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教案三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虽然艾滋病不能完全治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预防工作来降低感染的风险。
为了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我们设计了一场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班会,并制定了以下教案。
一、主题:预防艾滋病二、目标:1.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增强对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 推动班级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关心同学身心健康。
三、活动安排:1. 专题讲解: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介绍艾滋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染艾滋病可能性高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 互动游戏:设计互动游戏环节,增加学生参与度,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 开放提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疑惑,澄清误解。
5. 知识梳理:总结本次班会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角色分工:1. 主持人:负责活动的开场、交流环节的组织和总结。
2. 讲解员:负责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
3. 辅导员:与学生互动、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
五、预期效果:1. 学生增加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避免盲目传播、误解等不良行为。
2. 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
3. 班级形成关爱、守护彼此的良好风气,共同维护同学们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本次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班会,我们相信同学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艾滋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
让我们携手预防艾滋病,守护青春健康!。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篇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措施……)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活动重点;1.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如何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致孤儿童。
活动过程:(一)教师朗诵配乐诗:一种声音--致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一种感觉叫受伤/有一种心情叫绝望/我终于知道/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站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却感觉不到阳光/也看不到希望/我站在人前/销蚀得只剩下一团悲伤/黑暗难道比光明更永恒/痛苦难道比幸福更深刻/我大声质问智慧/没人能告诉我/这灾难到底是谁的错/当孤单不再孤单/当茫然不再茫然/我终于明白/生活本来没有太多答案/有一个温柔的声音提醒我/提醒我的尊严和坚强/即使没有了翅膀/目光依然会飞翔/即使没有了目光/心依然会向往/来吧我的战友/擦去眼泪手拉起手/让我们登上高山之巅/傲然面对苍苍青天/在这里立下永恒誓言/站起来是巍巍山关/倒下去是洋洋江川!通过配乐诗朗诵,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艾滋病人。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不仅受到疾病的侵扰,而且还要遭受别人不理解和歧视的痛苦。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有关概念及其流行现状,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主要迷径,危害和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措施。
2.学会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善待和帮助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倡关爱。
3.树立幼儿的安全行为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心、自尊、共享文档尊重他人、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等素养。
二、教学重点: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树立幼儿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心态。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艾滋病的有关概念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概念吗?师生通过PPT提示,共同探讨问题2.艾滋病流行现状师:有哪些同学知道艾滋病的现状是什么吗?生:幼儿分组讨论。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标题:预防艾滋病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预防艾滋病的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份预防艾滋病的教案,匡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如何预防艾滋病。
一、认识艾滋病1.1 艾滋病的病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通过血液、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需要引起重视。
1.3 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会伤害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二、预防艾滋病的措施2.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正确使用卫生用品,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洗漱用品等,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
2.2 避免高危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注射毒品等高危行为,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2.3 定期检测:定期进行HIV检测,及时发现感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三、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3.1 教育宣传活动: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2 学校教育:在学校开展相关课程,向学生普及艾滋病知识,引导他们正确预防。
3.3 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服务机构,向居民提供艾滋病防治知识,匡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艾滋病。
四、支持感染者的心理和生活4.1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匡助感染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4.2 生活指导:提供生活指导,匡助感染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保持身心健康。
4.3 社会支持:建立支持网络,让感染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支持,更好地融入社会。
五、加强政府监管和支持5.1 政府政策: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5.2 资金投入:增加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预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5.3 协调合作:加强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等各方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结语: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预防艾滋病的教案是多方合作的结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通用9篇)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篇1教材分析:“艾滋病知识读本”是小学《健康与安全》课程中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了解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整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通过学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为,预防艾滋病的侵袭,并能够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身边的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够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为社会预防艾滋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程序:本节课教学的主脉络是:复习第一课时艾滋病的相关概念——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能够用来指导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关注并投入全社会的预防艾滋病工作。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艾滋病病毒图片引出课题——艾滋病2.复习复习艾滋病名称来历、艾滋病毒、潜伏期窗口期等相关概念。
3.内容深化通过有关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照片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结合相关图表、事例以说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紧迫性。
4.重点内容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通过分析日常行为具体事例进一步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落实。
5.学习延伸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防治艾滋的实际行动中,以国际艾滋病日和“红丝带”为引线,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参与防治艾滋的社会公益活动。
6.学习拓展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病毒感染。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并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制定了以下预防艾滋病教案。
一、教案目标1. 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并发症等。
2. 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性行为健康、使用无菌注射器、安全输血等。
3. 培养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二、教案内容1.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严重者可能浮现免疫系统受损导致的并发症。
艾滋病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延缓病情发展。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性传播:不安全的性行为(包括性交、口交和肛交)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 血液传播:共用针头、注射器等与感染者共享的注射设备、输血等不安全操作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 垂直传播:感染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者婴儿。
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避免与未知感染状态的人发生性行为,减少性伴侣的数量,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 使用无菌注射器:使用无菌注射器和注射设备,不与他人共享针头,可以避免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 安全输血:确保输血血液来源的安全性,选择经过艾滋病病毒筛查的血液制品。
- 母婴传播预防:孕妇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如果感染,应接受抗病毒治疗以减少胎儿感染的风险。
4. 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艾滋病患者面临着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偏见,这不仅给他们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也会妨碍他们寻求医疗和支持。
