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平原地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状况_省略_省139县市区3090农户的调查_权英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政策研究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政策研究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秸秆不仅是农业废弃物,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要实现农作物秸
秆的综合利用,政策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用产业促进政策进行研究探讨。
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
能源生产。
通过给予补贴、奖励等方式,激励农民将秸秆用于生物质
能源生产,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
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建设秸秆综合
利用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还可以提升当
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地方产业升级。
另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持,提高农
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拓展利用途径,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
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行业准入和监管,
确保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要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政策的支持是
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农民、企业投资建设,加
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建立行业标准,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村民秸秆焚烧现象的调查实践报告_调查报告

原创不容易,点击【关注】,不迷路!秸秆是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秸秆曾经作为很好地燃料和饲料对人们的生活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现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很多人家都用上了液化气、电磁炉等,秸秆作为燃料的数量和机会越来越少,于是人们对这种“过时”的燃料已不像以前那么重视。
每逢秋收以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道路上铺满了秸杆的残渣,给过往的人群和车辆造成极大的不安全,有时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甚至有些村民为了方便,直接将收割完农作物的秸秆一把火烧掉,认为秸秆焚烧后剩下草木灰,可以增加钾肥。
其实不然,燃烧后的秸秆有机质大量流失,留下的只是矿物质养分,这不利于维持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更谈不上改善土壤。
而且,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烟雾,对空气造成污染,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据了解,秸秆燃烧产生的滚滚浓烟中会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直接对空气形成威胁,也对我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大伤害。
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经历,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通过在网上查阅等方式搜集到一些资料,然后自己汇总,确定好调查内容,并制定了调查问卷。
在对此次的活动工作有了大概的思路和计划之后我便开始了中期的实践调查工作,首先我是进行了实地考察工作,我到附近的田地间查看了村民耕地里的秸秆情况,并发现了好多秸秆被焚烧掉的痕迹,通过随机采访的几个村民获知,原来是因为在收割完麦子之后,一些村民选择了直接插种稻子,还有一些村民则选择在约半个月后种玉米,为了不错过农时,大部分村民就选择了焚烧秸秆这样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解决问题。
随后,我又将之前印制好的40份调查问卷随机分发到我村村民的手里。
这其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村民不认识字,只好让家里在上学的孩子填写问卷,实在没办法完成的我会把内容念给他们听,然后由我来替他们代填所要填写的选项等。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与分析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调研与分析近年来,中国农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迎来了新机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
滨州市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产区之一,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其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本文对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现状、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
一、滨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1.农作物秸秆产量大滨州市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
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因此农作物秸秆产量也较大。
据统计,滨州市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吨,其中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要类型。
