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用新材料

合集下载

常用医用金属材料

常用医用金属材料

常用医用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又称医用金属材料或外科用金属材料,当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广泛被用于植入材料时,长期的实用性与安全性便成为了对医用金属材料的第一要求。

下文为大家具体介绍了钛基、钴基、镁基、锆基、锌基、铝合金以及不锈钢、钨、贵金属等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在生物医用材料中使用的合金或金属,属于一类惰性材料,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性能和机械强度,在临床中作为承力植入材料而得到广泛应用。

在临床已经使用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钴基合金、钛基合金、不锈钢、形状记忆合金、贵金属、纯金属铌、锆、钛、钽等。

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基合金具有强度高、韧性好以及稳定性高的特点,是临床常用的3类医用金属材料。

随着制备工艺和技术的进步,新型生物金属材料也在不断涌现,例如粉末冶金合金、高熵合金、非晶合金、低模量钛合金等。

一、性能要求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一般用于外科辅助器材、人工器官、硬组织、软组织等各个方面,应用极为广泛。

但是,无论是普通材料植入还是生物金属材料植入都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因而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生理环境的腐蚀而造成的金属离子向周围组织扩散及植入材料自身性质的退变,前者可能导致毒副作用,后者常常导致植入的失败。

因此,生物医用金属材料除了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外,优良的抗生理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也是其必须具备的条件。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要求:(1)机械性能。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一般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适当的弹性和硬度,良好的抗疲劳、抗蠕变性能以及必需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

(2)抗腐蚀性能。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发生的腐蚀主要有:植入材料表面暴露在人体生理环境下发生电解作用,属于一般性均匀腐蚀;植入材料混入杂质而引发的点腐蚀;各种成分以及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引发的晶间腐蚀;电离能不同的材料混合使用引发的电偶腐蚀;植入体和人体组织的间隙之间发生的磨损腐蚀;有载荷时,植入材料在某个部位发生应力集中而引起的应力腐蚀;长时间的反复加载引发植入材料损伤断裂的疲劳腐蚀,等等。

新材料(含医药中间体):

新材料(含医药中间体):

江苏南大紫金科技集团有限 公司
风力发电叶片和机舱罩用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技术。要求提高玻璃 纤维与不同树脂体系的结合性能,以提高制品的玻璃钢性能。同时要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领域 驱虫药重要中间
体 涂料 涂料 涂料
医药中间体
化工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
新材料
联系人 张建峰 85095642
包柏青 包柏青 包柏青 万屹东 1
艺研究,达到增加玻璃钢制品强度、快速固化、缩短生产周期、降低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成本的目的。
高分子聚合物成型加工技术及后期表面处理方法的提高与改进。希
望解决的问题是:能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提高注 江苏星怡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塑件及压铸件的成品率,以及后期表面处理的成品率;并且在保证性
23
常州市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
良好的高温成型性能的制动盘材料,以及耐高温、摩擦系数稳定、磨 耗量的制动闸片材料。

24 寻求人体可修复、吸收、降解的骨科新产品
常州奥斯迈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
化工
材料 新材料 机车制动
周斌 阙红波
黄继秋 83115688
杨宏 杨宏 杨宏 宣维栋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求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后加工性能。
增强材料的成型工艺研究。在增强材料的结构形态进行进一步的研 究,减少铺层来达到轻质高强的目的。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
玻璃钢制品成品工艺研究。在增强材料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成型工
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
水性塑料涂料性能的提高。
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
涂料抗刮伤性提高。
江苏柏鹤涂料有限公司

医药化工原料

医药化工原料

医药化工原料
医药化工原料是指用于生产各类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化学品的化学原料。

这些原料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质量和性能要求,如无毒、无刺激、无污染、稳定性好等。

常见的医药化工原料包括:
1.石化原料:如乙烯、丙烯、苯、甲醛等,这些原料通常经过加
工和合成,生产出各种石化中间体和原料药。

2.天然产物:如植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微生物发酵产物等,
这些原料通常含有一定的药用活性成分,可以用于生产天然药物和天然化工原料。

3.精细化工品:如有机酸、无机酸、醇、酚、胺等,这些原料通
常用于生产各种精细化工中间体和原料药。

4.生物可降解材料:如聚乳酸、聚乙醇酸等,这些原料通常用于
生产可降解医用材料和药物传递系统。

医药化工原料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用于生产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外,还可以用于生产日化用品、农业化学品、涂料、塑料等领域。

