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防腐剂作用机理
化妆品常用防腐剂作用机理

化妆品常用防腐剂作用机理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持化妆品的性质稳定,使其开盖使用后不易变质,延长保存时间。
对羟基类抑菌剂作用机理对羟基结构可改变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溶物的漏出,同时使细胞膜中离子转移蛋白质失活,造成与其相偶联的能量梯度的丧失。
特点:1、广谱,与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有良好的协同效果。
2、低毒,安全性好。
3、油溶性好,彩妆中应用广泛。
4、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5、体内微环境可形成为苯酚类物质,并且在脂肪组织中有累积致癌的可能性。
6、能够模拟某种雌激素的能力,增加女性乳腺癌的诱发机率。
常用的产品有: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甲醛缓释体类抑菌剂甲醛可透过细胞膜渗透进胞体内部,同时可使蛋白质中的氨基、巯基和嘌呤碱基的氮杂环烷基化,导致蛋白质变性,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特点:1、快速、高效,有气相抑菌性。
2、与多种抑菌剂有协同效果。
3、抑制细菌效果较好。
4、热稳定性差,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味道。
5、普通消费者对甲醛有极强的排斥心理。
常用的产品有: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咪唑烷基脲、DMDMH异噻唑啉酮类抑菌剂1、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部分细胞内容物的泄露,但并不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
2、和细胞内巯基酶反应形成二硫化物,导致含有巯基的酶(如ATP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失活,造成菌体代谢紊乱直至死亡。
3、CIT能在形成二硫化物的基础上继续反应形成硫代酰氯,其具有极高的细胞内活性,可以同细胞内的大分子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失活,另硫代酰氯对核酸有破坏作用。
特点:1、CIT活性很高,三重防腐机理使微生物很难形成抗性菌株,极其高效广谱。
缺点是CT极不稳定,即使在稳定剂存在的情况下,也容易受热、碱、还原性及氧化性的影响失活,使其不再具有防腐效果。
2、MIT性质稳定,对热、碱等条件影响較小,有积累性并有极大的可能引发皮等问题。
常用的产品有:卡松、MIT等。
醇类抑菌剂高浓度醇类可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内容物外泄,快速作用于微生物;低浓度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化妆品防腐剂作用机理

化妆品防腐剂作用机理化妆品防腐剂是保护和延长化妆品有效期的重要成分,它们能够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化妆品变质的作用。
化妆品中存在的水、营养物质和罕见元素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滋养条件,因此防腐剂的作用尤为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化妆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首先,化妆品防腐剂可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
防腐剂能够破坏微生物细胞膜中磷脂的结构,从而导致细胞膜的破裂,使细胞内容物外泄。
这种破坏细胞膜的作用会破坏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其次,化妆品防腐剂可以干扰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防腐剂能够影响微生物体内的酶的活性,抑制其正常的代谢过程。
例如,一些防腐剂会干扰细菌或真菌的蛋白质合成,使其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此外,化妆品防腐剂还可以改变微生物细胞内环境。
防腐剂能够干扰微生物细胞内的pH值、渗透压和电解质浓度等,改变其细胞内环境。
这些改变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内部的平衡紊乱,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然而,化妆品防腐剂除了对微生物有杀菌和抑制作用外,也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一些化妆品防腐剂如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引发皮肤刺激和炎症。
因此,在选取和使用化妆品防腐剂时需要谨慎,并注意对敏感肌肤的测试。
化妆品防腐剂的添加量也是需要控制的。
大量的防腐剂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如抗菌剂酚和与罗默金黄色杆菌抑制剂苯氧乙醇等。
因此,化妆品工业界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规范和用量限制,以确保化妆品防腐剂的使用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多种防腐剂联合使用,通过不同机理对多种微生物起到协同和增强的作用。
这样可以减少对单一防腐剂的使用量,降低毒性风险,同时提高了防腐效果。
总之,化妆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干扰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和改变微生物细胞内环境等。
通过这些作用,防腐剂能够抑制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保护化妆品的品质和安全。
然而,对防腐剂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谨慎,要确保防腐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合理控制其使用量,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完美版PPT

防腐挑战性测试
• 陶氏化学挑战测试方法:是分别在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接种,一共接种3 次,整个试验周期28天。标准挑战菌种包括7株细菌、1株酵母菌和2株霉菌。 根据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样品中残留微生物含量多少判定有效性,以第3 天、第10天和第17天样品中残留微生物含量判定杀菌速度。
防腐剂具备的特点
醇类防腐剂
• 苯氧乙醇 • 苯甲醇,又名苄醇 • 溴硝丙二醇,又名布罗波尔
全球知名市场调查公司在2021年也曾经做过调查,苯氧乙醇在35%的化装品新 品中被选择作为防腐剂,是在化装品新品中使用频度最高的防腐剂。 苯氧乙醇具有广谱的抑菌作用,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有效,尤其是对革兰 氏阴性菌如假单胞菌等杀菌效果更好。很少单独使用,常与其他防腐剂或防腐 增效剂共同使用,增大抗菌谱,降低使用量。苯氧乙醇具有广泛的pH和温度稳 定性,在pH为3~10的配方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 欧盟化装品规程附录六中显示,允许在欧盟使用的化装品防腐剂 有56种;
