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练习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练习卷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 下图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一本杂志创刊号封面。

这本杂志的创办者是()A. 蔡元培B. 陈独秀C. 鲁迅D. 李大钊【答案】B2.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这段话中的“两位先生”指()A. “自强”和“求富”B. “民主”和“共和”C. “民主”和“科学”D. “民权”和“民生”【答案】C3. 北京大学记录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很多次革命运动的爆发, 同时也是众多先进思想的诞生地。

回溯到1917年的北京大学, 当时听到最多的两个词应该是( )A. 自强、求富B. 维新、变法C. 复古、尊孔D. 民主、科学【答案】D4.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编写的知识结构示意图。

他学习的主题是( )A. 近代化探索B. 侵略与战争C.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D.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A5.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 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 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 但树墩还在, 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 戊戌变法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答案】B6.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 首倡民主与科学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D. 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7. 《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A. 鲁迅B. 陈独秀C. 胡适D. 李大钊【答案】C8.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 响起一声春雷, 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新民丛报》B. 《民报》C. 《新青年》D. 《新华日报》【答案】C9.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 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一场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检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1.(1)《青年杂志》是年在上海创办的,后更名为《》,它的诞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等,高举“”和“”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1.(1)1915 陈独秀新青年(2)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民主科学2.新文化运动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提倡,反对,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2.民主独裁专制科学迷信盲从新道德旧逍德新文学旧文学3.(1)“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说这句话的是,为了宣扬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在《》上,连续发表了《》和《》两篇论文。

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北京创办了《》。

3.李大钊新青年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月评论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科学和民主,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思想大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例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含义是指()A.坚持反封建B.倡导学习西方C.反对尊孔复古D.主张民主共和A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既然是“继续”,说明三次运动有共同之处。

“倡导学西方”体现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反对尊孔复古”只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及,同样只在辛亥革命中提及“主张民主共和”,所以B、C、D三项都可以排除。

只有A项“坚持反封建”在三次运动中都有提及。

1.下列关于新义化运动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C.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例2.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A.帝国主义B.资本主义C.孔教D.维新思想C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识记。

回顾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因此答案是C项。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辛亥革命的失败C.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入D.袁世凯掀起复古逆流练习1.袁世凯窃取个辛亥革命实后,大力推行的封建思潮是()A.西方学说B.孔子之道C.三民主义D.孟子之道2.新义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处陈独秀创办的()A.《新青年》B.《青年文学》C.《每周评论》D.《文化报》3.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B.反对愚昧C.反对旧道德D.反对旧文学4.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是()A.李大钊B.陈独秀C.鲁迅D.胡适5.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强调()A.用暴力反击复古尊孔逆流B.用改良的方法进行新文化运动C.民主与科学并重D.用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武器6.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是()A.提倡民主科学B.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6.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的掌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附解析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附解析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每周评论》的创刊B.《青年杂志》的创刊C.《科学》杂志的创刊D.《天演论》的发表2.(2019·天津红桥区·期末)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陈独秀”“《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大化改新3.(2018·深圳市龙华区·期末)蔡元培在一次演讲中说:“人智日开,科学发达,以星云说明天地之始,以进化论明人类的由来,以引力说原子论明自然之秩序,而上帝创造世界之说破……”。

以上材料的核心思想是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政体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人民。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

”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5.(2019·北京石景山区·期末)以下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6.(2019·深圳市宝安区·模拟)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

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思想指导7.(2019·大庆市龙凤区·单元测试)自1920 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 年冬季,所有的旧文章课本一律废止。

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12课新文化运动【核心素养】史料实证:解读史料,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唯物史观: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评价新文化运动。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尊孔复古逆流,改造国民思想亟待进行”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什么?陈独秀首先认识到什么?他认为实现的途径是什么?为此他创办了什么杂志?(1)斗争矛头: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2)陈独秀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3)实现途径:改变国民思想,创办杂志。

(4)“杂志”的名字是《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它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我们”指的是哪些人?(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

2.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依据“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2)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原因: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课堂训练】1.1920年春,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

据此可知,当时的大学()A.营造兼容并包的氛围B.注重聘请不同政见的教师C.重视国民教育的普及D.倡导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2.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各地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

