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大健康蓬勃发展背景下的未来食品

合集下载

2024年冬笋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冬笋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冬笋市场环境分析一、市场概述冬笋是一种常见的农产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冬笋市场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冬笋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内容。

二、市场规模冬笋作为常见的农产品之一,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冬笋市场的总产值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约XX%。

而根据预测,未来几年冬笋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到2025年冬笋市场总产值有望达到XX亿元。

三、市场发展趋势1.健康饮食趋势:随着人们对于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冬笋以其低脂肪、高纤维等特点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预计未来几年健康饮食趋势将继续推动冬笋市场的发展。

2.农产品品质标准提升:为了确保冬笋的品质和食品安全,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逐渐出台了一系列的冬笋品质标准,并对冬笋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市场的信誉和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3.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冬笋市场也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

越来越多的冬笋生产商和经销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产品的展示和销售,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的辐射范围,提高了销售效率。

4.消费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冬笋产品的品质、口感、包装等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因此,冬笋生产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四、竞争格局冬笋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个生产企业和品牌。

同时,不同地区的冬笋生产条件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地区的冬笋品质也存在差异。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企业A、企业B和企业C。

这些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营销策略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

除了主要竞争企业之外,还有一些小型企业和农户从事冬笋的生产和销售。

这些小型企业主要通过价格竞争和当地销售渠道来获取市场份额。

五、市场挑战与机遇1. 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冬笋作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农药残留等问题,这对于消费者的健康构成风险。

竹笋行业前景

竹笋行业前景

竹笋行业前景竹笋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天然食材的偏爱,竹笋行业的前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首先,竹笋饮食文化的兴起为竹笋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竹笋作为一种独特的食材,被广泛应用于中餐、西餐、烘焙等各个领域,不仅可以制作各种美味的菜肴,还可以作为健康减肥的食品。

由于竹笋所含的膳食纤维丰富,同时低热量、低脂肪、低糖、高蛋白,被誉为“天然的减肥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因此,竹笋饮食文化的兴起将带动竹笋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竹笋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康、营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竹笋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被誉为“森林之黄金”,长期食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

此外,竹笋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肿瘤等功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价值的食品。

因此,竹笋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为竹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再次,竹笋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竹笋种植不需要大面积的耕地,而是以竹林为基地,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还能提供竹材和竹笋双重价值。

竹笋种植周期短,只需3-5年即可收获,收益较高。

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竹笋产业,不仅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还能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因此,竹笋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竹笋行业的发展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竹子是一种天然资源,具有可再生的特点,种植竹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种植过程中不需要施肥、喷药,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对于人们来说,竹笋是一种天然、绿色、健康的食材,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因此,竹笋行业的发展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竹笋行业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用途,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随着竹笋饮食文化的兴起、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竹笋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竹笋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笋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笋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笋竹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笋竹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艺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的植物资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绿色生活的追求,笋竹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笋竹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笋竹产业的现状:1. 产业规模:笋竹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我国笋竹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亩,年产量超过500万吨。

2. 产业链完善度:笋竹产业链相对完善,其包括苗木种植、养殖、采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其中,笋竹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加工环节还有待提高。

3. 产业价值:笋竹不仅在食品领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工艺品和建筑材料等领域。

笋竹的市场价值十分可观,将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笋竹产业的发展趋势:1. 健康食品的兴起:笋竹具有高纤维、低热量、低脂肪的特点,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食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笋竹在食品领域的市场前景广阔。

2. 绿色生活的追求:笋竹是一种原生态的植物资源,其种植不需要化肥和农药,无污染且可再生。

在当前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下,笋竹产业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认可。

3. 技术创新的推动:笋竹产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发出更高效、更环保的加工技术将是未来笋竹产业发展的关键。

根据对笋竹产业的调研分析,笋竹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政策的支持下,笋竹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高的发展水平。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笋竹产业面临着市场推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挑战。

因此,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共同努力,加强合作,积极推动笋竹产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竹笋加工行业市场前景分析竹笋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和药用植物,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

竹笋加工行业是以竹笋为原料进行初步加工,生产出各种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行业。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不断追求,竹笋加工行业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

1.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升级,健康、营养、安全、可追溯成为了市场的主流需求。

而竹笋作为一种天然、健康、营养丰富的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据市场调查,竹笋加工行业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2.竹笋加工技术不断提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竹笋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不断提高。

