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耳鸣,耳聋的 穴位

合集下载

阳谷穴位位置图阳谷穴的作用和功效

阳谷穴位位置图阳谷穴的作用和功效

阳谷穴位位置图阳谷穴的作用和功效阳谷(SI5 )拼音:Yáng Gǔ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位置:上肢部穴位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配伍:配阳池治腕痛【阳谷穴位位置图】【图解阳谷穴位的位置】【阳谷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方法】俯掌,在三角骨后缘,赤白肉际上,当豌豆骨与尺骨茎突之间取穴。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

屈腕,掌心向胸,由腕骨穴向腕部推,相隔一骨(三角骨)的凹陷处即为此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手掌筋膜、钩骨骨膜。

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分布。

在手掌筋膜深面,尺神经的深支和尺动脉的掌深支行于小鱼际肌浅面,支配并营养该肌群,动脉还组成掌深弓。

针经上述诸结构,经小指的展肌、短屈肌与对掌肌的起点附着的豆钩韧带,达钩骨前缘的骨膜。

腕掌侧(动脉)网较细小,由尺、桡动脉的腕掌支,掌浅弓的返支和骨间掌侧动脉的分支组成。

自该网发出小支至腕关节和腕骨。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阳谷穴】经穴名。

属手太阳小肠经。

出《灵枢。

本输》。

经(火)穴。

(1)“阳谷穴”。

“阳”,阳气也。

“谷”,两山所夹空虚之处也。

阳谷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阳谷”。

(2)小肠经经穴。

“经”,动而不居也。

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3)本穴属火。

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

【按摩阳谷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鸣耳聋、齿痛颌肿、腕关节疾患、癫痫、癫狂、热病、精神病、小儿惊风、神经性耳聋、耳鸣、痔疮等。

听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听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听宫穴的准确位置图【】【图解听宫穴的位置】听宫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听宫穴位于人体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即:在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凹陷中。

)一说“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针灸甲乙经》)。

取穴方法:微张口,耳屏正中前缘凹陷,在耳门与听会穴之间。

【穴位解剖】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外耳道软骨,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或属支等结构。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听宫,经穴名。

出《灵枢。

刺节真邪》。

属手太阳小肠经。

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别名多所闻、多闻。

(1)“听宫穴”。

“听”,闻声也。

“宫”,宫殿也。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体表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内走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颧髎穴传来的冷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化雨降地,雨降强度比颧髎穴大,如可闻声,而注入地之地部经水又如流入水液所处的地部宫殿,故名“听宫穴”。

(2)多所闻、多闻。

多,大也。

所,修饰词。

闻,闻声也。

穴名之意指本穴气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为空洞之处,产生的回声既响又长。

理同听宫名解。

(3)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本穴中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经耳门穴地部流来的经水又有足少阳经瞳子髎穴流来的地部经水,故本穴为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穴位含义】小肠经气血由此回归小肠经体内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经水导入体内。

【听宫穴位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耳鸣耳聋、及神经性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聋哑、癫狂、齿痛、目眩头昏等【功效作用】聪耳开窍、宁神止痛【听宫穴位配伍】听宫穴配翳风穴、中渚穴缓解治疗耳鸣、耳聋;听宫穴配颊车穴、下关穴缓解治疗牙龈红肿;【日常保健】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听宫穴穴位,由上而下按摩,每次按摩2分钟。

听宫穴具有缓解眼部疲劳的作用,建议每日多按揉几次。

如果出现耳鸣症状,可用两手拇指端分别按揉两侧听宫穴,力度以感觉酸胀为佳。

耳聋耳鸣不可怕“耳前三穴”来帮你

耳聋耳鸣不可怕“耳前三穴”来帮你

耳聋耳鸣不可怕“耳前三穴”来帮你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戴着耳机,有些在上下班的途中,戴着耳机听音乐;有些运动时戴着耳机;有些在家看手机还是戴着耳机。

有这种习惯的人士,普遍觉得很有范儿,殊不知长期佩戴耳机会严重损害耳朵的听力,导致耳聋、耳鸣,严重者还会引起头痛、头晕、失眠等疾病。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按摩“耳前三穴”:
1、耳门穴
位置: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2、听宫穴
位置: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3、听会穴
位置:位于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方法:用手指在这些凹陷处不断的挤压2-3分钟,然后再用手掌心在耳道口连续地做一压一松的动作3分钟,每天3次
以上这三个穴位称为“耳前三穴”,有助于改善耳内血液循环,促进听觉功能恢复,是治疗耳朵疾病几乎必用的穴位,这三个穴位挨的非常近,用手指在耳屏前凹陷处按摩时,基本就能都得到刺激。

