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

⽣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于忧患,死于安乐含义:忧患使⼈⽣存,安乐使⼈灭亡。
“⽣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成语出⾃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告⼦下》中⼀则短⽂《⽣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忧患,死于安乐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孙叔敖举于海,百⾥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任于是⼈也,必先苦其⼼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衡于虑,⽽后作;征于⾊,发于声,⽽后喻。
⼊则⽆法家拂⼠,出则⽆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话译⽂舜从⽥野耕作之中被任⽤,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胶⿀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管夷吾被从狱官⼿⾥救出来并受到任⽤,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被任⽤,百⾥奚被从奴⾪市场⾥赎买回来并被任⽤。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定先要使他⼼意苦恼,使他筋⾻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来使他的内⼼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原来没有的才能。
⼀个⼈,常常发⽣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愤怒表现在脸⾊上,怨恨吐发在⾔语中,然后才能被⼈所知晓。
(如果)⼀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和⾜以辅佐君王的贤⼠,在国外没有实⼒相当、⾜以抗衡的国家和来⾃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或国家)⽣存发展,⽽安逸享乐会使⼈(或国家)⾛向灭亡的道理了。
⽣于忧患,死于安乐近义句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孔⼦:“安⽽不忘危,存⽽不亡,治⽽不忘乱。
”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周⽂王:“君⼦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安⽽国家可保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和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或出处:《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或注释: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篇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原文__翻译_书下注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原文:舜发于畎(quá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 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i)吾举于士,孙叔敖(ao)举于海,百里奚(xi)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bì)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解词:1、书下注释:(1)发:起,指被任用。
(2)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5)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士,狱官。
(6)市:集市。
(7)任:责任,使命。
(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0)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1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3)曾益:增加。
曾,通“增”,增加。
(14)恒过:常常犯错误。
(15)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于色: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9)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0)入:指在国内。
(21)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2)出:在指国外。
(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1)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翻译1内容简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中国著名儒家典籍《孟子》,题目是后人所加。
文章采用举例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样,你就知道悲伤足以使人活着,享乐的轻松足以使人死亡。
翻译:顺是从田里任命的,是从筑墙的石匠中挑选的,胶水是从卖鱼卖盐的人手里用的,关毅武是从狱官释放后用的,孙帅奥是从僻静的海边挑选的,百里茜是从市场上挑选的。
所以,上帝会给这样的人很大的责任。
他们首先要让自己的心痛苦,让自己的筋骨疲惫,让自己挨饿,让自己资源贫乏,让自己做事颠倒。
所以这些都是用来扰乱他的内心,让他的性格变得坚韧,不断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犯错误时)在内心受到困扰,思虑阻塞以后才能奋起[或有所作为];憔悴枯槁之色表现到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像这样的)国家经常会灭亡。
这样才能知道焦虑和不幸使人(或国家)谋求发展,安逸和享乐使人(或国家)死亡(灭亡)。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个翻译对这篇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翻译2原文:舜发于亩,傅说于盘间楼,胶于鱼盐,关彝一世于秀才,孙帅于海,百里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处在忧虑祸患中可以使人或国家生存,处在安逸享乐中可以使人或国家消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释1.烦恼:悲伤和灾难。
幸福:安逸和享受。
2、畎(quǎn)亩:田间,田地。
3、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刑徒,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
4.板式建筑:一种墙体建筑工程,其中两块墙板用土填充并压实。
5、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6.关毅武:管仲。
这里指的是监狱经理。
当和龚自久争夺皇位时,龚自久失败后,管仲和他一起逃到了鲁国。
齐桓公知道他的才能,所以他让卢俊杀了龚自久,并把管仲带回自己的安排。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和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和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
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句千古至理的名言.意思是说,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温水煮蛙就是这个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品出处《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
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
题目是编者加的。
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被启用的。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
发,起,指被任用。
于,介词,从。
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
亩,田垄。
“畎亩”,泛指田野。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
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选拔出来的。
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
后来又辅佐周武王。
于,介词,从。
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
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
士,狱官。
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扩展资料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白话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原文:
舜发于畎(quán)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管夷(Yi)吾举于士,孙叔敖(ao)举于海,百里奚(xi)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bì)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解词:
1、书下注释:
(1)发:起,指被任用。
(2)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
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筑,捣土用的杵。
(5)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士,狱官。
(6)市:集市。
(7)任:责任,使命。
(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0)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
拂,违背。
乱,扰乱。
(1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3)曾益:增加。
曾,通“增”,增加。
(14)恒过:常常犯错误。
(15)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于色:表现于脸色。
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9)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0)入:指在国内。
(21)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2)出:在指国外。
(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31)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补充注释
(1)故:所以。
(2)是:代词,这样。
(3)恒:常常。
(4)过:动词,犯错误。
(5)喻:了解,明白。
(6)则:如果。
(7)然:这样。
3、一词多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表现(2)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三、课文翻译:
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
),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五、段意和中心:
1、段意
第一段:列举逆境中出人才的事例,并剖析艰难困苦对人才成长的意义。
第二段:由人及国,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和缺少磨练的危害,并提出中心论点。
2、中心:这篇议论文论证了要成才必须经受磨练的观点,激发人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六、简答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在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怎样理解这一人才观?
(1)他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磨练造就。
(2)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
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智慧,智慧使人生命持久。
”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3、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有: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学了本文你有了什么收获?
(1)人要成就事业必先经受磨练;人要有忧患意识,不能贪图享乐。
(2)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有严于执法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示敌对势力
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