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课程设计-闫煜.

合集下载

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是学生对主干专业课及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与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工作能力。

4.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初步的专业技能。

二、选题要求1.课程设计的选题应属课程范围,选题应能满足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能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2.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尽可能有实用背景,对模拟性质的“题目”不得年年重复使用。

3.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应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既工作量饱满,又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4.课程设计题目既可由指导教师拟定,也可学生自拟,经系(教研室)主任审定同意后方可执行。

三、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必须修完课程设计的先修课程,才有资格做课程设计。

2.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认真领会课程设计的题目,读懂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学会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积极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3.课程设计中,学会如何运用前修知识与收集、归纳相关资料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4.严格要求自己,自信但不固执,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善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听取同学的意见,有意识地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5.使用规定的课程设计用纸与封面,按要求书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并装订成册,如附有图纸或附件需单独装订,应将所有材料一同装入学校规定的课程设计袋内。

四、汽轮机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1.系统地总结、巩固并应用《汽轮机原理》课程中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方法、步骤。

2、通过设计对整个汽轮机的结构作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在整个机组中的作用。

3、通过设计了解并掌握我国当前的技术政策和国家标准、设计资料等。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工作性能,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汽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学生将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的生成、膨胀和做功过程。

2.汽轮机的结构:学生将了解汽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转子、静子、调速系统等,并学习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学生将掌握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包括蒸汽的进入、膨胀、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将学习汽轮机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将通过讲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将提供汽轮机实际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汽轮机模型实验,观察和验证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

1.教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场景。

4.实验设备:提供汽轮机模型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

第一章23 MW凝汽式汽轮机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23MW凝汽式汽轮机热力设计1.2设计任务及内容根据给定条件完成汽轮机各级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

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力求达到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布置合理、使用经济性高。

汽轮机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汽轮机型式及配汽方式;2.拟定热力过程及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汽耗量于热经济性的初步计算;3.确定调节级型式、比焓降、叶型及尺寸等;4.确定压力级级数,进行比焓降分配;5.各级详细热力计算,确定各级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相对内效率、内功率与整机实际热力过程曲线;6.整机校核,汇总计算表格。

1.3设计原始资料额定功率:23MW设计功率:18.4MW新汽压力:3.43MR新汽温度:435 C排汽压力:0.005MR冷却水温:22 C机组转速:3000r/mi n回热抽汽级数:5给水温度:168 C1.4设计要求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在规定地点认真完成设计,设计共计两周;2.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过程完整,数据准确;3.完成通流部分纵剖面图一张(A0图)4.计算结果以表格汇总。

第二章多极汽轮机热力计算2.1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一、进排汽机构及连接管道的各项损失蒸汽流过个阀门及连接管道时,会产生节流损失和压力损失。

表2-1列出了这些损失通常选取范围。

表2-1汽轮机各阀门及连接管道中节流损失和压力估取范围s二、汽轮机近似热力过程曲线的拟定根据经验,对一般非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可近似地按图 2-2所示方法拟定近似 热力过程曲线。

由已知的新汽参数p o 、t o ,可得汽轮机进汽状态点0,并查得初比焓 h °=3304.2kj/kg 。

由前所得,设进汽机构的节流损失 △ P °=0.04 R=0.1372 MPa 寻到调 节级前压力R = P 0 - △ P °=3.2928MPa 并确定调节级前蒸汽状态点1。

过1点作等 比熵线向下交于P x 线于2点,查得h 2t =2152.1kj/kg ,整机的理想比焓降(少罟)=h ° -h 2t =330422228=11764j 2kg 。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