日常生活中,我们除了按摩“耳前三穴”,最重要的还是要减少戴耳机的时间,毕竟身体健康对我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耳穴定位表

耳穴定位表

1 耳轮部计11穴耳中[定位]在耳轮脚处,即轮1区。

[主治举例] 呃逆、胃痛、小儿遗尿。

直肠[定位]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

[主治举例]腹泻、便秘、脱肛、内外痔。

尿道[定位]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

[主治举例]尿频、尿急、尿痛、遗尿。

外生殖器[定位]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4区。

[主治举例]带下、阴痒、遗精、阳痿。

肛门[定位]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

[主治举例]里急后重、脱肛、痔痛。

耳尖[定位]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

[主治举例]麦粒肿、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多种疼痛。

结节[定位]在耳轮结节处,即耳轮8区。

[主治举例]头昏、头痛、高血压。

轮1[定位]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9区。

[主治举例]发热、急性扁桃体炎、高血压。

轮2[定位]在轮1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0区。

[主治举例]同轮1轮3[定位]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区。

[主治举例] 同轮1轮4[定位]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区。

[主治举例] 同轮1 2 耳舟部计6穴指[定位]在耳舟最上1/6处,即耳舟1区。

[主治举例]手指外伤疼痛、化脓性指头炎。

腕[定位]在耳舟自上向下第二个1/6处即耳舟2区。

[主治举例]腕部扭伤。

风溪[定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2区交界处。

[主治举例]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哮喘。

肘[定位]在耳舟自上向下第三个1/6处,即耳舟3区.[主治举例]失眠、网球肘、急性阑尾炎。

肩[定位]在耳舟自上向下第四、五个1/6处,即耳舟4.5区。

[主治举例]肩关节疼痛、落枕、胆石症。

锁骨[定位]在耳舟最下方的1/6处,即耳舟6区。

[主治举例]相应部位疼痛、无脉症、急性阑尾炎。

3 对耳轮部计14穴跟[定位]在对耳轮上脚的前上部,即对耳轮1区。

[主治举例]足跟痛。

趾[定位]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2区。

治听力下降的穴位

治听力下降的穴位

治听力下降的穴位
治疗听力下降的穴位有以下几个:
1. 耳门:位于耳朵的外侧上方,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听力。

2. 颧骨下缘:位于耳朵下方的颧骨下缘凹陷处,每天按摩该穴位,能够刺激耳朵周围的经络,提升听力。

3. 风池穴:位于颈部后方,耳朵后面的凹陷处,用力按摩该穴位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对改善听力有一定作用。

4.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的部位,按摩该穴位可以缓解耳朵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提高听力。

5. 肝俞穴和肾俞穴:肝俞穴位于腰椎第十二椎棘下两指的凹陷处,肾俞穴位于腰椎第二椎棘下两指的凹陷处。

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调节肝肾功能,对改善听力有帮助。

请注意,以上仅是一些常用的穴位,如果您有其他病症或需要长期调理,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穴位按摩师。

提高听力的穴位

提高听力的穴位

提高听力的穴位
听力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都遇到了听力下降的问题。

除了听力器官的年龄和性质等原因外,其实还有一些穴位可以帮助改善听力。

一、耳门穴
耳门穴位于耳垂上方凹陷处,是改善听力的主要穴位之一。

可以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每次按压5-10秒,每天按摩2-3次。

二、听宫穴
听宫穴位于小耳廓上方,可以用中指指腹轻轻按压,每次按压
5-10秒,每天按摩2-3次。

这个穴位不仅可以改善听力,还可以缓
解耳鸣等问题。

三、颊车穴
颊车穴位于耳垂旁边的颊骨上,可以用拇指与食指指腹一起按压,每次按压5-10秒,每天按摩2-3次。

这个穴位可以有效改善听力和
减少耳鸣。

四、听会穴
听会穴位于耳廓上的最高点,可以用拇指轻轻按压,每次按压
5-10秒,每天按摩2-3次。

这个穴位可以改善听力和缓解耳鸣等问题。

以上是一些帮助提高听力的穴位,可以每天按摩几次来帮助改善听力。

但是,如果听力下降的程度比较严重,还是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想听力好常按什么穴位

