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地理国情监测是指针对我国国土资源变化、环境质量变化等情况进行周期性监测、动态更新、分析研究和评估预测的工作。

随着科技进步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就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1.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技术,可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载体获取大面积、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快速获取目标地区的地理信息,也是地理国情监测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术方法之一。

2.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IS技术是一种集成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处理、绘图、报告等全套功能的技术系统,可利用遥感、地形图、人工量测等多种数据形成地图,并可对地图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空间关系分析、决策支持等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GPS技术是一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实现对地球任何角落的高分辨率定位,包括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元素,如土地利用、能源开采、交通、旅游等,可以用来识别某个地理位置、定位和记录运动轨迹等。

4.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井位设备、采样管、捞水器等方式,对地下水位进行周期性采样、监测、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区域内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固定水文周期变化及其影响。

二、质量控制分析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成果真实准确的重要保障。

下面就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1.监测前要有完善的计划地理国情监测需要一份完善的计划。

监测计划中应明确监测目标,监测内容和周期,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工作流程,以及人员分工和任务安排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目标、内容和质量一致。

2.标准化数据采集过程监测的数据采集要保证标准化,尽量规避人为干扰和误差,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在外业采集过程中,要遵守严格的规范和程序,如应有专人采集、审核、上传,记录每个数据的来源、时间、方法和精度等。

3.数据处理时要遵循标准数据处理要遵循标准规范,进行一系列数据质量检测和分析工作,包括数据准确性、精度和一致性等方面的检测。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基础性数据支撑。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的研究对于提高国情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准确度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1.数据来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来源包括卫星遥感影像、航空影像、无人机影像、地面调查等多种方式。

卫星遥感影像具有覆盖面广、周期短、数据多、实时性强等特点,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

航空影像具有分辨率高、立体感强等特点,适用于对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等进行精细化监测。

无人机影像具有灵活性、低成本、高分辨率等优势,适用于小范围的地理国情监测。

地面调查则是对遥感影像进行验证和修正的重要手段。

2.数据处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信息提取和数据融合等环节。

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定标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信息提取是指从原始影像中提取符合国情监测需求的地理信息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城镇建设、水域分布等。

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多源数据融合产品,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3.数据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包括空间数据分析、时序数据分析、专题数据分析等内容。

空间数据分析主要是对地理国情数据进行空间关系、空间分布、空间变化等方面的分析,为国情监测提供空间参考和空间分析支撑。

时序数据分析主要是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地理国情的时序变化规律。

专题数据分析则是对某一特定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如土地类型变化、城市扩张趋势等。

三、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分析1.数据准确性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其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准确性的保障包括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等方面。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国土资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查,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感应器对地球表面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航拍遥感和卫星遥感两种方式。

航拍遥感以飞机或无人机为平台,通过航摄机、相机等设备进行地面图像的拍摄和记录。

卫星遥感则是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记录。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对国情监测具有很大的作用。

2. GI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GIS技术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国情监测提供强大的支持。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遥感数据和其他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直观、准确的地理信息。

3. 地理调查地理调查是指对地理国情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采集的活动。

地理调查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旨在获取准确、全面的地理数据。

地理调查可以获取一些遥感和GIS技术难以获取的细节数据,对地理国情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旨在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地理国情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国情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方法,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为国情监测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国情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1. 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数据采集是地理国情监测的第一步,其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地理国情监测是指通过对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支撑。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性地理特征和国情状况,为其他地理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等。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具获取地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高分辨率的地表数据,可以获取地表特征、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等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地理信息,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将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展示的一种技术系统。

通过GIS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与空间位置相结合,进行数据集成和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对各类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还可以通过地理空间分析手段,对地理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提供空间数据和分析方法。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利用卫星信号和接收设备确定地理位置的一种定位技术。

通过GPS技术,可以实时记录位置信息,并结合其他地理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地理位置、路径演变和地理区域变化等信息。

GPS技术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的特点,可以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有效的地理位置数据。

对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质量控制分析,主要包括数据质量控制和方法精度控制两个方面。

数据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采集的地理数据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精度和时效性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对数据进行检查和验证,可以筛选出质量较好的数据,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方法精度控制主要是对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方法进行评价和优化,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指对国土空间、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等基本地理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实时监测的工作。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分析对于准确获取地理国情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和决策支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两方面进行探讨。

1.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大范围地理信息;通过遥感图像的获取和解译,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全覆盖的地理数据,包括地表覆盖、植被生长、土地利用等。

2. 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测量和导航系统,通过接收卫星信号确定地理实体的位置、速度和时间。

GPS技术被广泛用于测量地理位置、地球运动监测等领域。

3.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GIS通过将地理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关联和分析,可为国情监测提供空间分析、模型模拟、数据可视化等功能。

