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哺乳动物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2)用噬菌体或质粒直接从宿主细胞中将目 的基因携出
(3)使用相应的mRNA分离基因
二、基因载体
1.质粒——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单元
2.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
1.质粒——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单元
质粒是一种环状双链的DNA分子。自身在 细菌细胞中能不断复制繁殖。研究比较深入 的质粒有大肠杆菌的性因子(F因子)、大肠 杆菌素因子和抗药因子等
+
连接
质粒载体
重组DNA分子 经转化或病毒感染 导入宿主细胞
宿主染色体
对含有重组DNA 分子的选择 无性繁殖(克隆)
重组DNA分子合成和克隆过程
2.筛选——从大量受体细胞选出带有重组体 的细胞
(1)插入失活法 (2)放射性探针检测法 (3)R-环检测法 (4)免疫测定法
(1)插入失活法
在现在的基因工程操作中,所使用的载体 通常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衍生物,它们要么带 有一个或几个可供选择的遗传标记,要么具 有被选择的遗传功能,这就使带有目的基因 与不带目的基因的细菌有明显区别,便于筛 选。
一、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通过改造与 蛋白质相应的基因中的碱基顺序,或设计合成 新的基因,将它克隆至受体细胞中,通过基因 表达而获得具有新的特性的蛋白质技术
1、基因定点突变——定做新蛋白质 2、蛋白质设计——对天然蛋白质的修饰
蛋白质工程 举例:
定点突变技术:
如果外源DNA 插入,氨卞青霉素 抗性基因失活
如果外源DNA插 入,四环素抗性基 因失活
pBR322质粒结构
(2)放射性探针检测法
利用mRNA可与相应的DNA段落杂交,来检 测有外源DNA插入的重组体,是一种快速而 灵敏的方法。
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

The first animal ever patented. This mouse, the so-called oncomouse, Harward University received a patent for the transgenic animals in 1988, has been genetically modified so that its cells are prone to cancer.It was produced by microinjection c-myc and mouse mammary tumor virus .
1.Introduction
⑴Definition and applications ⑵History of this technique
A. 1953年J. D. Watson & F. H. C. Crick 提出 DNA双螺旋结构.
Watson,Crick and Wilkins were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来自H. 转基因方法的探索
反转录病毒转染→显微注射→ 精子载体→ ES细 胞转染、基因打靶→ 性原细胞转染→体细胞转染、 打靶和细胞核移植转基因
1. Schnieke et al. Human factor IX transgenic sheep produced by transfer of nuclei from transfected fetal fibroblasts. Science. 1997, 278:2130-2133. 2. McCreath et al. Production of gene-targeted sheep by nuclear transfer from cultured somatic cells. Nature. 2000, 405:1004-1005. 3. Keefer et al. Generation of dwarf goat (Capra hircus) clones following nuclear transfer with transfected and nontransfected fetal fibroblasts and in vitro-matured oocytes. Biol. Reprod. 2001,64:849856. 4. Lai et al. Production of a-1,3-galactosyltransferase knockout pigs by nuclear transfer cloning. Science. 2002,295:1089-1092.
