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ppt课件

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或总产出的增加。
国民收入核算
是指通过一系列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的最终成果进行统计和计算的过程。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所生产的最终标。
3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研究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动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
市场均衡与效率
01
02
03
市场均衡
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市场 状态。
效率
市场在均衡状态下,资源 配置达到最优状态,即帕 累托最优。
市场失灵
由于市场结构、外部性、 公共品等导致市场无法实 现效率的情况。
03
宏观经济学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
国民收入
经济学的重要性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活动,西方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 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制定合理政策
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和预测,西方经济学可以为政府制定合理政 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提高个人决策水平
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和市场规律, 提高个人决策水平,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政府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优化供给结构,提 高供给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以提高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中国政府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东中西地区良性互动,缩小 区域发展差距。
《西方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寡头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产品可能有差异,但差异程度不如垄断市场大。 进入壁垒较高,新厂商难以进入市场。 厂商策略性行为
寡头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价格领导制
在寡头市场上,一个或几个厂商 可能会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厂商 则跟随定价。
产量领导制
一个或几个厂商可能会率先制定 产量,其他厂商则根据市场需求 和竞争对手的产量来调整自己的 产量。
生产函数类型
线性生产函数、二次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
成本概念及其分类
成本定义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为购买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代价。
成本分类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等。
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曲线包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和边际成 本曲线;长期成本曲线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要素供给
个人或家庭拥有生产要素,并在一定价格下愿意提供这些要素。要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 倾斜,表示要素价格与要素供给量呈同方向变动。
要素市场均衡
在要素市场上,要素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和数量即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此时, 厂商愿意购买的数量恰好等于个人或家庭愿意出售的数量。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工资决定机制
垄断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特点
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即垄断厂商。
垄断厂商拥有市场势力,可以控制市场价格和产 量。
垄断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厂商策略性行为
进入壁垒高,其他厂商难 以进入市场。
产品可能是独特的或者有 差异化的。
01
03 02
垄断市场特点及厂商策略性行为
01
价格歧视
西方经济学字母含义大全

西方经济学字母含义大全【实用版】目录一、西方经济学概述二、国民收入理论中各个字母的代表含义三、消费函数及其含义四、西方经济学字母符号的中文意思五、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六、总结正文一、西方经济学概述西方经济学是指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国家并成为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理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
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重点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则关注社会的总体经济活动,着眼于国民经济的总量分析。
二、国民收入理论中各个字母的代表含义在西方经济学的国民收入理论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如下:- Y:国民收入(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C:消费(Consumption)- I:投资(Investment)- G: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 NX:净出口(Net Exports)国民收入(Y)是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三、消费函数及其含义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描述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消费函数通常用 C = α + βY 表示,其中 C 代表总消费,Y 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PDI),α和β是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弹性系数。
四、西方经济学字母符号的中文意思在西方经济学中,常用的字母符号及其中文意思如下:- Y:收入(Income)- C:消费(Consumption)- I:投资(Investment)- G: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 NX:净出口(Net Exports)- E: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S:储蓄(Saving)- T:税收(Taxes)五、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概述西方经济学,又称主流经济学,是一种基于现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主要关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广泛,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基本领域。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的运作机制,如供需关系、价格决定、市场垄断等。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运行的状态,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理论,即市场通过自由竞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会促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提高。
例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为了赢得消费者,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从而促进市场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提高。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增加支出并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并降低利率,以缓解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企业决策、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时,可以使用供需理论来解释市场均衡的变化;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可以使用福利经济学理论来评估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然而,西方经济学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争议。
首先,它过于强调市场的作用,忽略了市场失灵和其他非市场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其次,它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完全信息的,这与现实情况可能存在偏差。
最后,它过于依赖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导致了一些抽象化和理论化的问题。
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为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框架。
西方经济学课件

208
209
图 8-2(a) 完全竞争多要素投入下厂商对要素投入的需求
210
图 8-2(b) 完全竞争多要素投入下厂商对要素投入的需求
211
212
213
第二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要素 定价
• 边际收益产量 • 要素投入的边际成本 • 垄断者利润最大化均衡点
214
215
216
229
230
231
第一节 非对称信息
• 市场失灵 • 次品市场与逆选择 • 向市场发送信号 • 败德行为 • 委托人-代理人问题 • X-非效率 • 效率工资
232
图 10-1(a) 劳动力市场发送信号
233
图 10-1(b) 劳动力市场发送信号
234
235
第二节 外部性与政府干预
• 外部性概念 • 最优污染程度 • 科斯定理及相关讨论 • 排污权交易 • 合并企业 • 共有财产
75
76
77
第四节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 总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定义 • 正常品、低档品与吉芬商品 • 希克斯替代效应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 补偿变动与等值变动
78
79
80
81
82
83
84
第五节 显示偏好理论
• 若干假定 • 显示偏好概念 • 直接显示偏好与间接显示偏好 • 显示偏好弱公理与显示偏好强公理 • 显示偏好与无差异曲线
31
32
第五节 弹性概念
• 弹性定义 • 几种常见的弹性 • 点弹性 • 弧弹性 • 弧弹性的计算
33
34
35
第六节 需求的价格弹性
• 定义 • 几何意义 • 分类 • 比较 •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
《西方经济学》完整全套PPT课件