这些刊物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民主科学,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能演练提升1.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2.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地点是()A.北京B.上海C.南京D.武汉3.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B.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准备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正确的出路4.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右图杂志上发表文章。

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A.孔子之道是立国之本B.君主立宪是时代潮流C.当以科学与民主并重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5.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历史时期。

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历史时期”是指()A.君主立宪时期B.民主共和时期C.民主科学时期D.尊孔复古时期6.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A.主要阵地B.旗帜C.代表人物D.影响7.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这一主张()A.开启了新文化运动B.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C.发展了三民主义D.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8.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磨难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变法维新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10.高跃同学在一宣传栏里看到下列四位历史人物的画像,他想拟一主题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这一主题可以是()A.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B.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者C.新文化运动的干将D.开眼看世界的先行者11.面对时代的号召,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

”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2.1919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文章介绍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3.某学者指出:“一日,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

”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 B.提倡科学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4.“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封建礼教的文化启蒙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 A.《新青年》 B.《文学改良刍议》 C.《狂人日记》 D.《劳动界》5.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6.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

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

”“她”字的创造反映了()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7.“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8.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八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八上历史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训练1.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

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

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表中的思想主张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为争取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做出各种努力。

其中把④处的主张付诸于实践的行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D.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4.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

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

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D.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5.有人说,《新青年》杂志较早地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了“五四”新文化和爱国运动《民报》较早地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指导了辛亥革命。

材料表明《新青年》《民报》A.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介绍了陈独秀的理论主张C.表达了要求民主和进步的愿望D.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6.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

阅读下面两位中外历史名人的名言,从中可得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民主和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测试: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 课新文化运动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 世纪初,新文化运动蓬勃展开,其最为重要的阵地是()A.《新青年》和北京大学B.《申报》C.《中外纪闻》D.《民报》1.答案 A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A 符合题意。

2.新文化运动中,《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办地点是()A.广州B.长沙C.北京D.上海2.答案 D 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2018 河南中考)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3.答案 D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4.1916 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造就了北京大学的一代辉煌。

他着力营造的学术研究氛围是()A.民族、民权、民生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民主、共和、科学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4.答案 D 蔡元培在1916 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

选项D 符合题意。

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

陈独秀、鲁迅、胡适三人共同进行的探索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民族、民权、民生C.学习西方的思想D.工农武装割据5.答案 C 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陈独秀、鲁迅、胡适三人共同进行的探索是学习西方的思想。

6.1916 年5 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写道,“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文中提倡的是()A.民主B.科学C.新道德D.新文学6.答案 A 据“1916 年5 月”“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可知,李大钊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
习(附答案新人教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

在此背景下出现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c.新文化运动兴起D.国民革命兴起
【答案】c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答案】B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B.实业救国c.救亡图存D.民主科学
【答案】D
.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
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近代史上铲除这“树墩”的运动是
A.启蒙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c
.今天我们还在研究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可在新文化运动中却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是因为
A.新文化运动站在了思想意识的最前沿B.“孔家店”代表了宗教迷信
c.“孔家店”代表了封建礼教D.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要求
【答案】c
.中国新文学的篇小说是
A.《阿Q正传》B.《野草》c.《狂人日记》D.《出横五百士》
【答案】c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A.民主、科学
B.人文、浪漫
c.科学、理性
D.民主、法制
【答案】A
.把反封建内容和新文学形式结合起来的代表人物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答案】c
0.1918年底,北大学生解万民翻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每周评论》,立即被其犀利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所吸引。

这种思想主要是指
A.“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变法维新”的思想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答案】D
1.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答案】c
.黄叶同学收集下列人物图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比较合适的是
A.推动维新变法的志士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
c.新文化运动的战士
D.洋务运动的领导者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3.近代以来实现近代化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中的人物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探索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其结果和影响如何?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是什么?“新的学说”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何关系?
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为使国人“脱蒙昧”而发起的运动的名称。

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根据上述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近代化过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事件:维新变法;结果:失败;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我国近代化发展。

新的学说:三民主义;关系: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名称:新文化运动;影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认识:先进中国人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近代化探索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