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2019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1.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A [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的冲击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出现变动,故A项正确。
B、C两项的时间与“19世纪中期”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
]2.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
其内容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始于(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甲午战争后D.戊戌变法后A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侵入中国,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纺”与“织”、“织”与“耕”分离。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
这一现象说明了( )【导学号:07182084】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 [从题干茶、丝的大量出口可知,西方列强从中国大肆掠夺原料,这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故选B项。
]4.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某企业的中国工匠独立制造的“平远”号铁甲舰,其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
该企业是( )A.开平煤矿B.福州船政局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B [从题干材料“中国工匠独立制造”“‘平远’号铁甲舰”可知是由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故选B项。
A、D两项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C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5.有学者说洋务运动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其依据是洋务运动( )【导学号:07182085】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目的是维护统治C.使清政府内部矛盾缓和D.使中国强大起来A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实现近代化,故选A项。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记一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结构填一填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但在大部分农村,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2.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近代企业由此诞生。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辨一辨1.怎样正确认识自然经济的解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并没完全解体。
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自然经济才最终解体。
2.如何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区别?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创办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绝大部分产品销售于市场,是以利润、市场、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3.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是什么?(1)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2)洋务运动创办的是民用工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辨析体会研一研1.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史料(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史料说明自然经济解体有何特点?实质如何?[提示] 特点:自然经济解体首先从东南沿海开始。
实质: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
2.洋务运动的内容史料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结合史料指出洋务派“汲取来的西方知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解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指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破产,出现男耕女不织的现象,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
答案:B2.漫画反映历史,下图是反映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一幅漫画,从中可以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A.封建小农经济完全解体B.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C.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解析:西方先进技术与东方封建制度嫁接说明中国引进西方科技巩固封建统治,即洋务运动。
答案:B3.下表是19世纪中后期一所新式学校的课程安排。
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洋务运动的开展解析:从材料“19世纪中后期”、“读诸经”“习洋语、洋操”“习操机轮舰船”等信息可知,这是洋务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
答案:D4.下列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企业是( )A.开平煤矿B.江南制造总局C.安庆内军械所D.继昌隆缫丝厂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工业的性质。
D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能体现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
答案:D5.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解析:材料主要说明继昌隆缫丝厂的三点信息:一是采用机器生产,二是雇佣关系,三是产品面向市场获利丰厚。
A项符合题意。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1.(2019·湖南桃江一中期中)英国布莱克本商会访华团在1896—1897年的报告书中承认:“毫无疑问,普通衬衣布正在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对此我们似乎无能为力。
”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B.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日益萎缩D.民族资本主义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被用进口纱织成的手工土布所代替”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洋纱洋布进入中国市场,传统手工业“纺”“织”分离,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A项没有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普通衬衣布被手工土布所代替,不是所有洋布在中国的销售市场都萎缩了,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企业采用机器生产,而材料反映的是手工土布,故D项错误。
2.《上海乡土志》记载本邑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
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
这反映了( )A.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B.农村奢侈之风开始盛行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剧D.农村劳动力出现新流向【答案】D 【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是近代通商之后,妇女由“纺织而外,亦助农作”到“往往有因此改业者”,不涉及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上海妇女在通商前“向称朴素”,“奢侈之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变化,以列强侵华为大背景,但是没有体现侵略的加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妇女由“纺织而外,亦助农作”到“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得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故D项正确。
3.(2019·湖南岳阳一中五模)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答案】C 【解析】近代中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沿海地区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A项中“农村”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小农经济基本特征俱在,故B 项错误;在近代,中国某地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反映出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故C 项正确;19世纪末《马关条约》开放沙市和重庆,表明西方侵略深入内地,故D项错误。
【新】版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

第9课时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其最大的影响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洋务运动出现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外国企业涌入【答案】 A2.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企业的初创时期。
这些企业相对集中于( )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中上游一带C.京津地区D.通商口岸【答案】 D3.1840年以后,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表现为(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外国资本主义侵入③近代企业出现④民族资本产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4.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之先河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D.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答案】 C5.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民族工业包括(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江南制造总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6.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影响B.外资企业的刺激C.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助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答案】 C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材料二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
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你认为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3)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请依据材料一、二进行说明。
【答案】(1)鸦片战争后,洋货进口税率下降,大大有利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特权压低中国原材料出口的价格,大肆掠夺中国的原材料。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步解体,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呈现出的新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B.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C.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D.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项正确。
A、B、C三项所述现象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出现。
答案:D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
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A.坚船利炮B.洋纱洋布C.自由平等的观念D.欧洲风俗习惯答案:B3.19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
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