4. 地面调查技术:包括现场采样、测量、调查等手段,可以获取一些无法通过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的地理数据,如土壤质量、水质监测等。

二、质量控制分析1. 多源数据融合:利用不同类型、不同分辨率的数据源进行数据融合,通过对比和校正,消除数据之间的矛盾和误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误差分析和修正:对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可能引入的误差进行分析和修正,确保获得的数据与真实情况保持一致,并提出精度、完整性等方面的指标评估。

3. 可视化和交互分析:通过数据可视化和交互分析技术,将地理数据以图形、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使数据更加易于分析和理解,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评估。

4. 空间一致性和时空一致性:对于不同来源的数据,需要通过校正和拼接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的空间一致性和时空一致性,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5. 样本设计和抽样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样本设计和抽样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技术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3、农情监测 (尚未列入法定监测内容)
农情监测为科学利用、动态监测和管理农业资源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开展农 情监测的部门包括农业部各级机构,以及中国科学院、国家遥感中心、高校等 科研院所、农业相关企事业单位。
4、森林和湿地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资 源清查,建立资源档案制度,掌握资源变化情况”。在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 下,由各省(区)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根据规划设计的要求逐年进行,由 县林业主管部门或林业基层生产单位具体实施。
规 范
2600多个气象监测中心(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网和高空气象观测网。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地理国情监测规划与方案设计 1、地理国情监测规划
(1)制定监测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工作计划 ; (2)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协作计划 ; (3)监测项目监测方案的审批、部署监测任务,下达监 测项目等; (4)建立地理监测机制(常态化机制、应急监测机制、 长效工作机制) 。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预 常9、气象监测
报态
预化
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十五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
标 准 化
台站,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进行气象探测并向有关气象 主管机构汇交气象探测资料”。气象部门负责气象监测相关工作并发布观
、 测结果,其所属观测台站负责具体监测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各级共
什么是省情?市情?县情?
1 什么是地理国情监测
什么是监测?
监测就是对关注的对象进行监视和测量 。 地理什国么情监是测地是综理合利国用情全球监导测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遥感、地理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一种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国家领土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据获取手段的日益丰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传统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野外调查和实地勘测,效率低下且成本较高。

而随着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数据获取更加准确、快速,监测范围也得到了拓展。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传统的地理监测技术在面临大规模、精细化监测需求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提高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意义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对于提升国家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地理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监测技术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地理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从而为国家的规划建设、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质量控制分析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国家各项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介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在国家城乡发展规划、资源环境调查和监测、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中,遥感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数据,系统地描述和分析国土资源、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提供科学的地理国情状况评估分析,为国土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步骤。

而质量控制分析是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数据误差和偏差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对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收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渠道。

包括遥感影像获取、现场调查测量、卫星定位导航技术等。

遥感影像获取是一种常用的获取地理信息数据的方法,可以通过卫星、航空遥感等手段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用于分析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和城市扩张等方面的信息。

现场调查测量则是通过走访调查、测图测量等手段获取具体地理实体的属性特征,如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质量等。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可以用于获取精确的空间坐标信息。

数据整理是将收集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过程。

数据整理包括数据分类、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等步骤。

数据分类是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方便后续分析使用。

数据清洗是对数据进行去除冗余、修复错误、填充缺失等处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数据转换是将不同坐标系统、不同投影方式的数据进行转化,统一为可比较的数据格式。

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整理后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计算、空间分析和数据模型建立等。

统计计算包括汇总、平均、比率等统计指标的计算,用于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的数量特征。