• 而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2007版的?化装品卫生标准?显示,允许 在我国使用的化装品防腐剂有56种。
•甲醛供体类防腐剂 •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防腐剂 •醇类防腐剂 •其他有机化合物防腐剂
甲醛供体类防腐剂
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主要是通过在化装品体系中缓慢释放少量的游离甲 醛起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而不是在短时间内快速释放甲醛。这类防腐 剂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对真菌的效果有限,可以和杀真菌 剂合并使用到达广谱杀菌作用。 例:重氮咪唑烷基脲〔Germall Ⅱ〕
咪唑烷基脲 〔 Germall-115 〕 1, 3-二羟甲基-5, 5-二甲基乙内酰脲〔DMDMH〕 季铵盐-15 羟甲基甘氨酸钠
重氮咪唑烷基脲Germall Ⅱ:抗细菌活性比杰美115好,抗霉菌 活性比杰美115弱,一般和尼泊酸酯类复配使用,增强抗霉菌 活性,使用量范围0.03-0.3%
防腐剂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

防腐剂基本概念及分类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的销售量不断上升。
这些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导致其变质、腐烂,危害人体健康。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人们发明了防腐剂这一物质,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文将从防腐剂的定义、分类、作用机理、应用范围、安全性评估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防腐剂的定义防腐剂是指添加到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中,以保护其防止微生物污染、延长其保质期的化学物质。
由于防腐剂有防止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杀菌剂、抑菌剂。
二、防腐剂的分类根据其化学结构和作用机理,防腐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硷式防腐剂硷式防腐剂是指以苯甲酸、山梨酸等为代表的有机酸类物质。
这些物质在水中离解出来后,可以使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细胞内的酸碱平衡受到破坏,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目的。
硷式防腐剂具有广谱性、常温下有效、用量较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2.酚醛类防腐剂酚醛类防腐剂是指以甲酚、对羟基苯甲酸等为代表的芳香族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能够通过与微生物细胞内的酶结合,从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此外,它们还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壁,使其失去活性。
酚醛类防腐剂具有杀菌速度快、效果明显等特点,因此在注射液、针剂等药品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3.亚硫酸盐类防腐剂亚硫酸盐类防腐剂是指以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等为代表的无机化合物。
这些物质在水中离解后,可以通过氧化反应,生成亚硫酸根离子,从而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
亚硫酸盐类防腐剂具有杀菌效果好、用量少等特点,因此在水产养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无机盐类防腐剂无机盐类防腐剂是指以氯化钠、亚硝酸钠等为代表的无机化合物。
这些物质能够抑制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产品进行保护。
无机盐类防腐剂具有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药品等产品中。
三、防腐剂的作用机理防腐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防腐防霉剂作用原理

防腐防霉剂作用原理1. 介绍防腐防霉剂是一种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化学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中,如建筑材料、纺织品、食品和化妆品等。
防腐防霉剂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抑制其关键生物过程来阻止其生长和繁殖。
2. 防腐剂的作用原理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发挥作用:2.1 抑制细胞膜功能防腐剂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
它们可以干扰细胞膜的透性和稳定性,阻止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从而导致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受到破坏。
2.2 干扰细胞代谢过程防腐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关键酶的活性,干扰其重要的代谢过程,如糖酵解、氧化磷酸化等。
这些酶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通过抑制它们的活性,防腐剂可以使微生物无法正常进行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
2.3 作用于DNA和RNA防腐剂可以与微生物的DNA和RNA结合,阻止其正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这样一来,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无法被正确地复制和传递,导致其生命活动发生故障。
3. 防霉剂的作用原理防霉剂与防腐剂类似,是一种用于抑制霉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它们的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干扰细胞壁合成防霉剂可以干扰霉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
霉菌的细胞壁是其生存和繁殖的重要保护层,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防霉剂可以阻止霉菌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3.2 导致细胞内物质累积防霉剂可以干扰霉菌细胞内的重要代谢过程,导致物质在细胞内堆积。
