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2
(完整版)中国艺术设计史复习资料

(完整版)中国艺术设计史复习资料第一章文明的曙光——石器时期的设计1.旧石器时期工具的设计特点是什么?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河滩上或者从熟悉的岩石区拣拾石块,打制成合适的工具,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往往是这种情况。
2.为什么说石器时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石器时期是指原始社会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是人类萌生和发展初级阶段,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严格的讲,人类最早的器具设计和制造是石器,人类的工具是由石器的发展进化完成的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通过对自然材料的逐渐认识和把握,设计和制造出可供人们使用的生活生产的使用物品,也正是一种文化雏形的体现。
3.简述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工具的设计特点?到了晚期,随着生活环境的变迁和生产经验的积累,这种拣拾的方法有时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要求,在有条件时,便从适宜制造石器的原生岩层开采石料,制造石器。
因此,一些能够提供丰富原料的山地就会有人从周围地区不断来到这里,从岩层开采石料,乃至就地制造石器,因而出现了一些石器制造场。
石器原料开采和比较固定的石器制造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4.新石器时期石器工具设计的划时代成就?新石器时期一个重要设计是陶器的出现和应用。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标志。
5.什么是复合工具,用例说明其最大优点?具有不同功用的器具组合而成为一种新的器物,产生一种新的功用,被称为复合工具。
例如石锄的作用是锄地,是从耒耜(lei si)发展起来,木柄是横着与石锄连结。
其优点是可通过翻耕的方法,进行土地加工,保住养分,连续耕作,稳定收成。
(磨制石器时经常是石器与木柄连接使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工具)。
6.玉器的设计特点是什么?玉石也称美石,为天然隐晶质的材料,一般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种,硬玉便称翡翠。
由于玉质材料有着质感光洁,色泽鲜艳,温润清亮的特点,往往被人们作为一种象征的器具,来实现和满足财富、权利、神性的需要。
明清宫殿的建筑方式

明清建筑具有明显的复古取向,官式建筑由於形 式上斗拱比例缩小,出檐较短,柱的生起,侧脚, 卷杀不再使用梁坊的比例沈重,屋顶柔和的线条 轮廓消失,故不如唐宋的浪漫柔和,反而建立严 肃,拘谨而硬朗的基调,明代的官式建筑已高度 标准化,定型化,而清代则进一步制度化,不过 民间建筑之地方特色十分明显。但也有极少数特 例,如北京故宫线条复杂的角楼。
北京故宫简介编辑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 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000米、 景山南门对面,东西宽750米, 南北长960米,面积达72万平 方米,共有宫殿房舍9000多间,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 的帝王宫殿和古建筑群。在世 界宫殿建筑群排名上也居于前 列。始建于1406年(明朝永乐 四年),作为明清两个朝代的 皇宫先后有24个皇帝在此执政。 宫墙周长3千米,墙高近10米, 底宽8.62米;并有宽52米、深 6米的护城河环绕。
清代的都城北京城基本保持了明朝时的原状,城内共有20 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气势最为磅礴的是内城的正阳门。因 沿用了明代的帝王宫殿,清代帝王兴建了大规模的皇家园林, 这些园林建筑是清代建筑的精华,其中包括华美的圆明园与 颐和园。在清代建筑群实例中,群体布置与装修设计水平已 达成熟。尤其是园林建筑,在结合地形或空间进行处理、变 化造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玻璃的引进使 用及砖石建筑的进步等方面。这一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丰 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自由式建筑较多。 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建筑在这一时期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 样,打破了原有寺庙建筑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 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北京雍和宫和承德兴建的一批藏传佛 教寺院为代表。 清代晚期,中国还出现了部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形象。
中外传统建筑上的经典一览

中外传统建筑上的经典一览:
一、壮丽以众威——宏伟的宫殿艺术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
如故宫太和殿广场、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布达拉宫、英国白金汉宫、俄罗斯克林姆林宫、凡尔赛宫镜厅(Galerie des glaces)、法国卢浮宫等。
二、宗教艺术的杰作——神圣的庙堂建筑
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价值,起源于宗教信仰的力量。
当人们为内心的信念去创造艺术时,宗教庙堂建筑出现了。
如中国天坛祈年殿、巴黎圣母院、圣米歇尔山修道院、圣彼得大教堂、日本京都金阁寺、河北正定开元寺砖塔、意大利比萨斜塔等。
三、追求生命的永恒——静穆的陵墓建筑
古人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
他们期待灵魂的永生和来世的再生,因此修建豪华的陵墓作为死后居住的地方,讲究“事死如事生”。
因此古代遗存下很多不朽的陵墓建筑。
如胡夫金字塔、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秦始皇兵马俑、印度泰姬陵等。
综上所有论述,中外建筑文化上的差异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的深入,中外之间的差异也在慢慢的缩小,各国之间的文化交融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见,比如中国文化法国行等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在日益的加强,建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成了现代建筑学者正深思研究的话题,关于建筑文化的交融、重整、创新,我们应加强建筑创作的学习,积极向西方优秀建筑设计理念借鉴、学习,形成真正属于我们中国文化风格和建筑的审美潮流!。
第三章 帝王建筑

3.前朝后寝
秦统一中国后,在咸阳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分布在关中平原,广袤数 百里,布局分散:渭水之北有旧咸阳宫、新咸阳宫和仿照六国式样的宫殿,渭 水之南有信宫、兴乐宫和后期建造的朝宫——宏伟的阿房宫前殿,骊山有甘泉 宫,此外还有许多离宫散布在渭南上林苑中。其中阿房宫所遗夯土基址东西约 1千米,南北约0.5千米,后部残高约8米。西汉初期仅有长乐宫和未央宫两宫, 文、景等朝又辟北宫,武帝大兴土木建造桂宫、光明宫、建章宫。各宫都围以 宫墙,形成宫城,宫城中又分布着许多自成一区的“宫”,这些“宫”与“宫” 之间布置有池沼、台殿、树木等,格局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未央宫是汉帝 的主要宫殿,有隆重的前殿,供大朝、婚丧、即位等大典之用。现存前殿台基 残高达14米左右。