2.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尽管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管理习惯和技术水平限制,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一方面,部分农民习惯将秸秆焚烧或直接丢弃于田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也有部分农民将秸秆用于饲料、覆盖土壤等简单利用方式,未能实现资源的有效转化。
二、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1.秸秆发电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政策的推广,秸秆发电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综合利用方式。
目前,滨州市已经建成多个秸秆发电厂,将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进行发电。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减少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起到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将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用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方式。
在滨州市,部分先进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将农作物秸秆还田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也减少了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
3.秸秆深加工与传统利用方式相比,农作物秸秆深加工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木质纤维板、生物质颗粒、生物质液体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转化。
滨州市的一些木材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加工,推动了当地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水平。
1.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滨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秸秆调查报告

家乡秸秆产生与综合利用的调查一、调查背景我的家乡在山东菏泽,一个远离城市的村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的地方,广阔的庄稼地蕴含了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秸秆的利用却很传统并且单一,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无过于作为饲料、燃料、肥料。
目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将近80%的秸秆被当做肥料直接粉碎在农田里,约15%的秸秆被用于燃料生火做饭,另有5%的秸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依旧备受关注。
以往仅仅追求增产,以解决温饱和贫困问题,农作物秸秆几乎全被用做燃料以及饲养家畜。
现在农业得以发展,机械化、自动化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更加丰富,对秸秆的利用和处理技术更加多样化。
但对于秸秆的开发利用新技术,在我的家乡很难被普及推广,更不用谈什么充分利用了。
农业秸秆的资源化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资源不足、拓展农业的外部功能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熟的秸秆利用方式概括为下面四大技术:肥料技术、燃料技术、饲料技术、工业原料技术。
其中,肥料技术包括: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和反应堆;饲料技术包括:微贮饲料、化学处理饲料,如青贮、黄贮、氨化、碱化、糖化等;还可用机械切(粉)碎制成散状饲料,利用专用设备挤压为秸秆块等成型饲料;燃料技术包括:生活燃气和工业燃气;工业原料技术包括:造纸材料、植物纤维发泡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及其它工业用材料。
本文通过农作物秸秆产生及利用现状分析,以传统秸秆焚烧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众多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可行性,并对秸秆利用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调查目的深入了解目前秸秆的利用方式和家乡秸秆的处理办法,以及这些技术的普及程度和使用情况,经过对比,获得家乡秸秆利用的不当之处和正确较好的处理方式,从而可改变传统的不良方式,减少污染。
在发挥传统优良方式的同时,并引进新的利用方法,以获得最有效、最经济、利用率最大的处理办法。
三、调查情况1、农作物秸秆的产生、产量失衡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
苏鲁豫皖打造黄淮流域名酒带

苏鲁豫皖打造黄淮流域名酒带
小凡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
【年(卷),期】2007(0)7
【摘要】根据苏鲁豫皖第四届白酒峰会预备会商定,苏鲁豫皖第四届白酒峰会将于2007年10月18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召开。
【总页数】1页(P39-39)
【关键词】黄淮流域;名酒;亳州市;安徽省;白酒
【作者】小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黄淮平原地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调查与分析——基于鲁、豫、皖、苏4省139县市区3 090农户的调查 [J], 权英;杨萍;郭洪海
2.苏鲁豫皖第四届白酒峰会助推黄淮板块崛起——30家名酒企业老总、专家齐聚古井"论剑"淡雅香型要分浓香天下 [J], 胡侃;李志明
3.苏鲁豫皖再造板块“核动力”——直击苏鲁豫皖第四届白酒峰会 [J], 向宁;江鹏雨;吴英(编)
4.苏鲁豫皖“共振”中原图谋白酒新三角——解析苏鲁豫皖第三届白酒峰会 [J],
向宁;郭斌(编)
