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改革发展的方向

合集下载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近年来,教育改革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教育改革永远也不能停滞不前,需要不断地更新方向和思路,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那么,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应该有哪些切实可行的思路呢?一、重视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康品格、扎实学术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拥有者。

所以,教育改革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教育改革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注重学生的身体、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实践,促进全面的发展。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教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也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现代教育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借助品质好的移动设备、互联网、在线课程等现代科技,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决定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以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改革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这些课程不仅仅应该让学生学好技术和技能,更应该让学生对各种职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领悟。

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点。

通过加强教育资源的调配,制定更完善的教育政策,推广普及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进一步实现。

五、鼓励多元评价和科学评价教育改革必须鼓励多元评价和科学评价,打破以往的传统评价模式,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并完善考试制度,让考试更加科学、公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采用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学生作品、实验报告、课堂表演、实习报告等等,鼓励学生多方面自我表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教育改革需要根据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方向和思路。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

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方向探析如果从20 世纪初清政府确立师范教育体系开始计算,我国师范教育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的历程中,我国的师范教育经历过了动荡也获得过机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我国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纵观整个师范教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过渡期(建国初期到1957 年前)解放初期的师范教育主要是模仿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同时沿袭了民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不过由于国家对于人才的迫切需要,当时的师范教育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指出:“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建设的中心环节,师资问题如不解决,文化建设的高潮就很难到来,甚至会影响经济建设。

”当时的《人民日报》向全国强调:“师范教育就好比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的中心环节。

”于是,师范教育成了教育领域乃至国家建设的重心。

1953 年11 月,教育部专门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会上讨论了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性质、方针、步骤等问题,强调:“高等师范教育是办好和发展普通教育的关键”,“高等师范学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中等教育,影响新中国青年一代的培养。

”这一阶段,师范教育在模仿与摸索中获得了一定发展。

2、动荡期(1957 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从1957 年起,中国教育开始革命化、政治化。

1958 年对教育进行大批判,师范教育受到了巨大>中击,出现了“师范性” 和“学术性”之争。

1958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拔掉资产阶级教育教学中的一面白旗》的社论,认为“心理学”是伪科学。

1960 年全国师范教育改革座谈会召开,会上提出师范教育存在“少、慢、差、费”现象,认为课程内容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实际,认为强调师范性是造成师范教育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提出要大力精减教育科目,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三科合一。

会上还提出了“努力使高等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分别相当于综合性大学和高中的程度。

探析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探析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

探析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摘要: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百余年的沧桑。

在这百年发展历程中,师范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变革之中。

本文在回顾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反思目前中国师范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了一个简要的探讨。

旨在引起各界对中国师范教育未来发展作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师范教育;发展;趋势一、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的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一时期主要是模仿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移植日本师范教育体制。

按照清政府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独立设置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级,初步确立了我国师范教育的原型。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政府于1912年9月颁布了《师范教育令》,增设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迈出了女子师范教育的重要一步;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受杜威的教育思想影响,师范教育体制从模仿日本转向效仿美国。

1922年颁布的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模式的新学制,把师范教育分为三级:即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大学。

这一阶段为中国师范教育走上现代化体制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阶段是50年代至80年代,师范教育在三级师范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全面仿效前苏联,并在短期建成师范教育,设置各级教师进修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照搬前苏联做法。

至“文革时期”,中国师范教育体制遭到很大破坏,中等师范学校取消,大部分师范学院停办;第四阶段是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堪称中国师范教育中兴时期。

二十几年来,中国的师范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基本上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师范教育体制。

目前,中国的师范教育主要实行两类三级教育:教师职前教育主要由中等师范(第10—13学年)、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学校(第13—15学年)、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第13—16学年)来培养;教师的在职进修与提高主要是由各级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校)来进行,形成省——地——县——乡——校五级培训体系。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教育改革是不断推进的进程,而新时代的教育改革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在当前社会中,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社会进步的动力,教育改革则成为建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本民生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

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它不仅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更关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

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能力的提高、经济建设的质量和速度、文化自信的增强和国家的卫生健康。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盼和期望也开始逐渐增多。

但是,教育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教育改革来得到治理。

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新时代的教育改革需要坚持以下原则:1. 国家为主导。

2. 教育为人民服务。

3.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

4. 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5. 推动全民素质教育。

6. 打破学科界限,推进跨学科教育。

7. 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和创新。

8. 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改革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教育理念转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三个方面。

