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6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强化训练5

合集下载

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5语文试卷

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5语文试卷

2016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5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这个地方真可谓山清水秀。

沿湖走了没多远,对岸就出现了一座(高耸/高大)的山峰,湖面上有一座用赤褐色的岩石砌成的水坝,湖水由上倾泄而下,形成小型的瀑布, ,脚踩岩石戏水玩耍。

湖水继续向前流淌,(穿/流)过一座石桥,水面逐渐变窄,形成溪流,溪流之上不时出现别致的小水坝,共有好几座, ,看得出是精心设计的。

有圆圆的树墩形的,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成一排;有长长的好像是被砍倒的树木,从中间劈成两半,分别摆在水中央;有长方形的,上面装饰有鹅卵石;有正方形的,形似天然的石块。

溪水从坝上潺潺流过,游人可以在上面蹚水走过,清凌凌的溪水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溪水中央放着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踏浪”二字,跟这里的(景致/景色)十分协调。

【小题1】文中画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玩耍心旷神怡B.倾泄赤褐色C.树墩山清水秀D.协调清凌凌【小题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高耸流景色B.高大穿景色C.高大流景致D.高耸穿景致【小题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游人可以从坝上走过互不雷同,造型各异B.坝上有游人走过造型各异,互不雷同C.游人可以从坝上走过造型各异,互不雷同D.坝上有游人走过互不雷同,造型各异二、选择题2.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生活像雾像雨又像风,抑或雨后的七色彩虹,使人捉摸不定,很多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那样发展。

B.为了买一架钢琴,妻子结婚后就开始攒钱,如今,钢琴已经买回家了,闲暇时妻子会坐下来弹着玩玩,其乐融融。

C.这种誓死相依、生死与共的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感天动地、回肠九转的爱情传奇。

D.回望中国高考几十年所经历的五风十雨,从我们父辈那代人,再到我们自己,其实谁都不敢想象“没有高考,我们的现在会是什么样”。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完整版-包括附加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专题强化训练一 含答案

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专题强化训练一 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一文言文阅读温馨寄语近三年来,文言文阅读题在题目数量、分值上每年都有微调,但总体上考点与题型不变,2016年也应如此。

考点与题型是:①断句(或3处,或5处,或6处);②文学文化常识题;③文意理解概括题。

二轮复习应紧紧扣住它们进行强化复习。

做题的前提仍是读懂文段。

所给文段是一个100字左右的议论性语段,内容涉及文学评论方面。

读这个语段,需要快读、细读、精读。

所给文段大多为节选,表意相对完整,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展开,因此先要抓住这个中心话题,再看议论构成:依据和结论.有时结论在前,依据在后;有时依据在前,结论在后;还有时只说依据,文中无结论性文字,但是结论在题干中已给出,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附加题的文言语段。

做题时如能理解这一段落特点,对精准做题会大有帮助的。

1.断句(1)读懂为要,标志辅之。

读懂是关键.首先要通读并领会整段文意(上面已说)。

其次是聚焦于画线句子,看看它与上下文的联系,看它说的是什么意思。

在读懂的基础上借助于一些语言标志,如找出标志性的虚词,像“矣"“哉"“耶”等是句末助词,“夫"“且夫”“而况"等是句首标志词.再找里面的对偶句、顶真句。

注意文言文中善用四字句。

这里特别强调抓谓语.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由关键性名词围绕谓语组合而成。

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的准确性。

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停顿。

(2)先易后难,突破难点。

断句题无论断几处,其难点仅有一两处,只要突破这一两个难点,肯定能拿满分。

突破这些难点并不难,只要稍微联系一下上下文,再结合语段中心即可.如2015年高考江苏卷附加题中的断句题,其难点在于第二个“言”的归属问题,是“以成一家言”还是“以成一家”?联系语段中心,它是王丹麓编订的《今世说》的特点,且是序言节选,故不大可能是“自别一家"的。

2016届高考语文冲刺卷05(江苏卷)(原卷版)

2016届高考语文冲刺卷05(江苏卷)(原卷版)

2016年高考冲刺卷(5)(江苏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是▲。

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

可是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它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A.自欺欺人因为心烦意乱B.欲盖弥彰因为心烦意乱C.欲盖弥彰如果魂不守舍D.自欺欺人如果魂不守舍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听说博士生导师曾敏教授要开讲《中国酒文化》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上课时间,学校报告厅就挤满了很多学生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B.今年的产品发布会上,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C.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D.刘怡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以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C.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D.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

窗花的张①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②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③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④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⑤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⑥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A.⑤③④②⑥①B.①⑤③④⑥②C.①⑤④③②⑥D.⑤④③①②⑥5.对下面漫画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漫画中人物戴的帽子表明了人物身份,且对他个人品性有暗讽。

