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物态变化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预览: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温度计和融化、凝固这两个方面的知识。
一、温度计温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在液体温度计中,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和100℃。
℃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时,需先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底或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在温度计中,绝对零度为-273.15℃,而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T=273+t,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K。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温度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
它们的玻璃泡液体、刻度范围、分度值、构造和使用方法都有所不同。
二、融化和凝固融化和凝固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之一。
其中,融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实验中常用的熔化装置是水浴加热法,它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使用方法包括将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和石棉网等组成装置,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减少水、用热水替代冷水等。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点不同,而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
晶体是由分子间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组成,而非晶体则是由分子杂乱无章的排列的固体组成。
水滴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落下来形成雨。
特性:非晶体没有明确的熔点。
影响熔点的因素包括压强和杂质。
凝固的必要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
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而非晶体则会不断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2019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一《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届人教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十一《物态变化》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答案】A【解析】两壶水都沸腾后关闭炉火,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关闭炉火甲水壶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虽然关闭炉火,但厚金属板的温度还是高于水的温度,水还能从金属板上吸热.故还能沸腾.所以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2.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A.都会沸腾B.都不会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答案】D【解析】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甲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这样的话,即使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中收热量,不会沸腾;乙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3.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A.水的凝固过程B.海波的凝固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蜡的凝固过程【答案】B【解析】由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在48℃时保持一段时间不变,符合晶体的凝固特点,所以是晶体凝固过程.玻璃、蜡是非晶体,水的凝固点是0℃不符合题意.4.大丰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如下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大丰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这一天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天气温都是-4℃B.全天气温都是4℃C.这天最低气温是-8℃D.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答案】D【解析】由图片可知,大丰地区某天的最低气温为-4℃,最高气温为4℃,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4℃-(-4℃)=8℃.5.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登山运动员在珠峰顶要把饭烧熟,应该()A.用猛火煮B.用高压锅煮C.用小火慢慢煮D.用薄壁铜锅煮【答案】B【解析】A、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会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水一旦沸腾温度保持不变,用猛火煮,温度不会升高,达不到把饭煮熟的温度,故A不符合题意;B、气压随高度而变化,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水会在较低的温度下沸腾,水一旦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会升高,达不到把饭煮熟的温度,所以选用高压锅,故B符合题意;C、用小火慢慢煮,达不到把饭煮熟的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D、用薄壁铜锅煮,减少了热量的散失,达不到把饭煮熟的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6.海波的熔点是48℃,则48℃的海波()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海波是晶体,在熔点48℃时,海波有三种存在的可能:(1)海波温度达到熔点,但不能够继续吸热,呈现固态;(2)海波处于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海波温度处于凝固点但没有继续放热时或刚好完全熔化结束时,处于液态.7.在足球比赛中,当一球员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为()A.12摄氏度B.32摄氏度C.40摄氏度D.100摄氏度【答案】B【解析】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且沸点低于人体正常体温37℃.故选32℃.8.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的黑点表示气体分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子的四个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瓶子里的气体减少,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小,因此下面的气体分子会向上运动,充满整个瓶子.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过程的是()A.太阳将积雪晒化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了钢水D.食盐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答案】D【解析】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选项D,食盐投入水中,属于食盐在水中“溶化”的过程,不属于物理里面的“熔化”.10.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对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答案】B【解析】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第一句说法正确.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所以B正确.11.“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熔点低于30℃,沸点高于490℃【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碳纳米管温度计”中的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镓就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可从30℃到490℃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测量时是利用金属镓在纳米碳管制成的温度计内受热膨胀,故A正确.B、这种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为从30℃到490℃,此范围内纳米管的热胀冷缩要很小才能不影响测量结果,故B正确.C、金属镓的体积在30℃到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但由于其用于温度计测定温度变化情况,并且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变化读取数值,不能忽略不计;故C错误.D、“纳米管温度计”是用以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测量范围内要保证金属镓处于液态,不能凝固和汽化,故D正确.12.