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排CT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合集下载

320排CT诊断腹膜后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影像特点

320排CT诊断腹膜后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影像特点

320排CT诊断腹膜后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影像特点作者:张雪阳甄杰张左奇叶礼新胡修海苗叶来源:《健康科学》2019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320排CT诊断腹膜后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的影像特点及其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CT影像特点,并与其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2例SFT中,其中1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盆腔,肿块均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病灶均呈膨胀性生长,边界较清,平扫密度不均匀,其内并见坏死囊变区,周围组织无侵犯;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内及边缘均可见迂曲血管影及其供血动脉,静脉期及延时期持续渐进性不均匀“地图样强化”。

结论:腹膜后及盆腔密度不均、边界清楚的孤立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持续渐进性强化,肿块边缘及其内部见迂曲供应动脉血管影,可首先诊断SFT,结合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SFT。

关键词:320排CT;腹膜后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病理学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梭形细胞肿瘤,由Klemperer和Rabin于 1931年首次报道[1]。

SFT可发生全身任何一处的结缔组织,如腹膜、腹膜后间隙、鼻咽、眼眶、乳腺、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但以胸部最常见[2]。

主要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下成纤维细胞,发生在腹膜后及盆腔临床上较少见,现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及盆腔SFT 2例,结合病理学特征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特点,加深对SFT的认知。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我院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患者。

主要临床表现:1例男性患者,肿瘤位于盆腔内近直肠患者因肿物压迫直肠导致无法排便,在当地医院做结肠造瘘术后,为进一步明确肿物性质来我院就诊;1例女性患者,肿瘤位于右髂窝区腹膜后患者出现右下腹不适自觉扪及右下腹包块,彩超提示右髂窝区占位性病变。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双源CT血管成像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双源CT血管成像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双源CT血管成像林清池;钟华;陈江;叶峰;郭鹭鑫;康江河【摘要】目的:分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MSCTA的表现和分型.方法:利用西门子双源CT(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平扫、增强薄层图像及后重建三维成像技术,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确诊的30例ISMAD患者,其中男29例,女1例,年龄37~75岁,平均(53.4±10.6)岁,分析破裂口大小、位置、数目,测量ISMAD组的病变血管管径,并与阴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按Sakamoto分型: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7例,IV型7例.ISMAD组病变血管管径为6.0~17.3 mm,平均(11.2±2.4)mm,阴性对照组管径为5.0~7.3 mm,平均(6.3±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4,P<0.05).2例可见肠系膜上动脉密度高于腹主动脉10 Hu,占6.7%;夹层动脉瘤血管周边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10例,占33.3%;28例肠系膜上动脉局部管腔增宽,占93.3%.本组平扫发现脂膜炎2例,占6.7%;肠管壁水肿增厚2例,占6.7%,发生在Ⅱ型和Ⅲ型各1例,其中1例可见小肠扩张、积液.MSCTA 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沿肠系膜上动脉长轴走行,大部分患者可见局部动脉管径增宽.本组30例患者在轴位CTA及重组图像上均清晰显示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论:双源CT螺旋CTA能清楚显示ISMAD的征象并进行分型,ISMAD涉及的多种病理改变双源MSCTA均可清楚显示,可作为诊断ISMA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8(016)033【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孤立性;CT血管成像【作者】林清池;钟华;陈江;叶峰;郭鹭鑫;康江河【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 36100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福建厦门 361004【正文语种】中文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是指非外部因素引起的肠系膜上动脉内膜破裂而不合并胸腹主动脉夹层,独自发生于肠系膜上动脉的血管病变。

基于CT血管造影的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预后

基于CT血管造影的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预后

536基于CT 血管造影的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保守治疗的预后高建伟1,徐英江1,陈刚1,韩新强1,马超1,武建1,尚丹2,盛玉国1*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山东 滨州 256603;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湖北 武汉 430022;*通信作者 盛玉国 【摘要】目的 探讨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 )保守治疗的转归。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CT 血管造影确诊的34例症状型SISMAD 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其影像学分型、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

结果 34例患者中,23例(67.65%)出现积极重塑,其中完全重塑6例(17.65%),积极的形态改变8例(23.53%),真腔残余直径改善9例(26.47%)。