动力实1101-1102
答疑地点:
4-6周 答辩时间:待定
一校区教四楼310
指导书、报告: 教务系统下载
设计题目工程背景介绍
武汉汽轮机厂生产的B12-50∕10型背压式汽轮机。 调节级为复速级,三个压力级。 主蒸汽压力:4.9MPa,主蒸汽温度:435℃,主蒸汽 流量:150t/h,排汽压力0.98MPa,额定功率12MW。 该机组由于实际供热负荷的大幅增加,汽轮机偏离 原有设计工况,主蒸汽流量由150t/h降低至55t/h(冬季) 和40t/h(夏季)。 为适应新的运行状态,对机组进行了改造,第一次 改造后调节级级后温度达395℃(要求<350℃),排汽温 度达到 350 ℃(原额定流量下为 300 ℃),且机组功率 <2MW。第二次改造重新设计汽轮机通流截面积 ,调节级 级后温度<350℃,机组功率>3MW。
设计题目
设计限制条件 ⑴通流尺寸 通流面积的改变方法为封堵压力级部分喷嘴, 喷嘴封堵数目为整数,通过膨胀比由喷嘴面积确定 动叶计算通流面积; ⑵调节级后蒸汽温度 调节级后蒸汽温度<350℃; ⑶压力级级数 压力级级数可减少,不可增加; ⑷调节级喷嘴前压力 全开调节汽门时,调节汽门及管道压降取 0.15MPa,工况1调节级喷嘴前压力<4.05MPa,工况 2调节级喷嘴前压力<4.15MPa。
h s
Pa M Pa 5 9 0. 5M 1: 0.8 况 : 工 况2 工
设计题目
已知设计参数:
⑴ 蒸汽参数 工况1:主蒸汽温度435℃ ,主蒸汽压力4.2MPa,排汽 压力0.95MPa,主蒸汽流量 55t/h; 工况2:主蒸汽温度435℃ ,主蒸汽压力4.3MPa,排汽 压力0.85MPa,主蒸汽流量 40t/h。 ⑵ 汽轮机复速级及压力级通流部分尺寸 计算喷嘴、动叶出口面积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课程设计 (2)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课程设计 (2)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课程设计背景汽轮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发电、驱动船舶、滑行作业车辆等领域的热力机械设备。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汽轮机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1.深入了解汽轮机的构造、原理和工作过程;2.掌握汽轮机的设计和分析方法;3.学习汽轮机的维护和运行管理;4.提高学生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汽轮机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汽轮机由旋转和静止部分组成。

其中旋转部分有转子、转盘等,静止部分有固定叶片、导叶片等。

汽轮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空气被压缩、加热、然后将高速气流通过叶片,产生旋转力,驱动轴。

2. 汽轮机的设计和分析方法汽轮机设计和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轴承、叶片、转子等各个部分的尺寸和材质选择,以及元件的制造工艺等。

本课程将介绍汽轮机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轮机的设计要点。

3. 汽轮机的维护和运行管理汽轮机的维护和运行管理是确保汽轮机正常运转的重要步骤。

学生需要学习汽轮机的维护和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检修和维护技巧,并且了解故障排除方法。

4.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次汽轮机的设计或分析,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技能,同时巩固掌握课程内容。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讨论和小组作业等。

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课程设计评估。

结语本课程通过对汽轮机设备及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轮机的构造、原理和工作过程,掌握汽轮机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并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期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工程师。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1. 设计背景汽轮机是一种利用蒸汽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热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厂、石油化工企业等各类工业领域。

由于汽轮机的运行原理比较复杂,对于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轮机的学习和应用都是一个重要的课程。

本文旨在给出一种基于汽轮机学习的课程设计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设计内容2.1 设计目标•了解汽轮机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掌握汽轮机调节运行的方法;•能够进行汽轮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够对汽轮机进行维修和保养。

2.2 设计步骤1.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先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调节运行方法等相关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教材阅读、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

2.实践练习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采集和处理:学生需要使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对汽轮机进行数据采集,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检测和维修:学生需要使用专业工具和设备对汽轮机进行检测和维修,包括清洁、换油、更换零部件等。

–模拟实验:学生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汽轮机的运行状态,观察和研究汽轮机的性能指标和工况变化。

3.报告撰写学生需要根据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的结果,编写一份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包括以下内容:–设计背景和目标;–理论学习的;–实践操作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分析;–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课程设计的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3. 设计意义和价值本课程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开拓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本方案设计的实践操作环节可以使学生了解汽轮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和运行状况,掌握对汽轮机的维修和保养方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方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的需求,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4.汽轮机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动力设备,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

大学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学习汽轮机的设计原则,了解不同类型汽轮机的特点及适用场合;3. 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气动计算和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4. 了解汽轮机系统优化设计及节能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汽轮机选型、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汽轮机零部件图纸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对汽轮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的能力;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专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本课程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汽轮机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概述:介绍汽轮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分类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汽轮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轮机的类型及适用场合。

2. 汽轮机设计与计算:讲解汽轮机设计原则、热力计算、气动计算和强度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和第三章内容。

- 汽轮机设计原则及流程;- 汽轮机热力计算方法;- 汽轮机气动计算方法;- 汽轮机强度计算方法。

3. 汽轮机系统设计与优化:介绍汽轮机系统设计方法、优化原则及节能技术,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汽轮机系统设计方法;- 汽轮机系统优化原则;- 节能技术及其在汽轮机中的应用。