目前,传统的竹笋加工技术正在向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越来越成熟。

同时,各地政府也鼓励竹笋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满足市场的需求。

3.竹笋加工行业多元化发展竹笋加工行业不仅仅是生产竹笋制品,还可以将竹笋作为食品添加剂、药用原料等进行多元化开发和利用。

例如,竹笋皮可以作为橡胶原料使用;竹笋茶具有清热解毒、养生美容、降低血压等功效;竹笋提取物可以被用作天然清凉剂等。

竹笋的多元化发展,为竹笋加工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政府政策出台,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中国国家农业政策中开展农业新业态、振兴特色产业已经成为重点,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也就是推动农民从土地上赚钱走向加工环节,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

因此,政府也会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和扶持当地竹笋加工企业,支持其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综上所述,竹笋加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加工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开发多元化竹笋产品等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也将为竹笋加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促进行业的发展。

竹笋产业发展趋势

竹笋产业发展趋势

竹笋产业发展趋势竹笋产业发展趋势一、背景介绍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竹笋就被人们赞誉为“山珍”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口感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对传统食材的重视,竹笋的市场需求逐渐上升。

竹笋产业的发展也因此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二、竹笋产业的现状目前,中国是竹笋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

据统计,我国竹笋的种植面积约为1000多万亩,年产量近300万吨,年产值达100多亿元。

竹笋主要分布在江南一带,其中以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份居多。

此外,竹笋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得竹笋的市场规模每年都在扩大。

而且,竹笋还被广泛应用于休闲食品、罐头食品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推动了竹笋产业的发展。

三、竹笋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竹笋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竹笋种植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土地、水源和人工投入,其生产成本较高。

同时,竹笋的种植周期较长,大概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收获。

这使得竹笋的供应相对紧张,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其次,竹笋的后期加工技术仍然较为落后,无法适应市场对竹笋产品高质量、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由于竹笋产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不够完善,导致了市场上存在许多“劣质”竹笋产品,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竹笋产业发展趋势尽管竹笋产业面临一些挑战,但仍然有许多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和期待。

1. 种植技术的创新目前,竹笋的种植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种植方法,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在未来,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和生物技术,可以改进种植技术,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可以利用遗传改良的方法,培育出生长周期更短、防病虫害能力更强的竹种,提高竹笋的产量。

此外,还可以引入智能农业技术,实现竹笋的智能化种植管理,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2. 后期加工技术的改进竹笋的后期加工技术对竹笋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竹笋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竹笋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竹笋产业市场分析报告中国竹笋产业市场分析报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竹笋作为一种低热量、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健康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竹笋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本报告将对中国竹笋产业市场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目前,中国竹笋产业市场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和广东等地,其中福建是中国竹笋产业最为发达的省份。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竹笋产量和销售额连年增长,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5%和20%以上。

2019年,全国竹笋产量达到900万吨,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预计未来几年,竹笋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二、消费者需求分析竹笋具有低热量、高纤维、容易消化等优势,适合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健康选择。

尤其是在现代都市中,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竹笋成为了一种理想的食材。

此外,竹笋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进一步拓展了其消费市场。

三、产业链分析竹笋产业涉及到竹资源的种植、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

种植竹笋需要选择适合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同时还需要对竹子进行管理和照料。

加工环节主要包括竹笋的剥皮、清洗、切割等处理。

在销售环节,需要考虑竹笋的包装和运输等问题。

竹笋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的需求,例如竹笋种苗的研发、农业机械的生产等。

四、市场竞争状况由于竹笋市场发展迅速,市场竞争亦日渐激烈。

目前,市场上的竹笋产品种类多样,价格相对较高。

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并拥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竹笋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源管理不足、生产环节不规范等,这也为竹笋行业中的竞争者提供了机会。

五、发展建议1.加强竹笋资源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种植和采收制度,推动竹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竹笋的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竹笋的应用领域。

3.积极推广竹笋的相关知识,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提升竹笋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竹笋产业前景分析报告

竹笋产业前景分析报告

竹笋产业前景分析报告竹笋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绿色生活的追求,竹笋产业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

本文将对竹笋产业的前景进行分析。

1.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竹笋作为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的健康食材备受青睐。