这些物质的积累会干扰霉菌正常的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3.3 抑制孢子萌发防霉剂可以抑制霉菌孢子的萌发和发芽过程。
霉菌的孢子是其传播和繁殖的重要手段,通过抑制孢子的萌发,防霉剂可以阻止霉菌的扩散和生长。
3.4 干扰细胞呼吸防霉剂可以干扰霉菌细胞的呼吸过程,从而使细胞无法正常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从而导致细胞能量供应的中断,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防腐剂的应用及原理

防腐剂的应用及原理1. 引言防腐剂是应用广泛的化学物质,用于防止物品、食物和药品在存储和使用过程中腐败、变质和生物污染。
本文将介绍防腐剂的应用范围、常见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2. 防腐剂的应用范围防腐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食品产业:在食品制造和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避免食品变质,保持其高质量和安全性。
•医药领域:许多药物需要在长时间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持其活性和有效性,防腐剂可以防止药品腐朽和污染。
•化妆品工业:防腐剂可以在化妆品中起到防止细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生长的作用,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建筑材料保护:在木材、油漆、涂层和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中添加防腐剂可以增加其耐久性,并防止微生物和真菌的生长。
3. 常见的防腐剂类型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防腐剂,常见的防腐剂包括:•酸类防腐剂:如柠檬酸、酒石酸等可以降低食品的pH值,改变环境酸度从而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硫酸盐类防腐剂:如硫磺等在食品和药物中起到抗菌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硫代硫酸盐类防腐剂:如亚硫酸盐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性和生长。
除了以上类型的防腐剂,还有其他化学合成的防腐剂,如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等。
4. 防腐剂的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防腐剂有不同的工作原理,但总体目标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以下是常见防腐剂的工作原理:•酸类防腐剂:这些防腐剂通过降低食品的pH值来创造酸性环境,从而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硫酸盐类防腐剂:硫酸盐类防腐剂通过释放游离的硫酸盐离子,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和细胞结构,从而抑制其生长。
•硫代硫酸盐类防腐剂:亚硫酸盐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剂,它可以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反应,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总体上,防腐剂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活性和生长,从而达到防止物品、食品和药品腐败、变质和生物污染的目的。
5. 注意事项及安全性考虑虽然防腐剂在食品和药物中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但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对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化妆品常用防腐剂的种类和特性

化妆品常用防腐剂的种类和特性化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容易成为微生物滋生和繁殖的场所。
为了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防腐剂是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种类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防腐剂及其特性。
1.苯氧乙醇:苯氧乙醇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均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它通常用于注射液、乳液和面膜等产品中。
苯氧乙醇的作用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阻断其生长和繁殖。
值得注意的是,苯氧乙醇可能存在一定的刺激性,特别是对于皮肤容易过敏的人群,建议在使用时注意。
2.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酯是一类常见的防腐剂,由于其低毒性和广谱抗菌作用,被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对羟基苯甲酸酯通常用于护肤品、洗发水和口红等产品中。
该类防腐剂不仅能够杀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还可以延长化妆品的保质期。
然而,近年来对羟基苯甲酸酯被认为可能对激素系统产生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使用量和频率,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3.苯甲酸:苯甲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腐剂,能够有效杀菌、抑制酵母菌和霉菌。
该成分通常用于护肤品、洗发水和洗涤剂等产品中。
苯甲酸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尤其对于表面增殖的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能力。
然而,苯甲酸存在刺激性,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化妆品时,建议进行皮肤测试,对于敏感肌肤的人群需要谨慎使用。
4.氯化苯甲酸:氯化苯甲酸是一种广谱抗菌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广泛用于护肤品、洗发水和香波等产品中。
氯化苯甲酸能够抑制和杀灭多种微生物,对于常见的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均有较好的效果。
这一成分的抗菌机制是通过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和抑制蛋白合成来达到杀菌的效果。
不过,氯化苯甲酸的使用量需要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5.山梨酸:山梨酸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洗发水和化妆水等产品中。
防腐剂是什么?它们在食品、化妆品中的作用是什么?