5.苏鲁豫皖四省白酒齐聚酒都宿迁权威专家详解黄淮产区独特之处 [J], 董日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河南农业2017年第1期(上)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的浪费。
加大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科学高效地利用秸秆资源,禁止焚烧秸秆,一方面可以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解决秸秆利用先期投入和长期收益的矛盾,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可见的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
我国每年可生产秸秆7亿t,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
其中,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秸秆约5.8亿吨,占秸秆总量的89%;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棉花、甘蔗秸秆占秸秆总量的3%。
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能源结构的改善,以及秸秆收集、整理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经济性差,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秸秆未被利用,已经利用的也是粗放的低水平利用。
据粗略估计,目前我国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0%,用作肥料直接还田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15%,用作于饲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15%,用作工业原料的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2%,废弃或露天焚烧的部分秸秆约占秸秆总量的33%。
露天焚烧秸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还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农作物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农作物秸秆被认为是废弃物,而不是一种资源,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够,设备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茬口紧的多熟农区,秸秆便捷处理设施配套不足。
因此,各级政府一方面需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综合利用秸秆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宣传、指导,逐步把秸秆综合利用转变为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在农机大县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工作思考

在农机大县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工作思考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的秸秆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秸秆资源是农作物残体和秸秆的总称,包括秸秆、根系和秸秆遗留物。
在过去,大多数农民将秸秆焚烧或者直接堆放在地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很多地方都实施了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农机大县也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由于秸秆资源分散、利用方式多样,管理和统计工作相对分散混乱,往往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统计数据的不准确。
在农机大县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的必要性1、全面掌握秸秆资源情况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秸秆、秸秆还田膜、秸秆秸秆粉碎机、稻草秸秆照明等。
秸秆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不同农机具的秸秆资源产生数量和利用方式都比较复杂。
如果能够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就能够做到全面掌握秸秆资源的生产、利用、存储等情况,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2、促进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秸秆资源的产生与利用情况,从而更好地促进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通过台账的建立,可以掌握到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秸秆资源情况,为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提供依据。
3、改善农村环境农业废弃物主要指的是农作物残体、农田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泥石、田间室内生产的秸秆、畜禽粪便及其堆肥等。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环境卫生。
通过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台账,可以更好地掌握到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秸秆资源处理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水平。
1、建立完整的秸秆资源收集体系农机大县应该建立起完整的农作物废弃物资源收集体系,通过制定相应的收集政策和制度,引导农民将秸秆集中并进行统一利用。
农业农机化部门可以开发相应的农机设备,方便秸秆的收集和储存。
黄淮海区域农作物秸秆还田问题探析

