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合集下载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马福生 ,纪启柱 ,王国栋
(山东 省国土测绘 院 ,济南 250013)
Hale Waihona Puke MA Fu-sheng,JI Qi—zhu,WANG Guo-dong
(Shan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of Land SurveyingandMapping,Jina n 250013,China)
展和 完善国情监测提供有效帮助 。在近年 来我国基础测绘工 4.2 掌握工 作 的核 心价值
作 飞速发 展背景下 ,给地理 国情监测 的发 展提供 了十分显著
在 地理 国情监测 工作 中核 心价值 是最 为关键 的工作 环
的帮 助 ,并且 由于技术水平 的提 升和发展环境 的完 善 ,为此项 节 ,其核心价值 主要体现在分析和统计环节 中 ,在对这项工作
62
所谓的地理 国情监测 ,指 的就 是利 用全球 导航卫 星系 统 、航空航天遥感技 术和 地理信息 系统技术等现 代先进技 术 展开的一项工作。在系统工作开展过程中 ,可以利用现 代化先
进技 术展开监测工作 ,确保对技 术应用过程中各种要素 的动 的有效 发挥 。比如 ,在进行基础测绘 工作 中 ,如果需要 监测 的
I工程建设与设计 l ̄omlruct ̄n&DesigaForProject
地理 国情监 测 与基础测绘 的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Geographic Condition M onitoring and Basic Surveying and
M apping
的基础上 实现对资料 的整理 ,制定成相关 的地理档案 。借助此 种方式掌握 当前我国基本 的地理情 况进行 ,并开展相 应的监 测 工 作 。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它的开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

弄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能促进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发展。

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联系;区别引言: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天地图服务、应急测绘保障、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任务,全面促进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1地理国情监测的特征分析1.1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区域信息的集成性特征地理国情监测所涉及与涵盖的信息多为区域性的地理信息。

将普通的地理信息同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数据,这便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特征。

1.2时间性与现势性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显著特征之一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反映的是截至到某个时间点的某个时间段内地理信息发生的变化情况。

在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形与地貌发生的变化;在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中,则包含了区域的城镇化变化与国情信息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地理国情监测的时间性特征与现势性特征。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区别与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获得了高度的重视。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测绘地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划分,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完成具体的工作,在多方面来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在能够和谐推进,实现互补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相对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存在较大的区别,两项工作虽然具有共同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紧密联系的存在又促使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交集。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是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国家、地区、城市等地理国情的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国土资源有效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三个方面介绍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一、数据获取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的第一步是数据获取。

测绘技术通过多种手段收集各类地理国情数据,包括地形地质、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环境、交通交通等。

在地形地质方面,测绘技术通过GPS、遥感等手段获取高程、坡度、地质构造等数据,构建数字地形模型,为地理国情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方面,通过航摄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覆盖面积等信息,为土地资源规划和保护提供依据。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与统计分析中通过水库遥测、水文站监测等手段获取水资源的水文特征、水质状况等数据,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生物环境方面,测绘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调查中。

采用GPS、遥感等技术获取生态破坏程度、物种分布、生境类型等数据,用以评估生物多样性状况并制定相关保护措施。

交通交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

测绘技术通过GPS定位、车载传感器等手段获取交通流量、交通网络、交通设施等交通信息,为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二、数据处理获得地理国情数据后,测绘技术通过数据处理实现数据的提炼与整合。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配准、数据融合等过程。

数据清洗是将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值,提高数据质量。

在地理国情数据中,由于获取过程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数据可能存在错误和缺失,需要通过数据清洗来排除这些问题。

数据配准是将不同来源、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进行匹配和校正的过程。

不同的测绘技术获取的数据可能存在坐标系、投影等方面的差异,通过配准可以使不同数据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便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摘要:地理国情监测的价值在于获得各项地理信息以及测绘信息,进而提供了城市化建设以及其他行业所需的参考。

近些年以来,与地理国情监测有关的各项措施与手段都在获得全面改进,而基础测绘以及地理国情监测之间也具备内在的联系,二者应当是不可割裂的。

本文针对基础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探究,有利于全面推进新形势下的测绘行业进步,同时也突显了基础测绘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中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相关关系进入大数据的新时期,测绘行业针对地理国情监测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也构成了新形势下的测绘行业走向。

目前的状况下,地理国情监测涉及到多样化的行业与领域,其中典型为建设数字城市、开展基础测绘、提供地理信息的相关数据等。

因此可见,基础测绘与新时期的地理国情监测应当密切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运用多样化的措施来提供更加精确的地理信息。

通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应当能够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来健全基础测绘的流程,进而提供了地理国情监测所需的保障。