其生产和应用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环保和卫生要求。

聚合物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聚合物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聚合物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合物材料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聚合物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控制的降解速度、可控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等,这使得聚合物材料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医用材料。

下面,我们就聚合物材料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材料,能够在体内缓慢降解,不造成组织损伤,并且产生的降解产物可以被人体自然代谢消除。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应用包括制备支架、负载药物、组织工程等。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中最常用的材料是聚酯类,如聚乳酸(PLA)、聚巳醇酸(PGA)和聚乳酸-巳醇酸共聚物(PLGA)。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材料有许多优点,如无毒性、气体通透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这使得其在医药领域应用愈加广泛。

二、生物医用胶生物医用胶是一种在体内具有粘附和固定作用的材料,它能够作为填充材料、封闭剂和修复材料等。

生物医用胶具有高弹性、良好可塑性、生物相容性高等特点,可以很好地与组织接触,使得治疗效果更加良好。

目前在医药领域使用最多的生物医用胶是明胶,由于其稳定性差,容易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制备出一种既生物相容性好,又稳定的生物医用胶并非不可能。

三、聚合物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粒子是一种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球形颗粒,其表面具有许多化学基团和官能团,可以与药物或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

聚合物纳米粒子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组织影像、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如微乳化法、反应溶液法、自组装法等。

其中较为成熟的制备方法是微乳化法和聚合反应法。

制备出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药物传递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结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聚合物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将会更加广泛。

聚合物材料具有各种良好的性质,可以用于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生物医用胶和聚合物纳米粒子等医用材料,这些材料在治疗、修复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

生物医药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

生物医药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

生物医药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物医药行业的不断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的开发和制备逐渐成为了行业的热点。

生物医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生物医药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前景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物医药新材料的制备技术现状1、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材料技术是目前生物医药材料研究的前沿领域,其在医疗诊断、生物成像、药物递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主要由金属、合金、氧化物、石墨烯等材料组成,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磁学、热学等性质。

纳米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包括生物诊断、肿瘤治疗、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等多个方面。

2、仿生材料技术仿生材料技术是生物医药材料领域的另一大研究热点。

仿生材料是指能够与人体组织相容、能够模拟自然组织形态及其功能的材料。

目前,仿生材料的研究主要涉及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人工骨、皮肤等。

3、生物可降解材料技术生物可降解材料是近年来生物医药材料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其特点是能够在人体内自行降解并排出,从而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

生物可降解材料主要由聚酯、聚酰胺、氨基酸等材料组成,主要应用于输液袋、缝合线、医用绷带等领域。

以上三种材料制备技术是当前生物医药材料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其应用前景广阔,对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人类的医疗水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医药新材料的应用前景1、生物诊断领域纳米材料的应用在生物诊断领域具有潜在的市场。

利用纳米材料对人体的光学、电学、磁学等性质,可以实现对人体内部的快速、准确、无创的诊断。

例如在纳米荧光探针技术的应用中,利用纳米颗粒能够自发发光的性质,快速、高灵敏的检测出人体过敏源、细菌等有害物质的存在。

2、药物递送领域纳米材料的应用在药物递送领域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利用纳米材料可以让药物更好地靶向治疗,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在纳米粒子药物递送技术的应用中,利用纳米颗粒可以传递药物,并通过良好的特异性与病变组织配合,实现了药物在病变处的局部治疗。

新型材料在医疗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

新型材料在医疗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

新型材料在医疗中的应用及未来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在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材料的出现,不仅让我们的医疗技术得以不断创新,更有助于疾病治疗的提升和病人康复的加快。

本文将从神经修复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仿生材料、纳米医疗材料等多个方面,简要介绍新型材料在医疗中的使用情况,尤其是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神经修复材料神经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神经修复材料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近年来人工晶体的出现,为白内障患者带来了方便,不再必须借助外界工具进行加强视力,而神经修复材料则是通过实现伤口愈合和骨骼重建,帮助神经系统恢复。

不仅如此,神经修复材料还在帮助治愈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大脑损伤、恢复视力和听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希望在未来,神经修复材料的产生会更符合人体特性的需要,并在医疗领域独领巨潮。