11例(32.35%)出现消极重塑,其中夹层动脉瘤形成3例(8.82%),消极形态改变4例(11.76%),真腔残余直径恶化4例(11.76%)。

消极重塑组中7例保守治疗1周后腹部疼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转为腔内治疗。

最终保守治疗成功率为79.41%(27/34)。

结论 保守治疗是症状型SISMAD 的一线治疗方案。

大多数患者在保守治疗后预后肠系膜上动脉转归为积极重塑。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保守治疗;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572.3;R445.3 【DOI 】10.3969/j.issn.1005-5185.2023.05.021Prognostic Tendency Based on CTA of Symptomatic 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GAO Jianwei 1, XU Yingjiang 1, CHEN Gang 1, HAN Xinqiang 1, MA Chao 1, WU Jian 1, SHANG Dan 2, SHENG Yuguo 1*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Vascular Surgery,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Binzhou 256603, China; *Adress Correspindence to: SHENG Yuguo; E-mail: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outcome of symptomatic 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SISMAD) after nonsurgical treatm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4 symptomatic SISMAD patients confirmed by CTA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9 in Binzhou Medical Universty Hospital and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maging type, treatment results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34 patients, positive remodeling occurred in 23 cases (67.65%), including complete remodeling patients 6 cases (17.65%) and positive morphological changed patients 8 cases (23.53%), and true lumen residual diameter improvement 9 cases (26.47%). Negative remodeling occurred in 11 cases (32.35%), including 3 cases (8.82%) of dissecting aneurysm formation, 4 cases (11.76%) of negative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4 cases (11.76%) true lumen residual diameter deterioration. In the negative remodeling group, 7 patients had no significant relief of abdominal pain symptoms after one week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and were transferred to endovascular treatment. The final success rate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was 79.41% (27/34). Conclusion Non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the first line of treatment for symptomatic SISMAD. Most patients underwent positive remodeling after non-surgical treatment.【Key words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rtery dissection;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Non-surgical treatment; Antithrombotic agents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5): 536-540症状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 ,SISMAD )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 )夹层而不累及主动脉,是一种罕见病[1-2]。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影像学检查
占 8 . % ,年 龄 3 ~ 8 41 6 8 7岁 , 7 .3 的 患 者 年 龄 在 4 72 % O~ 6 0 岁 之 间 。 SS D 临 床 急 性 期 常 表 现 为 腹 部 及 腰 背 部 疼 痛 , IMA
伴恶心 、呕吐 、腹胀 ; 慢性期表现 为餐 后腹 痛、恶心 、呕吐 、 腹 泻,血便及体重减轻 1 。腹痛症状可 能由夹层本 身或夹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的影像 学检 查
陈则君 综述 孟宪平 审校
【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 肠系膜 上动脉 ; 声检查 ; 超 体层 摄 影术 ,x 线计 算机 ; 磁共 振成像 【 中国图 书资料 分类法 分类号】R644 5. 自发 性孤 立性 肠系膜 上 动脉夹 层 ( ot eu oa do s na os sl e f p n i t
综合影像 MutMo a t gn l— d lyI ig i i ma
7 8・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9
C iee o ra o Me i lmaig hn s Ju l f dc gn n aI
D i 1 . 6  ̄i n1 0 —152 1.0 2 o: 03 9 .s . 55 8 .0 11. 3 9 s 0 0
主动脉受累 。临床罕见,尸检其发病率为 0 6 l .% 】 0 ] 。自 14 9 7年 B urfl ae e s d发现 第 1 以来 ,全球 报 道约 1 0例 ] 由于其 例 2 , 临床 表 现 无特 异性 ,易漏 诊 、误 诊。 随着无 创性 检 查如 超 声、 多层 螺旋 C T血管 成像 ( l—i i l Tagorpy mutsc s r igah , ile p a C n MS T C A)及 MR血管 成像 ( n igah , A) 的广 泛 MR agorp y MR 应用 , 临床检 出 SS IAMD 越来越多 。本文复 习相关文献报道 , 以提高对 SS IMAD的认识。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作者:吴伟①王少峰①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4例首发症状为腹痛,2例无症状,6例均由腹部增强CT确诊,Ⅰ型1例,Ⅱ型5例。

