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有()个①164=②393=③233-=-④2(3)3-=⑤±233=A .4B .3C .2D .12.在△ABC 中,AC=3,BC=4,则AB 的长是()A .5B .7C .5或7D .大于1且小于73.在0(2)-,38,0,934,0.010010001……,2π,-0.333…,5 3.1415,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中,无理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1,x 2+2)一定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5.满足3x 7的整数x 是()A .-2,-1,0,1,2,3B .-1,0,1,2C .-2,-1,0,1,2D .-1,0,1,2,36.下列语句:①-1是1的平方根.②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③-1的立方根是-1.38的立方根是2.⑤(-2)2的算术平方根是2.⑥-125的立方根是±5.⑦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其中正确的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7.若a 、b 为实数,且满足|a -2|2b -=0,则b -a 的值为()A .2B .0C .-2D .以上都不对8.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的数据个数是()A .1B .2C .3D .49.如图,梯子AB 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 到墙根O 的距离为2m ,梯子的顶端B 到地面的距离为7m ,现将梯子的底端A 向外移动到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 的距离等于3m ,同时梯子的顶端B 下降至B′,那么BB′()A .小于1mB .大于1mC .等于1mD .小于或等于1m10.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 ,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A .h≤17cmB .h≥8cmC .15cm≤h≤16cmD .7cm≤h≤16cm二、填空题11.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_______米.12.2(5)-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____,-8的立方根是_________,1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________.14.已知M (a ,﹣3)和N (4,b )关于原点对称,则(a+b )2002=_____.15.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2AB =,则222AB AC BC ++=________.16.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231a a +-与,则=a _____,这个正数是_________.17.如图,有一圆柱,其高为12cm ,它的底面半径为3cm ,在圆柱下底面A 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得到上面B 处的食物,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为________cm.(π取3)18===,……请你将发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 (n≥1)的等式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计算(13(2)(3)2+(4)02(1++-20.已知21b +的平方根为±3,3a+2b-1的算术平方根为4,求a+2b 的平方根.21.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C =90°,AD =8m ,CD =6m ,AB =26m ,BC =24m ,求这块地的面积S .22.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络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络的交点的三角形)A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4,5),(﹣1,3).(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3)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2的坐标是;(4)△ABC 的面积为.23.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6,BC =8,将长方形ABCD 沿CE 折叠后,使点D 恰好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1)求EF 的长;(2)求四边形ABCE 的面积.24.如图,在长方形OABC 中,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坐标为(),0a ,点C 的坐标为()0,b ,且a ,b 60b -=,点B 在第一象限内,点P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 ----的线路移动.(1)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2)当点P 移动4秒时,请指出点P 的位置,并求出点P 的坐标;(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求点P 移动的时间.25.如图,一个工人拿一个2.5米长的梯子,底端A 放在距离墙根C 点0.7米处,另一头B 点靠墙,如果梯子的顶部下滑0.4米,则梯子的底部向外滑多少米?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正确;43≠,错误;=-该等式无意义,错误;33=,正确;=±,错误.⑤3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定义,解题注意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有两个,算术平方根有一个,是非负数.2.D【解析】【分析】三角形中,两边之和永远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永远小于第三边;【详解】题中三角形的两边为3与4,所以第三边的范围应该大于1而小于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由三角形三边性质我们不难得出最后结果3.C【解析】【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0(=1,2π 2.010101…(相邻两个1之间有1个0)共4个.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4.B【解析】【详解】解:210,20,x -+ 符合第二象限点的特征故选B5.B【解析】【分析】二次根式的估算,需要准确地找出整数部分【详解】1的整数部分为2,所以整数x 应该满足23x -<<,故答案为B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中的估算思想,重点在于准确找出相应的整数或小数部分.6.B【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求出a≥0),即可判断①,根据无理数的意义即可判断②;根据立(a≥0),即可判断⑤;根据实数和数轴上的点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即可判断⑦.