第三章 帝王建筑
第一节 宫殿建筑
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宫殿建筑则是其中 最瑰丽的奇葩。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 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不论在结构 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 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 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
3.斋宫
斋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 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侧。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歩 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 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 无梁殿即斋宫正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 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 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
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对民间建筑的影响

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对民间建筑的影响摘要:本文以南京明故宫和北京故宫、四合院为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布局特色等方面的考察、分析,探讨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对民间建筑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明故宫;布局特色;四合院;紫禁城;礼制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njing Ming the Forbidden City and the Beijing imperial palace, the siheyu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o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geographic location, layout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yal palace building in ancient China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ivil building, and proposes some opinions.Key Words: ming imperial palace; layout characteristics; siheyun; the Forbidden City; etiquette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南京明故宫及北京故宫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
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等级观念也决定了民间建筑的布局形式。
以四根立柱围成的“间”为单位的中国房屋,它们的平面多为简单的矩形,外形不复杂,体量也不大,从四合院的百姓住房到封建帝王的宫殿都是这样。
秦始皇之铜雀台

秦始皇之铜雀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位统治者,他统一了六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制帝国,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和表达自己的权威,他下令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铜雀台。
一、铜雀台的背景及意义铜雀台建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巩固统治阶段,位于咸阳(今陕西西安)。
它是一座宏伟的台基,基座为方形,由上百块巨大的青铜板铺成。
每块青铜板刻有华丽的花纹和秦始皇的事迹,象征着皇权和荣耀。
铜雀台除了作为景观建筑,它还具有政治和军事的功能。
政治上,它是秦始皇展现自己权威的象征,也是皇帝接见重要客人和决策重大事务的地方;军事上,它是一座防御性建筑,用来观察敌情和指挥作战。
二、铜雀台的建造过程铜雀台的建造过程十分艰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首先,大量的青铜原材料需要从四方运输到咸阳,经过处理后制作成可供建筑使用的青铜板。
其次,需要大量的工匠和工人参与建造。
他们需要按照规定的尺寸、花纹和构造进行铺设和组装,确保整个铜雀台能够稳固地立于地面。
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还需要深入地挖掘基坑,并在基座上加固支撑结构。
最后,为了保护青铜板免受氧化和腐蚀的影响,还需要进行表面的特殊处理,以延长铜雀台的寿命。
三、铜雀台的影响与遗产铜雀台的建造标志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统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它不仅展现了秦始皇的财富和力量,也彰显出华夏文明的繁荣和灿烂。
铜雀台的存在对于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它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对后来的建筑风格和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受到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称道和吟咏。
然而,可惜的是,如今的铜雀台已经不复存在了。
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战乱摧毁,它在历史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来了解铜雀台的存在和它所代表的意义。
总结:秦始皇之铜雀台是一座具有政治、军事和象征意义的建筑。
它不仅是秦始皇展示自己权威和荣耀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二、佛教建筑
• 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我国佛教建筑 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塔庙里,以塔为中心,周 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 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 要建筑,佛塔被移于寺外,多建寺前、寺后或另 建塔院,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佛寺结构。 寺院坐北朝南,主要殿堂依次分布在中轴线上, 层次分明,布局严谨。西藏的佛寺建筑,一般有 庞大的建筑群,体现出汉藏文化融合的风格,北 京的雍和宫,拉萨的布达拉宫,承德的外八庙等 是这种建筑的典型。
