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戴蟾山水花鸟画作品——心象·写出来的山水花鸟——读李戴蟾的画

合集下载

李鱓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李鱓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枝 草 木 之 妙 , 之 有 未 也 。 …… 近 代 折 枝 花 居 其 第 一 , 草 木 、 凡 蜂 蝶、 雀蝉 , 并居 妙 品 。[这 同时也 是 “ ”5 】 折枝 ” 一 词 在 中 国 古 代 绘 画 理 论 中第 一 次 被 明确 提 出 , 明此 间花 鸟 画 已 经具 有 独 特 的 取景 角 说 度 , 始从 全 景构 图 的模式 中脱 离 出来 , 种 开 一 鲜 为人 见 的折 枝构 图 基本 形成 。到 了北 宋郭
‘ ’一
Tr - ^ n S 。 r l W i t l ‘’r
李 觯 花 鸟 画 的 艺 术 特 色
一 TX / 珂 ET 许 安 娜
李解 , 字宗 扬 , 复堂 , 号懊 道人 , 头 号 又 木 老人 等 。几 方 自用 印章 :臣非 老 画 师 ” “ “ 、神 仙宰 相之 家” “ 忠定 文 定子孙 ”“ 文定 公 、李 、李 六世 孙” “ 采风 流 ” 、文 。康 熙二 十 五年 三 月三 日出生于 江苏 兴化 县 ( 州 ) 屈 一指 的大 姓 扬 首 人家 、 香门第 , 明 代兴 化籍 “ 元 宰相 ” 书 是 状 李 春芳 的第 六代 孙 , 、 父 祖均 为地 方 颇有 名气 的