㊃经验交流㊃收稿日期:2023-06-12基金项目:河南省农业良种攻关项目(2022010101)㊂作者简介:王怀苹(1975 ),男(汉族),河南浚县人;本科,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E -m a i l :139********@163.c o m )㊂黄淮海区域农作物秸秆还田问题探析王怀苹1, 郭 宇2, 王国祥3, 宋双全4, 程玉红1, 马洪波1, 夏海东1(1.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鹤壁458030; 2.河南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鹤壁458030;3.鹤壁市淇滨区春晖农作物种植合作社, 河南浚县456284;4.辉县市农业农村局, 河南辉县453600)A n a l y s i s o n t h eP r o b l e mo fR e t u r n i n g C r o p O r a n geS t a l k s t o t h e F i e l d i nH u a n g h u a i h a iR e gi o n W A N G H u a i p i n g 1,G U OY u 2,W A N GG u o x i a n g 3,S O N GS h u a n g q u a n 4,C H E N GY u h o n g 1,M A H o n g b o 1,X I A H a i d o n g1摘 要:作物秸秆含有较为丰富全面的营养成分㊁有机质和能量㊂农作物秸秆还田是最直接有效的利用方式,既能缓解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保压力,又能破除土壤板结㊁改良土壤结构㊁提升土壤肥力㊂黄淮海区域是一年两熟制耕作类型,秸秆量在19500~75000k g/h m 2,秸秆全量还田腐熟不彻底或整地质量粗放可能会导致出苗差㊁苗弱现象,也会加重田间病虫害的发生㊂本文综合分析了农作物秸秆还田历史脉络,针对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加大研究㊁开发秸秆多途径综合利用力度,提升秸秆价值,削减农作物秸秆连年全量还田带来的负面效应㊂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还田;有机质;土壤改良中图分类号: S 14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239(2023)06-0136-03黄淮海区域是我国农业主产区,常年耕地面积稳定在0.2亿h m 2左右, 一年两熟 是该区域的主要种植方式,主要种植模式有小麦-玉米㊁小麦-花生小麦-大豆等,其中小麦-玉米区域地产出秸秆量在1300~1500k g/6672㊂我国对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时间较长,1997年前主要是秸秆堆腐还田㊁过腹还田和焚烧还田为主,其中1992年至1997年小麦秸秆基本以直接还田为主,玉米秸秆以焚烧还田为主,空气污染严重,环保压力较大,国家实行秸秆禁烧,推广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㊂全量还田腐熟不彻底或整地质量粗放可能会导致出苗差㊁苗弱现象,也会加重田间病虫害的发生[1]㊂农作物秸秆科学合理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㊂1 秸秆利用的历史脉络1997年之前我国秸秆利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小麦收获晒场脱粒后,秸秆堆沤腐化还田增加肥力,小麦秸秆在建筑上用作制土坯㊁粉墙等加入提高强度和韧性,还有一段时间用于造纸的原材料㊂玉米秸秆大部分直接焚烧或用于饲料㊁取暖㊁烧锅等㊂1998年左右,农田秸秆焚烧已非常严重,据报道,由于秸秆焚烧集中,甚至出现飞机无法正常起落,道路无法正常行车,空气中到处弥漫烟雾和毒害气体,还出现因无序焚烧秸秆造成的安全事故,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源污染,对人居环境破坏较大㊂国家发文禁止秸秆焚烧,正式拉开秸秆禁烧序幕㊂此后国家㊁地方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禁止农作物秸秆粉碎,鼓励秸秆粉碎还田,并引导进行秸秆多用途开发利用,比如2007年国家连续颁布‘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3年目标,200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4年中央初次提出实施秸秆还田五化 利用,2020年国家黑土地保护计划明确秸秆还田促进保护性耕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秸秆综合利用[2]㊂居统计现阶段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1%,其中华北区秸秆直接还田率为70.1%[3]㊂2 秸秆的价值农作物秸秆经加工可用做肥料㊁燃料㊁原材料和饲料,其中秸秆还田可提供15%的有机质,秸秆干基含39.9%~45.3%的有机碳,含0.65%~1.11%的纯氮,含0.18%~0.46%的五氧化二磷,含1.27%~1.42%的氧化钾,还含有5%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秸秆㊃631㊃王怀苹等:黄淮海区域农作物秸秆还田问题探析 耕作与栽培 第43卷 第6期全量还田所提供的养分占作物养分总需求量的20%~30%㊂3黄淮海区域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3.1小麦秸秆直接还田现阶段小麦联合收割机均带有秸秆粉碎功能,小麦收获时含水量应低于13%,应避开阴雨天气和早晨,收割麦茬不高于15c m,秸秆粉碎长度10~15c m,粉碎后的秸秆均匀覆盖地表㊂由于玉米生长季节降雨量较多,且气温较高,利于秸秆腐熟㊂3.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玉米收获后尽早用用大型旋耕机进行粉碎,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5c m,由于玉米秸秆所含碳氮比为100ʒ1,秸秆腐熟所需碳氮比为25ʒ1,为促进秸秆腐熟应增施75k g/h m2尿素,采用深耕30c m或旋耕15~ 20c m整地㊂3.3花生秸秆还田情况由于花生秸秆中粗蛋白含量约12.9%㊁粗脂肪含量约2.1%㊁碳水化合物含量约46.8%,简单加工后适宜做牛羊饲料,经济价值较高,秸秆一般不用于还田㊂3.4秸秆还田技术流程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秸秆均匀覆盖地表;用玉米种肥同播机直接播种玉米或点播花生,玉米收获后用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1~2遍,适当为促进秸秆腐熟适当增施尿素75k g/h m2,采用旋耕机旋耕1~2次还田,要求耕深15~20c m,或铧式犁深耕25~30c m,耕后通过抹耙平整并适当压实土地,然后小麦播种机播种小麦㊂4秸秆还田的优点4.1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连续2年以上进行秸秆全量还田,年增加土壤有机质量0.2~0.3g/k g,连续2~3年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5%~0.2%,增加纯氮1.9~2.4m g/k g,增加有效磷(五氧化二磷)1.2~ 1.5m/k g,增加速效钾(氯化钾)3.5~4.0m g/k