同时,竹笋也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餐饮业等领域。

这些因素都为竹笋市场需求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种植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竹笋种植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合理的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和科学的采收管理,可以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技术的进步为竹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 品种优化创新:近年来,种植者不断通过繁育新品种,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通过选育出口感好、品质优良的竹笋品种,可以进一步提高竹笋的市场竞争力。

品种优化创新有助于促进竹笋产业的健康发展。

4. 产业链延伸:竹笋产业不仅仅局限于种植和销售环节,还涉及到储存、加工、物流等环节。

竹笋加工产品多样,包括罐头竹笋、竹笋笋干等,这些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具有较长的保质期和更广泛的销售渠道。

产业链的延伸为竹笋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5.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竹笋产业也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政府鼓励农民参与竹笋种植,提供相关培训和补贴资金,促进竹笋产业的快速发展。

政策的支持将为竹笋产业提供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

综上所述,竹笋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然而,也需要注意加强品质控制、加大科研投入和培训力度,提高竹笋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4年竹笋加工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竹笋加工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竹笋加工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竹笋是一种美味且营养丰富的蔬菜,在中华传统餐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竹笋加工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涵盖了从竹材采集到竹笋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本文将对竹笋加工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了解竹笋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机会。

2. 市场规模和潜力竹笋加工市场的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

随着国内对于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竹笋作为一种传统蔬菜备受瞩目。

根据行业数据,竹笋加工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保持了稳定增长,并且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竹笋加工行业的潜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高营养价值:竹笋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深受健康饮食追求者的青睐。

- 宽广的市场需求: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在各个菜系中都有应用,市场需求巨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 产业链完整:竹笋加工行业包括竹材采集、加工过程、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

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竹笋加工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小型竹笋加工厂。

这些竞争者通过品牌建设、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来争夺市场份额。

在竞争中,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具有品牌优势和市场渠道优势,占据了竹笋加工市场的一定份额。

农产品加工企业则利用本地竹林资源和成本优势,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小型竹笋加工厂则凭借灵活性和个性化服务,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

4. 市场发展趋势竹笋加工市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存在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 产品多样化:竹笋加工行业将进一步推出更多种类的竹笋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口味和需求。

-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竹笋加工企业将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绿色环保:在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下,竹笋加工企业将更加注重生产过程的环保和可持续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 资本市场参与:随着竹笋加工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行业的发展,资本市场将更加关注该行业,引入更多的投资和资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产业编辑 苏德林3515407019@竹笋是中国传统的山珍之一,被誉为“蔬食第一品”,是一种营养完全的天然绿色食品: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膳食纤维,且维生素C、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菌类的一倍以上,并富含磷、铁、钙、镁等矿物质元素和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其中包含8种必需氨基酸。

中国育笋吃笋历史悠久中国人吃竹笋的历史可谓久矣,《诗经·大雅·韩奕》即有“其籁伊何,惟笋及蒲”,《周礼·天官·醢人》也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等诗句和记载,可见自古以来,竹笋就被视为上好的菜肴。

食笋在汉代已相当常见,六朝以后竹笋逐渐被视为“山家清供”。

在文人、士人好竹的社会风气之下,食笋也逐渐变成了一种雅尚,唐代之后此风气日盛。

唐朝还有专员管理竹笋的种植培育,《新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笋,岁以笋供尚食。

”宋代文人爱竹、嗜笋者更甚,食笋之风达到了历史上的高潮。

食笋诗赋数不胜数。

苏东坡嗜好食笋,曾写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诗句;文人黄山谷曾作《食笋十韵》《苦笋赋》。

唐宋,食笋已成为人们,特别是文人、士人饮食生活中的一种清雅风尚。

元明清时期,承袭唐宋余韵流风,将食笋视为一种特殊的饮食生活乐趣。

当代梁实秋《雅舍谈吃》中“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的说法脍炙人口。

竹笋产业在中国竹产业中的处境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

与其他树木不一样,竹子能同时生产两个主产品:竹材和竹笋。

而且,在一定的生物产量范围内,竹笋与竹材的收获量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合理采收,即如竹笋价格高、效益好时,可多采收竹笋少留一些新竹,而当竹材效益好,需求大时,就可多采伐竹材少挖笋,实现效益最大化。