三、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思路1.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构建“阳光校园”,切实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

2. 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要积极培育各类技能人才,推动普通高校与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衔接,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3.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和创新教育,持续深化信息化教育改革,加强信息化教育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4. 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

要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学科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是多样化的,并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策略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我们需要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制定相应的策略。

首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跟上时代的脚步,推动教育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需要引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加强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建设。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也参与到教育行业中,需要鼓励创新型教育机构的发展,促进教育产业的繁荣。

其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还应该重点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

传统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还应该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此外,应该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认同感,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

最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制定需要在行动中调整和完善。

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充分了解教育领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保证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此外,还需要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控,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跟上时代的发展,推动教育创新;重点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制定需要注重实践和调整,加大投入,改革管理体制。

新时期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

新时期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 国的高等师 范教育 总体 上 可分 为三个 阶 部 门主要 是教 育学 院 以及 其它 成人 高校 。第三 段 ,第一个 阶段 是从 清末第 一所 师范 学校 建立 个 阶段是 上世 纪 9 O年代 末 至今 。上世纪 9 O年 到 12 9 2年 “ 壬戌 学 制 ” 2 的 O多年 间 。 这个 阶段 代 随着我 国政 治经 济改 革 的深 入 .基 础教 育 的
24 12所 减少 到 1 0 7 3所 .正逐 渐 实现 由三级 师 扩招 以来 ,国家 对师 范 院校的 投入远 远低 于综 范 向二 级师 范 的过 渡 。但 在师 范院 校减少 的 同 级 各类 师 范 院校 0 5 6所 ,在 校 生 2 87 4 .6万 人 。
招 生 7 .8万人 , 业生 6 . 69 毕 1 7万 人 。 7
合大 学 的平 均水平 , 学条件 差 , 资水平 地相 办 师 响教 师培养 的质量 。 同时社 会 的飞速 发展 不断 赋 予教 师新 的内涵 , 但高 师院 校 的教育 思想 、 教
所 ,中 等师范 学 校合理 收缩 。由 8 2所 减少 到 水平 , 专业 与学术水 平 受到轻 视 , 师主要 是 9 其 教
3 7所 。教师 培养 培训 资源 进一 步整合 , 育学 接受 职前 培训 , 1 教 除少数 几所 重点 师 范大学 外 , 师
院 由 2 9所 减 少 到 13所 。教 师 进 修 学 校 由 2 0 资质 量 的整 体水平 不 高 。 特别 自 9 8年高 等教育
握 未来社会 和基础 教育 发展 的趋 势 . 接 2 世 体 系表现 为三 个层 次和 两大类 等特点 所 谓三 迎 1
纪 对 高 师 教育 的挑 战 成 为 当 前 一 项 迫 切 的 任 个层 次是 指 , 第一 层次 . 国家教 委直 属的 6所师 务 ,为此 有必要对 我 国高等 师 范教育 制度 变革 范 大学 ; 第二层 次 , 、 省 自治 区 、 直辖 市属高 等 师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变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以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首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也是培养未来人才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改革还需要加强与社会和产业界的深度合作,将创新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支持。

其次,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思路是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优势和特长。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注重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一方面,教育应该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另一方面,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个性化发展的思路需要教育系统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每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再次,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促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道德、智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成为有担当、有能力的社会人才。

同时,教育改革还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学生成绩的评估,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思路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教学创新意识和方法,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责任感。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及路径分析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

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和路径分析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下面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进行分析。

一、改革趋势1. 提高教育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趋势之一就是提高教育质量。

这包括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

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推进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改革将会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发展,包括多元化学科设置、多元化教学形式等。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理学科,而是多元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3. 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产学研结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此前高等教育与实际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大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今后高等教育将更多的强化与产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改革路径1. 推进大学自治大学自治是指大学具备自主权和独立性,有权自主决定办学方针、教学内容、学术评价标准等。

推进大学自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之一。

建立学校体制机制,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学校更多的参与决策,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包括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调整学科结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使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更好地利用,提高教育质量。

3. 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机构、实验基地等,使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路径分析表明,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将朝着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多元化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等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 导 型 变 为辅 助 型 , 由显性 变 为 隐 性 ;教 育 管 理部 门的 管
1 高等 师 范 教 育 专 业化