g,可显著提升土壤肥力,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㊂4.2改良土壤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孔隙度,团粒结构增多,透气性增强,土壤密度减小,土壤储水能力增加,保墒性能增强,可减小土壤短时间温度变化幅度,减轻小麦冻害㊂同时由于秸秆腐熟理化性质偏碱性,可以降低土壤p H值,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㊂4.3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微生物数量连续秸秆还田地块土壤中磷酸酶㊁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提供比较明显,且土壤中真菌㊁磷酸盐细菌㊁有机无机磷细菌㊁真菌无论数量和种类均有所增加,利于土壤活化和养分利用㊂4.4促进土壤固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秸秆还田有效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为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较多的能量,对微生物活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土壤活性的提高,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㊂4.5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热容比秸秆粉碎还田后覆盖在土壤表层,减少杂草接触空气阳光,能够较好的抑制杂草生长,减轻草害发生㊂农作物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土壤热容比,叠加秸秆覆盖效应,冬季能提高低温约0.5ħ,夏季能降低低温2.5ħ左右㊂4.6利于环境保护由于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滞后,秸秆直接粉碎还田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以及有害气体对人呼吸道和肺部的感染㊂5秸秆直接还田的负面影响5.1加重病虫害发生,增加防治成本秸秆还田时部分病残株会携带一定数量的病菌入土,同时部分虫卵也会随附着在秸秆上越冬,如果秸秆未深翻或腐熟不彻底,叠加水㊁温宜生长环境,会增加病㊁虫害发生的程度,比如土传病害㊁赤霉病㊁根腐病㊁纹枯病等病害,以及棉铃虫㊁红蜘蛛㊁蛴螬㊁蝼蛄㊁金针虫㊁二点委夜蛾等虫害㊂增加农民种地成本,给作物生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㊂5.2降低作物出苗率㊁弱苗死苗㊁播种量增加连续多年全田秸秆还田地块,由于秸秆腐熟不充分和秸秆残留量大再叠加整地不科学,出现出苗率第以及缺苗断垄现象,部分麦田出苗后长势弱甚至死亡现象,农民为保证田间出苗数,小麦播种量较未秸秆还田地块增加50%~100%㊂6秸秆直接还田存在问题分析6.1关于出苗差及播量增加问题一是秸秆还田时需要消耗一定量的氮肥,如果没有增施氮肥,会出现秸秆腐熟和幼苗生长发育增肥现象,造成弱苗;二是秸秆粉碎不彻底,长度大于5c m,不利于腐熟;三是没有采取深翻或深旋耕,土地整理粗放,仅进行了低于15c m浅旋耕,秸秆大量留在土壤浅表地层,种子播种在秸秆上造成不出苗或苗弱;四是秸秆腐熟过程中会释放出一定数量的热量和N O2气体,和种子接触可能会降低出苗率或形成弱苗;五是耕后㊃731㊃耕作与栽培,2023,43(6):136-138.h t t p://g z z p.g z n y z y x y.c n T i l l a g e a n dC u l t i v a t i o n V o l.43 N o.06 D e c.2023没有进行犁耙镇压作业,土壤太过于松软,跑墒漏肥且不利于出苗和根系下扎;六是播种后缺乏镇压程序,造成种子无法和土壤紧密接触,吸取养分和水分不畅而造成弱苗㊂建议及早浇蒙头水踏实土壤,保证出苗率和幼苗质量㊂6.2关于病虫害加重的问题一是作物生长季节病害或虫害发生严重且防治效果没达到防效地块,不适宜秸秆直接还田;二是直接粉碎还田地块,建议秸秆粉碎后耕地前,用3%辛硫磷颗粒混拌25k g细土,耕地时均匀撒施垡头,或用3%甲基异硫磷兑水均匀喷洒在秸秆表面,然后深耕翻入土中;三是播种时最好选用包衣种子,注意查看种衣剂含量要有杀菌剂㊁杀虫剂㊁微肥等,也可选用含杀菌杀虫成分的拌种剂按要求进行拌种,能较好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幼苗健壮生长㊂常见的杀虫剂有吡虫啉㊁辛硫磷等,常见的杀菌剂有咯菌腈㊁戊唑醇等;四是采用深翻的整地方式把粉碎后的秸秆扣在犁底,要求耕深不低于25c m,能有效减轻病害和虫害的发生㊂五是采用不同作物倒茬口种植或采用轮作方式,减少病虫寄主,改变农田小环境,达到减轻病虫害目的㊂6.3关于秸秆还田量的问题黄淮海一年两熟制的耕作方式,田间秸秆产出量大,秸秆量约75000k g/h m2,连年还田秸秆腐熟压力较大,养分不能充分利用,造成养分富集,甚至引起农业面源污染㊂同时不利于耕作,增加田间管理成本㊂秸秆半量还田较秸秆全量还田,土壤耕层的空隙度增加㊁土壤的容重降低,并且作物根系长度增加,深层根系密度和结构优化,产量水平略高于全量秸秆还田[4]㊂此观点支撑了秸秆部分还田或隔季还田结合秸秆综合利用的可行性,既有利于改良土壤㊁增加土壤费力㊁帮助释放土壤固态养分又避免了田间秸秆量太大带来的负面影响㊂6.4关于因整地和田间管理不科学的问题避免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作用,可通过秸秆粉碎+尿素+种子包衣/拌种整地镇压或播种镇压或播后及时浇蒙头水等简单措施进行避免,因现阶段土地主要由小农户分散种植,地块小㊁散,实际种地者以妇女和老人为主,并且家庭主要收入已不以种地为主(约30%),受重视程度低㊁技术使用和接受度低㊁缺乏配套机械等条件制约,加大了秸秆还田负面效应㊂随着种植专业合作社㊁家庭农场㊁土地托管等新型农村新型服务主推规模都扩大,通过科学种田应该能够逐步解决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问题㊂7讨论秸秆还田是增加地力㊁活化土壤㊁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而不是唯一措施,可以通过使用生物菌肥㊁有机肥料等土壤调节剂实现以上目的㊂田间直接焚烧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也是行不通的,因而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研究并加快㊁加大进行产业化推广秸秆肥料化㊁燃料化㊁基料化㊁原料化和饲料化等 五化 利用技术,为秸秆利用找到切实可行的利用途径,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引导,在不增加农户投入的基础上实现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用市场杠杆让农民多些选择㊂参考文献:[1]王怀苹,夏海东,赵志涛,等.鹤壁市小麦播种量增加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J].中国农技推广,2021,37(10):39-41. [2]李泽媛,郑军.