哺乳动物基因工程xin

③SV40 DNA载体的特点:
基因表达好:外源基因能高效表达; 基因重排高:病毒基因组和重组分子 常发生重排和缺失现象; 宿主范围窄:只能转染猴细胞; 装载量较小。
4. 反转录病毒载体 ①反转录病毒具有许多优点,便于发展作为 动物基因克隆载体。 在大多数情况下,反转录病毒的肿瘤基
子大小约为36kb。
腺病毒可插入较大的外源DNA片段,而且还可
以在寄主细胞中大量地增殖。其次,能最大
限度地合成病毒编码的蛋白质。
①腺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带有反向的末端重复序列,而且在每一 条单链的5’-末端还共价地连接着一种蛋 白质分子。 当它从病毒颗粒中分离出来之时,便会
自发地环化起来,尔后许多环形分子又
5
5 5 5 5 5 5
15
35 5 15 35 5 15
6
6 16 16 16 6 6
3 3
9
10 11 12
5
5 5 5
35
5 15 35
6
16 16 16
3
3 3 3
2.电击转化法(electroporation)
将受体细胞悬浮于含有待转化DNA的溶液 中,在盛有上述悬浮液的电击池两端施 加短暂的脉冲电场,使细胞膜产生细小
宿主范围广:对受体细胞是否处于分裂
期要求不严格。
使用效果好:外源基因在载体上容易高 效表达。
3.猴肿瘤病毒(SV40)
SV40病毒编码的蛋白质
蛋白质 T抗原 合成时间 早期 功能 启动DNA复制
t抗原
VP1 VP2 VP3
早期
晚期 晚期 晚期
未知
主要的病毒外壳蛋白 次要的病毒外壳蛋白 次要的病毒外壳蛋白
(完整word版)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3版课后思考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1、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2、为什么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4、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5、三叶草—蝴蝶—蜻蜓—蛙—蛇—鹰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6、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7、怎样理解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动?8、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1、动物是由于氧气(O2)氧化糖(C6 H12 O6)产生CO2和H20 获得能量.假设你想知道所产生的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还是氧气,试设计一个用180作为示踪原子的实验来回答你的问题。
2、有人说:“不必担心工农业所产生的化学废料会污染环境,因为组成这些废料的原子本来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你如何驳斥此种论调?3、兔子吃的草中有叶黄素,但叶黄素仅在兔子的脂肪中积累而不在肌肉中积累。
发生这种选择性积累的原因在于这种色素的什么特性?4、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所有的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5、有一种由9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用3 种不同的酶将此多肽消化后,得到下列5个片段(N 代表多肽的氨基酸):丙一亮一天冬一酪一撷一亮酪一撷一亮N 一甘一脯一亮天冬一酪一撷一亮N 一甘一脯一亮一丙一亮试推测此多肽的一级结构。
第三章. 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1、为什么低等动物不能单纯靠细胞体积的膨大而进化为高等动物?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3、植物一般不能运动,其细胞的结构如何适应于这种特性?4、动物能够运动,其细胞结构如何适应于这种特性?5、细胞器的出现和分工与生物由简单进化到复杂有什么关系?6、动、植物细胞的质膜在成分和功能上基本相同,其生物学意义何在?7、最近发现了食欲肽(orexin ),一种似乎能调节任何动物食欲的信号分子。
基因工程默写

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从技术操作层面看,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作重组DNA技术。
2.1944年,艾弗里等人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不仅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还证明了DNA可以在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转移3.1958年,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随后不久,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4.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5.1967年,科学家发现,在细菌拟核DNA之外的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并可以在细菌细胞间转移。
