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意识的调查分析
临床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有效防护

很 高 , 其 防护 意识淡 薄 , 但 故应加 强全 面性 防护概 念 的教 育 , 防针 刺 伤 , 少经 血液 传播 疾病 的 发生 。 预 减
2 结 果 2 1护 士 针 刺 伤 原 因 .
识 不足 , 缺乏 自我 防范意 识 , 标准 预 防 的 内容很 不 熟 悉 , 对 缺 乏 依从 性 。
31 .. 4医院感 染管 理制 度不 健全 : 室 护 士长及 感 染监 督 员管 科 理 不到 位 。 操作 流 程不 熟悉 。 对
322严 格 执行 消 毒 隔离 制度 , .. 强化 针刺 伤 的防护 意 识 , 范 规
操 作 流程 。严 格 执行 护理 技术 操 作 流程 , 禁 护 士从 使 用 过 严 的针栓 上 分离 针 头 、 回套 针 帽 , 同时加 强 医疗 废 物 的处 理 , 不 要 将损 伤 性废 物 与其 他废 物混 放 , 防造 成 二次 伤 害 。正 确 严 使 用锐 器 盒是 防止 和减少 操作 者针 刺 伤 的有效 措 施 。 操作 后
针 头 刺伤 。 据世 界卫 生组 织 报道 . 刺 伤后感 染 HB 针 V的可 能
性 是 1 %~ 0 9 4 %.被 HI V阳性 患 看使 用 的针 刺 伤 后 获得 HI V 的可 能性 是 02 04 为 了提高 临床 护士 对 针刺 伤危 险 因 . %~ .%。 素 的认 识 , 降低 其针 刺 伤 的发 生率 , 者对 本 院 7 笔 5名 临床 护
・
调查研 究 ・
22 7 第9 第 9 0年 月 1 1 1 卷 期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需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针刺伤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和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操作不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频繁使用针头、输液管等尖锐物品,如果在操作时不够细心或者急躁,很容易发生针刺伤的意外。
2.患者不配合有些患者因为情绪波动或者疼痛等原因,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导致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注射或者抽血时难以准确操作,从而增加了针刺伤的风险。
3.医疗设备问题有些不合格的医疗设备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例如输液管质量不过关、针头设计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发生针刺伤。
4.缺乏个人保护意识一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因为疏忽大意或者忽视个人保护措施,比如不戴手套、不戴口罩等,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
5.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加上工作之余的疲劳,很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发生针刺伤。
6.其他原因除了上述的几点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特殊情况,比如极端环境下的工作、急诊情况等,都可能导致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
二、预防措施1.加强操作培训医院需要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操作培训,包括针头使用方法、注射技巧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意识。
2.提高患者配合意识医院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促使患者配合护理工作,减少因患者不配合而导致的针刺伤风险。
3.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医院需要严格把关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因设备问题导致的针刺伤。
4.提高个人保护意识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个人保护意识的培训和引导,提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始终戴手套、戴口罩等个人防护设备。
5.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医院需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因长时间连续工作带来的疲劳和疏忽大意。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外伤害,其中针刺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针刺伤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会造成感染风险,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对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以期能够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一、针刺伤的原因分析1. 不合理的操作技巧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发生针刺伤,比如在给患者打针、插管或者更换输液管等过程中,由于技巧不熟练或者疏忽大意而导致针头刺伤自己。
2. 缺少个人防护意识部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足够的个人防护意识,比如不戴手套进行操作,或者在操作过程中手套破裂而没有及时更换。
这样容易让自己暴露在感染源之中,增加针刺伤的风险。
3. 患者因素有些患者可能由于病情原因导致异常行为,比如突然挥手或者抽动,导致护理人员无法预料到患者的动作而发生针刺伤。
4. 环境因素医院环境复杂多变,有时候可能会因为环境不佳而导致护理人员受伤,比如在繁忙的手术室中操作时,由于工作环境拥挤或者其他因素,容易造成操作疏忽而发生针刺伤。
二、针刺伤的预防措施医院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和技能,让护理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技巧,从而减少操作不当导致的针刺伤。
医院应该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手套、口罩等,并强制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防护用具,提高个人防护意识,降低针刺伤的风险。
3. 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预警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对患者的可能的异常行为做出及时的预警和处置,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针刺伤发生。
4.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设施和条件,减少环境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的影响,从源头上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5. 加强对于针刺伤的管理和救治医院应该建立针刺伤情况的登记和管理制度,对发生的针刺伤事件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处理,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减少针刺伤事件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及预防

2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 射 、 脉 取 血 等 操 作 中戴 手套 情 况 ( 表 4 静 见 )
表 4 注射 、 脉 取血 等 操 作 中戴 手 套 情 况 ( 一1 0 静 n 2 J
41.