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会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室内的水蒸气发生了()A.液化B.凝华C.汽化D.凝固【答案】A【解析】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13.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B.它的分度值是1℃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答案】D【解析】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根据图中液面位置可知温度为38℃,故A错误;B、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1℃,这就是分度值,故B错误;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有缩口),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的,故C错误;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14.冬天,汽车前挡风玻璃常出现一层“雾气”,影响了驾驶.按一下除雾开关,从玻璃下方吹出一股风,“雾气”即刻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雾气”附着在挡风玻璃的内侧C.吹出的风增大了“雾气”的表面积,使其蒸发加快D.吹出的风加快了“雾气”表面的空气流动,使其蒸发加快【答案】C【解析】冬天汽车玻璃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玻璃,放出热量发生液化,出现雾气,附着在车玻璃内侧;按一下汽车除雾开关,从玻璃下方吹出一股风,加快了车窗玻璃上“雾气”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使其蒸发加快.故选项ABD正确,选项C错误.1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80℃的酒精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铅的凝固点是-328℃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答案】D【解析】酒精的沸点是78℃,80℃的酒精应该是气态.故A不正确;水银的凝固点是-39℃,气温接近-50℃时,水银已经凝固,故B不正确;铅的凝固点是328℃,C不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39℃的水银吸热熔化温度不变.故D正确.16.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我省平凉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D.雾凇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答案】C【解析】A、“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不正确;B、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与雾凇的形成过程不一样,故B不正确;C、“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D、凝华放出热量,因此雾凇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正确.17.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下列说法: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继续沸腾;②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停止沸腾;③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继续沸腾;④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停止沸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停止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将停止沸腾,故①错误,②正确;③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气体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继续沸腾,故③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18.用压力锅煮稀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A.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容易沸腾B.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不易沸腾C.压力锅传热快,使稀饭容易沸腾D.压力锅密封性好,使稀饭容易沸腾【答案】B【解析】压力锅密封性好,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锅内水蒸气增多,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锅内温度能达到更高的温度,饭容易熟.故选B.19.在小瓶内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内插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去掉橡皮塞,不影响温度计的使用B.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相同C.玻璃管越粗,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D.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将沿细玻璃管上升【答案】D【解析】A、因为橡皮塞对瓶内的气体起到密封作用,去掉橡皮塞后,瓶内气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影响温度计的使用,此选项错误;B、由于不同液体热胀冷缩的本领不同,换用不同液体,温度计测量的范围不相同,此选项错误;C、玻璃管越细,水沿着细玻璃管上升和下降得越明显,此选项错误;D、将小瓶放到盛有热水的容器中,瓶中的水受热膨胀将沿细玻璃管上升,此选项正确.20.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 ℃的冰比0 ℃的水冷B.房间温度在23 ℃时人体感觉比较温暖舒适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在65 ℃左右D.一般人的体温约为3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温度的估测.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相同,就代表冷热程度一定相同,所以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此说法错误;B.房间温度在23℃时人体感觉比较温暖舒适,此选项正确;C、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所以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37℃,不可能达到65℃,选项C、D错误.第II卷二、实验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冰和烛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b)中不是对试管直接加热,而是将装有烛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样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__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2)图(c)是在某个时刻所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所测的温度是________℃.(3)实验中用秒表测量时间,图(d)是某一时刻秒表表示的时间,则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 s.(4)如下图是根据所测数据画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像可知这种物质是________(选填“冰”或“烛蜡”).(5)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6)实验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_(填序号).①得到可靠的结论;②减小实验误差.【答案】(1)均匀;(2)-6;(3)398;(4)冰;(5)液;(6)①.【解析】(1)将装有烛蜡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则此时所测的温度是-6℃;(3)由图所示可知,分针示数为6min=360s,秒针示数为38s,秒表读数为360s+38s=398s;(4)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冰和烛蜡中,冰是晶体,蜡烛是非晶体,因此由图像可知这是冰的熔化图像;(5)由图像可知,CD段已经熔化完毕,温度上升,处于液态;(6)在此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2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________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________ 图;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________【答案】丙;甲;乙.