6.1972年,伯格首先在体外进行了DNA改造的研究,成功地构建了第一个体外重组DNA 分子7.1973年,科学家证明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构建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实现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至此,基因工程正式问世。
8.1984年,我国科学家朱作言领导的团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鱼9.1983年,科学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烟草。
此后,基因工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10.1985年,穆里斯等人发明PCR,为获取目的基因提供了有效手段。
11.2013年,华人科学家张锋(1982—)及其团队首次报道利用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编辑了哺乳动物基因组。
该技术可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定点插入、敲除或替换。
第1节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1.切割DNA的工具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又称限制酶,这类酶主要是从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它们能够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产生两种形式的末端。
2.DNA连接酶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后者既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互补的,又可以缝合双链DNA片段的,但连接后者的效率比较低。
高等哺乳动物的基因转移

高等哺乳动物的基因转移
哺乳动物细胞的物理转化法 哺乳动物细胞的病毒转染法
哺乳动物细胞的物理转化法
利用物理方法转化高等哺乳动物细胞的主要优点是外源基因表达 盒中不含任何病毒基因序列,这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减轻 了负担。但外源基因表达盒进入受体细胞后,往往以多拷贝的形式随 机整合在染色体DNA上,导致受体细胞基因灭活、外源基因不表达。
哺乳动物细胞的病毒转染法
以病毒DNA为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直接转染或与野生型病毒颗粒 共转染特定的受体细胞。这种方法具有定向性好、实验重复性佳、导 入效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目前常用的载体宿主范围 有限,往往无法转染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家禽和牲畜细胞等。
脂质体介导法
将待转化的DNA溶解与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磷脂混合,后者在表面 活性剂的存在下形成包埋水相DNA的脂质体结构。
将这种脂质体悬浮液加入到细胞培养液中,便会与受体细胞膜融 合,DNA随即进入胞质和核内。
利用上述程序曾将外源基因成功地导入了小鼠的淋巴细胞和HeLa 细胞。
哺乳动物细胞的物理转化法
显微注射法
通过激素疗法使雌鼠超数排卵,并与雄性小鼠交配,然后杀死雌 鼠,从其输卵管内取出受精卵;
借助于显微镜将纯化的DNA溶液迅速注入到受精卵中变大了的雄 性原核内。
上述程序多用于动物个体的转基因过程,由于必须单细胞逐一操 作,所以不太适用于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哺乳动物细胞的物理转化法
血影细胞介导法
哺乳动物细胞的物理转化法
磷酸钙共沉淀法
将待转化的DNA溶解在磷酸பைடு நூலகம்冲液中,加入CaCl2溶液混匀,此 时DNA被包裹在磷酸钙晶体颗粒内;
将上述制备的颗粒悬浮液滴入细胞培养皿中,37℃保温4-16小时 此时细胞膜形成吞噬泡,磷酸钙晶体局部溶解膜结构,DNA便进入受 体细胞;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据文献报道,在不断提高的选择压力下,dhfr及侧翼序列 能扩增至上千个拷贝,大大增加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真核表达载体-启动子
外源基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 是启动子和增强子的强弱以及它们之间的搭配。
常用的高等哺乳动物受体细胞
迄今为止,用于医疗用品(药物、抗体、诊断试剂)大规 模生产的高等哺乳动物受体细胞主要还是中国仓鼠卵巢细 胞(CHO),其优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遗传背景清楚,生理代谢稳定 与人的亲缘关系接近,外源蛋白修饰准确 基因转移和载体表达系统完善 耐受剪切力,便于大规模培养 被美国FDA确认为安全的基因工程受体细胞