解:1的平方根是±1,①正确;=2-1的立方根是-1,③正确;,2(-2)2=4,4,⑤正确;-125的立方根是-5,⑥错误;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⑦错误;∴正确的有3个.故选:B.7.C【解析】【详解】由题意得:a-2=0,20b-=,所以a=2,b=0.∴b-a的值为0-2=-2.故选C.8.B【解析】【分析】在一个平面内,要有两个有序数据才能表示清楚一个点的位置.【详解】解:因为在一个平面内,一对有序实数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即2个数据,所以选B.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如何在平面内表示一个点的位置的知识.9.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OA=2,OB=7,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梯子移动过程中长短不变,得出AB=A′B′,又由题意可知OA′=3,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OB′长,把其相减得解.【详解】在直角三角形AOB中,因为OA=2,OB=7由勾股定理得:AB由题意可知AB=A′B′,又OA′=3,根据勾股定理得:OB′∴BB′=<1.故选:A.10.D【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h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h=24﹣8=16cm;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BD=8,∴AB17,∴此时h=24﹣17=7cm,所以h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此题要求的是筷子露在杯外的取值范围,主要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筷子在杯内的最大长度.【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即可求解.【详解】在Rt△ABC中,AB=5米,BC=3米,∠ACB=90°,∴4=∴AC+BC=3+4=7米.故答案是:7.【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理解题意是解答的关键.12.5±3-2【解析】【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解:2(5)-=25∴2(5)-算术平方根是5,±3-8的立方根是-2故答案为:5;±3;-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非负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13.12 5【解析】【分析】设斜边为c,斜边上的高为h,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斜边的长,根据面积法即可得答案,设斜边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2×5h=12×3×4,解得:h=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及利用面积法求直角三角形的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面积法.14.1【解析】【详解】解:∵M (a ,﹣3)和N (4,b )关于原点对称,∴a=-4,b=3,∴200220022002()(43)(1)1a b +=-+=-=,故答案为:1.15.8【解析】【分析】直接由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2AB =,∴222AC BC AB +==4,∴222AB AC BC ++=4+4=8,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的关键.16.14-##-0.254916【解析】【分析】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可得2310a a ++-=,从而得到14a =-,即可求解.【详解】解:∵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231a a +-与,∴2310a a ++-=,解得:14a =-,∴这个正数为()2214922416a ⎛⎫+=-+= ⎪⎝⎭.故答案为:14-;491617.15【解析】【分析】本题应先把圆柱展开即得其平面展开图,则A ,B 所在的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高12cm ,宽为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为πr ,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连接A ,B 的线段长,由勾股定理求得AB 的长.【详解】解:如图所示,圆柱展开图为长方形,则A ,B 所在的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高12cm ,宽为底面圆周长的一半为πrcm ,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连接A ,B 的线段长,由勾股定理得=15cm .故蚂蚁经过的最短距离为15cm .(π取3)【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圆柱展开后所得长方形长和宽的值,然后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18(1)n n =+≥【解析】【分析】=(2=+(3=+则将此规律用含自然数n(n≥1)(1)n n =+≥【详解】解:=(2=+(3=+……,发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1)n n =+≥.(1)n 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找出题中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观察各式,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写出用n 表示的等式即可.19.(1)1;(2;(3)0;(4)3+【解析】【分析】(1)先运用分母有理化化简,然后再计算即可;(2)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然后再计算即可;(3)先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然后再化简即可;(4)先运用零次幂、二次根式的性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然后再计算即可.【详解】解:(133=623 2+-=4-3=1;(2)=(3)2+=5-7+2=0;(4)02(1=41(12)⨯-=42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0..【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平方根以及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2b+1的平方根为±3,∴2b+1=9,解得:b=4,∵3a+2b−1的算术平方根为4,∴3a+2b−1=16,则3a+8−1=16,解得:a=3,则a+2b=11,故a+2b 的平方根是:.【点睛】此题考查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义.21.这块地的面积为296m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连接AC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可证ACB △为直角三角形,可求出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此块地的面积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差.