题材 广泛
李 解 的绘 画继 承 了徐渭 、 大 、 涛 以来 八 石 在作 画题 材上 立新 意 的创 新精 神 。绘 画 的题 材更 加广 泛 , 以花 草鸟 虫 为主 , 仅画 兰 、 、 不 竹 牡 丹 这类 文 人 常 画 的题 材 还 画 瓜 、 、 茄 山芋 、 芋头、 鼠、 松 蛤蟆 、 茧 等百 姓生 活 常见 之物 , 含 苞 待放 , 个花 头 相 向而 生 , 盼 呼 应 , 蚕 两 顾 拟 生 活 气息 极 其 浓 厚 。也 喜 欢 画 松 , 画 之 松 人化 的表 现 方式 产生 了富 有情 致 的意境 美 。 所 李觯 作 品 的题 跋位 置 也是 充 分考 虑构 图 墨 色淋 漓 , 气象 万 千 , 具 形态 。他 的 画画 幅 各 有 大 有小 , 整 张有 斗 方 。 在册 页 中所 描 绘 的 需 要 精 心 安 排 , 款位 置 不 拘 一 格 , 右 有 题 或 的对 象更 加 广 泛 , 劳 动 人 民 的生 产 题 材 麦 起 , 从 或左 起 , 大或 小 , 或 或上 或 下 . 或于 青 云之 子、 老蚕 、 桃 到 日常生 活 中 的 葱 、 、 、 樱 姜 椒 蒜 上 , 于兰 草之 间 。书 也是 画 . 也是 书 。浑 或 画 显 ( 偶作 富 贵 寿 星 )还 画那 些 引起 别 人 贱 笑 的 然 一体 , 示 了 中 国 画特 有 的 风 神 。是 他 打 , 6 ̄ ( 1 ( 《 墙蝶 花》 土 。如 《 佳新 品》 时 就描 写 了桑 、 、 破传 统 并 为 别 人赞 服 的 特 色 之 一 。『11 兰 蚕 樱桃 、 穗 、 麦 玫瑰 于一 体 。许 多题 材 是 文人 画 花 图5 5 的题跋 就题 在 了兰花 的下 面 , 且改 变 并 家 不愿 或 不 屑 表现 的 , 而李 解 却 对 它 们进 行 了前 人 小 字 书 写 的 习惯 . 字 皆 大 , 字 用笔 奔 描绘 , 上 自己具 有 文人 素养 的题跋 , 能 表 放 , 于 用 喧 宾夺 主的 形 式 更 大 限度 地 发 挥 配 都 敢 现完 美 的意境 , 新颖 而生 动 。 诗 书 画一 体 的 表现 力 。如 《 兰花 》 “ 道 人 中 懊 李解 ” 的题款 。就插 在两 棵 兰草 之 间 , 而 巧 从 二 、 图新 奇 构 所谓 构 图 , 就是 章 法 、 也 布局 , 就 是南 妙的 把疏 散 的兰 草联 系起 来 。在《 也 大蒜 册 页》 齐谢 赫 《 画 品录 》 古 中提 出 的 六法 之 一 的 “ 经 中“ 同是 蒜也 有雅 俗 之分 焉 ” 所题 之 处也 是恰 营位 置 ” 。构 图在 花 鸟画 的创 作 中 , 有举 足 到好 处 的 。 他有 时 也 题 在 松枝 杆 间 , 至 还 具 甚 轻重 的作 用 。概 而 述 之 , 鸟 画 有 全景 和折 从 左 旁起 首 。李 觯往 往还 在 画 面上用 长 文 题 花 枝两 种 构 图 , 如 同 山 水 画 中的 全景 和边 角 跋 , 字 参差 错落 , 而 使 画面 于质 实 中见 空 就 文 从 构图 , 它们 各 自具有 鲜 明的特 点 。 灵 , 墨 淋漓 酣畅 , 韵袭 人 。 所有 这些 都 是 笔 气 全景 构 图 , 般 是 指 花 鸟 画 中 带 有 坡 、 他 在 自己作 品 中别 开蹊 径 , 具 特色 的作 法 。 一 独 石、 水地 等配 景 , 整幅 画面 造 成一 种实 在环 境 四. 象生 动 形 的构 图。早 期 花鸟 画 皆如此 。f】 国画不 是 2中 李 鲜 花 鸟 画 的 画 面形 象 打 破 静 态 , 于 善 依 据 透视 原 理 , 是强 调 从 运 动 中获 得 空 间 捕捉 事 物运 动 中 的情 态 。 由于有 时用 笔故 作 而 意象 , “ 是 折高 折 远 自有妙 理 ”3。全 景 构 图 旋 动 之势 , 飞 如动 , 强 了 画 面 的生 动性 , 【】 如 增 的画 面 所 表现 的 空 间 意识 , 映 了大 自然 的 使 花 鸟画 能更 充分 地 表达 作 者 的激情 。李解 反 和谐 统 一 。画家 的眼 睛不是 从 固定 角 度集 中 画 竹作 微 风 吹 动 , 表现 左 右 偃 仰 之态 。这 种 于一 个 透视 的焦 点 , 是 流 动 着纵 观 上 下 四 以新 奇 为 美 的创 作 思 想 , 八 怪 艺 术 的精 髓 而 是 方 , 目千 里 , 握 全 境 的 阴 阳开 阖 、 下 起 所 在 , 一 把 高 富有 强 大的 生命 力 , 是八 怪艺 术 至今 也 伏 的 节奏 , 如 同《 正 中庸 》 所言 :‘诗 》 “ 《 云鸢 飞 仍有 其 宝贵 价值 的根 本原 因 。 戾 天 , 跃 于渊 ’言 其 上下 察 也 。 【 折 枝 构 鱼 , ”] 4 例 如 现 藏广 东 省 博 物 馆 的 《 竹 图 》 两 风 , 图则是 相对 于全 景构 图所言 。顾 名 思 义 ,折 株竹 子布 满 整 个 画 面 , 着 狂风 , 强搏 击 。 “ 迎 顽 枝” 即折 下之 枝 , 景配 饰 。有史 料 记 载的 折 大 风 已 将 竹 竿 刮 成 了 弧 形 , 竹 子 依 然 挺 无 但 枝 构 图 的花 鸟 画 作 品 , 最早 应是 出于 唐 代 花 立 。竹 叶浓 密 , 与竹 竿 一 起 抵 御着 狂 风 。整 鸟 画 家边 鸾 的 笔 下 。唐 人 朱 景 玄 《 朝 名 画 个 画 面 墨色 淋 漓 , 唐 动态 感 极 强 。 又下 方 题 诗 录》 样 形 容:边 鸾 , 这 “ 京兆 人也 。少 攻 丹 青 , 云 :笔 酣 墨饱 检 书 罢 , “ 相对 此 君 待 如何 ?记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十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怪”之⼀李鱓⼗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清朝中期“扬州⼋怪”之⼀李鱓⼗六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房四艺,是⽂⼈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悦⽬,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活⽤品、⼭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们的⽣活⽅式和科技⽔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化等⽅⾯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画风靡,⼭⽔画勃兴,⽔墨写意画法盛⾏。

