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穿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穿着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推动了经济腾飞,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其中服装文化的变迁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
1. 从苦行僧般的朴素到追求时尚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人们的穿着风格普遍比较朴素、单一。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求时尚、个性化成为主流。
2. 外来潮流的汇聚与本土风格的兴起
改革开放为中国服装设计吸收了国际前沿潮流,各种流行元素如朋克、嬉皮、职业装等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中国本土设计也开始崛起,民族风、复古风等风格应运而生,丰富了服装的文化内涵。
3.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潮流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多样化,人们的穿着风格也更加多元。
如今,运动休闲装、party装扮、cosplay等新的穿衣风尚层出不穷,反映了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4. 个性化与潮流平民化并存
虽然追求个性是大趋势,但平民化的潮流同样存在。
通过快时尚品牌的普及,一些潮流单品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大众化消费使时尚更加平民化。
改革开放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也为服装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理念更新和消费升级,服装定将成为展现多元文化的绚丽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精选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一、衣1.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
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
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
2.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
追求个性与时尚成为新风尚。
二、食1.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2.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三、住1.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
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
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2.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
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
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改革开放60年来的衣、食、住、行变化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
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
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
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
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
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
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
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
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
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
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衣食住行)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衣食住行)改革开放前后变化(衣食住行)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它意味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根本变化。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相对较差。
但改革开放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世人的日常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好,本文将着重探讨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生活的变化。
一、衣服方面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衣着是非常单调和落后的。
传统的中国服饰大多是带有民族特色的长衫、对襟衫、褶裙、领巾等。
由于经济的落后,很多人都穿着家常衣,孩子们不少都是穿大人的旧衣服。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各种时装品牌不断涌现。
人们的衣着不仅注重美观和时尚,而且也逐渐注重质地、用料以及服装的舒适性和健康性。
二、食品方面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饮食以粗粮为主,热量不足,在食品缺乏的情况下,经常饥饿。
而工业食品极少,淀粉类和肉类占据了人们的主食。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各种精制高档食品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新食品品牌不断涌现。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各种食品的跨界融合。
新式餐馆、快餐厅、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成功落地中国市场,创新的餐饮新品种层出不穷,满足了人们对食品的多元化需求。
三、住房方面改革开放前,人们住房条件非常差劣,普遍居住在窄小的房子里。
公共住房荒,人们只能依靠单位分配。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逐渐开放,住房面积日益扩大,各种高档住房品牌如松江、港城、大连等大型住房项目陆续出现,社会住房制度逐渐完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四、交通方面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公共交通非常匮乏,汽车属于奢侈品。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人们的交通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服饰的变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一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的实施不仅带来了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繁荣,也促使人们在穿着上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本文将从衣着风格、服饰款式、材质以及色彩等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服饰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开放了,这也反映在了服装上。
服装的风格趋势由传统向时尚转变。
尤其在80年代后,大量的流行文化以及外来的文化进入了中国,国内年轻人对于时尚的追求不断增长,穿着也逐渐从圆领、方领的旗袍和唐装转向了更为西化的穿着风格。
服饰款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穿西服的人是相当少的,大部分人穿着的还是中式的服装。
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西服成为了中国商务人士的主要服装之一,而浅色T恤则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除此之外,还涌现出了各种新的、具有极强特色的服饰款式,比如新娘敬酒服之类的礼服,以及各类中式马甲、西式夹克、恤衫等,极大的扩展了人们的选择。
服饰材质的变化也十分明显。
改革开放前的服装主要是由天然材料如棉麻、丝绸等制成的,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开始使用化纤材料,使得服装耐穿耐洗,同时吸湿排汗性能得到提高。
另外,几十年前还只有国外才有的高档面料如丝绒、同年、羊绒、皮毛等的使用也逐渐普及,使得服装的档次得以提高。
在服饰颜色上,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穿着追求也从传统的黑、白、灰、蓝等基本颜色开始逐渐改变。
以蓝色为例,黑色开始逐渐被蓝色替代,而且蓝色的色调和款式也更加丰富,从深蓝、浅蓝、牛仔蓝、湖蓝、宝蓝等多种蓝色色调逐渐出现。
红、黄、绿等暖色系的服饰也渐渐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颜色之一,这些变化都反映了人们对色彩更加追求,发展出了更多有趣的时尚元素。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饰大大改变了以往的穿着风格,从西式服饰、多元化的款式到多样化的颜色,都展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更加求索的态度。
未来,相信人们的穿着风格还将继续丰富多样,可以预见到,中国的服饰文化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地展露自己的独特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PPT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20
大连1991年流行的超短裙风韵 独具(1991年9月21日发)。新 华社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超 短裙出现,加上“迷你”两字, 曾经被部分保守媒介视为洪水 猛兽。进入21世纪,中国女性 对于服装诉求越来越趋向凸现 个性、标新立异。同时,具有 中国特色的唐装开始走向世界、 各式旗袍炙手可热,中国服装 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如 今,一步裙、吊带裙、泡泡 袖……裙子冲破季节和式样的 束缚,在一年四季、各种场合 扮美着女性。
13
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
姑娘在聊天(资料照片)。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14
80年代流行的阔腿裤。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15
改革开放30年的模特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16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18