【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C ,在Rt ADC 中,10(m)AC ===,22222102467624AC BC BC +=+===,ACB ∴ 为直角三角形,∴这块地的面积21124106896(m )22ACB ADC S S S =-=⨯⨯-⨯⨯= ,答:这块地的面积为296m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使图形转化成特殊的三角形,可使复杂的求解过程变得简单.22.(1)见解析;(2)见解析;(3)(﹣2,﹣1);(4)4【解析】【分析】(1)根据A 、C 两点坐标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即可;(2)画出A 、B 、C 的对应点A 1、B 1、C 1即可;(3)根据点B 2的位置,写出坐标即可解决问题;(4)利用分割法求出面积即可.【详解】(1)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2)△A 1B 1C 1如图所示;(3)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2的坐标是(﹣2,﹣1);(4)S △ABC=3×412-⨯2×412-⨯1×212-⨯3×2=4.【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用分割法求三角形面积,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3.(1)EF=3;(2)梯形ABCE 的面积为39.【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边相等,即CF CD DE EF ==,,得:AE AD EF =-,在Rt A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将AC 的长求出,知CF 的长,可求出AF 的长,在Rt AEF 中,根据222AE EF AF =+,可将EF 的长求出;(2)根据S 梯形=()2AE BC AB +⨯,将各边的长代入进行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设EF=x ,∵四边形ABCD 是矩形,∴CD=AB=6,AD=BC=8,依题意知:△CDE ≌△CFE ,∴DE=EF=x ,CF=CD=6.∵在Rt ACD △中,226810AC =+=,∴AF=AC−CF=4,AE=AD−DE=8−x.在Rt AEF 中,有222AE EF AF =+,即222(8)4x x -=+解得x=3,即:EF=3.(2)由(1)知:AE=8−3=5,梯形ABCE 的面积()()5863922AE BC AB S +⨯+⨯===.24.(1)(4,6);(2)(2,6);(3)2.5秒或5.5秒.【解析】【分析】(1|6|0b -=,可以求得a 、b 的值,根据长方形的性质,可以求得点B 的坐标;(2)根据题意点P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 ----的线路移动,可以得到当点P 移动4秒时,点P 的位置和点P 的坐标;(3)由题意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有两种情况,分别求出两种情况下点P 移动的时间即可.【详解】解:(1)a 、b |6|0b -=,40a ∴-=,60b -=,解得4a =,6b =,∴点B 的坐标是(4,6),故答案是:(4,6);(2) 点P 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 C B A O ----的线路移动,248∴⨯=,4= OA ,6OC =,∴当点P 移动4秒时,在线段CB 上,离点C 的距离是:862-=,即当点P 移动4秒时,此时点P 在线段CB 上,离点C 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点P 的坐标是(2,6);(3)由题意可得,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点P 在OC 上时,点P 移动的时间是:52 2.5÷=秒,第二种情况,当点P 在BA 上时.点P 移动的时间是:(641)2 5.5++÷=秒,故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长度时,点P 移动的时间是2.5秒或5.5秒.【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25.0.8【解析】【分析】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进而求得CE 的长,再在直角三角形EDC 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DC 的长,最后求得AD 的长即可.【详解】解:∵在Rt ABC 中, 2.5,0.7AB AC ==∴ 2.4BC ==∴2CE BC BE =-=∵在Rt CDE 中 2.5DE =∴ 1.5CD ==∴0.8AD CD AC =-=.答:梯子的底部向外滑0.8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灵活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附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一、选择题1、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作三角形,其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3、5、3B 、4、6、8C 、7、24、25D 、6、12、13 2、在-2)5(-、2π、4.0、71、0 、311 中无理数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3 B .-3 C . D . 4、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 16=±4 B 、±16 =4 C 、2)4(- =-4 D 、±2)4(- =±4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最长边的长度为( ) A .5 B .4 C .5 D .5或4 6、下面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互相平分B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C 、 对角线相等D 、相邻两角互补7、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28㎝,两邻边之比为4:3,则其中较长的边长为( ) A .8㎝; B .10㎝; C .12㎝; D .16㎝8、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的度数之比有可能是( ) A 、1∶2∶3∶4 B 、2∶2∶3∶3 C 、2∶3∶2∶3 D 、2∶3∶3∶29、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通过绕着整个图形的中心旋转180后能与原图重合的图形)的是( )A B C D 10、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933±A .对角线互相垂直B .对角线互相平分C .对角线相等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如左图,乙图案变为甲图案,需要用到( ) A .旋转、对称 B .平移、对称 C .旋转、平移 D .旋转、旋转12、已知 , 则 的平方根是( ) A . B . -2 C . D .-4 二、填空题13、144的平方根是 ;64的立方根是 . 14、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C=100゜,则∠B= 。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位皇帝的功绩为“万世师表”的称号奠定了基础?
A. 杨广
B. 杨坚
C. 杨师道
D. 杨玉环
答案:B. 杨坚
2. 下面哪项是我国古代工艺发达的重要物品?