• 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 苏州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现存名园十余处。苏州园林大都占地面积小,采用变 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 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营造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其中,闻名遐迩的园林建筑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四、民居建筑
• 民居建筑包含了建筑 客家民居建筑的风格 和形式,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 区有不同的变化,有 圆寨、围龙屋、走马 楼、四角楼等。但其 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 龙屋。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 建筑: 客家围龙屋 北京的四合院 陕西的窑洞 广西的“杆栏式” 云南的“一颗印”
三、园林建筑
• 园林建筑是建造在园林和城市绿化地段内供人们游憩或观赏用的建筑物,常见的有 亭、榭、廊、阁、轩、楼、台、舫、厅堂等建筑物。通过建造这些主要起到园林里 造景,和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还有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等作用。 • 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北京圆明园,集中国各地不同风格 的园林艺术于一体,且借鉴了部分西方建筑风格,园内建筑巧夺天工,虽形态各异 而趣味无穷。圆明园遗址在北京西北郊。一般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它的两个附园 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在内,因此又称“圆明三园”。它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 座离宫别苑即“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圆明园、畅春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面积347公顷。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而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几千年来,历代皇帝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为自己建造宫廷。
这些宫廷金玉交辉、巍峨壮观,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宫”在我国出现得较早,原是指“圣人”的屋宇。
从秦始皇开始,“宫”成为皇帝及其皇族居住的地方,宫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我国宫廷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
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建章宫、长乐宫,都是象小城一样的建筑,宫内有前殿、寝殿及其它殿宇台池。
宫殿建筑最大的特征是硕大的斗拱、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绚丽的彩画、高大的盘龙金桂、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以显示宫殿的豪华富贵,象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就是这洋一座豪华的古建筑物。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保留最完整的一处。
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
明朝先后曾有14个皇帝在这里居住,清朝先后10个皇帝在这里居住。
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类。
建筑之辉煌,陈设之豪华,是世界上宫殿所少见的。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
故宫周围是周米高的红围墙,周长3400多米,城外是护城河。
从整个建筑布局来看,故宫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称“外朝”,主要建筑有“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大殿两侧是文华殿和武英殿。
“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发布命令的地方。
“外朝”后面部分是“内廷”,也叫“后停”。
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
内廷的东西两侧是东大官和西六官,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故宫是一处豪华壮丽的殿宇之海,这处宏伟的古代宫廷建筑群,充分显示了我国宫殿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沈阳故宫在沈阳老城,是清军人关以前的清室宫廷。
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都在这里居住过。
沈阳故宫占地面积6万为多平方米,有70多处建筑物,300多间房子。
现在整个建筑群保存完好。
二)宫殿建筑的布局与陈设1,宫殿的布局(1)严格的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
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
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喜气洋洋,手中无粮慌慌张张”、“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
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后。
(3)前朝后寝这是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
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
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没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2,宫殿外陈设(1)华表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
设在陵墓前的又名墓表。
一般为石制,柱身通常雕有蟠龙等纹饰,上为方板和蹲兽。
华表高高耸立,既体现了皇家的尊严,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竖立于皇宫或帝王陵园之前,将其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华表起源于墓碑(木制),后来人们将木柱竖于交通要道,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故称“华表木”或“恒表”。
不久,君主又让人们在上面刻写意见,称其为“诽谤木”(古代“诽谤”一词是中性词,指责过失的意思)。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社会相继建立,已经不允许人们在“诽谤木”上刻写“谏言”,而演变为刻上云龙纹的华表。
(2)石狮宫殿大门前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
石狮(或铜狮),有辟邪的作用。
又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所以又有显示“尊贵”和“威严”的作用。
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习俗成对石狮系左雄右雌。
还可以从狮爪所踩之物来辨别雄雌。
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环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
