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东部天气气候相关的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及业务应用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

关于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的综述一、概述ENSO事件,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是太平洋赤道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它主要表现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调整。
这一气候现象不仅影响太平洋地区的气候,而且通过大气环流的调整,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气候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ENSO事件的影响尤为显著。
ENSO事件通过改变中国上空的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从而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能源供应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对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气候系统变化规律的认识,而且对于提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内外学者对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研究内容涵盖了ENSO事件的成因、发展机制、预测预报,以及对中国降水、温度等气候要素的影响等方面。
同时,随着观测手段和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对ENSO事件及其影响的监测和评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准确预测ENSO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如何全面评估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等,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ENSO事件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未来,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进一步加剧和人们对气候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1. ENSO事件简介ENSO,即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与大气环流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一系列气候现象。
这一现象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两种异常状态。
厄尔尼诺期间,赤道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而拉尼娜期间则相反,该海域的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低频振荡中国天气名词解释

低频振荡中国天气名词解释
低频振荡是指大气中存在的30~50天准周期振荡和10~20天准双周振荡现象。
在热带大气中首先发现30~50天的大气低频振荡,后来在中纬度地区也发现存在30~50天的大气低频振荡。
而10~20天的大气低频振荡主要发现在季风区。
大气低频振荡也称为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s,ISO),与长期气候异常和短期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在热带地区,尤其在南亚和东南亚季风区,大气低频振荡现象较为显著。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低频振荡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气象学家获取帮助。
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开题报告

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开题报告题目: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研究摘要: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而春季是该地区降水量最丰富的季节之一,因此研究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及其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历史降水资料和大气环境资料,通过对华南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及其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为研究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华南春季降水;大气季节内振荡;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一、研究背景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而春季是该地区降水量最丰富的季节之一。
因此,研究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研究华南地区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大气季节内振荡是影响亚洲季风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华南春季降水的形成和变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华南地区的水文气象情况,还能够为研究气候变化、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华南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及其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为研究华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1.收集历史观测资料。
本文收集了华南地区近几十年春季降水资料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观测资料,以分析华南春季降水的特点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
2.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华南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华南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四、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规律分析;2.华南春季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探讨;3.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未来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和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
MJO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新事实

MJO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新事实任宏利;沈雨旸【摘要】在次季节时间尺度上,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是全球气候变率的首要模态。
MJO不仅对热带天气气候产生直接影响,还能够通过传播和激发大气遥相关等方式对热带外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成为目前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最重要的可预报性来源。