4. 汽轮机零部件设计:分析汽轮机主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 汽轮机叶片设计;- 汽轮机转子设计;- 汽轮机静子设计。

5. 汽轮机设计实例及仿真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汽轮机设计及仿真分析,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l汽轮机课程设计

l汽轮机课程设计

l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掌握其主要部件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 掌握汽轮机工作循环的类型,了解其热效率的影响因素。

3. 掌握汽轮机的主要性能参数,能够进行简单的性能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过程,绘制简单的热力循环图。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汽轮机性能进行模拟和优化。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问题提出汽轮机的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兴趣,增强节能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汽轮机行业的发展,激发学生为祖国能源事业作贡献的志向。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轮机原理与结构- 汽轮机工作原理- 汽轮机主要部件及功能- 汽轮机分类及特点2. 汽轮机工作循环- 热力循环基本概念- 汽轮机典型热力循环分析- 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 汽轮机性能参数与计算- 主要性能参数介绍- 性能计算方法- 性能优化途径4. 汽轮机模拟与优化- 汽轮机性能模拟软件介绍- 模拟软件操作方法- 性能优化案例分析5. 汽轮机实际应用与改进- 汽轮机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汽轮机常见问题分析- 改进措施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汽轮机原理与结构第二周:汽轮机工作循环第三周:汽轮机性能参数与计算第四周:汽轮机模拟与优化第五周:汽轮机实际应用与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相关,涵盖教材中关于汽轮机的基本理论、性能分析及应用实例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汽轮机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能源学院电力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300MW亚临界机组轴向推力的计算_ 年级专业:热动(本)1202 班学生姓名:闫煜学号: 1210240198 指导教师:于淼电力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汽轮机原理说明:1、此表一式三份,院、学生各一份,报送实践部一份。

2、学生那份任务书要求装订到课程设计报告前面。

目录一、引言 (1)1、汽轮机课程设计目的 (1)2、汽轮机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1)3、汽轮机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 (1)二、轴向推力的计算 (1)1、轴向推力 (2)1.1、冲动式汽轮机的轴向推力 (2)三、推力轴承的安全系数 (4)四、计算 (5)1、求解第一级平均直径 (6)2、轴向推力的计算 (6)3、叶根反动度的计算 (7)4、叶轮反动度 (7)5、当量隔板漏气面积 (7)6、叶根齿隙面积A5 (7)7、平衡孔面积A4 (8)8、α的计算 (8)9、β的计算 (8)10、轮盘面积的计算 (8)五、汇总 (9)六、参考文献 (9)一、引言汽轮机是以蒸汽为的旋转式热能动力机械,与其他原动机相比,它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运行平稳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汽轮机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发电用的原动机。

在使用化石燃料的现代常规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及地热发电站中,都采用汽轮机为动力的汽轮发电机组。

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还可用来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

在生产过程中有余能、余热的工厂企业中,还可以应用各种类不同品位的热能得以合理有效地利用。

由于汽轮机能设计为变速运行,所以还可用它直接驱动各种从动机械,如泵、风机、高炉风机、压气机和船舶的螺旋桨等。

因此,汽轮机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蒸汽在汽轮机级内流动时,由于各段压力分布的不同,从而产生于轴线平行的轴向推力,气方向与气流在汽轮机内的流动方向相同,使转子产生由高压向移动的趋势。

因此,为了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必须进行轴向推力的计算。

1、汽轮机课程设计目的汽轮机课程设计是对在汽轮机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总结、巩固和加深;要求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及变工况下热力核算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还要综合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结构强度、调节运行、辅助设备等有关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才能较合理的选定汽轮机设计的基本方案。

2、汽轮机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1)确定轴向推力的组成(2)以高压缸冲动级为计算依据,确定级数并分别计算各个级的轴向推力(3)必须给出各个级的轴向推力的详细计算过程(4)将数据以表格形式列出(5) 数据来源:通过给定的机组类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所需基本数据及公式3、汽轮机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1)设计过程中要保证数据选择正确,计算正确,绘图清晰美观。

(2)设计成品要求效率高,结构合理,安全可靠,成本低廉。

二、轴向推力的计算1、轴向推力在轴流式汽轮机中,通常是高压蒸汽由一端进入,低压蒸汽由另一端流出,从整体看,蒸汽对汽轮机转子施加了一个由高压端指向低压端的轴向力,使汽轮机转子有向低压端移动的趋势,这个力就称为转子的轴向推力。