一、探析二者的关系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科技领域的新发展,许多先进的科技新成果都被切实的应用到地理国情的监测中来,能够对需要监测的区域予以实时与真实地监测,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对其予以合理与科学化的解决,而测绘工作同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依存与制约的关系。

虽然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是一种基础性与公共性的工作,但是其同时又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并能够依托其实时的监测手段,对专业的部门予以数据上的供应,并能够对各部门工作的开展予以一定程度的帮助。

测绘工作从表面上来谈,就是将一些数据信息予以纸质或者制图上的展示,能够方便各个部门对本职工作的展开,并且能够为实际的情况予以科学与合理化的分析与评估工作。

在实际的地理国情监测过程中,需要将测绘工作作为整个工作开展的基础,因为测绘工作能够将新技术所监测到的情况予以描绘出来,便于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能够对问题发生的根源予以相应的对策建议,这样一来就能够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调查的要点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调查的要点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调查的要点地理国情调查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系统、客观、准确的调查和分析。

而测绘技术则是进行地理国情调查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应用、调查要点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探讨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理国情调查的要点。

一、测绘技术在地理国情调查中的应用测绘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地理数据,还可以辅助分析和决策制定。

在地理国情调查中,以下是测绘技术常被应用的几个方面:1.空间数据采集:测绘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表覆盖类型、地貌特征、城市建设情况等。

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情。

2.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测绘技术可以将地理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环境。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通过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城市布局、交通状况等。

3.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技术可以通过构建GIS系统,将各种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

这样一来,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可以相互交互,并与其他数据进行关联,有助于分析和挖掘地理国情中的隐藏信息。

二、地理国情调查的关键要点进行地理国情调查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调查目标明确:在开始调查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和研究的问题。

例如,是为了了解该地区的居民分布情况,还是为了研究其地形特征等。

这样有助于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类型和调查的重点。

2.数据采集规范化:数据采集是地理国情调查的基础。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制定数据采集的规范和标准。

例如,在采集地形数据时,需要确定采集精度和分辨率,以及采用何种仪器和测量方法等。

3.样本选择代表性:由于地理国情调查往往涉及大范围的地理区域,无法对每个地点进行详细调查。

因此,需要根据调查目标和研究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调查。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

浅谈地理国情的普查与测绘1 引言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是基础测绘的延伸和拓展,对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传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深刻变革。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将实现从获取静态基础测绘成果数据转向获取和分析动态的地理国情监测信息,从被动地向社会经济建设部门提供基础测绘成果转向主动地提供生态环境、土地城建、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监测和预测成果。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基础测绘技术方法与监测技术的衔接、现有基础测绘成果的合理化应用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新时期测绘与地理信息部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的实践和重大任务,也是服务国家宏观管理和规划决策的重要性工作,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和原则2.1 调绘与核查目标(1)对内业采集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信息内容进行外业实地抽样核查和结果统计,发现和更正判读采集过程中的错误,检验内业判读解译的正确率。

(2)补充完善内业判读工作中无法确定的、存在疑问的或信息内容不完整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类型、边界、属性等内容。

(3)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物类型,实地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4)外业调查与核查形成的资料和记录,为使用成果用户提供判断数据质量情况的客观依据,为相关专题分析、多媒体制作提供素材。

2.2 调绘与核查原则(1)外业调查应严格遵循走到、看到、记到的原则,客观真实反映出可到达工作区域内各种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分类的信息内容。

(2)调查应把握一般规律性地物,注意典型性地物,做到调查结果全面可信。

(3)外业调查应做到问题全覆盖,对内业判读工作中存在疑问和无法确定的地理国情要素或地表覆盖分类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调查。

(4)实地覆盖类型与影像上所反映的覆盖类型相比,发生非季节性根本变化时,以外业调查结果为准。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一、引言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是一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基础性数据支撑。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的研究对于提高国情监测数据的可信度、准确度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1.数据来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来源包括卫星遥感影像、航空影像、无人机影像、地面调查等多种方式。

卫星遥感影像具有覆盖面广、周期短、数据多、实时性强等特点,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

航空影像具有分辨率高、立体感强等特点,适用于对地形地貌、城市建设等进行精细化监测。

无人机影像具有灵活性、低成本、高分辨率等优势,适用于小范围的地理国情监测。

地面调查则是对遥感影像进行验证和修正的重要手段。

2.数据处理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信息提取和数据融合等环节。

图像预处理主要包括大气校正、几何校正、辐射定标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准确性。

信息提取是指从原始影像中提取符合国情监测需求的地理信息内容,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城镇建设、水域分布等。

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多源数据融合产品,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精确性。

3.数据分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包括空间数据分析、时序数据分析、专题数据分析等内容。