Pei等用该细胞株表达分泌型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I3,发现 高表达的阳性细胞克隆可占转染细胞的5%~l0%,其中一个 克隆的表达量可占细胞上清总蛋白的l5%~20%,在细胞单层 贴壁培养情况下表达量达10 mg/L。
对细胞株选择性地进行遗传改造
BHK/vl6细胞株是稳定表达单纯疱疹病毒(HSV)VP16蛋白 的BHK细胞,由于VP16的转录激活作用,载体中的HSV 早期启动子在该工程细胞中有很高的活性。
Clontech公司开发的Tet-off系统中的启动子则由CMV启动 子的核心序列和7个Tet阻遏蛋白结合位点组成。
这些启动子在诱导前后活性可相差4个数量级。
真核表达载体-启动子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已发现存在大量在低氧环境中可诱导转录 的基因,如编码红细胞生成素(EPO)、转铁蛋白、血红素加 氧酶-1等的基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顺式作用元件 (CGTG ),有利于在5’或3’侧翼区的低氧诱导作用因子1(HIF-1)和低氧反应增强子(HRE)结合,激活靶基因的转录, 在低氧浓度下可使重组蛋白大量表达。
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

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摘要介绍了转基因哺乳动物的研究概况,综述了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基本方法,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转基因哺乳动物的检测方法以及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哺乳动物;外源基因;转基因技术20世纪70年代开创的DNA重组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在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转基因哺乳动物自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以来,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完善,转基因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是20世纪遗传学中继连锁分析、体细胞遗传和基因克隆之后的第4代技术,是生物学领域发展史上126年中14个转折点之一。
1转基因哺乳动物的研究概况1980年Gordon等首先采用受精卵原核注射方法,将疱疹病毒基因SV40DNA 片段和PBR322原核DNA分别注射到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内,移植受体后获得了相应的转基因小鼠。
1982年Palmiter等又将带有小鼠MT启动子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rGH)导入小鼠受精卵,得到了21只小鼠,其中7只带有目的基因,有6/7的小鼠比同窝对照组生长快近2倍,这些快速生长的转基因小鼠被誉为“超级小鼠”(super mouse),表明整合了的外源基因可以在宿主体内得到有效正确表达,表达产物可以在宿主动物体内行使正常的功能。
自此便掀起了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大潮,按照研究转基因小鼠的思路,转基因兔、转基因绵羊、转基因猪、转基因山羊及转基因牛都陆续育成。
特别是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突破了有性生殖的框架,表明高等动物也可以由无性生殖来繁殖。
同年美国PPL公司和罗斯林研究所合作,利用该法生产出具乳腺表达人第九因子的绵羊[1]。
利用转基因克隆技术获得了克隆猪、体内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猪、体内有2个基因被“关闭”了的转基因克隆猪和基本不含人体免疫排斥基因的“基因敲除”克隆猪等[2]。
我国从1984年开始转基因动物研究,并于同年最先获得了含人B2珠蛋白基因的转基因小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有次黄嘌呤核苷、氨基喋呤、胸腺嘧啶 核苷的培养基(HAT培养基)上生长,载体 上的标记基因hprt能与之遗传互补。
2.哺乳动物受体细胞常见的遗传选择标记:
3.常用的高等哺乳动物受体细胞 目前,用于医疗用品大规模生产的高 等哺乳动物受体细胞主要是:中国仓 鼠卵巢细胞。
间(h)
甘油刺激时 间(min)
5
5
6
-
5
15
6
-
5
35
6
-
5
5
16
-
5
15
16
-
5
35
16
-
5
5
6
3
5
15
6
3
5
35
6
3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16
3
5
15
16
3
5
35
16
3
2.电击转化法(electroporation)
将 受 体 细 胞 悬 浮 于 含 有 待 转 化 DNA 的溶液中,在盛有上述悬浮液的电 击池两端施加短暂的脉冲电场,使 细胞膜产生细小的空洞并增加其通 透性,此时外源DNA片段便能不经 胞饮作用直接进入细胞质。
其优势如下:
①遗传背景清楚,生理代谢稳定。 ②与人的亲缘关系接近,外源蛋白修
饰准确。 ③基因转移和载体表达系统完善。
④耐受剪切力,便于大规模培养。
⑤被美国FDA确认为安全的基因工程受体 细胞。