空间分析包括邻近分析、插值分析、聚类分析等,用于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数据模型建立是通过数学模型或统计模型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和预测,为国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结果呈现,将分析的结果以图表、报告、地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图表可以直观地表达地理现象的变化趋势;报告可以详细陈述分析过程和结果;地图可以将分析结果以地理空间形式展示,更直观地展示地理国情的变化和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影像的光谱保持度 最好 ,这是 因为在颜 色空间的转
换时 ,光谱信 息与亮度信 息是相互独立的。
表 1 定量 评价指 标计 算结 果
选择 不 同的融合 方法 以达 到最佳效 果。② 利 用 H P F和
G r a m— S c h mi d t 法 可 以得 到 更 加 清 晰 的影 像 , 尤其 是
[ 5 】 高燕 , 周成虎 , 苏奋振 , 等. 天 绘 一 号卫 星 影像 融合 及 其 质 量 评价 卟 地理 空 间信 息 , 2 0 1 4 , 1 2 ( 2 ) : 1 6 - 1 7 [ 6 】 潘鑫 , 杨英 宝 , 张竹林 , 等. 资 源 三 号卫 星 影像 融合 方法 的 比较 与评价 U ] . 地理 空间信 息 , 2 0 1 4 , 1 2 ( 5 ) : 5 9 - 6 1
P a n s h a r p法 4种 影像 融合 方 法对 高分 一 号数 据进 行 全 色和 多光谱 影像 融合 实验 ,并 对融合 结果进 行定 性和 定量相 结合 的评价 分析 ,得 到 以 下结论 : ① 不 同的融
合方 法适应 不 同的地物 类型 ,应根 据不 同的应 用需 求,
( 上接第 3 O页 )
参考文献
第1 4卷 第 2期
周嘉 男 . 等 :高分 一 号 遥 感 影 像 融 合 方 法 比 较 研 究
・ 4 9・
数 最低。④从 偏差指数来看, G r a m— S c h mi d t 融合影像的
前 3个波段偏 差指数 最大,说明真彩 色光谱损失 比较严
重 ,这 也 与 对 绿 地 的 定 性 评 价 结 果 一 致 ( 见 图1 o HC S
U S: 6 01 1 8 7 5 , 2 0 00 -01 -0 4
[ 9 】 Zh a n g Y. S y s t e m a n d Me t h o d f o r I ma g e F u s i o n[ R】 .
U S: 7 34 0 0 9 9 , 2 0 08 -0 3 -0 4
Mu l t i —s p e c t r a l I ma g e [ K] . US : 2 0 1 2 0 2 6 9 4 3 0 A1 , 2 0 1 2 —1 0 —2 5 【 8 】 L a b e n C A , B r o we r B V . P r o c e s s or f E n h a — n c i n g t h e S p a t i a l Re s o l u t i o n o f Mu l t i s p e c t r a l I ma g e r y Us i n g P a n —S h a r p e n i n g【 R] .
种 融合 算法各有优 势 ,HP F和 G r a m- S c h mi d t 变换在 空
间信 息增 强 方 面效果 最好 ,HC S和 UNB - P a n s h a r p在 光谱 保持 度方 面效果 最好 。综合评价 ,UNB — P a n s h a r p
综合 效果 最好 。
HP F法可 以得 到增 强地物 边缘 的效果 。对 于影像 中地
物主要 包括 建 筑物 、道 路 等情 况 时,可选择 这 2种算
法进 行融合 处理 。③ 利 用 H CS 和 UN B — P a n s h a r p法得 到 的影像 对原始 影像 的光谱保 持度 最好 ,对于影像 中
地物 主要 包括 绿地 、耕 地 等情 况 时,可选择 这 2种算 法进行融合处理。 ④ UN B- P a n s h a r p法的综合效果最优 , 融合 影像 不但 在 空 间细节信 息上有 所增 强 ,也 能很 好
地保持原始影像的光谱信息 。
参考文献
f 1 】 陆春玲 , 王瑞 , 尹欢 . “ 高分 一号 ”卫 星遥 感成像 特 性 Ⅱ 】 . 航
天 返 回与遥 感 , 2 0 1 4 , 3 5 ( 4 ) : 6 7 — 7 3
[ 2 】 陈雪 洋 , 袁超 . Z Y一 1 0 2 C 卫 星影像 融合 方 法评价 Ⅱ 】 . 测绘 与
空间地 理信 息 . 2 0 1 3 , 3 6 ( 2 ) : 5 0 - 5 3 『 3 】 周群 , 楚恒 , 王 汝言 . 资 源 三号 卫 星影像 的融 合 方 法研 究及
【 7 】 Mi c h a e l P D, B o u l d e r C O, Ch r i s t o p h e r P . S y s —t e n r a n d Me t h o d
f o r Co mb i ni n g Co l o r I nf o —r ma t i o n wi t h S pa t i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i n
4 结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周嘉 男 ,硕 士 ,主要 从 事 遥 感 影像 处理 和 G P U 并行 计算 的研 究 。
探 [ 『 1 . 地 理信 息世界 , 2 0 0 7 ( 5 ) : 4 — 9
利 用 HP F法 、Gr a mS c h mi d t 法 、HCS法 和 UNB-
评 价 城 市勘 测 , 2 0 1 4 ( 1 ) : 8 5 - 8 8
[ 4 ] 黄鹤 , 冯毅 , 张萌 , 等. 天绘 一 号 卫 星影 像 的 融合 及 评 价研
究f I 1 . 测 绘通报 , 2 0 1 3 ( 1 ) : 6 —9
根 据 以上 定性 、定 量评价 可知 ,二者 的评价 结果 相 吻合 ,因此本 文选取的 4个评价指标 具有说服 力。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