我们应该尊重和关爱艾滋病患者,提倡平等和包容的态度,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三、教案实施1. 目标受众:教案的目标受众包括青少年、性工作者、注射毒品使用者、孕妇等易感人群。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第一篇:预防艾滋病教案三游戏之中得理解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重点: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
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
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
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以及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游戏:红灯、绿灯游戏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步骤: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使用安全套接吻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无防护的性行为献血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与吸毒者共用针头给予或接受按摩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
《预防艾滋病》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对艾滋病的认识,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预防艾滋病的教案。
一、了解艾滋病1.1 艾滋病的定义和病因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以及母婴传播途径感染人体。
1.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血液传播主要包括注射毒品、输血和器官移植等途径。
1.3 艾滋病的症状和并发症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晚期则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功能损害,易感染其他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等。
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2.1 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风险意识,增加对预防措施的重视。
2.2 安全性行为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同时,避免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血液传播的行为。
2.3 母婴传播的预防对孕妇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查,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抗病毒治疗、剖宫产等,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三、艾滋病的防治工作3.1 提供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建立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机构,为公众提供免费的检测和咨询服务,提高艾滋病的早期发现率。
3.2 提供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
3.3 支持艾滋病研究和创新加大对艾滋病研究的投入,推动艾滋病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社会支持和关爱4.1 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通过宣传教育,消除对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视和偏见,为他们提供平等的社会环境。
4.2 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4.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控制目标。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为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的编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教案。
一、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1.1 艾滋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1.2 艾滋病的症状和并发症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晚期症状则包括严重的免疫系统衰竭和多种并发症,如肺炎、结核病等。
1.3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预防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等。
二、性传播艾滋病的预防2.1 宣传性教育通过开展性教育课程,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性知识,提高他们对性传播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2 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教授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包括如何正确戴套、避免破损和滑脱等,以确保性行为的安全。
2.3 提供免费安全套为了鼓励人们使用安全套,提供免费安全套的发放,让更多人能够方便地获取到安全套。
三、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预防3.1 禁止共用注射器教育公众共用注射器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强调个人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重要性。
3.2 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鼓励人们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3.3 加强献血者的筛查和检测加强对献血者的筛查和检测,确保献血过程的安全,避免艾滋病病毒通过输血传播。
四、母婴传播艾滋病的预防4.1 孕期艾滋病病毒检测鼓励孕妇在孕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时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母婴传播。
4.2 定期进行产前艾滋病病毒检测建议孕妇在孕期定期进行产前艾滋病病毒检测,确保产前的安全。
4.3 提供艾滋病阻断药物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阻断药物,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五、艾滋病教育的持续推广5.1 学校教育将艾滋病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艾滋病预防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戏之中得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
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
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
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以及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游戏:红灯、绿灯游戏
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
步骤:
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
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
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
使用安全套
接吻
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
无防护的性行为
献血
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
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
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
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
与吸毒者共用针头
给予或接受按摩
与感染者共用餐具
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
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
请记住,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在于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所做的决定是否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通过上面的小游戏,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活动,这个活动将检查同学们是否真正了解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传播的,使大家进一步清楚的意识到不采取保护措施所面临的风险。
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活动二】
游戏:换水游戏
道具:纯水,氢氧化钠,烧杯,注射器
1、游戏介绍:我们用纯水代表健康人,氢氧化钠代表艾滋病毒,含有氢氧
化钠的溶液代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均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普通人看上去完全一样。
2、游戏规则:准备7个盛有液体的杯子,其中只有一杯是氢氧化钠溶液,其它的杯子中全是纯水,这表示我们中间只有一人感染艾滋病毒。
将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游戏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
1)从全班叫7位同学上来,大家可以任意取一个盛有液体的杯子。
2)每人手中有一杯溶液,但是不告诉哪一个杯子里含有氢氧化钠呢?
3)每位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液体相互交换。
每人从自己杯中用注射器抽出3ML溶液相互加入对方杯中,一个人与6个不同的人(注意是6个不同的人)进行液体交换。
开始。
第一次换水……完毕。
大家按原队形站好。
第二次换水……完毕。
大家按原队形站好。
……
第六次换水……好,完毕。
4)液体交换完毕。
5)验证。
在开始时我们只有一只杯子中含有氢氧化钠,现在是多少呢?让我们加入酚酞指示剂检验一下。
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为阳性反应,说明已感染病毒。
无变化为阴性反应,说明没有感染。
结果如何呢?大家先估计一下。
让我们来数一数,好可怕!所有杯中的水全部呈红色,只不过由于浓度的不同,各个杯中呈现出的红色深浅不同,也就是说病毒感染程度不同,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可以在人体中繁殖的。
(这是一项非常可靠的科学实验。
游戏模拟了艾滋病毒经体液传播的过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艾滋病传播的速度是何等的惊人。
通过不安全行为,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所感染的人群以指数递增形式发展。
如果不加控制,若干年后我国将是怎样,有多少人将感染艾滋病,不堪设想。
)
6)游戏小结:在游戏的基础上及同学们的分析后小结。
艾滋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人们的想象,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性伴侣越多,危险越大;
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三、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游戏活动进一步说明,艾滋病虽然凶险,但它并不可怕,只要
我们能认识的它的危害性,以及提高我们自身的保护意意识,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
(1)经性交传播艾滋病病毒是目前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一次不负责任的性行为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许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险。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我们无法从人们外观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否感染的可能取决于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其社会地位或职业。
这方面的一些误解往往诱导我们放松警惕,采取不安全行为。
(3)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预防,注意自我保护。
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4)要关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力量。
总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屏幕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