理 职 能 逐 渐 由调 控 转 变 为指 导 型 , 政策 性 管 理将 被 法 制性
我 国的教师 教育 改革要 围绕 专业化 水平 的提 升展开 。一 管 理 所 代 替 。 网络 教 育 能 实现 师 资 共享 、课 件 共享 和 科研 方面 ,教师 专业 化是世 界教 师教 育 的发 展趋 势与潮 流 ,许多 力 量 共 享 ; 网 络 教 育 在 学 习 时 间 、 内容 和 进 度 上 给 学 习
今天 的教 育应 该走什 么样 的方 向?这 是每 个 国家 在科技 师 是接 受过专 业化 训练 、有着较 高专 业素养 的教 育专业 工作
知识 市场 和社会 发展 的前 面结 束其 自身亦 步亦趋 悲剧 时代 不 者 。因 此 ,从 未 来 教 师发 展 方 向看 ,教 师职 业 标 准 必须 统 得 不思考 的 问题 。教育不 应再 以 白 清 高和经 院式 的穷酸态 视 教师 之 间不应有 学历 等级 差别 ,教师 结构合 理 ,来 源多
断 的实践 和摸 索 巾创 新和 发展 。对 高等 师范 教育 改革 的发 展方 向作 } 探 索性预 见 :高等 师范 教育 将朝 专业化 、网 } { 络化 、开放 化 、终身 化及 国际化5 个方面 发展 。 关键 词 师 范 ;教 育 ;改革 ;发展 中 图分类 号:G 5 . 1 6 9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7 8 X 2 0 ) 7 0 2 — 2 6 卜4 9 (0 9 2 — 0 2 0
P n r ef ms Whi a ou Ohi a … g er e eI or al du a on: I R fo m e ti n lJi Hai n o de R or ch b t n h —L v N m E c ti ts e r Di c o l r a ig l
2 2
贾海 关于 高 师范 改革 思考: 革 玲: 中国 等 教育 的 改 发展的改 革 的思 考 :改 革 发展 的方 向
贾 海 玲
包头轻 工职 业技术 学院基 础部 内蒙古包 头 0 44 105
摘 要 教育 是立 国之本 ,而 高等师 范教 育更是 教育 体系 中重之 又重 的一环 。我 国 目 的 高等师 范教 育体制 仍在 不 前
A s a t he d a on s ou d a b tr c T e uc ti i f n s na o t f un at o , b t h hi e —l v n r l d c i n s ti n he o d i n u t e gh r e el o ma e u at o i e u t s n h s st m h a l n . C n d ca e i t e y e a e vy i k hi a’ s u re t c r n hi he e uc t o s s e c n n s o o ma g r d a i n y t m o ti ue t n r l p ac c a d r ti e n ex l a o o i o at o an d e o me . I t s p pe , t d ve o me t p or ti n f nn v i n d ev l p nt n hi a r he e 1 p n of th e Hi he N r g r o mal d a on o ak a e pl r o y r i t bl di e ti E uc ti t m e n x o at r p ed c a e r c on: Hi he T ac e Ed a o i g r e hr uc ti n s bc e omi g pr fe s o al n wo k, a o e an li e ri n e an i t n i n i e fi s c or a n a o s i n , et r n pn d f o e t d d n er at o al z d ve e t s s
的创新 教育谁 就 掌握 了发展 的先机 ,谁 就会在 未来 立于 不败 工 作者 。
之 地 。在 教育 如此 重要 的时代 ,高等师 范教育 成 为中 国教育 2 高等师范教育网络化 系统重 中之 重的一 环 ,本文 就其 改革发 展 的方 向提 出探 索性 在 网络 化 时 代 ,教 师 的 作用 发 生根 本 性 的转 变 ,即 由 预想。


拉 开它与 社会 的距 离 ,变 成束 之高 阁的摆 设 ,而应 正视 自己 元化 ,教师发 展坚 持走专 业化 道路 ,使2 世纪 的教师发 展 目 1
的价值 和功 能 ,担 负起 “ 教兴 国 ”的重任 。谁 掌握 了最 好 标 取 向从能干 的教 书匠 到专业 的教 育家 ,从文 化教师 到教育 科
we 1 l.
K w ds ey or pe a o c d g gi al: e u ati n: r f m: d v op e dc o e or e el m nt Au hor’ s t ad es B to Vo ati n T hn al Col eg of Li t I du r De rt en of B i dr s ao u c o al ec ic l e gh n st y pa m t as e C ur es B ot u I n r o g a, 0 4 45 C n o s , a o , n e M n oli 1 0 , hi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