汽轮机整个转子上的轴向推力主要是各级轴向推力的总和。

作用在冲动级上的轴向推力是由作用在动叶上的轴向推力和作用在叶轮轮面上的轴向推力以及作用在轴的凸肩处的轴向推力三部分组成。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1.1冲动式汽轮机的轴向推力整个转子上的轴向推力主要是各级轴向推力的总合。

作用在冲动级上的轴向推力是由作用在动叶上的轴向推力、作用在叶轮面上的轴向推力以及作用在轴的凸肩上的轴向推力三部分组成。

1.1.1作用在动叶上的轴向推力I z F 如图2.5.1所示作用在动叶上的轴向推力I z F 是由动叶前后的静压差和汽流在动叶中轴向分速度改变所生成的。

)()sin sin (212211p p l d c c G F b m z -+-=I παα (2.5.1)在冲动级中,一般轴向分速度都不大,加之动叶进口的轴向通流面积和蒸汽比容的改变都不大,因此汽流流经动叶时的轴向分速度的改变一般都很小。

由汽流轴向分速度的改变和产生的轴向推力一般都可忽略不计。

引入压力反动度的概念,压力反动度p Ω定义为 2021p p p p p --=Ω (2.5.2)于是 )(2021p p p p p p -Ω=-=∆ (2.5.3) 则作用在动叶上的轴向推力可写成)(20p p l d F p b m z -Ω=I π (2.5.4) 对于速度级,应计算在两列动叶上所受静压差产生的推力之和,若是部分进汽级,则应乘以部分进汽度e 。

由于h -s 图上同一压差的等压线距离越向下越大,因此各级压力反动度p Ω都小于该级比焓降反动度m Ω,用m Ω代替p Ω所算得的轴向推力偏大,偏于安全,故可认为作用在动叶上的轴向推力I z F 正比于)(20p p m -Ω。

1.1.2作用在叶轮面上的轴向推力∏Z F根据图2.5.1的符号,作用在叶轮面上的轴向推力∏Z F 可写成2222212])[(4])[(4p d l d p d l d F b m d b m Z -----=∏ππ(2.5.5)式中 d 1、d 2 —叶轮轮毂两侧内径; P d — 叶轮前蒸汽压力;如果叶轮两侧的轮毂直径相同,即d d d ==21 则有)]()[(4222p p d l d F d b m z ---=∏π(2.5.5a )定义叶轮反动度202p p p p d d --=Ω,则又有)(])[(42022p p d l d F d b m z -Ω--=∏π(2.5.5b )由式2.5.5b 可见,叶轮面上的轴向推力∏Z F 正比于)(20p p d -Ω。

分析表明,如果叶根部稍有漏气,那么动叶的压力反动度Ωp 〉Ωd ;又由于动叶的比焓降反动度Ωm 〉Ωp ,故用Ωm 代替Ωd 计算叶轮面上的轴向推力将偏大,偏于安全。

因此,可近似认为叶轮上的轴向推力也可以正比于Ωm (p 0-p 2)。

1.1.3作用在轴的凸肩上轴向推力I I I Z F在汽轮机轴的轴封套和隔板轴封内轴上的凸肩等处,都会承受轴向推力。

一般情况下,可先算出凸肩上的受压面积和各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在算出总的向前与向后的推力之差值,就得净轴向推力I I I Z F ,一般I I I Z F 的数值很小。

作用在凸肩某受压面上的轴向推力I I I Z FF z III=π4(d 22−d 12) 式中 d 1 d 2 —对应计算面上的内径和外径; P x — 对应计算面上的静压力;作用在一个级上的轴向推力即为上述三部分推力之和,可写成I I I∏++=Z Z Z z F F F F 1 对于有n 个级的转子,其总轴向推力为: ∑∑∑∑I I I ∏I++=nZ n Zn ZnZF F F F1111三、推力轴承的安全系数转子采取平衡轴向推力的一些措施后,轴系剩下的轴向推力F z 最后由推力轴承承担。