A. 瓷器
B. 钢铁
C. 木器
D. 羊毛
答案:A. 瓷器
3. 以下哪位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A. 李白
B. 孔子
C. 孟子
D. 张三
答案:A. 李白
二、解答题
4.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答案: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之一。
它的发明过程包括
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取适合的纤维原料,如树皮、麻类等。
然后,将纤维原料浸泡在水中,使其软化。
接着,将软化的纤维原料
捣烂,并加入一定比例的水。
再将捣烂的纤维原料倒入漏勺中,使
水分慢慢滤去,留下纤维物质。
最后,将纤维物质晾干,形成纸张。
5.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请简要介绍他对教育的贡献。
答案: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提出了“教
育无疆界”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教育的机会,不论出身
和贫富。
他强调“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提倡学生要勤于研究,并且要运用所学知识来实践。
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发展,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5 17 18 19 20答案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虎门销烟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D. 收复新疆2. 小明家的客人问他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出生那年正好是鸦片战争爆发100周年。
”请你算出小明奶奶的出生年代是()A. 1840年B. 1856年C. 1940年D. 1956年3.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
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请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尼布楚条约》B. 《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4. 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最为严重的危害是()。
A.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C.中国的资源遭到列强的掠夺D.列强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5. 右图这本书以浩繁的叙述和几十幅世界地图为人们展示了另一个近代世界,尤其是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请你判断此书的作者是()。
A. 魏源B. 严复C. 马可·波罗D. 林则徐6. 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
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A. 英国B. 日本C. 法国D. 俄国7. 在新疆,人们把一种柳树称作“左公柳”是为了赞扬和纪念()。
A. 林则徐B. 魏源C. 左宗棠D. 邓世昌8.“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
你知道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9.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签订后表达不正确的有()。
A. 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受到严禁B. 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各国列强的士兵C. 中国人可以在北京的东交民巷继续居住D. 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10. 在我们学过的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初二历史期中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期中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世袭制度是如何运行的?答案: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世袭制度是一种以家族为单位的继承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权力、地位、财富等世俗资源传承给下一代,且通常由父亲的儿子或兄长的弟弟继承。
世袭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题目二:请简述唐太宗的统治特点。
答案: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统治被视为唐朝的鼎盛时期。
他的统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儒家思想:唐太宗非常尊重儒家思想,注重推崇儒家经典,并将其作为国家的主要思想基础。
他高度重视文人,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 崇尚法治:唐太宗致力于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并对各级官员实行监察制度,以遏制腐败现象。
3. 重视边疆安全:唐太宗注重边疆防御,加强边境军事防线,并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来确保边疆的安全。
4. 扩张国土:唐太宗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战争扩张,使唐朝的国土得到进一步扩大,形成辉煌的盛世。
题目三:请说明北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制度的主要影响包括:1. 社会统一的价值观:科举制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推崇儒家经典,这使得社会的价值观念得以统一,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规范。
2. 创造官员选拔新途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不再局限于贵族世袭。
这使得社会上更多有才干和智慧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场,提高了官员素质和政府效能。
3. 促进了文化繁荣:科举制度对文化的推动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通过科举考试,人们努力学习儒家经典,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文化共识。
4. 刺激了教育事业:科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教育的普及,许多家庭为子弟报读私塾,使得民众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题目四:解释轮作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轮作制是一种农业耕作方式,通过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来保护土壤肥力,增加产量。
历史学科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详解

历史学科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夏朝的建立B. 西周的建立C. 秦朝的建立D. 汉朝的建立答案:C2.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汉宣帝D. 汉光武帝答案:B3. 下列哪个战役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夷陵之战D. 淝水之战答案:B4. 下列哪个事件导致了五胡乱华?A. 八王之乱B. 的五胡内迁C. 淝水之战D. 隋朝的建立答案:A5. 下列哪个皇帝实行了“推恩令”?A. 汉武帝B. 汉光武帝C. 汉宣帝D. 汉明帝答案:A6.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答案:D7.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元朝灭亡?A. 土木堡之变B. 崖山海战C. 鄱阳湖之战D. 明朝的建立答案:B8. 下列哪个皇帝提出了“以农为本”的政策?A. 秦始皇B. 汉武帝C. 汉光武帝D. 明朝太祖答案:D9. 下列哪个事件导致了明朝的灭亡?A. 李自成起义B. 张献忠起义C. 土木堡之变D. 清朝的建立答案:A10. 下列哪个皇帝是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A. 顺治帝B. 康熙帝C. 乾隆帝D. 溥仪答案:D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______。
答案:秦朝2. 汉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答案:刘邦3.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是______。
答案:赤壁之战4. 导致五胡乱华的事件是______。
答案:八王之乱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______。
答案:元朝6. 标志着元朝灭亡的事件是______。
答案:崖山海战7. 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答案:朱元璋8. 导致明朝灭亡的事件是______。
答案:李自成起义9. 清朝的最后一任皇帝是______。
答案:溥仪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练习题(北师大版)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基础巩固题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2.经过中共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预示着新局面的到来。
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歌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岁月里,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建国后成为国歌。
这首歌的名称是“”,曲作者是。
4.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的中国城市是 ( )A.长春 B.沈阳C.哈尔滨 D.吉林市5.1931年,驻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C.柳条湖事件 D.九一八事变6.九一八事变时任东北边防军司令的是 ( )A.蒋介石 B.张学良C.张作霖 D.杨虎城7.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整个东北只用了( )A.一个多月 B.四个多月C.半年 D.一年8.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军的侵略,蒋介石采取的政府策是 ( )A.投降 B.抗战C.不抵抗 D.静观其变9.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侵略中国B.张作霖没有答应日本侵略满蒙的全部要求C.张学良宣布“易帜”,服从国民政府D.企图将侵略势力向平津满蒙扩张10.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 )A.全国人民的支持B.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C.张、杨的劝说D.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作的努力11.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为发动侵略作了长期准备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的侵华帮凶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 )A.张、杨为了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B.张学良只想打回东北去C.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D.张、杨想投靠红军13.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主要中共代表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C.王若飞 D.王稼祥14.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主张是( )A.还我河山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C.打回东北去D.打倒蒋介石15.2006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0周年纪念日,你知道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国民党将领是谁吗( )①冯玉祥②杨虎城③张学良④吉鸿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6.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它写于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 D.八一三事变后17.阅读下列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惠安六校教研联盟2017-2018学年(上)期中考八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命题者:陈志鹏审核者:王振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05年5月15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云南省得宏州某村庄有11户人家因吸毒而灭户。