【解析】(1)由实验装置abc图可知,a装置烧杯上面加了一个盖,受气压变化影响,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丙图.(2)由甲、乙两图像可知,水的初温相同,乙图加热较长时间水才能沸腾,原因可能是水过多,然后比较bc装置可知,c 装置总烧杯内的水的质量较多,所以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乙图;则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甲图.三、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88m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mm=34.4℃.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100℃,即1mm表示℃,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24.一支标有0℃~100℃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放在l 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1.25℃;(2)所测水的温度为26℃,相当于比0℃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20=25℃;(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1.25℃×6=-7.5℃;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比实际0℃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94=117.5℃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答:(1)(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117.5℃.【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1.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结合非常紧密,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此外,固态物质具有相对较大的密度和较小的分子间距,分子或原子在固态内部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常见的固态物质包括金属、石英、盐类、冰等。
2.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忽略其相互吸引作用。
液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可以任意改变,但是体积和形状又受容器的限制。
此外,液态物质的密度比固态小,分子或原子的运动也比固态活跃。
常见的液态物质包括水、酒精、石油等。
3.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自由流动,同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很大,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非常活跃,体积和形状受到容器限制。
常见的气态物质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
温度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运动速度,温度升高会使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压强则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强增大会使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
1.气体的状态方程通常情况下,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写作 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在等温过程中,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当气体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
在等压过程中,当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体积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体积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体积减小。
在等容过程中,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压强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压强减小。
2.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其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当物质处于熔化点时,会出现熔化现象。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我们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蒸发,气态到液态的凝结,固态到气态的升华,以及气态到固态的凝华。
在这八年级物理中,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态变化。
首先,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开始熔化成液体。
熔化的温度称为熔点,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增大,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最终形成液体。
接下来,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液体物质受冷却时,它的温度会逐渐下降,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开始凝固成固体。
凝固的温度称为凝固点,不同物质的凝固点不同。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间距离逐渐减小,分子的运动速度减慢,最终形成固体。
蒸发是指液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液体受热时,部分液体分子会获得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分子,这个过程被称为蒸发。
蒸发的速度受到温度、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蒸发是一种温度下的表面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因此蒸发时液体的体积不变。
凝结是指气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却时,气体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距离减小,最终形成液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凝结。
凝结的温度称为凝结点,不同物质的凝结点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是一对互逆的物态变化,即一个物质经历熔化变为液体,再经历凝固变为固体;一个物质经历蒸发变为气体,再经历凝结变为液体。
这些物态变化都是由物质的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引起的。
除了这四种物态变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物态变化,即升华和凝华。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当固体物质受热时,它的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气体。
凝华则是指气体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气体受冷却时,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变为固体。
总结起来,八年级物理学习的物态变化知识点主要包括熔化、凝固、蒸发和凝结这四种物质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特殊的物态变化。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1. 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又称为相变,是指物质从一个物态转化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物质在不同的物态之间转化时,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2. 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1 固态在固体状态下,物质的分子固定在一个位置,只有极小的振动,形态不易改变。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2 液态在液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仍然有固定的位置,但是由于振动幅度增大,分子间距也增大,因此能够相互滑动,呈现定形态和流动形态。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2.3 气态在气态状态下,物质的分子不断地运动、振动,并且保持着不断的碰撞,因此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无定量的体积。