在整个轴系上,有一个方向确定、大小适合的轴向推力由推力轴承来承担,可使轴系通过推力盘紧靠在推力瓦上;这样,转子相对于定子来说,就有个确切的轴向位置。

如果F z 很小,工况突变时,有可能使轴系总的轴向推力反向,从而使推力盘离开推力瓦,即造成转子窜轴;这可能引发汽轮机动静部位摩擦碰撞的事故。

另外,为了安全起见,推力轴承的承载能力不但大于汽轮机转子的轴向推力,其安全系数n 还要大于1.5~1.7。

n 值通常用式计算:n=pA−∑F z3z1z2式中 p—推力瓦能承受的油膜压力,摇摆式瓦块通常取p=2~2.5MPa;A—全部推力瓦的总承压面积。

∑F z3作为分子的被减数,是因为这部分在工况突变时有可能变成反向的,这样处理就更安全些。

四、计算本课程设计采用:(1)东方汽轮机厂N300-16.7/538/538汽轮机参数:(2)叶轮轮毂直径dh(m)=0.095(3)排汽压力12Kpa 进汽量985t/h(4)高压缸的进汽损失∆P=4.2%P0初参数见表1:1、求解第一级平均直径:d 1=√60G 1V 1x X 1m 1πn 1n 1l 1εsinα对第一级静叶参考同类机组 喷嘴流量G 1=(D0−∆D )x10003600=95%x9213.6=251.25kg/s速比 X 1=0.61 轴速 3000r/min 进汽率ε=1出口底面高度 l 1=0.064m 流量系数 n 1=0.960 出口面正弦值 sinα1=0.25V 1,s =0.028m 3/kg求得d 1=0.845m2、轴向推力的计算F z I =πd m I b Ωp (p 0−p 2)(1) F z1=3.14×0.2×0.068×0.845×(11.6-10.7)×106=3247N (2) F z1=3.14×0.133×0.069×0.8472×(10.7-9.87)×106=2026N (3) F z1=3.14×0.121×0.070×0.8548×(9.87-9.01)×106=1953N (4) F z1=3.14×0.106×0.071×0.8648×(9.01-8.17)×106=1716N (5) F z1=3.14×0.091×0.074×0.8802×(8.17-7.38)×106=1470N (6) F z1=3.14×0.081×0.078×0.9×(7.38-6.61)×106=1374NF z=π4[(d m −I b )2]Ωd (p 0−p 2)(1) F z2=π4[(0.845-0.068)2-0.0952]×0.2×(11.6-10.7)×106=8403N(2) F z2=π4[(0.8472-0.69)2-0.0952]×0.133×(10.7-9.87)×106=7140N (3) F z2=π4[(0.854-0.070)2-0.0952]×0.121×(9.87-9.01)×106=4947N (4) F z2=π4[(0.8648-0.071)2-0.0952]×0.016×(9.01-8.17)×106=4341N (5) F z2=π4[(0.8802-0.074)2-0.0952]×0.091×(8.17-7.38) ×106=3617N(6) F z2=π4[(0.9-0.078)2-0.0952]×0.081×(7.38-6.61)×106=3263NF z3=π4(d22-d12)P x(1) F z3=π4×0.4582×0.098×(0.048/2)2×3.14×106=265N(2) F z3=π4×(0.5532-0.4582)×(0.553/2)2×3.14×106=1809N(3) F z3=π4×(0.7452-0.5532)×(0.745/2)2×3.14×106=8523N(4) F z3=π4×(0.72-0.752)×(0.7/2)2×3.14×106=-2189N(5) F z3=π4×(0.72-0.652)×(0.65/2)2×3.14×106=1757N(6) F z3=π4×(0.652-0.592)×(0.65/2)2×3.14×106=1937N3、叶根反动度的计算Ωr=∆ℎb∆ℎt =∆p b ∆p t式中:Ωr表示叶根反动度∆h b表示动叶理想焓降低,KJ/Kg4、叶轮反动度:Ωd=∆ℎd∆ℎt式中:Ωd表示叶轮反动度5、当量隔板漏气面积A p‘=πd pδp/√Z p式中:A p‘表示当量隔板漏气面积,m2d p表示隔板汽封直径,mmδp表示隔板汽封间隙,mm6、叶根齿隙面积A5A5=πd rδz式中:A5表示叶根齿隙面积,m2d r表示叶片根部直径,mmδz表示轴向间隙,mm 7、平衡孔面积A4A4=Z4π(d4 2 )2式中:A4表示平衡孔面积,m28、 α的计算α=μ4A4√Ωr/A p‘式中:A4表示平衡孔面积,m2Ωr表示叶根反动度A p‘表示当量隔板漏气面积,m29、 β的计算β=μ5A5√Ωr/A p‘式中:A5表示叶根齿隙面积,m2Ωr表示叶根反动度A p‘表示当量隔板漏气面积,m210、轮盘面积的计算A d=[π(d r2)2−(d p2)2]式中:A d表示轮盘面积,m2d r表示叶片根部直径,mm d p表示隔板汽封直径,mm五、汇总:六、参考文献1.《电厂汽轮机》朱新华2.《汽轮机课程设计资料汇编》华北电力大学3.《电厂汽轮机》孙为民等4.热能工程设计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