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语文教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语文教学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语文教学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教学设计1

目标
A类:
1、学习5个生字、新词,多音字“燕、似”。

2、背诵两首古诗。

B类:
1、利用已掌握的方法整体感知诗意。

2、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品味语言精华。

c类:
通过两首诗的对比学习,使学生能
更好的理解每首诗所蕴含的意思以和明白作者所表的的感情。

预习
作业
必做:
1、学习并掌握掌握写字表中的5个生字。

2、熟读两首古诗,并尝试背诵。

3、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选做:
1、了解两个诗人写着两首诗时的不同背景。

2、搜集并阅读其它有关“马”的诗句。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马诗
唐朝杜甫唐朝李贺
无空阔托死生何当金络脑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快走踏金秋
教学流程(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和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清单
第一板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 马 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4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 马 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房兵曹胡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简介作者.骏马是驰骋战场,叱咤风云的将是钟爱之物,我们的大文豪杜甫对马也情有独钟,一生写了11首吟咏骏马的佳作,这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想不想跟随杜甫的笔墨一睹昔日骏马的神韵。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1、同学们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谁来评价一下。

3、指名读。

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

2、今天老师将这匹汗血宝马领到了教室,我们跟它打个招呼。

你看到了一匹怎样的马?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

5、古诗三四句中有两个动词用的非常传神,你品出来了吗?6、品批字。

7、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8、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

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面对这样一匹骏马,杜甫感叹道——9、托死生是什么意思呢?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

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

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

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

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二首马诗》精品学案(精编)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二首马诗》精品学案(精编)

《马诗》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诗,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 用心感悟这两首诗,并体会它们的不同之处。

二、重点难点1.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2.再现形象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

三、导学问题⒈自学导学⑴了解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⑵自学生字词。

①我把古诗大声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②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钩:燕山:走:金络脑:⑶自主合作学习《马诗》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⒉交流协作对学:⑴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⑵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⑴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⑵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⑶讨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⒊展示激励⑴朗读展示:①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②我要通过重读、语速的变化等方式读出作者的情感⑵感悟展示: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⒋深化引领《房兵曹胡马》和《马诗》这两首诗都是描写了马,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⒌达标测评:1. 我会给下面的字注音:————————棱堪蹄峻2. 填空:所向,真堪。

有如此,可横行。

“何当,快走。

”从这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3.我还能写出一句关于马的诗句:四、参考资料《马诗》《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

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六)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古诗二首(课堂实录2)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古诗二首(课堂实录2)

2..《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课前谈话:师:初次见面,说说对老师的了解。

师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

师:我介绍了我的家乡,现在该你们来介绍义乌了,让老师感受到义乌的风采。

生:义乌有很多好吃的,有红糖、蜜枣。

生:义乌有雄伟的古塔,绣湖公园,这些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生:我们义乌人很热情。

生:义乌有很大的国际商贸城。

生:义乌有一位很伟大的诗人,骆宾王。

师:你有什么话想对我说。

生:老师,你辛苦了,你从温州赶来。

生:欢迎你来义乌来。

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

师:上课,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也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生:去过。

师: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生:西湖很美,有很多荷花。

生:西湖里还有十个美景。

课件音乐起(古筝)师动情简介西湖。

引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生读题(三生)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师:对呀,到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自己读,多读几遍。

生读师:你们觉得这里边哪几个字特别难读?生:潋滟生:淡妆师:这么难读的字送到诗句中,你还会读吗?谁来读读诗的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师:你读得很努力师:好的。

谁来读读诗的第四句。

生读第四句师:很好,再来一次,总是平舌音。

师:那这首诗连起来,谁来读?真自信,你来。

生读。

师:字正腔圆。

你来。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边读边纠正读音“山色”师评:第一次读只读错了一个字,已经不简单了。

生读。

师评:你不仅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诗的味道,以后会是一个出色的播音员,这么多同学想试,那一起来诗,生齐读。

师: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生:看下面的注释。

生:问老师生:查字典。

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其实呀,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好,同学们,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反复读读,来理解诗的意思吧。

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4教案 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4教案 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讲授新课:(一)《房兵曹胡马》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朝诗人杜甫)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你正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一)教学《马诗》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北师大(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房兵曹胡马》优课教学设计_14

北师大(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房兵曹胡马》优课教学设计_14

《房兵曹胡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房兵曹胡马》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马”这一主题单元的《古诗二首》其中一首。

作者杜甫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部形态,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奔驰。

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气韵生动,惟妙逼真。

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人了抒情,写它纵横驰骋,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饱含诗人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已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运用“读读——找找——议议”的方法学习古诗,积极主动找到诗人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实践,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根据诗人背景体会远大的情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提供的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但对于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比较难。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学习理解诗人写马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体会古诗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融人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领会诗人写马的写作手法,试着抓住特点实践运用。

【教学准备】预习单、学习单、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公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公开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公开《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公开课教案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可以说是写马诗里的压卷之作。

虽都写马,但各具特色。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一诗,作者用雄健的笔力刻画雄健之马。

全诗分前后两局部,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它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四蹄腾空、凌厉飞驰。

这匹宝马良驹在诗人细致的刻画下,是那样的气韵生动,维妙逼真。

诗的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写它纵横奔驰,穿空阔度险峻越障碍甚至足以托付生命。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包括着无尽的期望和志向,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它既是写马奔驰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身豪迈情怀、壮阔胸襟、雄伟志向的写照。