防腐剂是什么?它们在食品、化妆品中的作用是什么?防腐剂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防腐剂可以为产品延长保质期,防止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在下文中,我将会从防腐剂的定义、分类、食品中的防腐剂、化妆品中的防腐剂、防腐剂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阐述。
一、防腐剂的定义和分类1. 防腐剂的定义防腐剂是指一类化学物质,其可以抑制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微生物生长,防止腐败变质,以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防腐剂也称之为抑菌剂、抑制剂等。
2. 防腐剂的分类防腐剂根据其作用机理和用途的不同,可以被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以下我们仅以实际应用到的分类方式进行介绍:按照化学结构分类:1. 有机防腐剂:包括甲酸盐、苯甲酸盐、对羟基苯甲酸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苯并酚、异硫氰酸盐等。
2. 无机防腐剂:包括硝酸盐、硫酸盐、氢氧化钠、氧化亚铜等。
按照作用方式分类:1. 抑菌剂:对细菌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包括苯酚、三氯生、甲醛、氧化亚酞等。
2. 杀菌剂:对一般细菌都有能力杀灭,包括苯酚、环己基氯、过氧乙酸等。
3. 抗菌剂:防治特定微生物或特定性质的细菌,如青霉素抗生素等。
二、食品中的防腐剂1. 食品中的常见防腐剂种类常见的食品防腐剂有:二氧化硫、硝酸盐、丙酸钠、柠檬酸、山梨酸、吡硫烷酸、亚硝酸钠等。
2. 食品中的防腐剂作用及原理(1)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食品中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抑制细菌的生长,防止食品发霉变质。
二氧化硫在抑制细菌生长的同时,也可以活化食品,使食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但是,二氧化硫会对某些人群产生不良的影响,部分人对二氧化硫过敏。
(2) 硝酸盐:硝酸盐是常用的肉制品防腐剂,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并且具有加强肉类颜色的作用。
另外,硝酸盐还可以改善肉类口感,提高肉制品的风味品质。
但是,硝酸盐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硝酸盐能够转化为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防腐剂作用机理1、防腐剂的定义简而言之,防腐剂就是指可以阻止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在化妆品中,防腐剂的作用是保护产品,使之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防止消费者因使用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而引起可能的感染。
化妆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引起变质,一般情况下,在外观就能够反应出来。
如霉菌和酵母菌经常在产品的包装边沿等地方出现霉点;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出现混浊、沉淀、颜色变化、PH值改变、发泡、变味,如果是乳化体则可能出现破乳,成块等。
如果防腐剂添加的量不够,则可能出现微生物适应周围的生长环境,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防腐失效。
2、防腐剂的作用机理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是依赖于一些环境因素的:物理方面的有温度、环境PH值、渗透压、辐射、静压;化学方面的有水源、营养物质(C、N、P、S源)、氧、有机生长因子。
基于此,可以简单总结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有:1)在一些油膏类等含水量很低的产品中,微生物一般情况下是很难生长的;2)对于大多数细菌来说,最适合生长的PH范围是接近中性(6.5~7.5),强酸及强碱不适合微生物的生长,比如常见的果酸产品,防腐效果通常会平行好过中性产品;3)提高或降低渗透压会可导致细胞膜的破裂,也可引起膜的收缩和脱水;4)另外表面张力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原因之一,在一些表面活性剂用量很高的配方中,微生物也是不容易生长,在这个方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表现比较突出,而阴离子及非离子对微生物的生理毒性则很小。
5)在一般情况下,细菌最适宜生产的温度为30℃~37℃,而霉菌及酵母菌为20℃~25℃,所以可以采用高温消毒的方法,但个别芽胞菌在适应环境后,生成保护膜,即使80℃~90℃高温下短时间内也无法将其杀灭。