03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效用论概述
1 2 3
效用定义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而序 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只能排出顺序,不能具体衡量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 增加,其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 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短期成本分析
短期成本概念
在短期内,企业无法改变其固定 成本,只能改变其可变成本。
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 际成本曲线。
短期成本分析应用
帮助企业制定短期生产决策和定 价策略。
长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概念
在长期内,企业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改变其成 本结构。
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利息的决定
利息是资本的价格,由资本的供求关系决定。在完全竞争 市场条件下,资本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 。
地租的决定
地租是土地的价格,由土地的供求关系决定。在完全竞争 市场条件下,土地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地租即为均衡地租 。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利息和地租的决定
工资的决定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不仅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 响,还受到工会、最低工资法等因素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 ,经历了从旧福利经济学到新福 利经济学的转变。新福利经济学 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 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来 评估社会福利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供给理论
01
供给的概念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
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另外,《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录名词发展阶段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个人探索与文献研究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总结经典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欧时期经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展开名词发展阶段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个人探索与文献研究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经典历史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欧时期经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展开编辑本段名词西方经济学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西方经济学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

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一.西方经济学的渊源以及发展:经济学,在西方社会被成为“社会科学的皇后”。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以后产生并流行于当今西欧、北美和受其直接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学说,它是以往西方经济学说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就不需首先了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和历史概貌。
(一)古代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5世纪),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但在此之前,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自认经济占统治地位,社会分工和交换不发达,经济联系不密切,人们的经济活动比较简单,那时人们还没有把经济关系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但是,在古代中世纪的许多著作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在考察物质资料生产等经济活动时曾探讨过经济问题,并发表过许多杰出的见解,这些杰出的见解就成为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学者的经济学说都产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后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危机时期。
因此,对当代西方经济学思想渊源的考察,一般也就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6世纪—19世纪60年代),在西欧封建社会的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14—15世纪,商品市场关系已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开始稀疏地出现;重商主义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产生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财富的真正来源是对外贸易的顺差。
因此,他们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把政府一切经济活动统统归结为攫取金银。
重商主义者的这种理论和政策主张,在英、法等国,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这200年左右时间内一直占统治地位。
随着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渐形成了一股反对重商主义的社会经济思潮,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增长,主张自由放任,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 认稀缺的现实存在,并研 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 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 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 献。”
[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4.经济学的东、西方之分
按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世界阵营划分,资 本主义国家为西方,社会主义国家为东方,苏联存 在时,世界分为北约和华约,北约以美国为首,华 约以苏联为首。 相应地,社会主义国家信奉的经济学,被称为 东方经济学,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为主。资本主 义国家信奉经济学被称为西方经济学。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经济(economy)
起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计管理。持家之 本是节俭。
• 经济的定义:
1、指节省、有效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 时间等耗费获得较大的成果。 2、统称人类社会生产、消费、交换等活动及 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系统。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问题就是由于资源稀缺而 引起的各种选择问题。
可见,经济学也有阶级性。
三、经济体制与市场机制
• 市场经济体制[Market Economy System] ——通过市场上的价格调节来解决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 中央计划经济体制[Centrality Planned Economy System]——通过中央政府的计划 及相应的行政命令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 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 ]——市场调 节与国家干预的混合;竞争与垄断的混合。
• 1751年任教于格拉斯密大学.先后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 并于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 • 1764年辞去教授职务,作为一公爵的私人数师随同去欧洲旅 行.在巴黎结识重农学派代表魁奈等并受其思想的影响。 • 1767年回乡专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著述。 • 1776年出版了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 富论),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4.市场不灵与政府的作用
市场不灵的表现: ①存在着垄断及其他形式的不完 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 结果; ②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如 环境污染; ③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 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政府的作用