⽂⼈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彩。

然⽽“扬州⼋怪”也诞⽣于同⼀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笔。

扬州⼋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怪”之说,由来已久。

扬州⼋怪包括:⾼翔、黄慎、⾦农、李⽅膺、李鱓、罗聘、汪⼠慎、郑板桥(郑燮)⼋⼈绘画作品。

我们⾸先来分享李鱓⽩描绘画作品。

李鱓(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墨磨⼈,清康熙⼆⼗五年(1686)⽣,乾隆⼆⼗⼀年(1756)卒,江苏扬州府兴化⼈,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

清代著名画家,“扬州⼋怪”之⼀。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花鸟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花鸟

第五编花鸟畜兽梅兰竹菊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杜甫撰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距虽已矣。

文采风流犹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令飘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画马赞唐杜甫撰韩干画马,笔端有神。

骅骝老大,骋褭清新。

鱼目瘦脑,龙文长身。

雪垂白肉,风蹙兰筋。

逸态萧疏,高骧纵姿。

四蹄雷雹,一日天地。

御者闲敏,去何难易?愚夫乘骑,动必颠踬。

瞻彼骏骨,实惟龙媒。

汉歌燕市,已矣茫哉。

但见驽骑,纷然往来。

良工惆怅,落笔雄才。

画竹歌并引唐白居易撰协律郎萧悦善画竹,举时无伦,萧亦甚自秘重,有终岁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知予天与好事,忽写一十五竿,惠然见投。

予厚其意,高其艺,无以答贶,作歌以报之,凡一百八十六字云。

植物之中竹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惟一人。

人画竹身肥拥肿,萧画茎瘦节节疏。

人画竹梢死蠃乖,萧画枝活叶叶动。

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野塘水边碕岸侧,森森两丛十五茎。

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西丛七茎劲而健,省向天竺寺前石上见。

东丛八茎疏且寒,忆曾湘妃庙里雨中看。

幽姿远思少人别,与君相顾空长叹。

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白。

自言便是绝笔时,从今此竹尤难得。

画龙辑议宋董羽撰画龙者得神气之道也。

神犹母也,气犹子也,以神召气,以母召子,孰敢不致?所以上飞于天,晦隔层云,下潜于渊,深入无底,人不可得而见也。

五代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

五代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

五代花鸟画大师徐熙作品五代徐熙《豆荚蜻蜓图》局部徐熙,五代南唐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作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

因不屑于踏入仕途,终生置于画院之外,故后人称他“江南处士”或“江南布衣”。

一生未进皇家画院,耳目所习皆为江湖田野,山果渊鱼,所画题材,多为花竹林木、菜蔬药苗、蒲藻虾鱼。

他画翎毛,多为凫雁鹭鸶等野禽,骨贵清秀,后世称之为“野逸派宗师”。

他不慕虚荣,不求奢华,处事宁静淡泊,专心绘画。

擅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

他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态,所作花木禽鸟,形骨清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色,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之法,从而创造出“清新洒脱”的花鸟画新风格。

北宋郭若虚曾赞其“学穷造化,意出古今”,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说他这种以“墨笔”为主的画法“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却能充分表现出“神气迥出”的“生动之意”。

更有苏东坡题徐熙《杏花图》诗云:“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可见徐熙的画法以墨色为主,近手写意,同时讲究线与色的相互结合,这种注重表现对象精神特质的花鸟画新风格,被后人称为“徐体”。

徐熙虽身居画院之外,但在李璟、李煜两朝仍享有盛名。

据说,后主李煜对他的作品十分看中,收藏其名迹很多,并将他的画挂于宫中。

这种被称为“铺殿画”、“装堂花”的殿堂装饰画,据《图画见闻志》载:“意在位置端庄,骈罗整肃,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态。