2例未作处理,3例行保守治疗,1例行腔内支架植入。

结论:腹部增强CT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夹层;肠系膜上动脉;治疗;支架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6-0057-03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渐剥离,血液从内膜撕裂处进入动脉中膜并使之分离继而沿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临床以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夹层多见,而对于仅发生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及其分支血管的动脉夹层,临床称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发病率极低,自1947年Bauersfeld[1]报道第一例病例以来,全球报道约百余例。

现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6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结合文献报道的病例资料,分析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6例,均为男性,年龄45~78岁,4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疼痛位于上腹部或脐周,2例无临床症状,其中1例因胆囊息肉样病变行腹部增强CT发现,1例因体检发现胆总管结石拟行手术治疗,术前行腹部增强CT发现,2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合并高脂血症。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分型及治疗策略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分型及治疗策略

孤⽴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分型及治疗策略⽂章来源:《介⼊放射学杂志》,2019,28:701-705作者:倪国庆,苏浩波,陈国平,顾建平孤⽴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是引发急腹症的⼀种较少见⾎管疾病。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改进,该疾病越来越多见于临床报道,且主要集中于亚洲⼈群[1]。

⽬前有多种分型⽅法相继提出,以期指导治疗。

本⽂回顾国内外相关⽂献,对ISMAD分型⽅法及治疗策略作⼀综述。

1 ISMAD临床特点ISMAD发⽣率较低,中青年⼈群中多见。

根据⽂献报道,ISMAD在男性中发病率明显⾼于⼥性[2-4]。

发病原因较多,常见有⾼⾎压、吸烟、动脉粥样硬化、暴饮暴⾷、酗酒、⾎管壁发育不全、创伤及医源性⾎管损伤等。

ISMAD破⼝⼤多数起始于肠系膜上动脉(SMA)前壁凸出部分,距离SMA起始处1.5~3.0 cm,该部位异常⾎流动⼒学是其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Wu等[5]通过对38例ISMAD患者和148例⾮ISMAD患者影像学资料对⽐分析,提出ISMAD发⽣与SMA、腹主动脉之间夹⾓呈正相关。

ISMAD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突发腹部剧烈疼痛,伴或不伴呕吐和腹泻。

部分患者腹痛发⽣时间可精确⾄某⼀时间点,也有部分患者可⽆任何临床症状,在⽆意中发现。

该病最危险之处在于夹层破裂或肠管缺⾎坏死。

2 临床分型ISMAD治疗⽅案较多,⽬前尚⽆统⼀指南。

但结合影像学表现进⾏临床分型,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案,指导治疗。

Sakamoto等[6]率先于2007年根据ISMAD影像学特点和假腔通畅情况,提出ISMAD分型:Ⅰ型,假腔有⼊⼝和出⼝,⾎流通畅;Ⅱ型,假腔有⼊⼝⽆出⼝,呈囊袋状;Ⅲ型,假腔形成⾎栓,伴有龛影;Ⅳ型,假腔形成⾎栓,⽆龛影(图1)。