3. 物态变化的类型3.1 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3.1.1 熔化熔化指的是将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得分子可以相互滑动而变得流动。
3.1.2 凝固凝固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从而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使分子逐渐变得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3.2 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2.1 汽化汽化指的是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再相互吸引,不断地向外运动,以变成气态。
3.2.2 液态凝馏液态凝馏指的是将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液态凝馏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反而会引起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变成液态。
3.3 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相变3.3.1 升华升华指的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减弱,分子不断地向外移动,逐渐变得无定形,直接变成气态。
3.3.2 凝华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华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分子内部相互作用增强,不断地向内运动,逐渐变得固定,直接变成固态。
物态变化专题(PPT课件(初中科学)11张)

三、蒸发和沸腾
3.生活处处有科学,留意视察皆学问。
甲
(1)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___炖__盅___(选填“ 空气”或“炖盅”) 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2)大煲内的水沸腾后,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不__会_沸__腾_(选填“ 同时沸腾”或“不会沸腾”)。 (3)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____丙____(选填“图乙”或“图丙”)。 (4)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为使汤料快点煮熟,加大火力让水沸腾更剧烈,分析这种做 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不__合__理_因_。为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无论用大火或小火,
三、蒸发和沸腾
2.小李进行“视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使用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当温度升高到如图甲温度计所示时,在烧杯中能视察到如图乙____C____ ( 选填“C”或“D”)所示的现象。实验结束撤掉酒精灯后,小李发现水仍然能沸腾一段时 间,这是因为___水__能__继_。续从铁圈(或石棉网)上吸取热量 (2)如图丙是小李根据部分实验数据绘制成的图像。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 增加,请在答题纸的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线。
二、晶体的融化曲线
【例题5】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
料,夹层间有“神秘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
长时间保持不变。“神秘物质”在55℃(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三、蒸发和沸腾
产生部位 温度要求 剧烈程度
课题:《物态变化专题》
一、物态变化的类型
融化(吸热)
汽化(吸热)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以下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一、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熔化:当物质受到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增大,突破了分子间的结构力,使得物质表面开始融化,并最终变为液态。
二、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固:当物质受到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液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减小,逐渐靠近,从而形成新的分子结构,使得物质逐渐凝固为固态。
三、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蒸发:当液体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一部分分子能量足够大而能够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从液体表面跳出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2.沸腾:当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也会产生气泡,并从液体底部不断冒出,液体不断汽化并产生大量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四、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冷凝:当气体受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使得气体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五、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升华:一些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固态物质的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脱离,转变为气体。
六、气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结:气体遇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速度减慢,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使气体中的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固体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有:1.熔化:冰块融化为水;2.凝固:水凝固为冰块;3.蒸发:水中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逐渐蒸发;4.沸腾:水在经过加热后开始沸腾;5.冷凝: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6.升华:固态干冰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7.凝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雾。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例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例题物态变化是物质状态的转变过程,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在不同状态之间进行转变,这些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环境等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如水可以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再变成气态蒸汽。
本文将总结物态变化的知识点,并以例题的形式进行讲解。
知识点一: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特点是分子排列紧密,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的特点是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距,能流动,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无固定的体积;气态的特点是分子间距离较大,能自由移动,适应所处容器的形状和体积。
例题一:将以下物质分类为固态、液态或气态:水、冰、气体、红烧肉、煮沸的水。
解析:水在常温下是液态,冰是固态,气体是气态。
红烧肉在烹饪过程中是液态,而煮沸的水则处于液态状态。
知识点二:相变相变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常见的相变有凝固、融化、汽化和凝结。
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凝结是指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例题二:描述冰块融化的过程,并说明其与凝固的区别。
解析:冰块融化的过程是指冰块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当温度超过0°C时,冰块吸收热量,分子间距增大,从而使固态冰变成液态水。
与凝固相比,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当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液态水释放热量,分子间距减小,从而使液态水凝固成固态冰。