想听力好常按什么穴位

想听力好常按什么穴位
2013年03月17日08:17 舜网-当代健康报
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足少阳胆经入耳,手太阳小肠经过耳……耳朵,是多条经络及脏腑之气交汇之处。

肝胆火旺,胆经气血不通畅,受到阻塞,就会导致耳中轰鸣。

这时,利用自身的“大药”———听会穴来调理,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听会穴是胆经的穴位。

《针灸资生经》说“耳蝉鸣,取听会”。

《医宗金鉴》说其“主治耳聋耳鸣”。

听会就位于耳朵眼的正前方,张嘴时两耳边各有一个凹,这个凹陷处就是听会。

每天3次用双手的拇指按揉两侧听会,力量稍大,以感觉有些胀疼为度,每次每穴2~3分钟。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经验分享之详解(一)

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耳鸣、耳聋、中耳炎,经验分享之详解(一)

董⽒奇⽳针灸治疗⽿鸣、⽿聋、中⽿炎,经验分享之详解(⼀)(1)、神经性⽿鸣:三重、驷马、腕顺、⽿后头⾻区放⾎;
(2)、神经性⽿鸣,昨天扎了三重、腕顺、驷马、乳突下后放⾎(每周⼀次,加此⽳的原因是减
压)后⽿鸣声⾳明显减⼩,今在上述⽳位基础上加了灵⾻⼤⽩,但病情没有多⼤变化,请师兄们
指点。

可观察三重⽳处有没有青筋,有则放⾎;
(3)、感冒呕吐后突发⽿鸣⼀天,现⽿聋怎么办?扎对侧的三肩、⼟⽔⽳;
(4)、男,六⼗五岁的病⼈,前天感冒了,呕吐后⽿鸣,今天就听不见声⾳了,今天扎了三肩
⽳、⼟⽔⽳:半个⼩时后取针,病⼈说能听见声⾳了;
(5)、今天我的⽿朵后下⾯痛,⼀直痛到风池位置,⾃⼰扎了侧三⾥,针⼀下去,马上就感觉
不到疼痛了;
(6)、伟雪,⼥,48岁,⽿鸣⼀个半⽉,在北京各⼤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神经性⽿鸣,⽤西药
治疗⼀个⽉⽆效,针驷马、三重、腕顺,加⽕主、肾关,治疗四次,现⽿鸣症状完全消失,另外
感觉头脑特别清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督脉(四)DU 4 命门Mìngmén[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配伍]配肾俞、太溪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筋缩、腰阳关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治中风脱症;配关元、肾俞、神阙(艾灸)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穴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三阴交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配大肠俞、膀胱俞、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十五)DU 15 哑门Yamén[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配伍]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

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刺灸法]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

(二十)DU 20 百会Baihuì[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解剖]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配伍]配天窗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大肠俞治小儿脱肛;配百会、人中、合谷、间使、气海、关元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天枢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百会、风池、足临泣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天柱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百会、水沟、足三里治低血压;配百会、水沟、京骨治癫痫大发作;配百会、肾俞(回旋灸)主治炎症。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手厥阴心包经(九) PC 9 中冲Zhōngchōng[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配伍]配内关、水沟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配金津、玉液、廉泉治舌强不语、舌本肿痛;配商阳治耳聋时不闻音[刺灸法]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附注]心包经井穴。

手少阳三焦经(一) SJ 1 关冲Guān chōng[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三焦经井穴。

--------------------------------------------------------------------------------(二) SJ 2 液门Yèmén[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荥穴。

--------------------------------------------------------------------------------(三) SJ 3 中渚Zhōng zhǔ[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输穴。

(四) SJ 4 阳池Yáng chí[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原穴。

(五) SJ 5 外关Wài guān[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六) SJ 6 支沟Zhīgōu[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经穴。

(七) SJ 7 会宗Huìzōng[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解剖]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主治]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配伍]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三焦经郄穴。

--------------------------------------------------------------------------------(八) SJ 8 三阳络Sān yáng luò[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十) SJ 10 天井Tiān jǐng[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解剖]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有肱三头肌腱;肘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

[主治]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配伍]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十六) SJ 16 天牖Tiān yǒu[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配伍]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十七) SJ 17 翳风Yīfēng[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十八) SJ 18 瘛脉Chìmài[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

[配伍]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十九) SJ 19 颅息Lúxī[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平刺0.2-0.5寸;可灸。

(二十一) SJ 21 耳门ěr mén[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配伍]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二十二) SJ 22 耳和髎ěrh éli áo[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