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限时综合强化训练

2016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二轮增分策略文档 限时综合强化训练

专题强化训练二名著阅读温馨寄语名著阅读范围明确,题型固定,江苏卷近几年在此考点命题相当稳定与成熟。

不过,应稍稍关注一下其命题趋势,就是无论是多选题还是简答题,考查的内容越来越细,绝不能依靠简单地看一下名著概括或影视作品。

因此,我们必须要顺应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哪怕复习多么紧张,也要读一点名著,这是应对江苏卷命题越来越细节化的不二法门。

何况既能增长知识,又愉悦了身心,一举多得。

阅读名著,其核心仍在《红楼梦》上,其次是《三国演义》。

至于做题,需要注意的是:1.多选题多项选择题往往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两项,其错误项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细节型,即考查跟名著的人物、情节有关的某个或某些细节,这就需要考生仔细核实;二是理解型,即考查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需要理解的内容。

作排除时应关注这两点。

2.简答题简答题是名著阅读得分的关键。

其命题主要有:①常识简答,②情节复述,③人物概述。

其中②③是重点。

(1)情节复述:重在要素完整,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及人物关系、关键细节,都要在答案中体现。

另外,像时间、地点及情节的转折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2)人物概述:重在身份、性格(心态)、经历、结局几个要点,尤其是人物的性格或心理,一定要准确定位,全面列举。

另外,像人物间的比较题要注意比较角度(身份地位、性格特点、人物经历、遭遇命运、外在形象等);简述人物时注意人物描写手法,如言或行或心理描写等。

无论是哪一类简答题,答案要完整而不讲究详细。

如果觉得很陌生,那就赶紧往后做,不要耽误时间,一分一秒都是分。

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时,二老说过“大鱼来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印在翠翠的心里,从此,英俊勇敢而又关心体贴人的二老就占据了翠翠的心。

B.《子夜》中,吴荪甫说:“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少奶奶听了却“自感惭愧”,是因为林佩瑶与雷鸣的重逢,让空虚寂寞的吴少奶奶内心有些迷乱。

2016年江苏省语文高考复习含2015年质检

2016年江苏省语文高考复习含2015年质检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江苏省语文高考专题测试案词语的辨析与灵活使用 [考点分析] 单纯词语辨析选择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高考试卷中出现过的题型,单纯成语辨析选择是近两年来江苏高考出现的新题型,“传统”与“现代”混搭考查,是江苏省高考的考向。

[高考典例] (2014·江苏高考)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 。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 的点睛之笔。

A .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 .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 .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 .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2015·江苏高考) [质检测评] (2015·徐州一检)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 ▲ 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 ▲ 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 ▲ 。

A.不温不火 以至 品位 B.不温不火 以致 品位 C.不瘟不火 以至 品味 D.不瘟不火 以致 品味 (2015·苏州一检)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 ▲ 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 ▲ 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 ▲ 的心境,亦无不可。

A. 变幻莫测 当然 安之若素 B. 瞬息万变 固然 恬然自安 C. 千变万化 自然 安贫乐道 D. 光怪陆离 必然 恬然自得 (2015·南通调研)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在继承音乐传统的时候,应持 ▲ 的态度。

自古以来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交流从未间断,少数民族的音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 ▲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也在各民族音乐融合的基础上 ▲ ,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含详细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 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 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 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 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D. 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2.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 人皆可以为尧舜C. 化干戈为玉帛D. 情人眼里出西施3.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训练:第5板块第16题 语句补写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训练:第5板块第16题 语句补写 Word版含答案

第16题语句补写16.(2015·高考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

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

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下文的内容很容易看出①处应填阅读的两种类型:记忆型和批判型。

②处应填的是批判型阅读与记忆型阅读相比的优点:不追求盲从书本知识。

③处与上下句之间形成递进关系的排比句。

答案:(示例)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16.(2014·高考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大家都知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

人体通过呼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出二氧化碳。

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的陈述对象:生命的呼吸。

再分析这段话的层次,第一层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生命需要呼吸”,第二层说明人体呼吸的过程,第三层类比说明“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训练5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

(选自柳宗元《〈三戒〉并序》) 2.《三戒》是由《黔之驴》、《》和《》组成的一组寓言。

(2分) 3.试根据上面这段文字,概括《三戒》的主旨。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

(15分)
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中,关羽退守麦城,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途中遭遇东吴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B.《风波》中,七斤愚昧麻木、驯服盲从,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典型;赵太爷无政治主见,报复心重,是陈腐守旧的封建顽固派代表。

C.《边城》中,当杨马兵把大老天保在茨滩出事的消息告诉老船夫时,老船夫像被重重掴了一巴掌,不安、痛苦却又对此将信将疑。

D.《茶馆》里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秦仲义说“我年轻的时候,以天下为己任,的确那么想过!”表达出他对社会的强烈不满。

E.《哈姆莱特》中,作者为突出主人公性格,运用了多重对比,如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哈姆莱特与霍拉旭。