知识点三:气体的状态方程气体的状态方程是描述气体状态的方程,一般表达为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力,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代表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根据状态方程可以推导出气体的压缩、膨胀、热力学过程等性质。
例题三:如果一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增加了一倍,温度增加了多少倍?解析: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P、V、T三者之间成正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2010·湖州)今年 3 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 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A.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解析:把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考查了水的物态变化。由题意知空气中水蒸 气增多导致空气潮湿,墙壁“出汗”、地板湿漉则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形成了小水珠。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9.(2011 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的分辨和认识。晶体有熔点,温度达 到了熔点才开始熔化,熔化时温度不变,完全熔化后才升温。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加热就 开始熔化,直到完全熔化,熔化过程没有温度不变的过程。A 是晶体凝固图像,B 是非晶体 熔化图像。D 是非晶体凝固图像,本题答案为 C。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 选择题 每小题
1.(2010·金华)为了避免游客排队时被阳光晒得过热,上海世博园园区加装了一大批喷 雾设施,为游客喷雾降温。喷雾降温设施喷洒的水雾,即使在水温与气温相近的情况下,也 有比较明显的降温效果,主要原因是( ) A.水的密度大 B.水蒸发时要放热 C.水汽化时要吸热 D.水雾透光性差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专题训练11 专题训练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物态变化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时间:50分钟 时间: 分钟
分值: 分值:100分) 分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第二部分 专题11 专题
物质科学(一 物质科学 一) 物态变化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考点一
温度计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以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沸水的温度为 100 ℃, 在 0 ℃到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1 摄氏度。 3.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液体热胀冷缩。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3)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体的上表面相平。 5.体温计的量程为 35_℃~42_℃,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温度变化范围来确定的,分度值 为 0.1_℃, 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程度。 体温计有一特殊结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 的细管,所以温度计可离开人体读数。每次使用前,都应把水银甩下去。
答案: 答案:B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专 题 训 练
宁夏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气”,“白气”形成的原因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B )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专 题 训 练
(2010·湛江)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 如右图所示, 用酒精灯对烧 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也不熔化 D.无法判断 解析:冰熔化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 0 ℃;二是周围的温度比 0 ℃高.冰 的温度比 0 ℃低时,冰吸热升温,但不会熔化; 周围温度不比 0 ℃高时,0 ℃的冰不能从 周围吸热熔化。本题的试管放在烧杯中,对烧杯加热的结果:烧杯内的冰吸热熔化,当烧杯 内的一部分冰熔化, 烧杯内为冰水混合物时, 它的温度保持为 0 ℃不变, 大试管放在烧杯里, 周围是温度为 0 ℃的冰水混合物,大试管内的冰不能从与它温度相同的周围吸热,所以试 管内的冰不会熔化,选项 C 正确.
2.(2010·杭州)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 “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16.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过程要吸 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17.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6.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叫凝固。熔化过 程要吸热,凝固过程要放热。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有固定的 熔化温度,即熔点,如冰、海波、石英、水晶及各种金属。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 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8.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9.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能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能继续放热。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2010·义乌)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滴,干冰是二 氧化碳,小水滴只能来自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所以 D 为正确选项。学生对“白气”不了 解,就容易错选 A 或 B。
答案: 答案:D
专 题 训 练ຫໍສະໝຸດ 目录首页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3.(2010·宜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中,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答案: 答案:C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10.(2009 中考变式题)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答案: 答案:A
8.(2009 中考变式题)冬天,放在室外的木头、铁块和冰块温度最低的是( A.木头 B.铁块 C.冰块 D.温度相同
)
专 题 训 练
解析: 木头、 铁块、 冰块都放在室外,通过热传递, 最后它们的温度都和室外气温相同。 因此它们的温度是一样的。
答案: 答案:D
答案:A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6.(2010·毕节)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 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解析:汽油很容易汽化,加油站附近空气中的汽油含量相对高些,又因其极易燃烧,所 以在加油站通常有“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10.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 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11.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 化现象;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中 两种方式的异同点如下表:
考 典 例 精 析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专 题 训 练
目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宇轩图书 宇轩图书
考 点 知 识 梳 理
中 考 典 例 精 析
1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其高低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上方空 气流动的快慢。蒸发有制冷作用。 14.沸腾的条件:(1)温度到达沸点; (2)能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1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