练等方式[ , 5 以期 提 高 继 续 教 育 成 效 , 短 护 士 的 成 熟 期 , 终 ] 缩 最
提 高 护 士 的整 体 素质 。
3 6 其他 . 本 次 调 查 中 , 同 学 历 得 分 之 间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不
E ] 姜 小 鹰 . 理 管 理 学 E . 海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0 1 1 3— 4 护 M] 上 上 2 0 :4
1 4 4 .
[ ] 李 小 妹 . 理 学 导论 [ . 沙 : 南 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O l 11 5 护 M] 长 湖 2 O :7 .
作 者 简 介 董 秀 明工 作 单 位 : 5 0 0 福 建 省 南 平 市 中 心 血 站 。 330 , ( 收稿 日期 : O o一1 2l O一0 ) 6 ( 文编辑 卫竹翠) 本
全科护理 21 0 0年 1 2月 第 8卷 第 1 2期 中旬 版 ( 第 2 0期 ) 总 0
3 4 增 加 献 血 反 应 知 识 的 培 训 频 度 《 站 管 理 办 法 》 第 二 . 血 的 十七 条 规定 : 站 工 作 人 员 每 人 每 年 应 当 接 受 不 少 于 7 血 5学 时 的 岗位 继 续 教 育 。 按 每 次 培 训 2学 时 计 算 , 血 反 应 知 识 的 培 训 献 仅 占应 受教 育 学 时 的 2 6 ~ 5 3 , 响 了 护 士 对 该 知 识 的 掌 . . 影
635名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意识调查分析

635名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意识调查分析任小英;刘义兰;王桂兰;阮满珍;邢育珍【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03(016)002【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防护意识,促进其树立职业防护观念,采取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保护健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某医院635名临床护理人员有关针刺伤的防护意识.结果:92.3%的护理人员有被针刺伤的经历;88.0%的护理人员做注射操作未戴手套;对做注射操作要戴手套吗等防护知识和发生针刺伤后应采取预防血源性感染疾病措施的认知情况令人担忧,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防护知识要戴手套吗、为什么要戴和不能回套针帽的认识均分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深刻认识针刺伤的危害性及树立职业防护观念,医院管理者应加大职业防护管理力度实现安全注射.【总页数】3页(P9-11)【作者】任小英;刘义兰;王桂兰;阮满珍;邢育珍【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05【相关文献】1.18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后的防护与分析 [J], 崔爱兰;王爱菊;陈小玲2.100名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J], 余志群;姜林辉;黄炫杰;张朝文3.100名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J], 余志群;姜林辉;黄炫杰;张朝文4.162名护理人员针刺伤现状调查分析及防护对策 [J], 许春红;黄美兰5.18名护理人员针刺伤后的防护与分析 [J], 崔爱兰; 王爱菊; 陈小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

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护士作为医疗保健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人员,承担着繁重的责任和工作压力。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经常遭受到针刺伤等职业伤害的风险,这给医疗保健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对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进行探讨。
一、护士针刺伤的现状护士针刺伤是医疗保健行业中比较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的护士针刺伤达600多万起,其中近90%发生在医院工作场所中。
在我国,护士针刺伤情况也非常严重。
一项调查发现,全国各地医院中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达64.4%,尤其在手术室、急诊室、ICU等高危科室,护士针刺伤的风险更大。
二、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1. 技能不够娴熟:护士在处理医疗器械时,技能不够娴熟会导致针头突然偏移,从而刺伤护士本人或同事。
2. 手术器械问题:手术器械可能损坏、锈蚀等问题,导致使用时折断或突然抽出,伤及护士。
3. 紧张和疲劳:医护人员经常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常常处于极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错误地使用针头。
4. 手套问题:护士佩戴手套不合规范或有破损,常常会导致针头穿过手套刺伤护士。
三、护士针刺伤的预防1. 增强职业素养:医疗保健人员应该对职业风险有充分认识,增强职业素养,学习正确的使用医疗器械技能和遵守操作规范。
2. 加强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针刺伤预防培训,并加强传染病的知识培训,以便护士合理使用针头和手套。
3. 使用高质量器械:手术器械等医疗器械应该具有良好的质量与安全性,同时要定期检测与维护,以保障护士和患者的安全。
4. 加强管理:医院应该加强管理,建立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并设置专人负责器械的维护管理以及配备必要的保护用品。
5. 检测疫苗: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测疫苗,及时补充和更新。
四、结论护士针刺伤的风险对医疗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医疗机构应该认真研究并严格落实相关措施,加强护士的针刺伤预防教育和管理,提高其职业素养,并注重器械设备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减少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概率。
输液室护士关于针刺伤的自我防护意识调查与分析

输液室护士关于针刺伤的自我防护意识调查与分析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1]。
门诊输液室由于患者流动性大、人员复杂、患者年龄不一等科室特殊性,是护士发生针刺伤的高危场所。