MJO对于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探索由来已久,在很多方面有了显著进展,但仍需深入研究。
首先对MJO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过往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进一步利用新的观测资料诊断分析,发现了MJO对我国气候影响的一些新事实。
初步结论包括:MJO对我国冬季降水的影响主要局限在江南—华南区域,而夏季扩展到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对冬季气温的影响较大,其范围覆盖了东北、华北以及西部广大区域,而夏季解释方差有所减小,其区域位于除了黄河流域以外的广大地区;在去掉高频噪音后,纯粹MJO信号对我国主要区域气温和降水低频变化的解释方差可接近30%;MJO对我国冬夏季温度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滞后效应,应在使用MJO信号进行我国气象要素预报时加以考虑。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MJO) or more generally called tropical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dominates climate variability worldwide on the subseasonal timescale. It is well-known that MJO can impact weather and climate not only in tropics, but also in extratropics through the propagation and excitation of atmospheric teleconnections,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ability source in the subseasonal-to-seasonal prediction. A great many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impacts of MJO on weather and climate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s, and made a signiifcant progress in different aspects. However, further deep understanding is stillneeded. This study firstly reviews previous studies of impacts of MJO on China weather and climate, and then shows the new results regarding such impacts of MJO, based on diagnoses of new observations, then gives preliminary conclusionsas followings:. the impacts of MJO on rainfall are mainly limited in the regions from south of Yangtze River to the South of China in winter, but are extended to the more southern and Tibetan Plateau areas in summer. It shows a signiifcant inlfuence of MJO on winter temperature over the Northeast of China, the North of China, and most of the western China, while a relatively weakened impact on summer temperature over the large areas in China except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fter removing high-frequency noise, pure MJO signal can explain about 30% variance of low-frequency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China.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delayed impact of MJO on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both winter and summer in China and it is need to be consideredin the future predictions and futher studies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年(卷),期】2016(006)003【总页数】9页(P97-105)【关键词】MJO;中国气候;降水;气温;影响【作者】任宏利;沈雨旸【作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时间尺度介于10~90 d的大气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是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大气环流现象之一。
中国东部地区冬季低温季节内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中国东部地区冬季低温季节内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刘冰;赵国蓉
【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年(卷),期】2024(13)2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气象数据网提供的1979~2013年共192站逐日最低温度
观测资料及NCEP/NCAR、NCEP/DOE、JRA-55、ERA-Interim四套再分析资料,利用功率谱、Butterworth带通滤波等方法分析探讨了近35年来华东地区冬季
12~2月多年平均低温阈值与低温日数及,并初步分析了季节内变化特征。
结论如下:1) 华东地区阈值由北到南递增,高值区在浙江、江西、福建,低值区在山东、安徽、江苏,有南暖北冷的空间分布特征。
JRA资料的低温阈值空间分布与观测资料更为
接近,适用性更好。
该地区低温日数和高低值区与阈值空间分布正好相反,有南低北
高形势,NC1、NC2资料低温日数空间分布能重现观测结果。
2) 华东地区低温事件有明显的季节内变化,其中1月低温日数最多,说明持续性低温事件最有可能出现在
1月。
华东地区冬季12~2月最低温度存在较强的10~20 d低频振荡周期。
【总页数】9页(P422-430)
【作者】刘冰;赵国蓉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北州气象局海北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青海省东部地区近37年冬季冷暖变化特征分析
2.1961~2014年中国冬季极端低温变化特征分析
3.中国东部地区冬季和夏季地面湿度空间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4.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5.中国冬季气温不同年代际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ENSO_对中国东部前后冬天气尺度气温变率的不同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doi:10.11676/qxxb2023.20220186气象学报ENSO对中国东部前后冬天气尺度气温变率的不同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吴 迪1,2 张文君1 耿 新1 薛奥运1 胡苏琼1WU Di1,2 ZHANG Wenjun1 GENG Xin1 XUE Aoyun1 HU Suqiong1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2. 许昌市气象局,许昌,4610001.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2. Xuchang Meteorological Service,Xuchang 461000,China2022-11-01收稿,2023-05-22改回.吴迪,张文君,耿新,薛奥运,胡苏琼. 2023. ENSO对中国东部前后冬天气尺度气温变率的不同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气象学报,81(5):717-726Wu Di, Zhang Wenjun, Geng Xin, Xue Aoyun, Hu Suqiong. 