:得志,与民由之;不 得志,独行其道。
二.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三)重点句子默写
(三)重点句子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磨练目的)。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 声而后喻。 3.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反面提示国家灭亡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一)重点字词梳理归纳: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②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 管夷吾举于士(士,古义:狱官;今义:有一定地位的 人。) ①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形 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使……劳累;使……饥 饿。) ②所以动心忍性(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 动;使……坚强。) ③空乏其身(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 ④行拂乱其所为(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 乱。)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论语》《鱼我所欲也》《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默写

《论语》: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0.“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重”表现在_____________ ,“远”表现在___________。
答案: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成语出自孟子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则短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以下是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白话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B、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语》中阐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的句子是:
2.《论语》中孔子赞赏学生善于从旧的知识里汲取新的认识的句子是: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论语》中借树木之本性,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句子是:
5.《论语》中与“见贤思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6.《论语》中孔子阐述可以终身践行的“恕”之道的句子
是:
7.《论语》中曾子阐述“士”的精神和责任的句子是: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的追求与摒弃可以高于生死的一句是:
9.《鱼我所欲也》中表现了孟子的人生价值取舍,也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10.《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批评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舍生取义之心的人的句子是:
1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1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强调面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种思想,贤人与一般人的区别是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必然遭受困苦、焦虑、激愤才能有所作为被人理解的句子是:
1.《论语》中阐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孔子赞赏学生善于从旧的知识里汲取新的认识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借树木之本性,说明品德高尚的人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论语》中与“见贤思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阐述可以终身践行的“恕”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 《论语》中曾子阐述“士”的精神和责任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的追求与摒弃可以高于生死的的一句是: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鱼我所欲也》中表现了孟子的人生价值取舍,也是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10.《鱼我所欲也》中孟子批评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舍生取义之心
11.《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
义而受之。
1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强调面对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种思想,贤人与一般人的区别是:贤者能勿丧.耳。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必然遭受困苦、焦虑、激愤才
能有所作为被人理解的句子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