门诊输液室护士每天要通过不同给药方式,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给不同未知健康状况的患者注射不同的液体,这里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针刺伤。
针刺伤的严重后果是导致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因此掌握输液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关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非常有必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输液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本研究回顾性调查2014年输液室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得出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的措施。
具体调查与实施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为综合性医院,门诊输液室2014年1月~12月在职及轮转护士50人,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2.3岁,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35人,护士10人;工作5年以上5人,3~5年35人,3年以下10人,调查她们在2014年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
1.2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经过检测其信效度良好,调查表主要包括四大项内容。
第一大项是被调查人的一般资料;第二大项是调查输液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包括是否参加过关于自我防护的培训,是否具有自我防护意识,是否具有自我防护的实际行动;第三大项是调查护士2014年发生针刺伤的次数、原因、发生针刺伤的环节、处理过程、是否上报及原因;第四大项是调查输液室护士对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措施的意见和建议。
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将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 结果只有62%的护士参加过关于自我防护意识的培训或者讲座,具有自我防护意识,其中81%的护士有防护意识,但是没有具体行动;被调查的50名护士在2014年均发生过1~3次针刺伤,其中发生环节最多(65%)的是拔针后来不及处理,将针插在输液管上的时候,其次(30%)是锐器处理时,再次是注射的时候(16%);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过程差不多,均是从近心端到远心端挤压,流动水冲洗15min,碘伏或者75%酒精消毒,包扎;发生针刺伤的所有人均未填表上报。
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

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锐器刺伤及其有关的侵害是护理人员一个很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
有关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意外刺伤,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被传染。
在工作中临床护士应意识到针刺伤的危害性,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的健康。
近几年来,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并制定了预防针刺伤应遵守的条例,同时对护士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将针刺伤这种职业伤害降到最低,使护士更好地履行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神圣职责。
一、针刺伤发生原因1、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导致针刺伤:针刺伤是由于意外地针尖刺破皮肤而引起的创伤。
当人们使用注射器、分解注射器或处置废弃注射器的时候,针刺的伤害随时可以出现。
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是导致针刺伤的原因。
有调查研究,护士在操作后每次都回套针帽的占40.3%,经常回套的占16.7%,其中以双手回套为主的占50.4%;在进行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高达69.9%的护士从不戴手套,这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
根据美国CDC报道,由回套针帽引发的针刺伤占10—25%。
2、缺乏规范的、持续的防护教育:有研究表明:只有部分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培训,而很大一部分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已没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
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是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甚少。
因此,很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对职业安全的认识和防护知识。
3、针刺伤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护士在受伤后大多数能及时进行伤口消毒,但对伤口处的挤血、冲洗、包扎等环节往往较为忽视;受伤后进行血液检测率低;受伤后报告率低,部分人甚至认为小伤无关紧要,无需上报。
二、针刺伤的危害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家庭护士 2 0 0 7年 1月第 5卷第 1期中旬 版( 总第 5 ) 9期
的地方 , 以便操作 者在使用后及时将针头处理 , 减少 污染针头裸露的时间 , 避免弓 发针刺伤。 f 35 完善防护措施 , . 建立严格正规 的登记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 , 要重视 针刺伤 对护士伤 害 的严重性 , 建立完善 的监测系统 、 针刺伤 的报告及反 馈制度 。目前一些国家已建立 了卫生人员针刺伤的 监测 网络 , 过专 门软件 , 通 对所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分
3 讨 论
能培训 , 建立防护针刺伤的规范操作 , 培养 良好 的心 众多研 究表 明, 针刺伤有传播
理素质 。
3 1 针刺伤 的危害 .