二、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是一种可分解的材料,它可以被生物体内的微生物分解吸收,既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在医疗领域中,生物可降解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如可降解内固定器、可吸收缝线等,能够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并缩短恢复期。

同时,科学家还在不断尝试在生物可降解材料上应用于3D打印技术,以生产出适合不同病人的医疗器械,这将极大的推动医疗器械的创新和发展。

三、仿生材料仿生材料以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为蓝本,将化学、生物、物理等领域的科学原理应用于其设计制作,以实现对其性能的模仿和提升。

在医疗领域,仿生材料已被广泛应用。

如组织工程,通过仿生材料制造出人体的血管、皮肤和内脏等,实现体外培育和治疗;仿生调节材料,通过材料的响应特性,实现对药物、生物质或医疗器械的调节。

未来,仿生材料将通过更精细的制造和更大量的应用,不断扩展其在医疗领域中的优势。

四、纳米医疗材料纳米化技术是一种最近几十年被开发出来的新技术,它可以用来改善材料的物性和化学性能,也可以用来加强隐形眼镜等医疗材料的功能。

以纳米技术处理的药物,能够更快速地找到病灶并起治疗作用。

医用新材料

医用新材料

医用新材料
医用新材料指的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新型材料,它具有诸多优势,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的功能性和耐用性,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首先,医用新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医疗设备如人工骨骼、心脏起搏器等与人体长期接触,传统材料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导致组织受损,但医用新材料能与人体组织相容,降低了人体对其的排斥反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医用新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

传统的医疗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度,但在长期使用中容易磨损或断裂,影响医疗设备的稳定工作。

而医用新材料,如聚酯类、聚碳酸酯等,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医疗设备的使用需求。

此外,医用新材料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传统的医疗器械易被细菌附着、滋生和传播,导致医疗场所的感染风险增加。

医用新材料常采用抗菌表面处理技术,能够阻止细菌的附着和繁殖,减少医疗器械引发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用新材料还具有超声速成型、柔性、可塑性等特点。

超声速成型技术能够制造出复杂形状的医疗器械和种植体,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柔性和可塑性的医用新材料能够适应人体的结构和变形,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医用新材料在提高医疗器械功能性、改善患者治疗
效果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用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药用新型辅料

药用新型辅料

药用新型辅料
药用新型辅料是指用于药物制剂中的新型材料,它们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口感等,同时也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药用新型辅料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安全性高:药用新型辅料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确保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2. 功能性强:药用新型辅料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口感等,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 环保性好:药用新型辅料应该是环保的,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易于加工:药用新型辅料应该易于加工,可以适应不同的制剂工艺。

药用新型辅料的种类很多,例如:
1. 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聚维酮等,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2. 生物材料:如蛋白质、多糖等,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3. 纳米材料:如纳米粒子、纳米纤维等,可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和靶向性。

4. 天然材料:如植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等,可以提高药物的口感和生物利用度。

药用新型辅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是药物制剂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现状摘要:生物医用材料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

它是研究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基础,己成为材料学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莲勃发展和重大突破,生物材料己成为各国科学家竞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当代生物材料已处于实现重大突破的边缘,不远的将来,科学家有可能借助于生物材料设计和制造整个人体器官,生物医用材料和制品产业将发展成为本世纪世界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材料科学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临床科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并突破旧有科学的狭小范围,诞生了另一个新兴的产业--生物医学材料产业。

生物医学材料已经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它为医学、药物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作为材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生物医用材料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一.生物医用材料简介生物医用材料又叫做生物材料,分别来自于Biomedical Materials 和Biomaterials的译名。

目前国际上两本本学科最主要的学术期刊是英国的《Biomaterials》和美国的《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两个期刊所涉及的内容是相同的,由此可见Biomedical Materials 和Biomaterials两词是指相同的材料。

现在给生物医用材料明确的定义:对生物系统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外科修复、理疗康复、替换生物体组织或器官(人工器官),增进或恢复其功能,而对人体组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本身并不必须是药物,而是通过与生物机体直接结合和相互作用来进行治疗。

另一种说法是: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种植入躯体活系统内或与活系统相接触而设计的人工材料。

也有“用于医用器械、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无生命性材料。

”[1]一说。

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内容是:生物医用材料的性能及组织器官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体内,生物医用材料如何影响活组织(称之为宿主反应);活组织又如何影响生物材料的性能变化(称之为材料反应)。