防腐剂对微生物的作用,只有在足够的浓度与微生物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作用。
防腐剂最先是与细胞外膜接触,吸附,穿过细胞膜进行细胞质内,然后才能在各个部位发挥药效,阻碍细胞繁殖或将其杀死。
实际上,主要是防腐剂对细胞壁和细胞膜产生的效应,另外是对影响细胞新陈代谢的酶的活性或对细胞质部分遗传微粒结构产生影响。
3、防腐剂的分类大多数的防腐剂都是通过与细胞膜接触后,与细胞壁的某些组份,主要是与蛋白质反应,破坏微生物细胞的保护结构或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秩序,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阳离子则主要是通过影响其渗透压,使细胞膜破裂,收缩和失水,从而进行杀菌。
按目前化妆品领域比较常用的几十种防腐剂,并对其按活性物进行分类。
1)、咪唑烷基脲ISP公司的Germall115、GermallⅡ、GermabenⅡ-E、Germallplus、GermallIS-45。
在杰美系列中,主要成份是咪唑烷基脲类,是一个甲醛的供体,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缓慢释放甲醛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Germall115的主要成份为咪唑烷基脲,其抗菌活性比GermallⅡ(双咪唑烷基脲)差,GermabenⅡ-E为尼泊金酯类的复配物,在对付霉菌、酵母菌方面比单组分方面有优势。
Germallplus、GermallIS-45为碘代丙炔基丁基甲氨酸酯的复配物,市场反应效果也不错,但是注意避免配方中可能存在的抑制其活性的成分,另外防腐剂中1%的碘代丙炔基丁基甲氨酸酯水溶性较差,在操作时,如果未用有机溶剂进行溶解,也可能会影响其防腐效果。
GermallIS-45是的ISP公司销售的较新的品种,其中增含有尼泊金甲酯5%,此举增强了对霉菌、酵母菌抑制能力。
2)、已内酰脲LONZA公司的glydantplus、DMDMH,NIPA公司的DMDMH。
本类产品也是甲醛供体。
glydantplus 是碘代丙炔基丁基甲氨酸酯的复配物,碘代丙炔基丁基甲氨酸酯的含量为5%。
此外LONZA还提供据称活性物达50%的liquidglydantplus(丙二醇溶液),也需注意配方中的还原剂等组分可能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3)、异噻唑啉酮罗门哈斯公司的KathonCG、950,LONZA公司的isocilpc,S&M公司的EUXYLK100、EUXYLK727。
本类产品也是甲醛供体。
LONZA公司的isocilpc是由二种异噻唑啉酮组成,配方中增加23%的镁盐进行增效,主要是改变渗透压。
K727是甲基二溴戊二腈的复配物。
而EUXYLK100则是苯甲醇的复配物,这对于气相部分也有相当的防腐能力。
4)、尼泊金酯类(对羟基苯甲酸酯)浙江圣效、ISP公司的liquaparoil、S&M公司的EUXYLK300、NIPA的phenonip等。
本类防腐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防腐剂之一,但用量相对较大,随着碳链的增长,其水溶性相逐渐变差,影响其在水相中的分配率。
其防霉效果比较突出。
尼泊金甲酯水溶性最好,常可以直接添加在水相;而尼泊金乙酯、丙酯、丁酯和异丁酯则倾向于溶解在油相中。
尼泊金甲酯是适用于酸性体系的防腐剂,当pH5时,本身具有77%的最高抑菌活性,pH7时为63%,当pH8.5时接近50%。
所以,体系中尼泊金酯的活性可以主要通过降低体系的pH值得到改善,通常是7.0~6.5或更低,虽然有时他们也能在pH值略高些的体系中保持其功效。
5)、季铵盐-15这类产品目前只有DowChemical公司的Dowicil200。
Dowicil200不会稀放甲醛,但其抗氧化还原能力比ISP公司的杰美要好。
在一些易变色的配方中通常的作法可以添加少量的亚硫酸盐进行预防。
6)、国产凯松-CG(化学结构同第3类)浙江圣效的CY-1、山东明达的MD-2000、江苏新科的新科-99、陕西华润的KS-1、西安先锋的XF-1。
本类产品也是甲醛的供体。
在使用方面对PH值比较敏感,在偏酸性的环境中能发挥非常好的防腐作用,用量很少,大约0.08%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但在碱性环境中,则会失去其防腐活性。
在本类产品中,为增加其防腐活性,其中会添加镁盐,以提高其渗透压,故在使用本产品的时候必须考虑原料之间的相容性问题,以免发生沉淀,特别是在透明产品中,要十分小心。
此外,胺类、硫醇、硫化物、亚硫酸盐、漂白剂也可使凯松失活。
7)、另外还有苯甲酸/苯甲醇及衍生物防腐剂、醇类及衍生物防腐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苯氧基乙醇,它是很好的溶剂和防腐剂,在防腐剂的配制中经常被作为溶剂来溶解其他油溶性的防腐剂,但它本身可作为一个乳化剂,所以在使用时要考虑其对产品自身的影响。
而也需要注意苯氧乙醇在某些高pH值情况下出现不稳定的状况。
8)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主要用在食品方面,所以把它们列在一起。