我国农作物秸秆还田的研究脉络和趋势探析 基于C i t e S p a c e知识图谱[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42(9):16-26.[3]严东权,薛颖昊,徐志宇,等.我国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现状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J/O 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1-17[2023-03-03].h t t p://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11. 3513.S.20221129.1337.004.h t m l[4]杨竣皓,骆永丽,陈金,等.秸秆还田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效应的整合(M e t a)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1): 4415-4429.㊃831㊃王怀苹等:黄淮海区域农作物秸秆还田问题探析耕作与栽培第43卷第6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淮平原地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调查与分析———基于鲁、豫、皖、苏4省139县市区3090农户的调查权英1,杨萍2*,郭洪海2(1.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10;2.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摘要通过对黄淮平原地区4省139县市区3090农户的实地调查,在阐述农户秸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秸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户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黄淮平原地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中图分类号S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28-15814-04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in Huanghe-Huaihe Plain Region QUAN Ying et al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10)Abstract Through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on 3090peasant households in 139counties in Shandong-Henan-Anhui-Jiangsu region ,basedon expou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straw unitization of peasant household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in peasant households were analyzed.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utility efficiency of straw re-sources were put forward.Key words Huanghe-Huaihe Plain region ;Peasant househol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淮平原地区农田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07BAD89B09)。
作者简介权英(1977-),女,吉林永吉人,硕士,讲师,从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
*通讯作者,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
E-mail :pingivy@163.com 。
收稿日期2010-09-03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产量大、分布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秸秆利用技术的不断发明和各项相关政策的落实,农产品秸秆利用有了新的发展。
但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依然较低,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大量秸秆还是采用露天焚烧的方式,不仅浪费了秸秆资源,而且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笔者通过对黄淮平原地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原因,以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1.1研究区概况黄淮平原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黄河以南及安徽省、江苏省淮河以北,是华北平原的南部,主要由黄河、淮河下游泥沙冲积而成。
地形平坦,仅徐州地区略见小丘。
西部和南部为山麓平原,海拔大多在80m 左右;中部平原,海拔多在35 80m ;东部滨海一带,海拔仅为2 3m 。
平原地区多低洼,湖泊众多,主要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一带。
黄淮平原河渠纵横,涵闸密布,稻麦两熟,主产小麦、杂粮、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1.2数据来源为充分了解黄淮平原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情况,课题组于2009年1月 2010年4月在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4省139个县市区对4100农户实施了大规模入户调查。
调查共分3步进行:第一步,在山东科技大学学生中选择150余名生源地在上述地区的学生,由调查指导教师带队,利用寒假期间进行入户调查,共回收问卷3360份;第二步,在郑州大学、菏泽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选择上述样地区的学生,在有关教师带领下,利用周末和清明节时间进行了补充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680份;第三步,根据样本分布情况,就有效样本较少的区域,由调查组织者进行第二次补充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120份。
