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7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精编作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精编作业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知识检测: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腾云驾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

在我国航天活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有( )。

①“东方红一l号”卫星的发射成功②“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③航天飞机研制成功④“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西方媒体之所以称杂交水稻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是因为( )。

①水稻育种取得历史性突破②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③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④彻底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有良好的科研基础 D.国际上的帮助5.阅读下列文字材料。

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l”号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6.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有( )。

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果断地作出的决策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863”计划C.发展载人航天工程 D.发展“两弹一星”8.观察右图,对其反映的历史事件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体现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C.实践了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D.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9.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C.打破美苏核垄断 D.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作业2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六单元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作业2

[随堂检测]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解析:选A||。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符合题意;B项是改革开放后的科技成果;C项是在2019年;D项是在1970年||。

2.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解析:选C||。

人造地球卫星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且D项晚于C项||,故C项正确||。

3.2019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

”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A.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解析:选C||。

杂交水稻被称为“世界”的革命||,则其意义不仅仅因为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故A项错误;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若不推广应用||,其影响亦不大||,故B项错误;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杂交水稻的世界性意义||,而D项不能说明其世界性意义||,故D项错误||。

4.我国在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标志是()A.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B.“银河—Ⅰ”型机诞生C.“银河—Ⅱ”巨型计算机诞生D.“银河—Ⅲ”巨型计算机诞生解析:选D||。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27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27课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2012·淄博高二模块)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了人们对核能的重新认识。

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展核武器主要是为了()A.增强国防实力B.对付美苏等国C.稳定世界秩序D.改变世界格局解析:选A。

中国政府始终承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答案。

2.2000年,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

不过这一次,民众的评论似乎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

”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解析:选C。

袁隆平是科学家,他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答案为C。

3.美国的新闻媒体曾这样评论中国的某一科技成就:“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

”“这”是指()A.两弹一星技术B.银河系列计算机研制成功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D.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与推广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分析能力。

材料中强调的时间为“21世纪”,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条件。

A项是在20世纪60年代,B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D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

4.(2012·泉州高二测试)“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与试爆原子弹相比,反映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是()A.打破美国对太空的垄断B.试图发展成为核大国C.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D.改变美苏争霸局势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前后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不同侧重点。

在解答时要从“神舟”五号飞船角度即改革开放以来高科技发展的侧重点去分析。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86年,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中国高新技术的建议。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6-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6-27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A.“一五”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后【答案】 C【解析】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1975年,是“文革”时期。

2.“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答案】 B【解析】注意考查的是空间技术。

A项不是;B、C项同属于卫星,但C项在B项之后;D项是第二个里程碑。

3.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

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两弹一星”②“万能蒸汽机”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有轨电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答案】 D【解析】“万能蒸汽机”和有轨电车在近代就已经有了,故排除②④。

4.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优二号”的广泛种植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经济特区的创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 A【解析】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产粮和农业总产值大幅提高。

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A.钱学森B.华罗庚C.李四光D.袁隆平【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名满天下”却专注于“田畴”可判断出。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7

高中历史第6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7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 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军事,不能说是建立科研体系,故C项错误;题干更不是说明要发展生产,故D项错误。

【答案】 A2.20世纪60世纪,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解析】由题干中“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可知当时是1964年。

中国原子弹的爆发是在1964年10月,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因此美国认为“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故A项正确。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是1962年,与1964年不符,故B项错误;1965年4月8日,西欧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时间是在1961年,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3.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解析】科技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其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尽管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不好,仍是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66~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时期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6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6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新中国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的原因及背景,掌握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的内容。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正确认识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地位及意义。

一、两弹一星1.背景(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

2.成就时间重大成就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3.影响: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二、“东方魔稻”1.成就(1)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2)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一项战略计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1)1978年,我国开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2)1983年,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

(3)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意义: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017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320170

2017秋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320170

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下列科技成果中,属于“两弹一星”的是()①长征三②原子号火箭弹爆炸③东方红1号④导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故选B项。