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 , 远远 大于其他 途径 ( 皮肤 、
黏膜)它可传播 2 , 0多种 血液传 染病 , 中最 常见 、 其 危害性最大 的是 乙型肝炎病毒 ({ V)丙 型肝炎病 }3 、 I
时填写完毕 。问卷调 查的 主要 内容包 括 : 士针刺 护 伤情况 , 对标 准预 防认识情况。
系统的流行病 学 研究 报道 。我 国是肝 炎 的高 流行 区,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 , 医 院又是这些疾病 的聚集地 , 护士是 医院 中针 刺伤发 生率最高的职业 群体 , 这些 都使护 士获得职业 感染 的危险大大增加 , 加强护 理人员对 血源性传播 疾病
针刺伤是医院里一种 与注射密切相关的职业性 危 害。医院临床接诊 护士 , 特别是 急诊科 护士常在
病 人尚未完全确诊之前 即投入 到处置 和抢救 中 , 其
医院要求针头使用后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放入锐 器收集盒中。一些发达 国家对针刺伤展开 了较 多研
究, 并采用教育强制性干预等措施 , 针刺伤进行综 对
维普资讯
・
1 ・ 0
F AM I LY NURS a u r 2 0 15 No 1 E Jn ay,0 7Vo. . B
临床 护士针刺伤 防护意识 的调 查分 析
解卫红 , 张黛强
摘要 : 目的] [ 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情况, 强 自我 防护意识 , 加 降低 医院感染发病 率。 [ 方法] 用问卷方 法调 采 查护士在治疗操作环节 中被针 头刺伤的有关情况。[ 结果] 被调查的 13名护 士中, 1 2 1 1名曾发生过针刺伤。
高 自身的学识修养。现代 医学 高速 发展 , 新诊疗 仪
器 、 药 物 、 技 术 的 普 遍 使 用 和 开 展 , 要 护 士 不 新 新 需
断地学习 、 更新 、 宽 自己的知识领域 , 掌握新 理 拓 在
论、 新技术 的同时 , 要有效地保护 自己及病 人的身体 继康。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 , 加强技 术操作 和专业技
强在校护理教 育、 院职业 防护知识 的教 育和培 训 医 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增强 医护人员 对锐器伤 的防范
意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3 规范操作 .
针刺伤发生 与护 士工作粗心 、 技术
不熟练 、 不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 、 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
关 。要求 护士养成 良好的操作 习惯 , 注重 特殊人群
预 防 H V 的感 染 。因 为 , 于 乙肝 表 面 抗 体 呈 阳性 B 对
的护士 , 污染了 H V锐器伤并 不存在感染 HB B V的 危险。 参考文献 :
[ ] 谢红珍 , 1 聂军. 护士针 刺伤的危 害及 其危险 因素 [ ] J. 实用护理杂志,0 2 1 ()5 —5 2 0 ,8 3 :4 5 [ ] 李映兰 , 2 罗贞. 护士职业 安全 的危险 因素及 防护对策 []实用护理杂志 ,0 3 1 ( )6 J. 2 0 ,9 1 :7—6 . 8 [ ] 韩琳 , 3 李继平 . 护理工作 中针刺伤 的防护[ ]护理研 J
2 2 护 士对 标 准 预 防 认 识 情 况 ( 表 2 . 见 )
表 2 护士对标准预 防认识情况( n=1 3 2)
的防护教育 , 对初上 岗的医护人员要加强 防护 知识 的指导 , 强安全 教育 , 立全 面性 防护 的管 理理 加 树 念 。要求 护士不断接 受在职训 练和继 续教育 , 以提
3 4 加强锐器废弃物的管理 调查显示 , . 针刺 伤多 发生在操作后 , 尤其是 整理用物 和处理 已用 针头过
程 中, 所以恰 当处理用后的各种锐器是 至关重要 的;
毒( C 、 H V)人类 免疫缺 陷病毒 ( V)1。国外许 多 HI _
在操作时将锐器收集盒携带 到病人床旁或使用锐器
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病人 。为了提
高护七 自我防护意识 , 降低医院感染 率 , 对全 院 16 4
甘预防。但在 国内, 直至今 日, 针刺伤是最常见 的职
业伤害 , 却没引起护士足够重视 , 尚未见有关针刺伤
名 护士进行问卷调奁 , 现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1 资料 . 本 院在临床一线工 作 的全体护 士。共 将调查表发 给被调查护士 , 要求及 发 出调查表 1 6份 , 4 收回符合要求的问卷 13份 。 2 12 调 查方法 .
[ 结论] 护士 自我防护意识 淡薄 , 应增 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 , 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
关键词: 刺伤; 士 ; 针 护 自我 防 护 中 图分 类 号 : 9 .2 R17 3 3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2 8 82 0 )B一0 1 —0 1 7 —18 (0 7 1 00 2
的防护也就更为迫切 c 3 2 加强标准预防知识 的培训 和教育 . 加 强对护
, 结罩
2 1 护 士针刺伤情况( . 见表 1 )
理人员的教育 , 已经被 多数国家公认 是减少 职业暴
露的有效措施 之一 。而本调查显示护士对标准预
表 1 护士针刺伤情况( 2 ) :13
防知识了解 的仅 占 1 .6 6 2 %。因此 , 积极通 过加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