但该分型⽅法存在明显不⾜:仅反映假腔情况,未考虑真腔是否存在狭窄或闭塞,也未包括较常见的假性动脉瘤形成。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疗分析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疗分析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疗分析何聪;彭志毅;徐宏伟【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6(013)011【摘要】目的分析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SISMAD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分型、治疗方法及随访记录.结果 25例患者中,Ⅰ型3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1例.2例无腹痛症状的患者,CTA分型为Ⅰ型,给予观察治疗.23例有症状的患者,保守治疗4例,其中Ⅱa型1例,Ⅱb型3例;血管腔内治疗18例,其中Ⅱa型13例,Ⅱb型4例,Ⅲ型1例;另有1例Ⅰ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腹痛不缓解,复查CTA示假腔持续扩大,后转血管腔内治疗.随访时间1~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腹痛等症状,CTA提示病变无进展,支架无移位并保持通畅.结论SISMAD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CTA可明确诊断并进行影像学分型,结合患者的症状,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总页数】5页(P669-673)【作者】何聪;彭志毅;徐宏伟【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3;绍兴第二医院放射科,浙江绍兴3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R815【相关文献】1.肠系膜上动脉夹角与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相关性研究 [J], 李浩;王创威;李震;王志伟;化召辉;张林枫;马珂;蔡高坡;刘仕睿;王煜杰2.孤立性自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初步结果 [J], 孙缙红;邱宸阳;吴子衡;张鸿坤3.影响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管重塑的相关因素分析 [J], 林洪池4.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 [J], 邵江;徐乐吟;来志超;刘暴5.金属裸支架结合弹簧圈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 [J], 刘耀辉;吴泽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一例
通讯作者 : 李卫东 。E — m a i l : l i w e i d o n g 6 8 1 3 @1 6 3 . c o n r
为有创 技术 , 并且 费用较 高 , 不能作 为常规 检查使 用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 治疗 、 手术治疗 、 腔 内介入治疗三种 。保守治疗包括控制血压 、 降低心 率、 镇痛 、 抗凝 、 抗血小板等 , 多用于临床症状轻微 、 夹 层破裂风险较小以及肠壁缺血症状轻 的患者 ; 手术治 疗多用于发现夹层进展 、 局部急性血栓形成至肠段缺 血加剧或破裂出现休克的患者 ; 介入治疗凭借疗效确 切、 操作简单 、 风险低、 恢复快等优点 , 近年来越来越 被临床医生所采用。 目前治疗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多采用 自膨式覆膜支架 , 因其具有安全性高 、 不 易移位等优点。本例患者起病时临床症状轻微 , 相关 检查未见 明显异常 , 人院心 电图示异常 Q波 , 考虑有 心肌梗死 引起腹部不适可能 , 但 心肌酶谱正常 , 并且 无心脏病史 , 考虑不能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 于家属沟 通后行腹盆腔 C T平 扫 + 增强, 结 果 提 示 肠 系膜 上 动 脉夹层动脉瘤 , 但该 患者症状较轻 , 并且无 明显并发

症, 故予以保守治疗 , 后复查病变减小 。总而言之 , 在 临床诊 疗过程 中, 对于症 状和体征不 相符的腹痛 患 者, 应想到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可能 , 积极行腹 部增强C T 扫描 , 一旦确诊 , 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 方法 , 必要时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
参 考 文 献
[ 1 】B a u e r f e l d S , J a c k s o n F Di s s e c t i n g a n e u r y s m o f t h e a o r t a : a p r e s e n - t a t i o n o f1 5 c a s e s a n d a r e v i e w o f he t r e c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明 . A n nI 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产生一种酶 , 使 负 重 区 关 节 软 骨 的基 质 变 性 , 软骨面 塌陷 、
崩溃 , 骨质 暴露 , 出现软 骨和骨破 坏 , 即软骨下囊 肿形成 , 造 成关 节严 重毁 损 。 血 友 病 性 关 节 炎 的影 像 检 查 早 期 仅 表现 为 关 节 肿 胀 . 髌 上囊因积血而增浓 , 骨 质 结 构 无 异 常 改 变 。 中后 期 可 见 关 节
反复发生关节肿胀 、 疼痛 , 影 像检 查 见 关 节 肿胀 、 关 节 积 液 积
血和滑膜 增厚 , 在排 除其它常见 疾病 的同时 , 应 考 虑 本 病 的 可能 . 进 一 步 行 实 验 室 及 生 化 检 查 。对 于 反 复 发 作 、 关节 内出 血较 多 的 病 例 , 临床 医生 应及 时 止 痛 、 止血 、 补充凝血 因子 以
中 国 临 床 医 学 影像 杂 志 2 0 1 0年 第 2 1 卷 第 4期 J C h i n C l i n M e d I m a g i n g , 2 0 1 0 , V o 1 . 2 1 , N o . 4
导致出血。
・ 3 0 3.
友 病 性 滑 膜 炎 。后 期 由 于关 节 内 出血 、 关 节腔 内压 力 增 高 , 制
动后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 特 别 是 出 血后 血 液 内 及 炎 性 滑 膜 组
关 节 出 血 是 血 友 病 特 有 症 状 之 一 . 约有 7 0 %一 8 5 %的 出 血 发 生 在 关 节 内 .但 并 非 所 有 的 血 友 病 都 会 出现 关 节 内 出 血。血友病性关节炎主要发生于血友病 甲, 好 发 关 节 为 上 下 肢关 节, 如 膝关 节 、 肘关节 、 踝关节 、 髋 关 节 和肩 关 节 。出 血 特 点是 反 复 、 延迟 、 持续而缓慢的渗血 , 多数为轻微外伤后 即出 血不 止 , 但 也 可 自发 出血 。关 节 内 出 血 可 分为 急性 出血 、 亚 急 性 出血 和 慢 性 出血 。急 性 出血 时 , 患 者 自觉 关 节 灼 热 感 , 几 个 小 时后 , 出现关节 炎症 、 胀痛 及热感 , 皮肤发亮 变红 , 关节 由 于 疼 痛 保 持 屈 曲位 。 运 动 受 限 。一 般 有 2 ~ 3次 以 上 关 节 内 出 血 即 被认 为 是 亚 急 性 出血 , 多发生于年轻 患者 , 可 长 达 多 年
间歇性发 病 , 疼痛 可以忍耐 , 临 床 查 体 可 发 现 病 变 的关 节 滑
膜增厚 , 关 节 活 动 度 差 。 关 节 内出 血 持 续 6个 月 以上 则 为 慢 性 出血 , 可 出现关节骨 和软骨破坏 , 关 节毁损 、 变形 , 肢 体 挛
缩畸形。
1 8 8 6年 由 V o l k ma n最 早 明 确指 出血 友 病 性 关 节 炎 是 “ 无
滑膜血管 丰富且易受损 伤发生 出血 , 因此 , 就 形 成 了 出血 一
滑 膜 炎一 再 出 血 的 恶性 循 环 。另 一 方 面 由 于 出血 中红 细胞 膜 的抗 原 引 起 自身 免 疫 抗 体 形 成 ,抗 原 一 抗 体 复 合 物 引 起 滑 膜 反应性 增生 , 滑 膜 下 组 织 出现 早 期 纤 维 化 , 故 也 称 为 慢 性 血
修文吉, 邓星 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 1 0 6 3 0 )