调查共发放问卷41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90份,问卷回收率为73.37%。
2农户秸秆利用现状分析2.1被调查农户基本情况被调查农户家庭平均人口为4.5人,其中农业人口平均为4.0人,非农业人口为0.5人。
农户平均年龄为41.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5年,党员比例为9.5%,家庭党员平均人数为1.3人,主要村干部的比例为3.6%。
所从事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业和城市务工,所占比例分别为75.7%和37.4%,其余职业依次为本地务工、农业养殖业、家庭副业、在其他农村务工、渔业、林业及其他,比例依次为25.4%、8.2%、7.7%、2.4%、1.6%、1.1%、0.9%。
被调查农户实际耕地面积每户不足0.40hm 2,其中,旱地面积每户为0.33hm 2,水田和林地面积每户为0.31、0.17hm 2。
从耕作制度来看,绝大部分农户采用一年两熟,占到91.4%,其余一年一熟的农户占6.6%,一年三熟的农户占1.3%左右,一年多熟制度仅占0.7%,其中有21.7%的农户采用了间作、套种的方式。
农户没有采用间作、套种方式主要是由于没有间作、套种的习惯以及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分别占到34.2%和25.8%;20.8%的农户认为间作、套种收益不明显,而且费时、费力;17.6%的农户由于没有掌握间作、套种的技术,所以没有采用(表1)。
表1农户没采用间作、套种原因统计表Table 1The statistics of the causes of peasant households without u-sing intercropping and interplanting原因Causes样本量∥户Sample size比例∥%Proportion 没有掌握间作、套种技术61917.6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从事90625.8间作收益不明显,而且费时72820.8没有间作、套种习惯119934.2其他561.6责任编辑马卫鹏责任校对况玲玲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0,38(28):15814-158172.2农户秸秆处置满意情况在秸秆的处置情况调查中,48.3%的农户表示对目前秸秆处置情况不满意;4.8%的农户没有意识到秸秆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对秸秆的处置表示无所谓的态度;46.9%农户对目前秸秆处置现状表示满意,总体满意程度偏低(表2)。
表2秸秆处置满意度统计表Table2The statistics of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n the stalk disposal满意程度Satisfactory degree 样本量∥户Sample size比例∥%Proportion很满意672.2比较满意38212.4满意99932.3不太满意119638.7很不满意2979.6无所谓1494.82.3农户秸秆收集方式呈现多样秸秆收集方式是影响秸秆回收程度的重要因素。
大约有32.4%农户使用劳力、农机等直接将农作物秸秆收集、运输;18.4%的农户选择使用机械打碎还田;11.40%的农户选择把秸秆覆盖在地里还田;31.40%的农户直接焚烧或丢弃;6.4%的农户把秸秆出售或赠送给他人,由他人进行收集;只有10家农户通过所在村秸秆收集合作社,统一收集处理,但这种形式的使用不够广泛(表3)。
2.4农户秸秆利用总体情况由表4可知,其他秸秆除了表3农作物秸秆收集方式统计Table3The statistics of the collecting methods of crop straw秸秆收集方式Collecting methods of straw样本量∥户Sample size比例∥%Proportion使用劳力、农机等收集、运输216032.4直接使用机械打碎还田122418.4覆盖在地里还田75811.4丢弃在田间地头100115.0直接焚烧110316.4出售或赠送给他人,由他人进行收集4266.4村里成立有秸秆收集合作社,由合作社100统一进行收集处理其他120果树和蒜杆以外,还有芦笋和芝麻、芦笋主要以出售的形式被利用,芝麻主要作为生活燃料的形式被利用。
调查发现,豆类秸秆利用率最高,占97.41%,依次为棉花、花生、薯类、玉米、小麦、水稻秸秆。
分别占97.08%、96.32%、93.63%、91.11%、77.49%、73.32%。
其中,作为生活燃料的利用率比较高,棉花秸秆利用高达88.39%,豆类秸秆利用为73.39%,花生秸秆和玉米秸秆利用分别为49.68%和42.87%,秸秆依然是农村最主要的生活燃料之一。
农户秸秆处置中就地燃烧或丢弃现象也比较严重,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作为主要种植物的水稻和小麦,水稻秸秆占27.22%,小麦秸秆占22.17%,玉米秸秆占8.71%,蒜杆丢弃比例达到33.33%。
总的来讲,黄淮平原地区农户秸秆利用还处于消耗高、污染大、产出低的状况,未能得到高效合理开发利用。
表4秸秆利用方式统计Table4The statistics of straw utilization ways秸秆种类Kindsofstaw 种植份数∥份Plantednumber利用方式及平均利用比例Utilization ways and average use proportion∥%粉碎还田Comminutingandreturningto field直接覆盖还田Mulchingandreturningto field堆沤还田Composting用作饲料Usingas feed青贮饲料Using assilage作为生活燃料Using asdomesticfuel生产沼气Producingbiogas养殖食用菌Culturingediblefungi出售给企业Selling toenterprises丢弃Discarding就地燃烧Burning综合利用情况Comprehensiveutilization小麦298024.3411.994.353.461.0626.670.460.214.961.8720.3077.49玉米228628.375.193.916.682.2042.870.380.111.401.337.3891.11棉花2571.621.112.441.240.5888.390.280.411.001.441.8897.08花生6722.273.853.4524.547.8349.680.360.044.290.663.0196.32豆类7602.251.702.0813.053.1773.390.170.451.140.681.5897.41水稻4726.134.443.643.620.8029.390.370.6724.264.4122.8173.32薯类1295.553.645.8131.8614.6021.960.721.108.391.554.0593.63其他290.006.906.9010.340.0046.030019.3110.340.1789.48果树60000022.50076.6700.8399.17蒜杆300033.340000033.33066.673农户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3.1农户秸秆丢弃或焚烧现象依然严重通过调查,有35.6%的农户选择直接焚烧或丢弃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