①政府通过促进竞争、控制诸 如污染这类外部性问题以及提供公共 品等来提高效率; ②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项目等手 段,向某些团体进行有倾斜的收入再 分配,从而增进平等; ③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整个国民经济 • 如,失业、经济危机、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及其 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等 问题。
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总量分析方法 • ——研究能反映整个运行情 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 动及其影响。 • 又称总量经济学。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国民收入是最基本的 总量,其他总量基本上都 于国民收入的水平及其变 动相关。
• 1778年任爱丁堡海关专员,1779年底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国富论主要研究了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论证了自由资本主
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财富增长。 全书共5篇,前面2篇研究资本和劳动力增长的原因,说明资 本移积累、使用更多劳动力并从事分工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 率和增长财富的重要途径。他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系统论述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劳动量决定 的。为后人奠定了劳动价位论的基础。但同时宣称到了资本 主义社会,价值不再单由劳动量决定,而是由工资、利润和 地租3种收入构成即生产费用决定论。 第三、四篇考察了经济发展史和学说史,论述了经济政策对 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分析批判了单纯把外贸流通作为财富源 泉的重商主义和片面以为农业才创造财富的重农主义,认为 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第5篇从财富增长的角度研究了国家的收支。全书贯穿了反对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经济人自由追求个人利益,从而给 整个社会带来共同利益的“自自放任”的经济思想。斯密的 思想对其后的经济学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亚当.斯密《国富论》
“经济学之父”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
• 《国民财富的性 质和原因的研究》 • (1776年)[简称 《国富论》] • 标志着现代 经济学的诞生
1723—1790年
• 亚当.斯密(smith adam,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 论体系的建立者。生于苏格兰,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牛津大 学。 • 1748年在爱丁堡大学讲文学和修辞学。
(三)重农学派
1、产生背景 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的法国,法国大革命前夕, 半农奴的封建社会,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举足 轻重,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2、代表人物:魁奈(1694--1774),著有《农民 论》、《人类论》、《赋税论》、《经济表》 3、主要思想:强调自然秩序;净产品学说,生产耗 费剩余即为净产品;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经 济应自由放任,个人利益是公共利益的仆人
(四)古典经济学
• 产生背景: 封建社会瓦解,工业革命步伐加快, 资产阶级形成 • 古典经济学的先驱:英国的威廉 . 配第和法国的 布阿吉尔贝尔 •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 嘉图
• 主要观点:经济应当自由放任,国家不应干预; 市场规则是只“看不见的手” 。
• 亚当· 斯密(1723--1790),受魁奈和杜尔哥的影响 ,著有《国富论》、《道德哲学》。1776年,发 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 论》),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诞生,经济学作为一 门科学已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 《国富论》批判了单纯把外贸和流通作为财富源 泉的重商主义和片面以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 重农主义,指出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把经 济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
2、柏拉图(公元前427--347),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理想 国》和《法律论》。主要观点:分工有利于生产;公有财产, 共妻共子,消费共产主义。
3、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柏拉图的学生,著有《政 治论》、《伦理学》。主要观点: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私有财产优于公有财产。 4、阿奎那(1225--1274),著有《神学大全》。主要观点:公 平交产生的历史背景:产生于十五世纪,全盛于十六、十七 世纪,衰落于十八世纪下半叶,形成和发展时期是商人资 本占统治地位、资本进行原始积累时期。 2、主要思想:货币即财富;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 段;重视出口,限制进口;国家应干预经济;支持并主张 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贸易顺差。 3、代表人物:威廉.配第(1623--1687) 主要著作:《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 主要观点:劳动价值论;工资论;地租论;货币流通速度 和利息。
•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ido,1772-1823),著有《政治经济 学与税赋原理》、《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农业保护 论》等。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代表”。出身于英国 犹太家庭,父为伦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
• 1786年起从事证券交易,25岁成为百万富翁。 • 1799年读了亚当.斯密《国富论》对政治经济学发生兴趣。 • 1809年参加有关贷币银行问题的争论,真正开始政治经济 学研究。 • 1817年出版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真正成为 着名经济学家。
资源有限
+
欲望无穷
选择的必要 产生经济问题 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经济学的产生
二、如何选择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What is to be produced?] 如何生产?[How is to be produced?] 为谁生产?[Who does get the output?]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四个发展阶段: – 重商主义
– 古典经济学
– 庸俗经济学 – 庸俗经济学后
(一)早期的经济思想
1、色诺芬(公元前430--35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 著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转述苏格拉底的经济思想。 主要观点:凡有用的东西都是财富;分工可以提高物品质量; 商品价格和供求之间相互影响。
1. 两种典型的经济体制
2.市场机制
市场[Market] ——买者和卖者决定价 格并交换物品或劳务的机制。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一种主 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 制度。” 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政府不对经 济决策施加任何影响。” 指令经济[Command Economy]——“由政 府作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
•
Wykstra: Introductory Economics
3. 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稀缺与效率
• 由于满足欲望[Want]的资源永远是稀 缺[Scarcity]的,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 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有限 的资源。 • 效率[Efficiency] ——“最有效地使 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西方经济学
推荐书目:
• [美]保罗 · 萨缪尔森、威廉 · 诺德豪斯: • • 《经济学》[第16版] 华夏出版社
• [美]格里高利· 曼昆: • 《经济学原理》 • 三 联 书 店 •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稀缺规律 ——经济学的出发点
1.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2.满足欲望所需
要的资源是稀缺的
3.选择是必要的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 [Microeconomics] • 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 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 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 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 社会的资源配置。
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 厂商[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 ——如何运用有限的经济资源以获 得最大的利润; • 居民户[消费者]的经济行为 • ——如何运用有限的货币收入以获 得最大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