第三节 转基因导入动物体内的方法 一、动物细胞物理转化法
优点:转基因不含任何病毒基因组片 段,对于基因治疗尤为安全。
⑤安全性能好:不合成分泌致病物 质,不致癌。
三、高等哺乳动物受体细胞的遗传标记 1.营养缺陷型哺乳动物受体细胞
①含有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编码基因缺
陷的受体细胞(tk-):不能在含有次黄嘌
呤核苷、氨基喋呤、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 基(HAT培养基)上生长,载体上的标记基 因tk能与之遗传互补。
②含有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编
B.用小型的注射针头,将脂质注射到 酒精水溶液中,并快速混匀。
②脂质转染法:以脂质体为媒介的外源 DNA导入受体的方法,叫做脂质转染法。
③第一种脂质转染法:将外源DNA与阳离子 型 的 脂 质 体 混 合 形 成 DNA- 脂 质 复 合 物 。 这种复合物可有效地被受体细胞捕获, 实现基因的高频率转移,故这种方法又 叫做DNA-脂质复合物转染法。在这个过 程中,DNA并不是被包装在脂质体的内部, 而是通过两者之间的静电引力作用结合 在一起的。
④第二种脂质体转染法又称脂质体载体法: 它是将外源DNA包装在脂质体的内部,然 后通过脂质体的双层膜同受体细胞膜之间 的融合作用,使外源DNA进入细胞质,尔 后再进入细胞核,实现基因的表达。
⑤脂质体载体法的优越性:
A.制备程序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多 聚碳酸脂滤膜消毒灭菌;
B.用它包装的DNA在4℃下可长期保 存不失活性,
②血清依赖性:细胞必须具有生长因 子才能生长。
③接触抑制性:细胞与细胞接触后, 生长便受到抑制。
④形态依赖性:细胞呈扁平状,并有 长纤维网状结构。
上述特征使得正常的哺乳动物细胞在体外培 养中,一般只能存活50代且在培养皿上以平 面的形式生长,即单层细胞生长。有时,正 常细胞会改变某些特征而越过生理临界点, 继续增殖并无限制分裂,这种状态称为细胞 系形成,此时的细胞成为细胞系。
二、高等哺乳动物受体细胞的条件 1.以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高等哺乳 动物受体细胞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细胞系特征:丧失细胞接触抑制 性和锚地依赖性特征,便于大规 模培养。
②遗传稳定性:外源基因多次传代 后不至于丢失,易于长期保存。
③合适的标记:便于转化株的筛选 和保持。
④生长快且齐:分裂周期短,生长 均一,便于控制。
缺点:转基因进入细胞后往往多拷贝 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导致受体细 胞基因灭活或转基因不表达。
1.磷酸钙共沉淀法 ①基本步骤
A.细胞具有摄取磷酸钙沉淀的双链DNA 的能力。
B.将待转移的DNA加入氯化钙和磷酸盐, 生成DNA-磷酸钙沉淀,加入培养液中。
C.由于细胞的吞噬作用,DNA-磷酸钙沉 淀物进入细胞,DNA释出后先进入细 胞质、再进入细胞核,整合到受体细 胞的染色体上。
第十六章 哺乳动物基因工程
第一节 高等哺乳动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 动物基因工程是利用DNA重组技术 对动物所进行的工程操作。
二.分为:
1.遗传学动物基因工程:外源基因能 够通过配子进行垂直传递并稳定的 遗传。
2.非遗传性动物基因工程:转基因仅 在当代表现,不能够遗传给子代。
高等哺乳动物的基因工程
高等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
高等哺乳动物细胞基因表达技术
转基因动物个体
动物工程细胞
哺乳动物遗传性状改良 药物筛选研究评价模型
人体基因治疗
蛋白质多肽物质大规模生产 药物筛选研究评价模型
第二节 转基因的动物受体细胞 一、高等哺乳动物细胞的生长特性
1.正常的哺乳类动物细胞具有下 列四大生物学特征:
①锚地依赖性:细胞必须附在固体 上或固定的表面才能生长分裂。
二、动物病毒转染法
通过病毒感染的方式将外源基因 导入动物细胞内的转基因方法。 具有定向性好,实验重复性佳, 导入效率高等优点。缺点是载体 宿主范围有限。
4.DNA显微注射法 应用玻璃显微注射器,可以把重组 DNA直接注射到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 质或细胞核。
①真正的显微注射(true microinjection) 法,DNA是由注射针直接注入细胞。
②“穿刺”(pricking)导入法,DNA是 处在细胞周围培养基中,它通过穿 刺形成的小孔进入细胞的内部,或 是随穿刺的针头一道进入的。
②影响磷酸钙转染效率的因素:
A.DNA-磷酸钙共沉淀物中DNA的数量; B.共沉淀物与细胞接触的保温时间; C.甘油或DMSO等促进因子作用的持续
时间等。
磷酸钙转染的最适条件筛选
培养皿号 (1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pXGH5(ug)
pUC13(ug)
细胞与沉淀 物的保温时
影响因素: 脉冲的最大电压
脉冲持续的时间 与DNA浓度则无多大关系。
3.脂质体包埋法
脂质体(liposomes)是一种人造的脂 质小泡(lipid vesicles),外周是脂 双层,内部是水腔。用它作载体可以 把外源DNA导入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
①脂质体的制备的两种方法:
A.将适宜的脂质悬浮在液体介质中, 然后迅速地振荡,使之形成大小相 当一致的脂质体;