”我们在此看到的《玉堂富贵》图,可能是这类挂在墙上的有装饰意味的绘画。

但不同的是,此画以淡墨勾线,造型生动,以淡彩敷色,给入超逸清雅之感,从中不难看出徐熙也能工精巧一体的花鸟画。

然而仅凭画史的记载,以画家的在野身份来确认徐熙的画旨,过于强调其“野逸”的一面,对徐熙画风的研究不免失之于狭隘。

其实,徐熙的祖父徐温为南唐列祖李昪的义父,李昪篡位后,徐氏家族与南唐主李昪仍保有特殊关系,每以“布衣”身份出入内廷,尤为异数。

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

老子心中山水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

赏鉴APPRECIATION1文、图:刘汉忠老子心中山水 儿子笔下梅花——李熙垣、李吉寿画迹李熙垣的《江行图》清代乾嘉年间起,岭南画坛历代承继的家族画派出现。

广西桂林永福的李熙垣师法岳父周位庚,毕生致力于山水画,开崇山李氏书画世家一派。

历经八代,至今不歇。

李熙垣(1780—1862),字星门,号东屏,广西桂林府永福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恩贡。

他一生专致于山水画,画法出入倪、黄,雄奇浑厚,又间作写生,笔意超妙。

书法得米芾之神韵。

复精于鉴别,富藏法书名帖。

龙启瑞的《题李星门丈松阴读书图》述星门生平行藏:“壮年冠剑走万里,匹马远逐京华春。

蓟门烟树望不极,居庸叠嶂开嶙峋。

西上潼关去天尺,黄河万里连沙碛。

回身却望太行山,元气冥蒙荡秋碧。

”画家见真山水,识真古人,故而有“笔端缥缈争神功”之评。

张希吕《题李星门松阴读书图》诗也有“虹舫学使号知人,博访画手求其真。

如云多士纷献技,下笔独数先生神”之语。

(朱方增,字虹舫,官广西学政)。

当时文人争与之交游,或求画,或题识,诗酒酬唱。

黄体正曾以诗 “乞写漓江归棹图”,《题李星门松阴读书图》有“星门摇笔生云烟,逸致透出霜毫颠。

山水意态最佳绝,不远萧散行其天”之句。

画家尽享盛名之作《江行图》(图1)为国家二级文物,今藏于永福博物馆。

纸本,水墨册页,纵24.4厘米,横29.3厘米,计6册34页(首页《木龙图》久佚)。

每页一画,配一诗。

道光十七年(1837)夏,熙垣应其弟李孔淳(山西凤台知县)之邀,北行漫游。

于是从桂林“买舟东门,阅月余抵武昌,舟行数千里,所见佳山水,辄推篷以写其意,得三十五景,名曰《江行图》”。

图目计有:鹭鸶洲、双潭圩、双潭圩西岸、灵川县、千秋峡、大溶江、画眉塘、马头山、清水河、三里陡、陡河、飞来石、屏山渡、全州、兵书峡、冷水滩、红石山、浯溪、祁阳河一、祁阳河二、观音塘、2图1 李熙垣尽享盛名之作《江行图》-陡河。

图2 李熙垣《江行图》郑小谷题诗。

图3 李熙垣水墨山水立轴,桂林图书馆藏。

扬州画派李鱓作品赏析

扬州画派李鱓作品赏析

扬州画派李鱓作品赏析李鱓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9251339345089265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src="/DownloadImg/2012/07/3006/2 5836639_3"real_src="/DownloadImg/2012/07/3 006/25836639_3">李鱓(1686-1762),清代书画家。

鲜,一作觯,宇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圣祖康熙五十年(1711)单人,曾为宫廷作画,后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以忤大吏罢归。

在扬州卖画。

为扬州八怪之一。

擅画花卉虫鸟,初师蒋廷锡,画法工致;又师高其佩,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谓、朱耷,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有时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颇得天趣。

因在扬州见石涛作品,风格一变,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喜用破笔泼墨作画,任意挥洒,其作品具有“水墨融成奇趣”的特点。

而且他还善于在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变化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坛有着较大的影响。