X I U We n - j D E N G Xi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S u n Y a t - s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3  ̄ C h i n a )
外力 或 轻 微 外 伤 引 起 的 关 节 内 出血 ” 。 但 关 节 内 出血 导 致 滑 膜增 厚 的 机 理 至 今 尚未 明 了 。一 般 认 为 , 血 友 病 性 关 节 炎 的 病 因 是 由 于 血 友 病 关 节 内反 复 出血 , 正 常 滑 膜 组 织 不 能完 全 吸收 血 液 , 长 此 以往 , 引 起 代 偿 性 滑 膜 增 生 和滑 膜 炎 , 肥 厚 的
内较 多 积 液 积 血 , 滑 膜 明 显增 生 肥 厚 , 厚 薄不均 . 由 于 滑 膜 吸
收出血的吞噬细胞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 , MR I 可 见 典 型 的 滑 膜低 信号改变 , 关 节面软骨 受压侵蚀 凹凸不平 或缺损 , 下 方 骨 质 可 见 边 缘 有 硬 化缘 的 软 骨 下 小 囊 肿 。关 节 间 隙 变 窄 . 严 重 者 可 见 关 节 骨质 毁 损 、 关节半脱位和畸形。 本病应注意与 P V N S 、 类风湿性关节炎 、 滑 膜 软 骨 瘤 病 及 透 析 性 骨 关 节 病 等 相 鉴 别 。特 别 是 P V N S极 易 与 本 病 混 淆 , 对 于 年 轻 男性 反 复发 病 , 应 进一 步行 血 液 生 化 学 检 查 。 血友病性关节炎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 特 别 是 男 性 青 少 年
及 应 用各 种 物 理 和 手 术 治 疗 等 方 法 , 可 以帮 助 患 者 避 免 或 减 轻 关 节 软 骨 和 骨 组 织 的毁 损 . 矫正肢 体挛缩 畸形 . 恢 复 肢 体
的功 能
3 2 0排 C T诊 断孤 立 性 肠 系膜 上 动 脉 夹 层 动 脉 瘤 l 例
I s o l a t e d d i s s e c t i n g a n e u r y s m 0 f t h e s u p e  ̄o r me s e n t e r i c a r t e r y d i a g n o s e d b y 3 2 0 s l i c e s CT:r e p o r t o f o n e c a s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