2023. Different ENSO impacts on early and late winter synoptic-scale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ver eastern China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81(5):717-726Abstract Based on daily mean air temperature data from the first-generation global atmosphere reanalysis product (CRA) of China, the reconstructed monthl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from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and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reanalysis data,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influences of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on the early and late winter synoptic-scale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ver eastern China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ENSO impacts differ remarkably between early and late winter. That is, the synoptic-scale air temperature response to ENSO over eastern China is weak in early winter but strong in late winter. In late winter,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NSO and the synoptic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of eastern China. It suggests that the synoptic-scale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in late winters of El Niño (La Niña) years are usually stronger (weaker) than that in normal years. In late winter, ENSO can modulate the atmospheric baroclinicity by changing th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 which affects the synoptic-scale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 and subsequently affects the synoptic-scale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ver eastern China. Specifically, in late winters of El Niño years, the north-south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larg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atmospheric baroclinicity is stronger, which could lead to more active meridional wind activities and more frequent cold air activities. Roughly opposite mechanisms apply during late winters of La Niña years. However, in early winter, ENSO has a weak influence on th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of Eurasia, and thus exhibits minor effects on the synoptic-scal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ver 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can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SO impact on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in China,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seasonal prediction of wintertim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a.Key words ENSO, Synoptic-scale air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Early winter, Late winter摘 要 基于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产品(CRA)的逐日气温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重建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大气环流再* 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25501)。
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和主时间尺度分析及其在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解读

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和主时间尺度分析及其在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中的应用大气季节内振荡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日渐受到气象学界的广泛重视。
目前学术界已普遍认为:大气季节内振荡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广泛存在的变化现象,甚至可看作是全球大气运动的一种固有特征。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亚洲季风区、澳洲季风区、太平洋地区、北美西海岸以及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降水变率有着重要影响。
大气季节内振荡调制着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台风的生成,影响着赤道大西洋的表面风,同时还与ENSO事件有着一定的联系。
有关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研究,弥补了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的缝隙,对于气象事业的发展来说,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抓住大气季节内振荡具有多种传播方向这一本质的特征,根据波的传播理论,提出了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这一方法突破了传统分析方法都是对变量整体进行分析的局限性。
围绕着这一新方法,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纬向传播特征与ENSO事件的可能联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东亚季风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江淮流域洪涝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剖析。
另外,本文从持续时间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判断时间序列主要时间尺度的方法:主时间尺度分析,之后采用此方法从全球的角度分析了大气季节内振荡存在的主要区域。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针对大气季节内振荡具有多种传播方向这一本质特征,基于波的传播理论,提出了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