传世作品有《五松图》《芭蕉萱石图》和《墨荷图》等。

李鱓是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6代裔孙,后代定居江苏镇江。

李鱓作品欣赏"src="/DownloadImg/2012/07/3006/2 5836639_4"real_src="/DownloadImg/2012/07/3 006/25836639_4">李鱓作品欣赏"name=image_operate_8041341973514883 alt="扬州八怪李鱓作品欣赏"src="/DownloadImg/2015/08/0409/5 6748667_2">芭蕉萱石图《芭蕉萱石图》是李鱓绘画风格成熟的作品.受徐渭、石涛影响,用笔挥洒自如,豪爽奔放,泼墨酣畅淋漓,将水与墨结合,并参以书法用笔,形成自己“水墨融成奇趣”的风格。

纵横笔墨 怡然自得——李鱓花鸟画浅析

纵横笔墨 怡然自得——李鱓花鸟画浅析

吳血秋濡*1■笼纵横笔墨怡然自得——李鱓花鸟画浅析□于婷摘要:作为清朝中期画家的代表人物,李鱓隶属扬州画派,尤以写意花鸟画见长。

李鱓的艺术作品创新多变,绘画造诣极高,在花鸟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鱓的花鸟画作品不仅题材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将生活自然之物融入画面,这种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创作方式,使他的绘画作品充满生趣与灵性。

李鱓继承了宋朝宫廷画的严谨画风,并运用精巧的笔墨技法,营造出含蓄、生动的绘画意境。

他在后期摆脱了细致严谨的画风,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使作品尽显气势,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该文介绍李鱓的生平,分析李鱓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论述李鱓对于晚清花鸟画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鱓花鸟画写意艺术风格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在书法、绘画以及诗歌等诸多领域均有所建树,尤其是在绘画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以花鸟画见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文化情感。

同时,李鱓的创新意识也十分强烈,在其写意花鸟画中,无论是作品的构思、布局,还是题材内容,均非常引人注目,给人一种新鲜感。

从李鱓的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其非常注重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可谓纳百家之长为己所用,粗细笔墨的精巧搭配,灵逸、雅致的意蕴体现,均使其绘画作品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富有强烈的个性风格。

难能可贵的是,从其花鸟画的作品中,大众能够看到熟悉的各类日常生活物品,如蔬菜、水果、扇子、茶壶、茶杯等。

这些物品均可以作为花鸟画创作的重要素材,与画面中其他物象融为一体,宛若天成。

此外,李鱓的花鸟画作品也凸显出较强的水墨表现力,将情感寄托于各类景物,形成灵妙、富有内涵的绘画意趣,艺术风格鲜明。

因此,深入探究与分析李鱓及其花鸟画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李鱓的生平作为“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绘画作品个性鲜明,为人们所熟知。

李鱓,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三年(1714),他被召入内廷,画作细致妍丽,工笔造诣极深。

李鱓一生创作无数佳作,即使到了晩年仍坚持绘画,创作了《杂画册》而这件绘画作品也成为李鱓的绝笔之作。

李公麟《法海灵山图》

李公麟《法海灵山图》

李公麟《法海灵山图》李公麟是北宋时期的名士,其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

《宣和画谱》第七卷在评论他的作品时赞曰:“(龙眠)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荻、占舆、皂隶。

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善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

贵贱研丑止以肥红瘦黑分之。

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其成染精致,俗工或可学焉,至率略简易处,则终不近也。

”苏东坡称“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

清初大家孙承泽评李公麟:“自龙眠而后未有其匹,恐前世顾(恺之)、陆(探微)诸人亦所未及也。

”邓椿在他的《画继》里说:“吴道玄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玄(吴道子)讵容独步。

”因此,李公麟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的白描画,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矣”。

在中国绘画技法中,线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纯用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实物的白描画法,可以说是线描技法发展的最高、最纯的阶段。

他使白描技法成为后人学画所遵从的样板典范,“犹如群龙之首”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附:李公麟 | 他画的马无人能越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

字伯时,号龙眠居士。

汉族,舒州(今安徽桐城)人。

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

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

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位于桐城龙眠山,山北为庐州舒城县,李公麟舒州桐城人),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

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李公麟是北宋时期一位颇具影响的名士,其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

《宣和画谱》第七卷在评论他的作品时赞曰:"(龙眠)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荻、占舆、皂隶。

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善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