80年代流行的健美裤。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19
90年代流行的的吊带裙。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34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35
经历文革的洗礼后,社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开 始变得稳定而得到了发展,部分地方出现了发展 的征兆,但更多地方贫苦依旧。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9
• 1979年3月19日,由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
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了一场服装表演。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 一片“灰、黑、蓝”形成了鲜明对比。
• 在改革开放最初的10年 • 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 • 动作几乎都会产生“一 • 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 有人说,是皮尔.卡丹 • 揭开了中国服装的“红 • 盖头”。
改革开放以来的服饰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变化

红裙子
八十年代流行的是五颜六色,红色裙子 和白色衬衣比较迎合当代女性们的潮流
喇叭裤
特点: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 状特点:低腰短裆,紧裹屁股,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
电影《少林寺》
牛仔裤
牛仔裤在82开始流行
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 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 主流社会拒绝。
旗袍
个性服饰
混搭服饰Biblioteka 嘻哈服饰运动装未来的服装
预测未来的服装将 有10大特点: 绝对免烫,不需洗涤, 可大可小,冷热可调, 兼作雨衣,久穿如新, 色彩多变,属性可变, 防病治病,防止伤害。
第五组
巴拿马西裤皮夹克90年代服装与以前各个时期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受到媒体杂志影视作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人们在穿着打扮上也越来越大胆是与国际通行服装最为相似的一个时期超短裙职业套装文化衫健美裤和松糕鞋等开始流行起来
70年代服装
社会背景
由于1966年至1976年整整十年的文革运动, 使得7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时尚风同60年代末 期的一样,最流行穿的依旧是草绿色军装。 到了1976年岁末,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服 饰的坚冰逐步消融了。西方的奇装异服悄悄 地闯入了国门,人们追求美的意识逐渐苏醒。 中国即将走出那个“灰蓝黑绿”的时代 。
工作服
80年代服装
社会背景:
到了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 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 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 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新 浪潮”大概是这个时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世 界以真实的面目呈现在中国人面前时,中国人也 以极快的速度赶上了世界的潮流,而女性服装往 往充当着潮流的风向标。喇叭裤首先打破了无彩 服装,牛仔装流行、西装重新崛起、运动服、羊 毛衫大行其道使中国人尝到了服饰美给内心带来 的甜蜜味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方面的变化

家中人口多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 二穿完老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依次往下传
改革开放后服饰:
• 衣着多姿多彩,各式服装争奇斗艳
时装表演成为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显示风度 展示个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方面 的变化
76班第1组
改革开放前
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前
冬季棉袄、棉裤、棉鞋 是统一装束
中山装
色彩式样单调
布票
服装主要靠手工制 作,物质匮乏,国 家实行有计划地供 应,买布要凭布票 购买
绿军装 列宁装
灰色
军绿色
改革开放前 样式单调、蓝灰绿的海洋
蓝色
蓝灰绿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1. 50年代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 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2.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 来,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 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当时 讲求勤俭,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而此时的中山装 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
关键词:“只要我喜欢,没什 么不可以”、追求个性。。。
短短30年,中国人对服装的审美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型。 “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着装心态已成为当今中国人 着装的中心意识。
个性
展望:
如今,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 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但中国并未 成为服装贸易强国。如何拥有优秀的设计创 意,如何创造服装的高附加值,如何打造在 国际上叫得响的自有品牌,是中国服装界最 近10年内最被关注的话题。
3
80年代流行的健美裤
1987年4月,北京的春天 虽时有寒意,但爱美的姑 娘们还是迫不及待地穿上 了健美裤、宽松套裙等流
行春装。
4
80年代初到80 年代中期,全 国的女孩子夏 天都流行穿红 裙子,冬天都流 行穿一身红羽 绒服。
90年代
关键词:吊带衫、文化衫、超 短裙、长裙。。。
90年代流行的的吊带裙
皮尔.卡丹揭开了中国服装的“红盖头”
1979年春天,著名的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应邀在北 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这场象征着中法友 谊的时装表演在当时被称为“服装观摩会”。尽管皮尔. 卡丹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当时的国情,但当音乐响起, 露着大腿,扭胯摆臀的外国模特还是让台下的中国观众 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更 是与台下的一片“革命色”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次“观摩会”还仅限于中国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 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第二年的11月,当中国大陆第一支 时装模特队亮相上海滩的时候,则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 一浪接着一浪,1983年底,中国彻底取消了已经延续几 十年的布票,服装改革的呼声迅速响遍全国。
揭开 “红盖头”
之后
80年代
关键词:喇叭裤、蝙蝠衫、彩色 裙子、健美裤、大红色。。。
1
文
2
化
衫
在
1992年,
90
宁波申
年
洲织造 有限公
代
司的工
曾
人在生
流 行
产文化 衫。
一
阵
3
上世纪90年代 中期,超短裙 出现
大连 1991年 流行的 超短裙 风韵独
具
4
1994年夏日, 成都的姑娘 们身着长裙 走在大街上。 当年,姑娘 们的这种装 扮曾被认为 具有大胆、 奔放、俏皮
的特色。
21世纪
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班级:XXX 小组成员:XXX
回顾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服饰
一、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 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 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 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 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1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 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 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 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2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银幕上的“红裙子” 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服装 色彩和式样的变化 。1986年,《中国纺织报》登载了题目为 《北京流行黄裙子》的文章,“当时对行情反应灵敏的个体服 装摊贩,迅速推出一批黄裙子。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 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服装趋向于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
20世纪70年代,一 群刚刚毕业走上工 作岗位的大学生, 几乎都穿着那个时 代流行的蓝色服装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 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 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 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3. 后来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 “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
4. 60年代初,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三年自然 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人们买服装、 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节约,购买服装的 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 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