其防腐作用机理是:苯甲酸类防腐剂是以其未离解的分子发生作用的,未离解的苯甲酸亲油性强,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内的苯甲酸分子,酸化细胞内的储碱,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起到防腐作用。
这类防腐剂也属于酸性体系有效的类别,山梨酸和苯甲酸于pH7时无活性,于pH5时分别呈现出37%和13%的活性,因此它们应在偏酸性的介质中应用。
9)布罗波尔布罗波尔(Bronopol)是2-溴-2-硝基-1,3-丙二醇的简称,具有广谱抑菌作用,能有效地抑制大多数细菌,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效果极佳。
在高温和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太阳光照下颜色变深。
布罗波尔可与大多数表面活性剂配伍,但当在化妆品原料中含有-SH基团的物质,如半胱氨酸等,会降低布罗波尔的抑菌活性。
另外,金属铝也能降低布罗波尔的抑菌活性。
10)IPBCIPBC的英文名称3-iodo-2-propynyl-butyl-carbamate,主要成分为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脂,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霉菌及酵母菌有很强的抑杀作用。
配伍性佳,可与化妆品中存在的各种组分相配伍,试验结果表明其抑菌能力不受化妆品中表面活性剂、蛋白质以及中草药等添加物的影响。
11)三氯新三氯新的INCI命名为Triclosan,用量低时可作为防腐剂使用。
用量高时,由于对对引起感染或病原性革兰氏阴性菌、真菌、酵母及病毒(如甲、乙肝、狂犬病毒、艾滋病毒HIV)等具有广泛、高效的杀灭及抑制作用,所以可也用在消毒类产品中。
在高浓度用量时,作为杀菌剂使用,其机理是可直接破坏细菌细胞膜,造成胞质中蛋白质及核酸的不可逆变性,导致低分子量的细胞内溶物渗出,细菌死亡。
在低浓度用量时,作为抑菌剂使用,其机理是作用在细菌细胞膜上,阻碍细菌对生长必需的氨基酸、尿嘧啶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抑制细菌的产生,在极低浓度时势(MIC)而能发挥这种作用。
防腐剂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这里是列举了化妆品领域中比较常用的种类。
总的来说,大部分的防腐剂都对强氧化还原的化学试剂敏感,因为他们是通过与微生物细胞中的各个靶点进行化学反应,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破坏细胞的结构。
而季铵盐类等是通过影响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进行防腐的。
而因在使用防腐剂时,应考虑配方中各个组分对防腐剂的影响,才能使防腐剂发挥最大的作用。
4、无添加防腐剂随着科研水平的进步,业界对防腐剂的安全性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许多传统有被使用的防腐剂,都被证实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所以,安全的“无添加”防腐剂的产品概念,这些年从日本传入以来,甚受市面欢迎。
只是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仍未完全普及。
但是,如果某一天,配方师们解决了不含防腐剂体系的防微生物问题,相信“无添加”的产品会占有更大的市场比例。
防腐剂的隐忧包括:DMDMH:担心释放的甲醛;卡松系列:含氯,可能对某些肤质有刺激;布罗波尔:可能导致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IPBC:可能导致摄入碘;尼泊金酯类:近年来对尼泊金酯类的关注越来越多,主要集中于两点。
一点是对羟基苯甲酯酯类的苯环,在极低的浓度能被检测出来,而且由于其是亲脂性的,所以在脂肪组织中的某种累积可能会发生。
另一点是对羟基苯甲酸防腐剂类,特别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在特定的测试系统中已经证实能显示某种模拟女性激素雌激素的能力。
从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到n-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异羟基苯甲酸丁酯,雌激素活性随着烃基链长度而增加。
当然,也有一种论点是,对羟基苯甲酸类是功能性酯,能被活体组织中存在的酶轻易水解,所以并不会对人体安全和生理系统带来影响。
三氯新:已被证实是对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原料;5、防腐剂的复配性通常来讲,某一种防腐剂只是对某一特定菌落才有杀灭或是抑制效果的,所以,出于下列考虑,有必要进行化妆品配方中的防腐剂复配研究。
1)拓宽抗菌谱:某种防腐剂对一些微生物效果好而对另一些微生物效果差,而另一种防腐剂刚好相反。
两者合用,就能达到广谱抗菌的防治目的。
2)提高药效:两种杀菌作用机制不同的防腐剂共用,其效果往往不是简单的叠加作用,而是相乘作用,通常在降低使用量的情况下,仍保持足够的杀菌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