年份地区19019151921924山东章丘0.1%35% 45% 50%山东济阳0.2%15% 25% 40%下列对该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两地经济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D.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下降解析:表格中的数据直接体现了经济作物种植比例的上升,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随之提高,说明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体系当中,但不能直接体现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答案:A4.时文有曰:“洋人与中国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
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
”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D.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材料说的是近代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产地,丧失了贸易主导权,这说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D5.读《1871年和1881年中国棉纺织品进口数量统计表》,该表反映出19世纪七八十年代( )A.棉纺织品是西方对华输出的主要商品B.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在不断增加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幅提高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表格数据反映的是中国棉纺织品的进口情况,不是出口情况,C项错误;D项结论与材料信息不符。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
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从材料“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原料产地;又从“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说明中国成为西方商品销售市场,故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 B2.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解析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主张没有涉及到西方政治制度,A项不对;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为民用,所以B项不对,D项材料没有涉及。
答案 C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解析“旧轨”意指封建制度,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但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却极大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题意A项最符合。
答案 A4.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

近代中国经济构造的改动一、选择题1.阅读下边的中领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判断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时间茶叶 ( 担)( 年均匀值 )生丝 ( 匹)( 年均匀值 )鸦片战争前 5 000 5 0001845 年8 01013 2201851 年9 91923 0401853 年10 12262 896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渐渐获得优势B.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趋商品化D.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连续增添分析:此题考察学生从图表中获得有效信息、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时代特色。
从表面上看,中外国贸出口增添,但联系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应明确这是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打劫的表现,故当时中国的外贸应处于被动地位。
答案: A2.察看下边 19 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对其剖析正确的选项是()年月(年)植茶面积 ( 万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外销 (万担)亩 )1837521260.520060.51861625312.5202.51101871819409.5202.52071886934.9567.46205362.46①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趋提升②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批畅销商品③自然经济渐渐解体④中国日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分析:依据表中信息能够看出,从1837 年到 1886 年,中国的种茶面积不停增大,茶产量不停增添,内销和外销的产量不停增添,特别是外销的比重不停增大,故①正确;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应当是使中国国内和外国的销量不停降落,与表中信息不符,故②错误;中国茶的大批内销和外销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③正确;外国翻开中国国门主假如为了翻开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故④正确, C 项切合题意。
答案: C3.“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铺天盖地,愈种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下表是1854年至1859年部分主要年份福州口岸对外茶叶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
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
A.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
B.福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茶叶生产的商品化趋势逐步加强
D.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
解析:C 从表格可以看出茶叶的对外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但因为没有与其他对外贸易商品进行比较,故并不能说明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A项不正确;表格只反映茶叶的对外出口总量不断增加,与民族工业无关,故B项不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故D项不正确;茶叶的对外出口总量不断增加,说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答案选择C项。
2.(2018·浙江湖州期末)近代湖州南浔的缉里丝由于质量上乘,享有很高声誉,成为出口大宗。
在具体交易时,洋行根据伦敦行情在上海“开盘”定价,收购价格和南浔蚕农的成本是没有联系的。
这从实质上反映了( )
A.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B.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外商手上
C.中国农产品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D.中国的农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沉重打击
解析:C 材料不能体现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故A项错误;“缉里丝”的定价问题,不能反映“近代中国农产品的定价权”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缉里丝……在具体交易时,洋行根据伦敦行情在上海‘开盘’定价”说明,中国农产品在交易的时候,受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缉里丝的定价权问题,故D项错误。
3.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章程》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
”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
A.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B.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D.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解析:C “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机器制造业信息,故B项错误;“不得引用私人”“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等信息说明洋务运动在用人和财务管理上逐渐近代化,故C项正确;开平矿务局属于民用工业而非军事工业,故D项错误。
4.(2018·山东潍坊期中)轮船招商局成立后,天津、广东多地拟筹股经营航运,久经禀求未能获准,只得转而经营小火轮,开发一些短途航线。
即便如此,轮船招商局也横加干扰。
无奈之下,多数小火轮公司只得采取“诡寄经营”即利用外商来逃避政府管制和赋税的形式。
材料说明( )
A.洋务运动旨在与洋商争利
B.外国资本扶植民营企业
C.轮船招商局享有优惠待遇
D.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解析:D 洋务运动旨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小火轮公司“诡寄经营”是出于无奈,并非外国资本的扶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阻碍,未突出轮船招商局的优惠待遇,故C项错误;先是经营航运未获批准,然后小火轮公司遭到轮船招商局的干扰,被迫“诡寄经营”,说明民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故D项正确。
5.1881年陈启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因当地作坊织工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被迫迁厂到澳门,1887年陈启沅重回南海县开办缫丝厂时,特意开发了与传统手拉丝车相似的脚踏式缫丝单机,很快就普及到了家庭作坊。
此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所办缫丝厂的原料供应
B.激发人们兴办缫丝厂的热情
C.缓和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矛盾
D.推动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
解析:C 材料中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本来采用大规模的机器生产,但遭到传统作坊抵制,之后他特意创制了与传统手拉丝车相似的脚踏式缫丝单机,意在缓和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之间的矛盾,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
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
A.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解析:D 材料展示的是中国经济形态的演变历程。
图一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图二和图三是近代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图四属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总体上说明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符合题意。
其他几项的说法都不全面。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材料二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19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
为了制造“机”“船”,修筑铁路,钢铁的生产也突出出来。
这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都是追赶时代的。
可以说,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中国百年投资结构之联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及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图表“总计(包)”的纵向一栏可以总结出生丝出口数量逐年增多的特点,从表格的出口地点来总结广州生丝出口数量减少,上海生丝出口数量增多的特点。
第二小问,可从导致这两个特点的原因出发,结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加以归纳。
第(2)问以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从鸦片战争的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论述。
第(3)问第一小问,可结合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这一时代背景分析,另外还需明确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是洋务运动。
第二小问,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情况:生丝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丝由广州出口转向上海出口。
原因:五口通商(上海开埠);上海具有区位优势。
(2)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
(3)背景:工业革命的扩展和鸦片战争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兴起。
特点:主要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