李贺的《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示诗人远大志向和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和施展才气的广阔空间的渴望,但这些,诗人都是得不到的。

诗歌描写了清冷大气的局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同时诗人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来表达自身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县城内的一所直属小学,良好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施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许多的方便。

学校积极依照省“古诗文诵读工程”的要求,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很感兴趣。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提供的注释读懂诗意,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对于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比较难。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

【语文】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BS上册《马诗》课堂实录

【语文】北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BS上册《马诗》课堂实录

《马诗》课堂实录师: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一首给同学们听一听呢?(指名三位学生背诵古诗,对出现的不准字音予以纠正,并予以鼓励。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请大家看老师写诗的名字。

(板书“马诗”)齐读课题。

同学们见过马吗?请说说。

(学生交流对马的认识)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可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

今天我们要学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

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

师: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会认的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

要把诗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古诗,教师巡堂辅导,了解学情,及时个别辅导。

)师:(指着一位同学)黄可欣同学很会学习,他读了几遍诗后,就把生字做上了记号,还把生字多读了几遍,这样就可以把生字记得更牢了。

(学生圈画生字,自读生字。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我们可不可以再在小组里读一读呢?小组长可以把老师发给你的生字卡片拿出来与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考一考。

(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能不能认识这些生字呢?(屏幕出示本首诗的生字。

指名一个小组先来齐读生字,再指名一个学生按顺序认读生字,重点指导“燕”“脑”“踏”,再指名一个学生不按顺序认读生字,及时肯定学生,并在肯定中指导读准字音。

)师:老师还有一样特殊的本领,就是不用看字,只看你们的嘴巴,只要一做生字的口型,老师就能猜出是哪个字。

(师生玩猜字游戏)师:我们把生字都读准了,那么把这些生字送回诗句里去,我们能读准他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读诗吧,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读,教师巡堂辅导)师:我们也可以在小组里一起读一读。

(小组内一起读)师:谁可以来大声的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还要评价一下别人读诗。

生1:(读完了这首诗)生2:李强同学读书声音很大,但是把“月似钩”的“似”字读成了“shi”。

师:王娜同学既会听,又会评。

他表扬了李强同学读书的声音大,但又能发现他的不足之处,真棒!(老师用卡片出示了读得不准的“月似钩”三个字,组织全班同学巩固了这三个字的读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1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讲授新课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大宛(wǎn )锋棱(léng )骁(xiāo)腾堪( kān )(2)易错字:(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加深印象。

)钩络(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做成投影片,让学生辨析组词)婉()骁()堪()漠()俊()宛()饶()湛()摸()峻()yān() sì()燕似yàn() shì()(4)读课文:《古诗二首》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问:我们学习古诗有哪几步?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按步骤学习第一首古诗《房兵曹胡马》(1)作者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的这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作品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2)解释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兵曹:兵曹从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姓房的兵曹为何人不详。

胡:当时指西域。

(3)学生学习和交流,理解诗词的意思:a读了这首诗,哪些地方读懂了?b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c谁能把全诗的意思给大家讲解一下?(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

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

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把自身的生死委托给马。

指这种马值得信赖,能保证人的生命平安。

骁腾:健步飞驰。

诗分前、后两局部。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作者笔下的马给你什么印象?(这是一匹上等的良马。

)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答)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一般的马可比。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非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

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飞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小结: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这一局部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飞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乘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奔驰,历城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

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提问:1、后四句写出马的什么?(品格)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括着无尽的期望和志向,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奔驰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身志向的写照。

小结: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示确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示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三、作业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房兵曹胡马》一、同法学习第二首诗《马诗》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马诗》原列第五首,借写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示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志向和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示方法属比体。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词义、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

我国西北是产马地区,“大漠”、“燕山”本是马的故乡。

何当:什么时候才干够。

络脑:指马辔头。

(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

)快走:迅速地跑火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古诗两首《房兵曹胡马》、《马诗》》课堂实录1教材分析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讲授新课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大宛(wǎn )锋棱(léng )骁(xiāo)腾堪( kān )(2)易错字:(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加深印象。

)钩络(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做成投影片,让学生辨析组词)婉()骁()堪()漠()俊()宛()饶()湛()摸()峻()yān() sì()燕似yàn() shì()(4)读课文:《古诗二首》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问:我们学习古诗有哪几步?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按步骤学习第一首古诗《房兵曹胡马》(1)作者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的这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作品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2)解释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兵曹:兵曹从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

姓房的兵曹为何人不详。

胡:当时指西域。

(3)学生学习和交流,理解诗词的意思:a读了这首诗,哪些地方读懂了?b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c谁能把全诗的意思给大家讲解一下?(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

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

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把自身的生死委托给马。

指这种马值得信赖,能保证人的生命平安。

骁腾:健步飞驰。

诗分前、后两局部。

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是实写。

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作者笔下的马给你什么印象?(这是一匹上等的良马。

)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生答)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一般的马可比。

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

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

至此,骏马的昂藏非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

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飞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

“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

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小结: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

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

这一局部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飞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

乘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奔驰,历城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

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提问:1、后四句写出马的什么?(品格)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括着无尽的期望和志向,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

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奔驰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身志向的写照。

小结: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示确是最合适不过了。

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示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三、作业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房兵曹胡马》一、同法学习第二首诗《马诗》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马诗》原列第五首,借写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示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志向和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示方法属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