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必定是雌狮。
在中华大地还有北狮、南狮之分。
北狮雄壮威严,南狮活泼有趣。
还有所谓“三王狮”,那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而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凤凰是鸟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故称“三王狮”。
(3)日晷即日影,它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时间。
(4)嘉量我国古时的标准量器。
全套量器从大到小依次为:斛、斗、升、合、龠。
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5)吉祥缸置于宫殿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有的是铜铸的、古代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水似海可以扑灭火灾,故又被誉之为吉祥缸。
如北京故宫中的吉祥缸,古时每年冬天在缸外套上棉套,覆上缸盖,下边石座内燃炭火,以防止冰冻,直到天气回暖时才撤火。
(6)鼎式香炉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举行大典时用来燃檀香和松枝。
(7)铜龟、铜鹤龟和鹤是中国文化中的神灵动物,用来象征长寿,庆贺享受天年。
最有名的被称之为龙头龟、仙鹤。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
从秦朝开始,“宫”成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宫殿则成为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宫殿建筑的规模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加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硕大,以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有绚丽的彩画、雕镂细腻的天花藻井、汉白玉台基、栏板、梁柱,以及周围的建筑小品。
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宫殿建筑。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由于中国的礼制思想里包含着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谷、祭土地神的内容,中国宫殿的左前方通常设祖庙(也称太庙)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则设社稷坛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社为土地,稷为粮食),这种格局被称为“左祖右社”。
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
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宫为代表。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故宫周围是数米高的红色围墙,周长3400多米,墙外是护城河。
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
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些建筑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
故宫的后一部分——“内廷”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由于朝代更迭及战乱,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留存下来的并不多,现存除北京故宫外,还有沈阳故宫,此外,西安尚存几处汉唐两代宫殿遗6月1日关于肯德基中国餐厅营运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肯德基中国餐厅营运状况的调查报告时间:2005年9月7日星期三主要部门:中国百胜餐饮调查对象概述:肯德基中国餐厅,成立于1987年,目前在中国各地拥有约1100家餐厅。
一.企业概况自从1987年北京正阳门餐厅正式开始营运,肯德基进入中国已经整整十八年。
十八年以来,肯德基餐厅几乎遍及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为广大中国顾客提供品质优良、口味适合的营养美食,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再就业机会,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才。
在中国,肯德基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品牌价值及品牌效益不断提升。
二.调查情况1.硬件资源配置情况目前,肯德基中国在全国范围内(除西藏自治区外)拥有大小餐厅一千两百余家。
在人口超过600万以上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采取总部直接监管的形式,在其余中小城市,则采取肯德基原创的“特许加盟”模式。
餐厅主要以炸鸡类西式餐点为主,辅以西式、中式配餐。
企业规模之大,涉及地域之广,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快餐行业中,都是一个奇迹。
2.组织结构情况肯德基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市,组织结构按经营地域划分。
按区域将一个或数个城市划分为一个地区分店,由总部统一监督、指导。
各地区分店对下属各城市的餐厅行使监督、指导、考核的工作。
总部拥有最高决策权、法律解释权和人事经理权;各地区分店在自身地域拥有一定的高层决策权(如促销活动等)及人事权;各特许加盟餐厅在经营范围内允许开展小型的活动,对员工进行管理、培训。
组织内部信息交流主要建立在正式沟通的基础上,辅助以非正式沟通。
组织设计权责分明,命令统一,和肯德基本身的严格管理相得益彰。
3.人力资源情况肯德基中国现拥有各阶层职工约五万五千人,主要划分为一般员工、基层管理组、中层管理组及高层管理组四个层次。
其中中层管理与高层管理主要在各地区分店及总部。
基层管理与一般员工餐厅为单位有机组合。
每个餐厅视规模而定有50到120名一般员工,文化层次普遍在大学专科以上,在校学生占了相当部分比例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存在一定培养空间。
一般员工中,以工作资历、经验、技能为基准,选拔出部分作为星级训练员,用于餐厅基本营运的负责及员工的基础培训。
餐厅还设有以餐厅经理为核心的管理组,主要由一般员工中提升,负责餐厅的总体营运、计划、组织、控制及餐厅的战略决策。
三.对于肯德基中国餐厅的SWOT分析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种权变因素瞬息万变,因此企业的SWOT分析对于企业未来的战略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优势(Strengths)分析肯德基中国餐厅在中国快餐业市场占有70%强的份额,业务遍及全国。
所有产品的原料实现100%本土化,避免受到来自国外餐饮行业的原料供应威胁,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员工也基本实现百分百的本土化,同时还加强对员工及管理层的培训,创造了优秀的员工团队及管理团队。
具有一批本土的供应商(如大成集团)及部分国际大型供应商的本土供应基地(雀巢集团,正大集团,百事集团等),确保了高质稳定的原料供应。
以“小批量,多品种”为方式,依托母公司中国百胜餐饮,构建了强大的物流系统,保障了货物流动的畅通。
强大的广告攻略,店面宣传,在广大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打下了优秀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