中国被誉为“竹子王国”,有竹类植物资源39属500竹笋——大健康蓬勃发展背景下的未来食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吴良如闽北日报建瓯记者站魏剑生 摄232019.10BAMBOO INDUSTRY 竹产业多种,其中有200种以上的竹笋可食用,竹笋品质优良的有50余种,如毛竹、麻竹、绿竹、早竹、雷竹、蒲鸡竹、五月季竹、黄甜竹、方竹、龙竹、苦竹、罗汉竹等,竹笋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笋生产国和出口国。

我国现代竹笋加工产业从上世纪 80年代初引进日本的清水笋加工工艺生产开始,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从竹笋的鲜食、鲜笋加工成清水笋、笋干、多味笋等传统初级加工利用,发展到今天的竹笋源食品精深加工利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竹笋现已成为我国16个大宗出口农产品之一。

但与竹材加工业发展相比,竹笋加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具体表现为国家对竹笋资源加工利用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微弱;竹笋产品单一,主要为鲜笋、水煮笋、笋干及方便竹笋;出口销路严重依靠日本市场;应用领域局限于作为蔬菜;加工企业规模小、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结果导致,一是鲜竹笋大大供过于求,按现在中国竹林的培育和经营水平,预计年可产出鲜笋1600万吨—2000万吨,而实际年收获鲜笋仅仅800万吨—1200万吨,只占年可产出的一半,剩余的一半白白浪费掉了;二是中国最主要的笋用竹种——毛竹、麻竹鲜笋的价格持续低迷,如毛竹春笋近几年的地头收购均价基本都在每公斤1.0元—1.2元,比上世纪80年代初的每公斤1.4元—1.8元还低,严重影响了竹农种竹育笋积极性,也不利乡村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竹笋年加工业产值不到竹材年加工业产值的十分之一,竹笋、竹材加工业发展非常不平衡,已严重制约整个竹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大健康背景下的植物性食品研发趋势近年来,植物性食品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全球未来食品研究的风向标。

全球植物性食品市场增长加速。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健康的诉求与日俱增。

膳食与健康在世界范围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希望通过膳食达到维持机体健康,预防多种疾病的目的。

植物性食品除了提供正常的营养价值之外,还可改善和影响机体功能。

大量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证实,植物中的许多有效成分在预防慢性疾病和维持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总部位于荷兰的市场分析公司Innova Market Insights (简称:Innova )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以植物为主的新型食品和饮料产品的全球复合年增长率已达到62%,到2022年全球素食食品销售额将增长至42亿美元,而2017年,有40%的美国消费者增加了肉类替代品或替代品的消费量。

Innova的调查数据为未来植物性食品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未来食品竹笋的机遇与挑战竹笋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食材,味香质脆,营养丰富,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传统佳肴。

如何让竹笋从中国的“传统山珍”变成世界的“未来食品”、从中国的“蔬食第一品”变成世界的“素食第一品”?国家需要从战略高度对竹笋加工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予以关注和重视。

1.竹笋正逐步成为流行绿色健康食材竹笋,在中国被誉为“蔬食之冠”,在欧洲被列为世界上5种最流行的健康食品之一,在日本已然融入到饮食文化中。

日本人均竹笋消耗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1.2公斤上升到现在的3公斤以上,是世界竹笋消费大国,而我国人均竹笋消耗量至今仍不到0.5公斤。

随着世界上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的素食越来越流行,竹笋得天独厚的食药禀赋,必将成为世界人民的首选。

根据《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预测,竹笋及其产品的国内外需求量将会以每年16%的速度递增,发展潜力巨大。

2.竹笋食药同源特征研究成为热点中国历代药学家对竹笋养生疗疾功效给予了特别关注,认为“竹笋味甘,无毒,主消渴,利水道,可久食”,但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如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认为“诸笋皆发,冷血及气,不如苦笋不发病”,释赞宁《笋谱》也言“今详诸说皆冷,久食易发风,苦笋冷毒尤甚”等。

目前,中国、日本、印度、荷兰等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关注并着手对竹笋开展食药学特性的基础研究。

中国竹产业协会专门成立了竹食品与日用品专业委员会,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也设有专门的竹笋加工利用学组。

研究表明,竹笋中主要成分蛋白、多肽具有抗癌、抗炎等生物活性,膳食纤维具有减肥、提高胰岛素灵敏性、抗便秘等功效。

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探明竹笋的食药学功效,为竹笋成为未来食品的最佳选择和向世界推广竹笋及其产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