清朝后期,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
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A. ①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在禁烟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840年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B. 开辟市场,进行殖民主义扩张C. 为了成为头号工业强国D.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1840年,英国军舰进入广东封锁珠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根本目的”是解题的关键,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1840年,英国军舰进入广东封锁珠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3.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此项规定最早出自A. 《南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进出口交纳货物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而选项BC与英国无关,选项D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北师大版)(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
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B.香港岛C.台湾D.辽东半岛2.一部《l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
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A.英法联军B.俄国C.美国D.日本3.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之一。
下列外国列强侵华史实中俄国参与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对新疆的争夺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阵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此诗创作背景是十九世纪末的()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浸华战争D.抗日战争5.对中华民族来说,伴随着20世纪钟声而来的,不是和平的福音,而是侵略者的铁蹄。
此次清政府被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说明了()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B.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7.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A.编写《海国图志》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8.下列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有()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新式陆海军④废除科举制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主题相符的是()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②邓世昌浴血黄海海战③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④革命党领导武昌起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自古以来,状元最受人羡慕和尊敬,而工商业却是被人看不起的“末业”,在清末偏偏有一个状元“舍本逐末”办起了实业,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A.张謇B.侯德榜C.茅以昇D.荣宗敬11.小明坐火车去旅游,当火车到达八达岭长城脚下时,他看到铁路沿途青龙桥的站台上塑有一座雕像,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你认为这座雕像人物是()A.詹天佑B.张謇C.严复D.魏源12.《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
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公车上书13.“自鸦片战争发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梦想”?()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5.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的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16.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三党”分别指()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17.辛亥革命中成立的“中华民国”,其政权性质是()A.封建政权B.资产阶级共和国C.无产阶级共和国D.农民阶级政权18.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B.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19.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
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
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
_________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
”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A.五四精神B.长征精神C.国共合作D.抗美援朝20.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21.中国目前有关方面正努力争取2012年将井冈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名录。
作为文化遗产,井冈山最重要的意义是()A.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诞生了八一军魂C.开创了革命新路D.打垮了北洋军阀2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①遵义②吴起镇⑧武汉④会宁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23.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共产党成立②五四爱国运动③红军长征④秋收起义A.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④①③②D.③④②①二、非选择题( 24题6分;25题10分;26题24分,27题14分;共计54分)24.【史料诊所】(下列材料中共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6分。
)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英国。
《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和汉口。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唐胥铁路。
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③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25.【填一填】(将正确答案写在横线上,每空2分,计10分)著名思想家魏源编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严复译述的《》,把西方的生物进化学说介绍到中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鲁迅在该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分)26.【材料阅读】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24分)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材料二: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四: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6分)(2)对“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至少3个)(6分)(3)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及影响。
(6分)(4)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反侵略行动。
请列举两次以农民为主的反对外国侵略的行动。
(4分)(5)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2分)27.【综合探究】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本题14分)(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4分)(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分)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
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4分)自强、求富——____________一—三民主义——___________(4)从这些运动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什么特点? (2分)(5)近代中国的探索有什么启示?(2分)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二、非选择题( 24题6分;25题10分;26题24分,27题14分;共计54分)24.(本题6分)错误①英国改正俄国错误②汉口改正杭州错误③唐胥铁路改正京张铁路25.(本题10分)海国图志、天演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青年、狂人日记26.(本题24分)(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6分)(2)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的斗争(6分)(3)《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或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分)(4)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4分)(5)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等。
言之有理即可。
(2分)27.(本题14分)(1)洋务运动(1分);戊戌变法(1分)和辛亥革命(1分);新文化运动(1分)。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