答案:B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D.火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B3.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下列选项中属于邓小平所说的“卫星”的是()A.“东方红-1号”B.“长征1号”C.“神舟”五号D.“银河1号”解析:“东方红-1号”发射于1970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两弹一星”成就之一,增强了新中国的国防力量和综合国力,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符合材料意思,故A项正确。

答案:A4.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

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B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1”号卫星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解析:由题中信息“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等可知题干说的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

故选B项。

答案:B6.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继“两弹”成功后,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分析“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的原因。

高二历史随堂基础巩固: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3)

高二历史随堂基础巩固: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3)

[随堂基础巩固]1.(2012·济南月考)2010年10月,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解析:回答本题需对教材有较好掌握。

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答案:B2.(2012·福州质检)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C.“两弹一星” D.火药解析: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B3。

建国初期我国重点发展“两弹一星"。

1986年我国批准了“863"计划,高技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建国初期我国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重点发展军事技术B.“863"计划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C.二者的发展对我们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意义D.科技重点的变化说明建国初期我国科技政策的失误解析:根据不同的时代需要实行不同的科技政策,这是必要的.这两个时期科技的发展都同样具有军事和经济意义,只不过建国初期侧重于军事,“863"计划侧重于经济。

答案:D4.中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内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这些突破生动地说明()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④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航天技术的成果及其影响,①③④属于航天技术的影响.中国掀起“向科学进军"是在1956年提出的口号,故排除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3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 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发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量,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军事,不能说是建立科研体系,故C项错误;题干更不是说明要发展生产,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世纪60世纪,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
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解析】由题干中“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可知当时是1964年。

中国原子弹的爆发是在1964年10月,中美处于敌对状态,因此美国认为“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故A项正确。

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是1962年,与1964年不符,故B项错误;1965年4月8日,西欧六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时间是在1961年,与题目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3.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

究其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解析】科技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其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故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
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尽管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不好,仍是积极研发国防科技,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故C项正确;1964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66~1976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时期我国的物质基础并不雄厚,故D项错误。

【答案】 C
4.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的科技成就有( )
【导学号:11140158】A.成功研制出“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
B.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
C.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解析】“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于1983年研制成功,故排除A项;“南优2号”选育成功的时间是1973年,故排除B项;“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的时间是在1970年,故排除C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的时间是1965年,故D项正确。

【答案】 D
5.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反映了( )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逐渐落后于中国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也有助于解决世界饥荒问题,故C项正确。

【答案】 C
6.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

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 )
A.1980年B.1970年
C.1990年 D. 1973年
【解析】“东方红-1”号卫星于1970年成功发射,“南优2号”于1973年培育成功,因此,时间最早只能是1973年。

【答案】 D
[能力提升]
7.标志着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欧洲和日本前面的事件是( )
A.“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上天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
C.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
D.人造卫星的成功回收
【答案】 B
8.时代精神凝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
【导学号:11140159】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解析】从“大庆精神”到“航天精神”跨越了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中国历史,A、B、C三项都不能全面涵盖这一历程,D项最符合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答案】 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提出我国有关经济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属于依据材料和图片提取信息类型题。

解答本题一方面可以从材料中的现象直接去概括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从原因和影响等角度去分析。

例如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一中“粮食产量实际偏低”、材料二“产量不断提高”的角度概括,结合“大跃进”、人民公社,袁隆平发明高产杂交水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说明;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材料中信息的原因和影响,从材料一“1958年我国正在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和材料二“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了伟大的
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视角作答。

【答案】信息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亩产不断增长。

说明一:“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浮夸风盛行,粮食产量实际偏低。

袁隆平发明高产杂交水稻,加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产量不断提高。

信息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政策在不断探索。

说明二:1958年我国正在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1140160】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解析】第(1)问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概括。

第(2)问要结合时代背景、世界形势的变化来分析作答。

【答案】(1)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敬请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