重点研究化学(包括生物化学)和力学两方面。

(例如植入髋关节,磨损碎屑,炎症反应,以及金属离子的溶出)物医用材料的分类:由于生物材料应用广泛,品种很多,所以会有不同角度的分类。

(一)按材料的传统分类法分为:(1)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氨酯、聚酯、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2)天然高分子材料(如胶原、丝蛋白、纤维素、壳聚糖)(3)金属与合金材料(如钛及钛合金)(4)无机材料(如生物活性陶瓷、羟基磷灰石)(5)复合材料(如碳纤维/聚合物、玻璃纤维/聚合物)(二)按材料的医用功能分为:(1)血液相容性材料用于人工血管、人工心脏、血浆分离膜、血液灌流用的吸附剂、细胞培养基材。

因为与血液接触,所以不可以引起血栓、不可以与血液发生相互作用。

主要包括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含聚氧乙烯醚的聚合物、肝素化材料、尿酶固定化材料、骨胶原材料等。

(2)软组织相容性材料如果用作与组织非结合性的材料,必须对周围组织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如软性隐形眼镜片;如果用作与组织结合性的材料,要求材料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粘结性、不产生毒副反应,主要用于人工皮肤、人工气管、人工食道、人工输尿管、软组织修补材料。

这样的材料有聚硅氧烷、聚酯、聚氨基酸、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改性甲壳素。

(3)硬组织相容性材料硬组织生物材料主要用于生物机体的关节、牙齿及其他骨组织。

包括生物陶瓷、生物玻璃、钛及合金、碳纤维、聚乙烯等。

(4)生物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在生物机体中,在体液环境中,不断降解,或者被机体吸收,或者排出体外,植入的材料被新生组织取代。

可以用于可吸收缝合线、药物载体、愈合材料、粘合剂、组织缺损用修复材料。

包括多肽、聚氨基酸、聚酯、聚乳酸、甲壳素、骨胶原/明胶等高分子材料,以及β-磷酸三钙可降解生物陶瓷。

(5)高分子药物高分子药物是一类本身具有药理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从生物机体组织中提取,也司以通过人工合成、基因重组等技术,获得天然生物高分子的类似物,如多肽、多糖类免疫增强刑、胰岛素、人工合成疫苗等,用于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以及炎症等疾病。

(三)其它分类方法(1)按照有无生物活性分为生物惰性材料(bioinert)、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2)按照可否生物降解(biodegradable)来划分。

(3)分为人工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

(4)还可以分为单一材料、复合材料、活体细胞、天然组织与无生命材料结合的杂化材料。

二.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材料的研究大多处于经验和半经验的阶段,材料与活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还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一般以现有材料为对象,凡性质基本能满足使用要求者,则进行适当纯化,包括配方上减少有害助刑、工艺上减少单体残留量和低聚物,然后加以利用;性能不满足要求者,进行适当改性后再加以利用;还有的则把两种材料的性质结合起来以实现一定的功能。

至今,真正建立在分子设计基础上,依据生物相容性,按照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来设计新型生物材料的研究尚不多见。

因此,目前应用的生物材料,尤其是用于人工器官的材料,只是处于“勉强可用”或“仅可使用”的状态,还未满足应用的要求。

近年来,对于材料结构与生物相容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已经受到重视。

目前已经进入了为“生物材料分子设计学”积累数据和资料的阶段,个别性能的分子设计已被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结果。

迄今为止,被详细研究过的生物材料已有一千多种,医学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也有几十种,涉及到材料学的各个领域。

目前生物医用材料研究的重点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寻找组织相容性更好、可降解、耐腐蚀、持久、多用途的生物医用材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物医用材料的组织相容性途径不外乎有两种,一是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产生蛛丝的基因导入酵母细菌并使其表达;二是在材料表面固定有生理功能的物质,如多肽、酶和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物质充当邻近细胞、基质的配基或受体,使材料表面形成一个能与生物活体相适应的过渡层。

(2). 生物医用材料的可降解化组织工程领域研究中,通常应用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聚合物去诱导周围组织的生长或作为植入细胞的粘附、生长、分化的临时支架。