3.全笋分级利用成为经济与生态平衡发展的最佳选择现在的竹笋加工产品,仅仅利用竹笋较幼嫩的笋尖部分,占整个笋的三分之一,剩余的三分之二(老头和笋壳)被遗弃,而实际上竹笋老头和笋壳也富含营养,而且不利用好这些剩余物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全笋分级利用成为竹笋加工利用、经济与生态平衡发展的最佳选择。

对全笋采用现代分离提取、粉碎干燥、复配、速冻等技术和工艺,进行高附加值食品及添加剂产品深度开发,提出一套适合规模化竹笋全笋分级利用、规模242019.10竹产业编辑 苏德林3515407019@ 化无公害生产工艺,建立标准化评价体系,建设规模生产线,实现全利用和零排放,可极大地促进竹笋加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精深利用。

4.竹笋食品化、功能化与国际化开发利用成为趋势竹笋加工企业年产值1亿—2亿元规模的就已是目前中国竹笋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了,而食品企业年产值10亿元规模的仅仅是中小企业,食品龙头企业年产值少则百亿元,多则上千亿元。

竹笋加工产业的规模上不去,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对竹笋进行开发利用时,仅仅把它作为蔬菜,限制了它的发展。

如何让小竹笋长成大食品是个大课题。

如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正在联合攻关,努力通过最新的技术把鲜竹笋加工成原汁原味的竹笋粉或浓缩液,再以其为原料或添加剂,经复配开发系列竹笋源食品,特别是竹笋源主食(竹笋面食,如中国北方人吃的竹笋面条、馒头等;欧美吃的竹笋面包等),以及竹笋源时尚零食(竹笋饼干、笋片、 笋条)、饮料、调料等产品。

可使竹笋从小蔬菜进入大食品领域,实现竹笋加工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拓展竹笋的应用领域,进而增加对原料鲜笋的需求量和提高鲜笋价格,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5.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成为竹笋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现在其他行业已进入智造时代(AI+机器人 ),而竹笋加工工艺在很多中小企业中还是手工操作,成本、生产效率、产品卫生都影响着竹笋产品的质量。

同时,竹笋加工设备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产品质量不稳定,也对竹笋产品的质量、效率、成本、设备的可靠性、耐用性等造成影响。

国内竹笋加工设备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引进体系没有有效形成,致使整个竹笋加工行业的设备还处于中下游水平,不能满足现在竹笋行业高效率、高质量生产的需要。

此外,国内竹笋加工设备和竹笋加工技术的地方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全国整体竹笋综合加工利用技术的进步和产业规模效益的提升。

6.竹笋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建设和定价权确立迫在眉睫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年产鲜笋约占世界年产鲜笋总产量的90%,笋制品年产量占世界的95%,中国70%以上的水煮笋出口日本。

据日本味之素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日本年进口笋制品占其笋年总需求量的85%—92%,其中进口笋制品99%来自中国。

日本从中国进口笋制品之后,进行简单的加工、分装、贴牌后高价再销往全世界。

与竹材加工产业相比,中国竹笋加工企业数量少且集中,排名前十的竹笋加工龙头企业年产值总和可占全国竹笋加工产业总产值的70%以上,而水煮笋产量则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0%,但面对日本笋制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互相压价,恶性竞争,出口笋制品基本属微利。

因此,迫切需要各方全策全力、团结一致,建立中国竹笋产品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确立中国是世界竹笋制品定价权国的地位。

7.竹笋产品推介与营销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地球上的竹子主要分布和生长在发展中国家,欧美等发达国家竹子和竹笋稀少,传统的膳食以高动物性为主,对竹笋和竹产业了解很少,尤其对中国竹笋产业和中国竹(食)文化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创新竹笋产品的推介和营销模式势在必行。

一是要让世界了解竹笋。

编制一套系统的、图文声并茂的中国竹笋影像、文字材料,宣扬中国竹文化、中国食(笋)文化,培育食用竹笋理念,进行全球推介。

二是建立竹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包括进行HACCP 、有机、绿色、PEOP 、地理标志等认证,进行标准化生产,规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保证竹笋产品世界畅通。

三是树立“竹笋”的健康形象。

竹笋美味而高膳食纤维,多食而无虞,是最理想的天然健康保健食品选择之一。

25201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