空间数据分析主要是对地理国情数据进行空间关系、空间分布、空间变化等方面的分析,为国情监测提供空间参考和空间分析支撑。

时序数据分析主要是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地理国情的时序变化规律。

专题数据分析则是对某一特定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如土地类型变化、城市扩张趋势等。

三、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分析1.数据准确性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其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准确性的保障包括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等方面。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国土资源、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监测和调查,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方法及质量控制分析。

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感应器对地球表面进行监测和测量的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航拍遥感和卫星遥感两种方式。

航拍遥感以飞机或无人机为平台,通过航摄机、相机等设备进行地面图像的拍摄和记录。

卫星遥感则是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记录。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对国情监测具有很大的作用。

2. GI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运用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技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系统。

GIS技术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国情监测提供强大的支持。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遥感数据和其他地理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直观、准确的地理信息。

3. 地理调查地理调查是指对地理国情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采集的活动。

地理调查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旨在获取准确、全面的地理数据。

地理调查可以获取一些遥感和GIS技术难以获取的细节数据,对地理国情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4.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旨在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和趋势。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地理国情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为国情监测提供有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方法,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可以为国情监测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国情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1. 数据采集的质量控制数据采集是地理国情监测的第一步,其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4T09:41:01.9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作者:张艳峰刘现印陈瑞聪
[导读] 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它的开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

弄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能促进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发展。

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联系;区别
引言: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天地图服务、应急测绘保障、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任务,全面促进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1地理国情监测的特征分析
1.1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区域信息的集成性特征
地理国情监测所涉及与涵盖的信息多为区域性的地理信息。

将普通的地理信息同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数据,这便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特征。

1.2时间性与现势性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显著特征之一
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反映的是截至到某个时间点的某个时间段内地理信息发生的变化情况。

在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形与地貌发生的变化;在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中,则包含了区域的城镇化变化与国情信息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地理国情监测的时间性特征与现势性特征。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获得了高度的重视。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测绘地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划分,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完成具体的工作,在多方面来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在能够和谐推进,实现互补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相对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存在较大的区别,两项工作虽然具有共同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紧密联系的存在又促使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交集。

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者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

其所形成的成果数据量大,涉及多个行业,成果的综合分析突出。

基础测绘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成果相对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针对性强,涉及行业较少,且未包含统计分析信息。

第二,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是相互联系的。

基础测绘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更新了国家、地方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都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既有数据基础,又有技术储备,而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成功开展,其成果被多个行业应用并反映良好,又促进了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

3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吸取了传统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的成功经验,有效的促进了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

山东省在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新型基础测绘实施方案,即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对传统基础测绘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成果得到多个省级政府部门的应用并受到好评。

3要促进地理国情监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对已有测绘成果予以合理与科学地应用
地理国情监测在数据采集阶段采用的技术手段同基础测绘采集手段区别不大,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有效利用已有的各种测绘成果,包括年度更新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卫星影像资料等。

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1:10000基础测绘五年更新三次,每年度对水系、道路等重要要素进行定期更新,这些成果都可以作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数据基础,可以为国情监测工作的内外业数据采集提供参考。

另外,2015年以来开展的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部分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国情要素采集,如城市空间格局的专题性监测成果,可以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国情要素中心城区范围采集的依据。

3.2汲取基础测绘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地理国情普查在开展时,成功沿用了传统基础测绘先内后外的作业模式,有效减少了外业采集的工作量;普查阶段应用了开展基础测绘时收集的交通水利民政等多个部门的参考资料,确保了成果的权威性和完整性。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吸取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做到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联动更新,在进行行业部门资料收集和外业数据采集时,分析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区别联系,做到一次资料收集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一次外业调绘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减少内外业工作量,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

3.3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的推广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测绘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近年来不少新技术新装备在开展基础测绘时得到应用。

同样,这些新技术和新装备也应用到地理国情监测中,并得到发展。

如无人机进行基础测绘时一般用于影像的获取,在地理国情普查开展中,青岛某单位用小型无人机搭载智能手机进行短距离外业调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在山东省推广;传统的基础测绘应用遥感信息提取软件进行植被类型的提取,
如提取阔叶林、针叶林等的分布,在进行地理国情监测时,某单位尝试利用该软件,采集最新的高光谱遥感影像,结合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提取具体的植被种类,后期成功应用于相关的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等。

加快测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大力提高地理国情监测的效率,节省人力物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工作各有其特点,地理国情监测不能取代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也不能完全独立于基础测绘。

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认清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的关系,可促进地理国情和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肖炜枝.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提高基础测绘与地理国情监测效率[J].北京测绘,2016(01):5-8+23.
[2]雷德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相关关系研究[J].遥感信息,2015,30(02):57-6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