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4)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试卷模拟试题和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练习卷一、单选题1.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回退现象D.高原现象答案:D解析: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发展到某一阶段,常常会出现进步的暂停现象,这被称为高原现象。
如果个体继续努力,一段时间后,又会逐渐进步。
专家点拨:“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
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技能学习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
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现象,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2.“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学记》中的这句话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差异性B.可变性C.稳定性D.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的意思是错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苦努力也较难成功。
强调的是学习要抓住关键期,表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故选D。
3.第一学段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
A.式与方程C.图形与位置D.探索规律答案:D解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
4.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的三个层面分别是()。
A.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B.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C.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D.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答案:A解析: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育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用纸巾盖上伤口,电话家长B.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盖上消毒纱布C.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D.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医院2.对童年时期,用直观教学属于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A.国民制度学制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时间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小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 )。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分科与综合相结合14.苟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5.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16.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
A.绝对性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甄别评价D.相对评价17.当师生、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处于( )。
2013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上半年统考真题及答案

2013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跌倒,膝盖擦伤并有少量出血点,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用纸巾盖上伤口,电话家长B.用清洁水冲洗伤口,盖上消毒纱布C.用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D.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医院2.对童年时期,用直观教学属于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A.国民制度学制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
A.时间模式B.过程模式C.环境模式D.目标模式7.目前我国小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 )。
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分科与综合相结合14.苟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5.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得到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B.间接的远景性动机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16.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
A.绝对性评价B.个体内差异评价C.甄别评价D.相对评价17.当师生、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该班集体的发展处于( )。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201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单选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结构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参考解析: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现代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倡导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其中,其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单选题]目前我国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参考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学科课程是单科形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故选D。
3[单选题]在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A.记忆B.思维C.感知D.注意参考解析:新生儿时,嗔觉、味觉已经有所发展,此时也有了听觉,之后,其他的感知觉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4[单选题] "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
"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科目B.经验获得C.社会改造D.预期的学习结果参考解析:从题干可以得出,有关课程定义中的其中之一的观点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不应该指向活动,而应该直接关注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即要把重点从手段转向目的。
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
5[单选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授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甄别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安置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参考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
2013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结构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参考答案:D2、目前我国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
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参考答案:D3、在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
A.记忆B.思维C.感知性D.注意参考答案:C4、“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
A.教学科目B.经验获得C.社会改造D.预期的学习结果参考答案:D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授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
A.甄别性B.形成性C.安置性D.总结性参考答案:B6、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
A.组织B.复制C.资源管理D.精细加工参考答案:A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话出自于( )。
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参考答案:D8、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可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9、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士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杨贤江参考答案:C10、通过对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
A.行为分析B.文献分析C.作品分析D.调查分析参考答案:C11、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 )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教育④自我教育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D12、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
【统考真题】2013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统考《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学习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
A.联结主义学习理论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C.结构主义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参考答案:D本题详解:略2、目前我国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
A.融合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参考答案:D本题详解:略3、在儿童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速度最快的领域是()。
A.记忆B.思维C.感知性D.注意参考答案:C本题详解:略4、“课程不应指向活动,而应直接关注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而服务的”,这种观点意味着课程即()。
A.教学科目B.经验获得C.社会改造D.预期的学习结果参考答案:D本题详解:略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授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甄别性B.形成性C.安置性D.总结性参考答案:B本题详解:略6、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
A.组织B.复制C.资源管理D.精细加工参考答案:A本题详解:略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话出自于()。
A.《论语》B.《大学》C.《孟子》D.《学记》参考答案:D本题详解:略8、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可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C本题详解:略9、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士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徐特立C.蔡元培D.杨贤江参考答案:C本题详解:略10、通过对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A.行为分析B.文献分析C.作品分析D.调查分析参考答案:C本题详解:略11、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①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③社会教育④自我教育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D本题详解:略12、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学家是()。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模拟试卷四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模拟试卷四[单选题]1.品德形成的基础是()A.道德认识(江南博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
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也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单选题]2.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知识.智力.情感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单选题]3.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可以分为()A.理论课和实践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新授课和巩固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一堂课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寡,可以把课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
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只完成一种主要任务的课。
综合课又称“混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同时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
[单选题]4.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只有将成败归因为内部.可控制的因素(努力)时,产生的激励性最强。
[单选题]5.以下不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是()A.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B.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C.教育性教学原则D.“三中心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论”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杜威提出的观点。
[单选题]6.荀子日:“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荀子这句话强调实际观察的重要性,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2013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
A. 负向迁移B. 原型启发C. 思维定势D. 功能固着2. 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
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 投射效应B. 首因效应C. 晕轮效应D. 刻板效应3. 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
这种评价属于()。
A. 诊断性评价B. 安置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形成性评价4. 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 裴斯泰洛奇B. 洛克C. 卢梭D. 杜威5.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反映的是()。
A. 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B. 教育影响一致性原则C. 正面教育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6. 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B. 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C. 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D. 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7. 一个儿童能辨别自已的左右手,但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
按照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 感知运动阶段B. 形成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前运算阶段8. 小学生在课外开展的气象观察、标本制作等活动属于()。
A. 社会活动B. 技能活动C. 科技活动D. 学科活动9. 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A. 实验法B. 参观法C. 演示法D. 实习法10.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开始教授教育学的学者是【C】。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康德D、裴斯泰洛齐【答案解析】1776年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
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
A、殷周时代B、秦代C、汉代D、宋代【答案解析】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3、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A】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B、1897C、1789D、1798【答案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4、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
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答案解析】外向且不稳定的气质是多血质类型的气质。
5、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A】,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S—B量表B、斯坦福量表C、韦克斯勒量表D、比纳量表【答案解析】世界上最著名的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6、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
A、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B、热爱学生C、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D、教师的责任心【答案解析】教师的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核心是热爱学生。
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
A、孔子B、荀子C、孟子教师资格考试D、墨子【答案解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答案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9、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D】。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答案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
10、美国教育家杜威要反对的是【B】。
A、儿童中心论的观点B、教师中心论的观点C、活动中心论的观点D、经验中心论的观点【答案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反对教师中心论的观点。
11、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C】。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答案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答案解析】赫尔巴特首先把心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
13、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答案解析】发现教学,也称启发式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题干中提到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发现教学的第一步。
14、【B】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科顿B、波斯纳C、布鲁纳D、布鲁巴奇15、【B】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A、教学工作B、教学方法C、教学组织D、教学策略【答案解析】教学方法是教育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各是什么?【答案解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
(2)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3)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案解析】(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答案解析】(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4、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答案解析】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
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答案解析】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
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
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
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
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
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
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答案解析】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的发展。
(2)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答案解析】(1)不正确。
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
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
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四、教学设计题[示例]《珍珠鸟》一、设计理念实践“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立足打好学生素质基础,让学生在快乐读书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同时,注重陶冶学生情怀,让多彩而悠久的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发展健康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标1.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不就能刨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的深刻的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懂得构建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是要以关爱、诚信为基础的,呼唤学生对他人、集体、社会付出更多的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设计题(根据以下材料任选其一进行教学设计。
本大题20分)材料一:21、5除以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再任意找几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并在小组里交流。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O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材料二:《珍珠鸟》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们养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
笼子里有一团干草,那是小鸟又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害怕人的鸟。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
那儿有一盆茂盛的法国吊兰。
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射进窗来,把吊兰的一串串小叶照得如同碧玉。
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藤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叫声。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
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正是它们的雏儿!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又跳到画框上去了。
只要大鸟在笼子里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
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有时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