5.简答题(10分)
(1)“闻秘事凤姐讯家童”“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红楼梦》中,凤姐所听到的“秘事”是指哪件事?她又是如何“借剑杀人”的?(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葛朗台在太太死后,为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有哪些“精彩表演”?(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8题。

近日,“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浪费”“会务中的浪费”等现象招致众口痛批,相比之下,文化浪费却未引起足够警觉。

即便有人对此有所感触,也大多停留在“巨资大投入”“高价抢明星”“豪华大场面”“争夺收视率”的各类春晚、节会之上。

其实,涉及文化方面的浪费还有很多。

有的地方在举办文化活动上不计成本讲排场,笔者曾闻,某县为欢庆元宵节,竟耗资近亿元。

有的地方在文化设施上舍得投入,可实际利用效果却并不理想。

体育场馆建得规模宏大,然而因远离居民区乏人问津;图书馆建得富丽堂皇,然而因书刊数量不足、更新缓慢终致门可罗雀;“农家书屋”“科技信息服务站”建得像模像样,然而因管理不善以致沦为麻将室、黑网吧。

如此徒具其表的文化设施,除了“看起来很美”,有谁细算过其背后的综合效益账?像这样“热在一时”的文化建设举措,不是浪费又是什么?
与餐桌浪费、公车浪费等相比,目前,对于文化浪费似乎还没有哪个部门专门做过统计与研究,没有权威而准确的数据对之加以曝光。

而事实上,文化浪费的后果尤其不容忽视,它所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资源上的无端损耗,不只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形象遭损;因了文化浪费,势必给地方文化建设拖后腿,而文化建设的滞后乃至偏差,对于公众文化素养提升、对于集结民智实干兴邦等都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诚若近期,人们对于餐桌之上、会务招待当中诸多突出浪费行为有目共睹、口诛笔伐,使得类似不良现象正在各地逐步得以改善。

窃以为,只要人们对身边种种文化浪费现象也同样保持清醒认识,只要人人愿意为消弭文化浪费付出努力,这一领域的浪费尽快得以遏止就不会是梦。

6.根据材料,概括“文化浪费”的种种表现。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什么要对“文化浪费”进行“严控”?(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材料,谈谈如何遏止文化浪费现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题强化训练(五)
1.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2.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
3.讽刺社会上那些仗势逞强、耍奸使坏、自招灾祸的人。

【参考译文】
我常常厌恶世上的有些人,不知道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只是凭借外力来逞强,或者依仗势力和自己不同的人打交道,使出伎俩来激怒比他强的对象,趁机胡作非为,但最后却招致了灾祸。

有位客人同我谈起麋、驴、鼠三种动物的结局,我觉得与那些人的情形差不多,于是就作了这篇《三戒》。

4.BD [B项,不是“赵太爷”,而是“赵七爷”;D项,这几句话是崔久峰说的。

] 5.【详细分析】(1)“闻秘事凤姐讯家童”“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的情节分别见《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和第六十九回,凤姐所听到的“秘事”只要熟悉“闻秘事凤姐讯家童”的情节,回答很容易。

凤姐“借剑杀人”结合“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的情节概括,要求起因、经过、结果都要交代清楚,表述要简明。

(2)解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精彩表演”,要突出葛朗台的言行举止。

葛朗台先是吞吞吐吐,称“有些小小的事得办一办”,连哄带骗;接着是感情拉拢,故作苦相,“牵肠挂肚”,“受罪”;然后是惶恐紧张,“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再次是许愿哄骗“要花很多钱”,“按月一百法郎”;最后是唯恐女儿反悔,声嘶力竭,“别多嘴”,“一言为定”。

当继承权到手后,他欣喜若狂,热烈拥抱女儿。

这一系列“精彩”的表演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在葛朗台的眼中,什么亲人,什么感情都是无所谓的,只有钱财才是命根子。

解答时要对葛朗台的言行加以概括。

答案(1)秘事:贾琏偷娶尤二姐。

借剑杀人:①调唆张华状告贾琏;②利用秋桐,气病尤二姐。

(2)先是吞吞吐吐,连哄带骗;接着故作苦相,博得同情;然后惶恐紧张,许愿哄骗;最后唯恐反悔,强调“一言为定”。

6.①各类春晚扎堆、节会泛滥;②举办文化活动不计成本;③文化设施徒具其表而综合效益低下。

7.因为文化浪费:①损耗大量资金和资源。

②损害政府相关部门的形象。

③阻碍地方文化建设。

④影响公众文化素养提升。

⑤不利于集结民智实干兴邦。

8.①全社会在思想上都对文化浪费现象及其后果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警觉。

②在行动上都对文化浪费行为口诛笔伐。

③政府相关部门对各类文化浪费进行专门统计、研究并曝光。

④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兴建各类文化设施实行严格的审批、审计、听证制度。

⑤对造成文化浪费的单位、个人实行责任追究甚至采取法律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