其中组织工程材料除了具备一定的机械性能外,还需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3). 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功能化和生物智能化利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蛋白质、细胞生长因子、酶及多肽等固定在现有材料的表面,通过表面修饰构建新一代的分子生物材料,来引发我们所需的特异生物反应,抑制非特异性反应。

例如将一种名叫玻璃粘连蛋白(VN)的物质固定到钛表面,发现固定VN的骨结合界面上有相对多的蛋白存在。

(4).开发新型医用合金材料生物适应性优良的Zr、Nb、Ta、Pd、Sn合金化元素被用于取代钛合金中有毒性的Al、V等,如Ti -15Zr - 4Nb - 2Ta和Ti - 12Mo - 6Zr - 2Fe等合金的生物亲和性显著提高,,耐蚀及机械性能也有较大改善,Ti-Ni和Cu、Zn、Al等形状记忆合金由于具有形状记忆和超弹性双重功能,在脊椎校正、断骨固定等方面有特殊的应用。

(5).作为研究热点的纳米生物材料目前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是纳米控释技术和纳米颗粒基因转移技术。

这种技术是以纳米颗粒作为药物和基因转移载体,将药物、DNA和RNA等基因治疗分子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同时也在颗粒表面耦联特异性的靶向分子,如特异性配体、单克隆抗体等,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细胞内,实现安全有效的靶向性药物和基因治疗。

(6).增强生物医用材料的治疗特性研究表明,肿瘤部位的神经和血管都不发达,通过温热疗法可以选择性杀死癌细胞。

通常采用铁磁材料植入肿瘤部位,在交变磁场作用下通过磁滞加热使癌细胞死亡。

由于铁磁材料不具备生物活性,加热后要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去除,给患者带来不便。

而铁磁微晶玻璃(Fe2O3 - CaO -SiO2)可以将磁滞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合,即使长期留在人体内也无不良影响。

(7).研制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生物材料如:膜式人工肺中使用的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材料;用于植入体内降解缓蚀性材料和经过皮肤吸收的液晶缓蚀膜材料;用于口腔医学临床的金属和陶瓷与用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三.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方向和热点内容(1)生物相容性的分子设计学研究,重点研究材料的一次结构及表面高次结构与活体的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体内耐老化性的关系,深入探讨生物材料分子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于指导新材料的开发。

今后对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生物医用材料对组织、器官的全面生理影响;②降解材料在体内的代谢过程;③生物医用材料对细胞、组织、器官间的信息传递、基因调控的影响。

(2)血液相容性材料研究,特别是对仿肝素结构材料和表面生物化处理材料的研究。

(3)生物膜材料的研究,重点是人工肺膜用气体透析材料,血液净化用透析膜、超滤膜尤其是可分离分子物质的透析膜材料。

(4)缓释材料研究,重点是研究植入型可吸收性缓释材料及生物粘附型缓释材料。

(5)天然生物材料中再生胶原及弹性纤维蛋白的稳定化和增强处理方法、甲壳素和透明质酸代替物的应用研究。

(6)生物陶瓷和生物玻璃材料研究,重点是提高生物陶瓷表面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及表面修饰与处理方法的研究,生物陶瓷表面与机体组织、体液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以及具合各种功能的生物陶瓷、生物玻璃的应用研究。

(7)医用钛及钛合金、镍钛合金材料表面与体液相互作用机理和生化反应及金属表面生物惰性化处理方法的研究。

(8)生物材料表面修饰学的研究,发展各种生物梯度材料,通过对材料表面的合理修饰,使其表面形成一个能与生物活体相适应的过渡层。

从而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这种过波层应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

(9)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表征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制定不同应用场合的生物相容性要求,研究准确可靠、简便快速的评价方法,并使评价标准统一和规范化。

(10)生理活性材料、仿生材料、智能材料、生物/合成杂化材料的研究,包括应用仿生没计,仿制具有某些器官或组织的物性和生物活性的生物材料,用共价键合或物理交联方法将某些生物功能物牢固地固定在合成聚合物表面或内部,制造杂化生物材料系统,用于人工器官、药物释放、亲合分离系统和生物传感器,研究能保持细胞活力的细胞载体材料和接载方法。

(11) 生物降解/吸收的调控机制研究。

研究生物降解/吸收材料的分子结构、生物环境对生物降解/吸收材料降解的影响、降解/吸收速度的调控、降解/吸收及代谢机制、降解产物对机体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