并利用理想的数学函数对这一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可以对构造的理想函数进行正确的分解,得到与构造前相同的分量场。
这就从理想函数的角度验证了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采用时-空二维波传播分解方法,我们对热带地区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地区,东传分量场上,大气季节内振荡信号的系统性东传现象显著,主要时间周期为30-60天,空间主要表现为纬向1波特征,对流层上、下层呈反位相的“斜压”结构;相对而言,西传分量场上,大气季节内振荡信号的西传特征无论强度还是系统性都要弱很多,仅在个别年份比较清楚。
近10年来中国霾天气研究进展

近10年来中国霾天气研究进展万春燕【摘要】文章从霾的判别研究、霾天气的成因、霾天气预报研究、霾天气监测技术研究、霾天气治理研究及霾天气尺度研究等6个方面进行梳理。
未来需要加强对霾天气的持续动态监测,重视科学技术的更新应用,从动态、整体的视角进行霾天气的综合监测,为制定更为科学的霾天气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The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on haze from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the criteria of haze,the cause of the haze weather,weather forecast of thehaze,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the haze weather,the control and governance of the haze and the dimension research of haze weath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making more scientific measures for haze weather,a continuous dynamic monitoring on haze weather should be strengthened,much more importance shall be attached to the updat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n haze weather from both the dynamic and holistic perspective shall be conducted in the future research.【期刊名称】《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6页(P96-101)【关键词】霾天气;研究进展;中国【作者】万春燕【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大范围、重污染的雾霾天气给给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东部天气气候 的影 响 , 并对 当前 I S O的业务预测 的
前景进行展望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6 . 0 4 ; 修 订 日期 :2 0 1 4 — 0 9 - 3 0 2 0 1 5 C B 4 5 3 2 0 3 )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金 项 目( 4 1 2 2 1 0 6 4 ) ;中国气 象科 学研 究 院基 本科 研业 务 费专项 基 资助 项 目 : 国家重 点基 础研 究发 展计 划 项 目(
降水变化的研究成果 ,重点阐述 了夏 季影 响我 国长 江流域 的 I S O来源及影响路径 ,并对 目前 国际上基于热带大 气季节 内振荡 活动开展的次季节一 季节 预测 研究计划和业务应 用以及我 国热带大气季节 内振荡 的业 务现状进 行
评述 。
关பைடு நூலகம்
键
词 :大气季节 内振荡 ;中国东部地 区;业务应用
第3 1 卷 第 4期 2 0 1 5年 8月
热 带 气 CAL 象 学 报 J 0URNAL 0F TROPI M ETE0ROL0GY
V o 1 . 3 1 , NO . 4
A ug. , 201 5
齐艳 军 ,张 人禾 .与 中国东 部 天气气 候 相关 的大 气季节 内振荡 研究 及业 务应 用 [ J ] . 热 带气 象学 报 ,2 0 1 5 ,3 1 ( 4 ) : 5 6 6 — 5 7 6
开 了大量而广泛的研究。 随着分析技术 和诊 断方法 的不 断
和改进的分析诊断方法 , 人们发现大气季节 内振荡在时间
上有较宽 的频谱 , 在热带地区其主要周期集 中在 2 0~9 0 d 范 围内的季节 内尺度 - 5 , ” ,相 比较 而言 ,赤道外大气 季节 内变率 的时间尺度要 比赤道 附近热带大气 的丰 富, 例 如 ,在赤道外 的亚洲夏季风 区还存在 1 0~ 2 0 d的准双周 振 荡[ 2 _ 。随着对 大气季节 内振荡活动 规律和特征 的不
划( Y OT C ) 、C L I VAR模式季 风比较计划 以及最近 的 MJ O 大 型观测 研究 计划 DY NA MO/ C I ND Y2 0 1 l ( Dy n a mi c s o f
MJ O/ Co o p e r a t i v e I n d i a n Oc e a n Ex p e r i me n t o n I n t r a s e a s o n a l
文 献标 识 码 :A Do i :1 0 . 1 6 0 3 2 / j . i s s n . 1 0 0 4 . 4 9 6 5 . 2 0 1 5 . 0 4 . 0 1 4
Ya r i a b i l i t yi nt he Ye a r2 0 1 卜 l
,
中 图 分 类 号 :P 4 3 4 . 4
这 些 项 目获 得 了 大 量 的
1 引
言
观测资料 ,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 高分辨率卫星 资料 的获取[ 1
,
弥补 了热带地 区海洋 上资料缺乏的状况 ,大大推动
MJ O ( Ma d d e n J u l i a n O s c i l l a t i o n ) 是热带大气变率 中最
主要 的模 态 之一 。最 初 MJ O 是 在北 半球 冬 季 由 M a d d e n
了人们对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特征 的广 泛认识 和理解 。 利 用这些丰富的观测资料和模式再分析数据 , 使用不断发展
等[ - 2 】 通过分 析对 流层 高低层水平风场和地面气压场等要 素观测 到的一种 大气振荡 现象( 称 为 MJ O ) , 其振荡周期为 4 0 5 0 d ,这种振 荡从热带 印度洋到东太平洋 自西 向东传 播 ,表现出纬向 1 ~2波 的全球尺度特征。自从 MJ O被 发 现 以来 , 人们开始对大气中存在的这种季 节内振荡 活动展
,尤其活跃于亚洲夏季风区对
流层 中的 I S O 活动异常对南亚及东亚地区 的天气气候有 重要影 响。 本文 回顾总结 了近些年来大气季节 内振荡 的发 生及 其传播机 制 , 重 点回顾 了 I S O活动对东亚地 区 , 尤其
统研究 与可预测性试验 ( T H OR P E X) 、热带对 流年科学计
断深入研究 , 人 们将 时间尺度 大于 2 0 d , 短 于一个季度( 9 0 d ) 的 大 气 要 素 的 周 期 变 化 统 称 为 大 气 季 节 内 振 荡
( I n t r a s e a s o n a l O s c i l l a t i o n , i s o) , I S O活动作 为全球大气大
尺 度 运 动 的基 本 特 征 之 一 , 普 遍 存 在 于 热带 及 热 带 外 地 区
研究计 划第一 次全球试 验( F GG E ) 及 其 季 风 试 验
( MO NE X ) 、南 海 季 风 试 验 ( S C S ME X) 、WW R P 的 观测 系
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中【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4 9 6 5 ( 2 0 1 5 ) 0 4 . 0 5 6 6 — 1 1
与 中国东部天气气候相关 的大气季节 内 振 荡研 究及 业务 应 用
齐艳军 ,张人禾
f 中国气 象科学 研 究 院 ,北 京 1 0 0 0 8 1 )
摘
要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气季节内振荡( I s o ) 活动影响东亚地区,尤其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夏季
改进 和完善 ,并 在世界气象组织 ( WMO) 及各分支机构 如
世界天气研究计  ̄ O ( WWR e ) 、世 界气候研究计 ̄( WC R P ) 一 气候 变率和可预报性研究计 ;  ̄ J t ( C L I V AR ) 等 的支持 下开展 了多项 国际性 大型研究计划 和观测试验项 目, 如全球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